物质的物理属性
- 格式:doc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4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1、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
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2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熔化。
3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理变化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是一个结论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还有就是物理性质前,往往有易,能,可以等词。
定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判断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
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饶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呈现的现象是它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
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特点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
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化学是要经过反应而反应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性质特征,是描述物质特性的客观概念。
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众多物理性质的总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且为我们了解物质的一切特性提供基础。
物质的物理属性主要包括质量、体积、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相对论电离能以及物质密度、光学密度等几个方面。
质量是指物质含有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数目的总量,它可以用 Massive Unit (MU) 来表示,其单位是克 (g)。
体积标志着物质存在的容积,是任何物质的重要性质。
一般其单位为立方米 (m³)。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即1 m³的物质的质量,它的单位是克/立方米 (g/m³)。
熔点是指物质能够改变其状态的最低温度,也就是物质由固体改变为液体所需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沸点是指物质在升高温度的时候从液态变为气态所必须达到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折射率是指光线从物质中反射、折射或其他变换方式散射出去时所具有的性质,其单位是索氏折射系数。
相对论电离能是指物质在经历特定存在形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势,单位是伏特 (V)。
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占有的体积除以它的质量,单位是克/立方厘米(g/cm³)。
光学密度是指介质对物体反射、折射、透射光线的能力,单位是每千米(kg/km)。
以上就是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大致概述,它们各具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和描述物质性质,为我们研究物质提供重要依据。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反思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最近主要是带领学生们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中的质量、密度.在质量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还比较清楚,知道什么是质量、它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以及怎样用天平来测质量等等.但是到了密度这部分,学生就感到比较困难了。
例如要解释密度的意义:水的密度是1103kg/m3,它的意义是什么?有学生会重复说一下,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还有的学生说:一立方米的水的密度是1103kg/m3或者说一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kg/m3。
对于所说的一些物理量与对应的单位根本不能一一对应。
这种现象还出现在计算题上面,在写上公式后就代数据,不习惯写单位,所以最后算的是什么量,是质量,体积还是密度,是什么单位,不好好考虑,都写上密度的单位,反正现在讲的是密度。
抱着这样的思想作题很成问题。
而在要用密度的知识应用时就更加糊涂了。
具体到根据已知器材去测未知物体的密度,一般是利用水以及天平等去测油的密度,饮料牛奶的密度等等会感到很难下手。
但在这之前类似的计算题已经做过。
但是他们在做题目时也许根本没去琢磨,没去理解没有做通,只是停留在仅做题的基础上。
再做到这样的题目:一只杯子装满水质量是200g放一块45g的金属后溢出一部分水再把金属取出后发现只有196g,求金属的密度。
这道题目涉及的是一些物体的质量,还有一个隐含的是水的密度,但要能找出哪部分水的体积刚好就是金属的体积,问题就好解了。
在讲过这样的例题后,学生基本知道这样的思路,但是对于哪部分水的体积是金属的体积去比较模糊,所以胡乱找个大的质量减去小的质量就以为是少的水,算出其体积就是金属的体积。
有些学生反映的问题都是这样。
密度这部分内容反映的问题较多,学生也有点怕,但它是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所以还得迎难而上,关键要学生能理解密度这个物质的特性,要多做题目,在做题目的过程去总结,去理解,去思考,去应用,去联系。
物理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 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余有:吨,克,毫克, 1 吨 =103 千克 =106 克 =109 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地点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丈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
平有托盘天平易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
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理均衡螺母,使指针指
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均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理游码在标尺上的地点,直到横
梁恢复均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
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可以超出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湿润的物体和化
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类物质的密度。
用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 V 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 / 米
3,(还有:克 / 厘米 3), 1 克 / 厘米 3=1000 千克 / 米 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 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不一样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不一样。
9.水的密度 =1.0103 千克 / 米 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 便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 m=V.(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复习提醒【教学目标】1.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3.记住水的密度。
4.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实验测定方法难点: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及灵活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密度知识应用中的几个隐含条件二、知识回顾(1)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是: 。
1吨= 千克= 克= 毫克。
物体的质量不随 , ,和而改变。
是物体的物理。
实验室常用测质量。
(2)天平的正确使用:①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②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③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④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3)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4)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主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量筒测定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柱的相平(水银除外)。
(7)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外包括。
三、典例分析:【例1】体积是40厘米3的铁块,质量为316克,铁的密度是_____克/厘米3。
若锯去一半,所剩下一半铁的密度是_____克/厘米3。
