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电力的发展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2011年湖北省电力运行情况来源:电力处2011年,我省电力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电力供应保障有力。
全省电力行业抗击了三季连旱和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经受了电煤资源与运力持续紧张、煤价飞涨以及火电企业全面亏损等特殊困难的严峻考验,在全国18个省市尤其是周边省市都在拉闸限电的情况下,资源禀赋最差的我省打赢了保电这场硬战、恶战、苦战,为全省“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截止年底,全省全口径装机容量达5314.08万千瓦,增长8.28%;全年发电量2101.67亿千瓦时,增长4.20%;全社会、工业用电量分别为1450.76、104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4%、8.60%。
一、电力生产与供应难中求进,成绩斐然全年发电形势复杂多变,省内主要河流全年总体偏枯,但“丰期不丰、枯期不枯”,火电增发对全省电力供应起主要支撑作用,煤价上涨导致火电企业普遍严重亏损。
前三季度我省水电来水少,火电组煤难;四季度枯水期来水充沛,水电大发,火电被迫让路压至最小开机方式运行。
从全年电力运行情况看,来水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电煤组运工作,也增大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困难。
(一)全口径发电量稳步增长,发电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全年全口径发电量2101.67亿千瓦时,增长4.20%。
总发电量居全国第7 位。
不含三峡,全省发电1324.58亿千瓦时,增长12.58%,其中水电389.63亿千瓦时,下降4.36%;火电933.28亿千瓦时,增长21.12%。
厂网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发电量计划(完成率100.35%),其中水电100.41%,火电100.28%。
(二)全年来水总体偏少,水电欠发严重。
全年湖北电网统调水电厂累计入库水量约8500亿立方米,同比减少一成多,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春、夏季丰水期来水严重偏枯,冬季枯水期却来水较丰;鄂西北汉江干流来水总量较多,其他水库来水同比减少一至二成。
全年水电发电量1166.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35%,水电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55.51%,较去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
中部崛起案例
中部崛起是指中国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中部崛起的经典案例:
1. 湖北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武汉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武汉以汽车制造、军工、光电等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2. 湖南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长沙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培育出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企业,如腾讯湖南总部、阿里巴巴湖南数据中心等。
3. 河南郑州: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郑州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为核心,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质项目,建设了一批重点园区,如郑东新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4. 湖北鄂州:鄂州市以化工、电力等产业为主导,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鄂州市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如鄂城石化、华电湘潭煤电鄂州公司等。
5. 湖南岳阳:岳阳市通过打造“汽车之城”,吸引了一批汽车产业和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岳阳市以湘潭-岳阳-常德汽车产业集群为核心,通过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
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上案例展示了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优质项目、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中部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文章编号:1671-3354(2009)01-0001-04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郭际康,男,教授,湖北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
在改革开放中走向辉煌———略论湖北水电建设郭际康(湖北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湖北武汉430072) 湖北省地处祖国中部,千河之省,1193条江河纵横,江河蓄能,为湖北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
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水电资源复查成果,湖北省水电理论蕴藏量年发电量为1507.12亿kW h ,平均功率为1720.45万kW ;技术可开发水电站为704+2/2座(两座跨省河界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554.05万kW ,年发电量为1386.31亿kW h 。
其中: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30万kW 及以上)有8座,装机容量为3051.7万kW ,占湖北省水电可开发总量的85.86%;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30万kW )有24座,装机容量为248.65万kW ,占可开发总量的7%;还有小水电站(装机容量0.5~5万kW )有674座,装机容量为253.7万kW ,占可开发总量的7.14%。
湖北省拥有水电可开发的资源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排序中,仅次于四川、云南、西藏,居全国第4位。
1 一组数字检验湖北省优先开发水电资源政策的硕果 一个显要数字,湖北水电装机突破2903万kW ,水电年发电量超过1199亿kW h ,湖北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双双名列全国之首。
如果,有人问起湖北水电的这个耀显数字的缘由,就要归根于改革开放30年。
水电开发与利用,来自探索出一条符合湖北省情的改革创新之路。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很长里程,开发水电的“投资难、工期长、移民难”三顶帽子,制约了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
多少年以来,广大水电职工和社会上各界贤人、能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坚持发展是大道理,立足于湖北省“少煤缺油,天然气储量不多,相对而言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特点,进行广泛深入磋商,大家取得共识:一是在思想上取得共识,确立要优先开发水电清洁能源的新战略,适应湖北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不断提升的需求量。
三峡发电量摘要: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位于中国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自2003年开始运营以来,三峡水电站一直是中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本文将探讨三峡发电量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引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三峡水电站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电项目之一,不仅对满足中国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三峡发电量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2. 三峡发电量的发展历程2.1 建设与运营阶段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始于1993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调试,于2003年正式投产。
