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省沈阳二十一中高二政治导学案第3单元 第7课 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doc
- 格式:doc
- 大小:41.3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②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在中华民族绚烂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华民族的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定会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③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弯道超车”的新趋势新机遇,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全民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 )①是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故②③入选。
①错误,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
选B。
答案:B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答案: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鼓舞和动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知道在当代中国,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文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展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及怎样做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阅读教材76—78回答问题;*讨论时,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并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
*时间3分钟;探究问题:1、结合教材及其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请列举事例说明.TIPS: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2、这些民族精神都有哪些共同内涵?【合作探究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阅读教材78、79页,回答问题;*时间4分钟;*讨论时,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并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文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独立阅读与自我积累】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有哪些?,,,,,都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2、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有哪些方面?,,,和,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的需要。
4、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立足于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为中华民族的强基固本。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和,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各抒己见与互查互动】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3、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4、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我们必须( )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抗侵蚀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职责7、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在()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8、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具有()的特点①深厚的民族性②鲜明的时代性③开放性④先进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合作学习与探究】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3. 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情参与,高效学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
【重点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自主学习】要求:通读课文,查找有效信息并熟记掌握。
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道德冲突的原因:2、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1、科学文化修养(1)含义:(2)重要内容:(2)途径和意义:2、思想道德修养含义: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1)区别:①方式不同:②内容不同:(2)联系: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们应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合作探究】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是怎样的?3.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1】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郭明义,当代“雷锋传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平凡朴实的言行在震撼着人们心灵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周围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观念。
某校高三(3)班同学以“走近郭明义,学习郭明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共同参与。
【了解郭明义事迹】1996年起,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1990年起,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起,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人”,在浴池给老人搓澡,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一辈子没占过别人便宜。
其实他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好事,但好得太持久,太纯粹,以至于让人无法理解和相信。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自主学习】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28—p33,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2.文化遗产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或者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世界的:(2)文化是民族的:(3)关系: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2.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态度:(2)原则:【合作探究】【探究1】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
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
坑内陪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
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
你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有何价值?【探究2】圣诞节最初是基督教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宗教节日。
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一个全民的世俗节日,其习俗也逐渐形成了差异。
在西班牙,该国的孩童常将鞋子放在窗口或门外,以接受圣诞老人的礼物。
在瑞士,该国的圣诞老人往往由贫苦人装扮,成群结队向富人讨取食物和礼物,散队时才平分所得物。
西方国家过圣诞节,但过节的习俗存在差异说明了什么?【探究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佛教的戒律旨在断恶修善,即称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问;基督教也讲戒律,摩西十诫就包括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使用说明】
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
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20分钟左右)
二.小组间互查,各学科组长负责检查相对应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
(4分钟)
三.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分层达成目标。
要求组长要做好调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做好有关课上的展示.补充.点评相应准备。
原则上B.C层展示.A层点评(10左右分钟)
四.课上有效训练题限时3分钟完成:A.B.C层必做;
五.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自主学习】读书摘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
一、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共性)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个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
①意义:
②内容: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①意义:
②内容: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自主探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2004~2OlO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
辨析: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辨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知识网络结构】要求:自己梳理本框题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当堂检测】
1.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
A.我国已进人社会主义社会B.艰苦奋斗只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C.崇高的精神能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D.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民族精神现在已不复存在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惟一支撑
C.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和核心
D.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的结晶。
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
据此回答3~6题。
3.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民族精神的凝练.升华和创新②它是维系一个民族的
精神纽带③不同的民族精神都能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所有的民族精神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5.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下列关于这一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是创新的前提②创新是继承和推动民族精神发展的永恒动力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④历史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
A.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B.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D.开发和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指向未来。
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长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她不仗势欺辱弱小民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劫难,受尽凌辱,但她不自暴自弃;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经过百年抗争,重获新生,扬眉吐气。
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的,其伟大之处在于支撑着中华民族创造了古代的辉煌,走出近代的泥泞,重获现代的新生,并将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据此回答7~10题。
7.民族精神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指向未来。
这主要表明()
A.文化创新的重要性B.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D.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8.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外敌人侵的斗争历程中
B.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
C.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探索过程中
D.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之中
9.中华民族在古代曾长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她从不仗势欺辱弱小民族。
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A.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B.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D.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10.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爱国主义精神B.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D.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
11.(2008·海南)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2.伟大的抗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之一。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②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③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④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