解析:通过此题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因此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不随它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例2】一个体积为30厘米3的铜球,质量为178克,这个铜球是实心球还是空心球?解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实质都是根据密度公式ρ=m/V,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m、密度ρ或体积V是否存在差异。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5物质的物理属性(考点解读)(解析版)知识导航知识点讲解1、物质的基本属性(1)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的鉴别①人们可以直接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②需要可以利用仪器测知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③需要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的物理性质:质量、密度等。
(3)以上这些性质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比较物质的硬度(1)刻画法:用同一工具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不同物体上刻画,刻痕浅的硬度大,刻痕深的硬度小。
(2)冲击法:将被测物体置于一个空心竖直管的底部,从管的顶部由静止释放一枚钢钉,钢钉作用在该材料上就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凹痕,从凹痕的大小和深度,就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大小。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物质的基本属性【典例11】如图所示,握力器的主要部件﹣弹簧用金属制造,是利用金属具有()A.较高的导热性B.较好的导电性C.非常强的弹性D.较强劲的硬度【答案】C。
【解答】A、握力器工作时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要恢复原状,要求制作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故主要是利用其非常强的弹性的特点;故选:C。
【典例12】铜的热胀冷缩的程度比钢大,用长度相同的铜片和钢片铆在一起做成双金属片,当温度高于某一特定值时,双金属片会向钢片(填“铜片”或“钢片”,下同)一侧弯曲;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双金属片会向铜片一侧弯曲,用这样的金属片可以制成双金属温度计,则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原理是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
【答案】钢片;铜片;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
【解答】解: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铜的热胀冷缩的程度比钢大,铜片和钢片原长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铜片的伸长量大,由于两个金属片是铆合在一起,铜片会向钢片一侧弯曲;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双金属片会收缩,由于铜片收缩的程度较大,双金属片会向铜片一侧弯曲;金属片温度计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的原理工作的。
导学提示例1此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深度考察,是密度计算与图像的结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方法选取特殊值进行精确计算,然后进行比值运算;第二种方法(学生思考)。
问题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自主学习】1、 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主单位是: 。
1t= Kg= g= mg 。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和 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 。
实验室常用 测质量。
2、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密度主单位是 ,1g/cm 3= Kg/m 3= Kg/dm 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
水的密度ρ= Kg/m 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 上,把 处;(2)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读数(注意左右放错问题)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 ;(2)加减砝码要用 ,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放在托盘上。
4、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外包括 。
二、【课堂导学】 【例1】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最,横坐标表 示物体的体积。
图像a 、b 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 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图像可知ρ甲:ρ乙= 【拓展变式】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 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的 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 为 。
【例2】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 3,现在配制了 0.5dm 3的盐水,称得盐水的质量是0.6kg 。
这种盐水合不合要求? 若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读数注意:1.物体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示质量。
2.看清楚标尺的分度值是0.1g;0.2g;0.5g哪一个。
3.读数时看的是游码左侧所对应的的示数。
4.无需估读(初中阶段只有长度的测量需要估读而且是必须估读)。
5.看清空的后面有无单位。
二、测量前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1.看指针: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2.看托盘:那边高朝那边移。
注意:与横梁上的左右平衡螺母无关。
三、物体质量的变化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还有温度)但会随着物体的使用或者磨损而减少。
四、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邮票:50mg 一元硬币:6g 一个鸡蛋:50g 一个苹果:150g一只公鸡:3kg 中学生体重:50kg 大象:6t五、物质密度的理解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2.它只是密度的计算公式,不能说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3.密度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无关;与组成物体的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气体还与压强有关)4.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m-V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斜率越大表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越大。
(简言之:坡越陡密度越大)5.密度的单位转换:1g∕cm3=1x103kg∕m3(填密度大小时要注意看给的单位再填写)六、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解题过程已知:用规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量(统一单位)求:用物理量符号写出要求的物理量解:1.要写物理公式;2.往公式中代入数据和单位;3.写出结果(要有单位);答:补充知识点:1、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测量工具:托盘天平2、质量的单位转换:3、体积的单位转换:4、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5、微小固体质量的测量方法:测多算少法或累积法6、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 m37、ρ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8、测量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有:和)(1)调节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量出该物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3)固体的密度ρ=9、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有:和)(1)调节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3)把物体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液面到达V2(4)固体的密度ρ=10、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有:和)(1)调节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容器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3)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剩余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4)液体的密度ρ=11、鉴别物质的方法步骤:根据质量、体积,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对照密度表,比较算出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值相等或相近,从而判断该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12、判断物体是否实心的方法步骤:1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公式:间接测量物体的体积公式:14、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容、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延展性等。