三峡水电站由主坝、右岸电站和左岸电站组成,总装机容量为22500兆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从建设到正式投产的过程中,三峡水电站面临了许多技术挑战和环境问题,但最终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成功实现了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2.2 发电能力的逐年提升三峡水电站在投产后的几年里,发电能力逐渐提升。
随着电站机组的逐渐完善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三峡发电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自2003年至今,三峡水电站年均发电量递增,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
3. 影响因素3.1 水位和水流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主要受到长江水位和水流的影响。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水位和水流的变化对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有直接影响。
水位升高可以增加进入水电站的水量,从而增加发电量,而水位降低则会对发电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水位和水流的稳定与否对三峡发电量具有重要意义。
3.2 设备运行和维护三峡水电站需要严格的设备运行和维护来保证发电量的稳定。
水电站的各个机组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能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
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
湖北电力的发展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
一湖北电力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自去年10月份以来,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发、用电量增幅均创近年新高,电力市场出现转暖迹象。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局部地区出现了季节性的拉闸限电现象,冬季枯水期和夏季负荷高峰期电力供需矛盾日益明显,预计今年湖北省夏季高峰负荷将突破1000万千瓦,考虑到三峡电站蓄水和机组调试的影响,今年湖北省的迎峰度夏任务将更为艰巨。
电力供应紧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用电大幅度增长。
工业用电尤其重工业用电的高速增长是拉动用电需求的主要因素。
二是近年来电源建设速度放缓,电源结构不合理。
“九五”末期以来湖北电力装机年增长幅度仅为1.1%,基本没有大型机组投产。
去冬今春又遭遇百年一遇的枯水,严重影响占电力容量47%的水电出力。
三是电网结构仍然显得薄弱,部分地区供电卡口没有解决。
四川电煤资源的制约,我省98%以上的电煤从省外调入,冬季缺煤现象虽经努力有所改善,但煤炭价格上升仍对火电企业影响较大。
五是跨省电力交易规则尚未形成,影响大区域电力电量互济。
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旗帜,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企业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面对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湖北省电力公司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由注重过程管理向目标、过程管理并重转变,由注重战术管理向战术、战略管理并重转变,研究制定出企业"三型二化一强"的发展战略规划,即把湖北省电力公司建设成为效益型、服务型、学习型、现代化、多元化、实力强的电力公司,以促进湖北省电力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中部崛起战略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变得更加清晰。
有专家断言,中部崛起,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华彩乐章。
中部崛起为湖北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在诸多关键领域,湖北频频发力,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推动崛起:武汉城市圈的构建,钢铁、汽车、高新技术、石化等产业带的加快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推动和扶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可靠供应,坚强电网在湖北的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湖北电力的发展反映了湖北经济的发展,湖北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湖北电力的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的批示对此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湖北的崛起对湖北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280亿元用于湖北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以及三峡电力外送工程,使湖北电网发展成为一个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以220千伏电网为主体、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覆盖全省城乡、供电人口达6100万的现代化大电网。
但与快速发展的湖北经济相比,湖北电网仍有差距,鄂东负荷中心500千伏双环网还未形成、220千伏电网比较薄弱、110千伏电网部分网络不合理等问题成为了
电网发展的软肋。
湖北电网处于全国互联大电网的中心位置,既要为湖北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电力保障,又担负着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跨区跨省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重要任务,是国内电压等级最全、网架结构最复杂、运行方式最多变的省级电网之一。
刘振亚在会谈中指出,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湖北电网发展,一直把湖北电网规划纳入国家电网主网架规划来考虑。
现状要求湖北必须打通更加“宽阔”的电力输送通道,充分利用省内外资源,在更大的区域内解决电力供需矛盾的问题。
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落点选择于此,可谓考虑良多,眼光长远。
有关专家认为试验示范工程方案满足全面考核系统和设备的要求,通过严格试验和运行考核后,完全有条件转入商业化运行,将成为我国能源输送的一条重要通道,有利于实现华北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电力的发展在崛起中的作用
户户通电,确保和谐崛起。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户户通电”工程,这对偏远地区的无电户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在签署的《共同推进湖北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中,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将最大限度延伸电网,在年内实现“户户通电”。
据初步测算,为实现“户户通电”,需建设10千伏配变553台、容量共23020千伏安,10千伏线路1773千米,低压线路12880千米,共需投资4.95亿元。
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价这是“关注民生、消除民怨、反映民意、温暖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日前,湖北省电力公司围绕“户户通电”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核实统计了全省范围内的无电户,编制了“户户通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户户通电”实施方案,开展工程爱心捐款活动。
还成立了“户户通电”领导小组,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任务、资金、责任三落实。
4月初,湖北省大悟县率先在全省启动6项无电户通电工程,为无电户专门架设小容量配电变压器2台,架设10千伏线路1.3公里、架设220伏线路3.6公里,使大悟山旮旯里的20户无电户挂起了电灯“夜明珠” 。
北公司精心规划实施湖北农网的“三新”战略,以建设坚强农村电网和提高农村供电服务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全面提高县供电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农村供电优质服务软硬件建设。
这些举措将为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 W04111
刘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