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课题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认知技能情感)认知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技能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情感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具铁块,木块,铁钉,木钉,烧杯,开水,铁棒,木棒,玻璃,铅笔芯,粉笔,塑料尺,钢锯条,磁体,干电池,小灯泡,开关,鳄鱼夹,台灯,橡皮筋板书设计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活动二、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状态、颜色、气味、导热性、导电性、磁性、范性、透光性等三、应用:1、对物质进行分类2、生产、生活中应用教学环节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教师组织引导激励等内容(启发、精讲、联系评价等)一激趣导入二合作探究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活动1:铁钉刻字:请大家用铁钉在木块上刻一个字,再用木钉在铁块上同样刻一个字,比较一下.在学生无法做到时进一步引导,要想在铁块上刻字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板书: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比较各种物质的硬度巡回指导活动3:比较物质的导热性在烧杯中加入开水,然后将相同的铁棒和木棒同时放入烧杯中,过1分钟,请大家比较铁棒和木棒在水外面那一头的温度.进一步引导,家里的厨具多半是前面为金属的,手拿的部分为木头或者塑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师述:导热性和硬度一样,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硬度,他们的导热性也是不一样的.活动4:比较物质的导电性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观察灯泡亮度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学生讨论,发言回答补充学生疑惑,木头钉子怎么能在铁块上刻字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生活经验知道要想在铁块上刻字必须要比铁块更硬的工具同位交流合作比较硬度并且按硬度大小排序汇报评价学生第一感觉是铁的比较热,联系到生活中,了解到铁的导热性能比木头好.认真听讲观察灯泡亮度三课堂练习四反馈评价五课堂小活动5:比较物质的透明度让台灯亮,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引导学生:通过物质后灯亮,说明物质透光性好活动6:比较物质的弹性利用橡皮筋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弹性生活物理社会创新活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第一组负责飞机外壳,第二组负责照明设备,第3组负责所有窗户,第4组负责乘客坐椅.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材料,如设计外壳时可以给出铁,铜,钢等密度大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虽然硬度比较大,但不适合飞行,在选取飞机材料的时候密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根据活动可以知道,我们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上选取最合适的材料1、将下列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塑料直尺、橡皮、墨水、粉笔、纸、煤油、牛奶、铅球、面包、苹果2、列出你家厨房中的物品,并将它们按不同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
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 t 、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例: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4、测量:(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_计算出物体质量。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左物右码✮)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方法: 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vm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³,常用单位g/cm³。
单位换算关系: 1g/cm³=1×10³kg/m³1kg/m³=10-3g/cm³ 水的密度为1.0X 10³kg/m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X 10³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
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2、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可以称之为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比如:汽车是物体,这个物体是由铁、玻璃、橡胶等物质所组成;
体积和质量属于物体的物理属性.
3、物质的基本属性对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磁性:
①磁带、磁卡等称为磁性物质
②塑料、橡胶等称为非磁性物质(2)物质的导电性:①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②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③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3)物质的导热性:①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②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4)物质的硬度: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2. 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属性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介绍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概念。
2. 测量和计算密度: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比重瓶法等,以及密度计算公式。
3. 测量和计算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如热量法、温度变化法等,以及比热容计算公式。
4. 测量和计算硬度:讲解硬度的测量方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以及硬度计算公式。
5. 测量和计算透明度:介绍透明度的测量方法,如透光率法、透过率法等,以及透明度计算公式。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透明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制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质的物理属性图表。
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 t = 1000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判断:1kg铁比1kg棉花重?课外阅读国际千克原器最初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
后来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在1819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
它现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所有计量的测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
2013年1月初,德国最新一期《计量学》杂志刊载研究报告称,作为标准质量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因表面遭污染而略有增重。
2、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结构使用方法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左物右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向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小明和小华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遇到两个问题,小明说:“我是左撇子,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可以在天平的右盘放物体,在左盘加砝码吗?”小华说:“测量物体质量时,指针总是摆来摆去,是否一定要等它停下来后才能读数呢?” 你的看法呢?答:小明的问题: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若物体放在右盘,左盘中砝码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加上游码示数.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示数。
小花的问题:判断天平平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指针指在中线,二是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可以在指针摆动幅度相等时读数。
[例] 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 托盘天平测量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操作错的是:(1) (2)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 (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 g 、20 g 和 5 g 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其他测量质量的工具:活动6.1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1、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2、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
当冰熔化成水后,它们的质量会改变吗?大量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改变。
科学研究还发现,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变化而改变,如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a.磅秤b.案秤c.电子称d.物理天平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活动 6.2 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进行观察: 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 ; 标尺上的分度值为 。
2、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活动 6.3 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以下是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的三个步骤。
想一想,应按怎样的顺序操作?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课堂练习]1、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后,在右盘放橡皮,左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g 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五星红旗亮相太空,如图所示,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航天员从地球到太空的过程中他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舱外的宇航员之间只能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对话,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方法 ●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测量烧杯的质量三、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颜色、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延展性、熔点、沸点、挥发性、密度等。
课外阅读鉴别钻石真假钻石又叫金刚石,是国内外市场上比较昂贵的商品。
它除具有工业价值外,还作为装饰品如胸花、戒指、别针、耳坠等。
而且,由于钻石属于天然宝藏,所以,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高质量的钻石具有如下特征:颜色白、颗粒大、结晶体透明、纯净度高、车工规矩等。
在鉴选钻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管历史上有人随意中就发现了巨大的钻石原石,尽管南非盛产钻石,不过你想要通过旅游期间在南非买到便宜钻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为钻石业是高度垄断的行业,任何一个地方的钻石实行的都是全球统一垄断价格,也就是说真正来路正当的钻石,无论在南非还是在其他国家的钻石珠宝店里买,价钱都是相差无几。
而来路不正的钻石,除非你不仅超级懂行还有精密仪器陪伴,不然不要冒险。
赝品钻石在南非不难见到,曾有一些黑人从嘴巴里吐出假钻石,然后故做神秘状说是从哪个钻石矿区冒着生命危险偷出来,以此来诓骗中国人。
为了证实他们的货是真的,他们会拿出玻璃片用自己的“钻石”在上面划出几道痕来给你看,以说明有足够的硬度。
其实玻璃的硬度仅为5,钻石的硬度是10,硬度大于5而小于10的任何物质都能在玻璃上留下划痕,比如硬度为7的白色水晶或者硬度为5-9的人造钻石。
2、钻石的光泽火彩是可以泄露身份真假的秘密,抛光好的真钻石火彩强烈五彩斑斓,那些高折射率的仿制品发散出的光彩显得生硬呆板。
将钻石放入白色玻璃杯中注满水,如果亮光减弱就是假钻石。
其次要看钻石边角是否非常的锋锐,只有仿制品的边角才会因为硬度不够高而出现磨损,其棱线和脚顶多呈现出圆钝状。
这时候你一定要依靠放大镜来观察仔细。
3、在钻石台面上滴一小滴水,如果水滴鼓起来长时间不散,就是真的,很快散开就是假的。
因为钻石有亲油疏水的特性。
4、在钻石和仿钻石的表面同时呼一口气,真的钻石表面凝聚的水雾会比仿造钻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根据钻石“高导热性”的原理来检测。
如果你是在旅游中去当地购买钻石饰品,不妨携带一枚钻石仿制品同行,作为实验的对比物。
[课堂练习]1、在某考古现场中,出土了许多极薄的黄金制品,黄金可以做成极薄的精美工艺品,主要是因为黄金( )A.贵重B.密度大C.弹性好D.延展性好2、现有石蜡、铅笔芯、塑料笔杆、玻璃片、生理盐水、水银,小明将它们分成如下表所示的两类,其分类的依据是()A.导电性B.硬度C.状态D.透明度3、“削铁如泥”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刀具品质优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明制作刀具的材料比铁大。
4、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较小B.导热性好C.隔热性好D.导电性好5、1954年,我国地质探矿队伍发现,在山东某地一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地区的地磁场十分异常.据此,勘探人员推测该地区地下可能蕴藏着()A.铜矿B.铁矿C.煤矿D.石油四、物质的密度活动 6.4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
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用 密度 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体积)(质量)(密度)V m =ρ 单位:kg/m 3,g/cm 3 1g/cm 3 = 1000kg/m 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 __________ 。
●方法●规则物体体积:◆测量不规则物体密度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为m 物2、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 V 水量筒的使用:3、用细线扎住物体放入水中后物体与水的总体积 V总 4、物体体积为 V 物= V 总- V 水 5、计算物体密度物物V m =ρ◆测量液体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 1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为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24、求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为m=m 1-m 25、计算盐水密度Vm -m 21=ρ [课堂习题]1、某金属块质量为m ,体积为V ,密度为ρ,现使金属块的质量成为3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为V ,密度为3ρB.体积为V31,密度为ρC. 体积为V ,密度为31ρ D. 体积为3V ,密度为ρ2、气体是很易被压缩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3、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A 、B 、C 三种物质密度大小的关系是 ( ) A. ρA >ρB >ρC B. ρB >ρA >ρCC. ρC >ρB >ρAD. ρB >ρC >ρA4、两个由不同材料制成质量相同的实心物体,其体积之比为V 1∶V 2=3∶2,则其密度之比ρ1∶ρ2是( ) A. 3∶2 B. 5∶2 C. 2∶3 D.2∶55、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了“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 3.“0.16mg/cm 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有一块100cm 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 g .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1L = 1dm 3 1mL = 1cm 3(ρ铝=2.7×103kg/m3、ρ玻璃=2.7×103kg/m3)7、老师讲了“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cm3,则柑橘的密度为kg/m3.(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8、在测油密度的实验中:使横梁平衡.A.测出空烧杯质量m0;B.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杯与油的质量m1;G.测出量筒内剩余油的体积V0;D.往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油,测出体积V.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序号),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油密度的表达式ρ=.9、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一块体积为100 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g,体积是cm3,135 g的水结成冰后,质量是kg,体积是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