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释意学基础上的口译理论

——评介鲍刚的《口译理论概述》

严婧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引言:释意学派,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身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其观点对于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由鲍刚所著的这本《口译理论概述》则在国内口译理论研究稀缺的情况下,从释意学的角度为读者总结了口译的特征,准备与理论知识。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认知心理学

一、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为我们介绍了口译的产生、发展以及口译理论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作者介绍了口语的特点以及与此对应口译的相关训练方法。第三章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口译过程中,信息的接受与解码。第四章,本书探讨了原语的贮存以及如何有效记笔记的问题。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口译过程的第二步,即:“脱离词语外壳”进行口头翻译。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战”。本书结尾处,主要探讨了口译的译前准备。

二、我的评价

首先,我通过第一章内容来谈谈口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对目前口译理论的看法。尽管释意理论现今已在国际口译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仍然缺少具有实证意义的、科学的系统化口译理论。释意理论与其说为口译研究提供了现成答案,还不如说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然而却布满了荆棘的前进道路……口译研究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释意理论也需要进一步普及、发展,并需要启动多学科研究成果予以实证。我认为释意理论道出了口译之本质,然而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以科学的方式,证明这一本质以何种方式在口译各个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内译员的实践与培训。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交际意义。成功的翻译应该在篇章的层次上进行,即对篇章进行释意,因为句子是语法上的单位,篇章才是语义单位;翻译所译的是意义,而不是语法或单个的字、词、句。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为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即译文能在其读者或听众那儿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效果。显然,这里,不能以字词句,而应以语义单位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口译理论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这里,我重点谈谈“黑箱法”。它是指我们通过观察译员的语病、语误、间断等是如何产生以及何时产生等现象,使用心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较为有依据地判断出议员如何组织译语。总之,本书以“实证”为主要工作原则,对口译工作中所涉及的原语理解、译员思维、译语表达、口语特点等一系列现象作出尽量科学化的、理论上的探讨。本书关注的是源自口译实践的、考虑到

人的因素和语言内、外因素的理论,以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口译规律,而并不特别关注仅是考虑到双语形式对比的语言学分析,或是个别口译“天才”的个性化临场发挥。

在关于口译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对言语的关心其实远胜过了对语言的关心,因为口译工作者接触的那些有着鲜明口译工作特点的原语或译语表义符号更是一种言语。口译中涉及的言语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种。内部言语的特点:(1) 仅由最具主干性质的简要词汇或其他简短的语义载体符号构成,并因语境明确、话语主题已为言语者明了等原因而常省略主语、主题,仅剩少量提示性形式。(2)很少有虚词,并且不一定合乎语法规律或其他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规律。(3)有时甚至可不一定具有语音形式,或“规范”的语音形式,其含义仅供言语者自己“内部”懂得即可。(4)能以多头绪、非线性、“跳跃”的方式发展,运作速度远快于外部语言那种线性的发布速度,几乎与敏捷的思维同步。因此,我们在研究口译过程时需要注意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换代表着言语者整理思维诸多程式的一种。接着,本章通过对比研究法,探讨了口语相对于笔语的一些不同特点:(1)口语具有某种“先决存在性”,因而其是与笔语同样重要的人类交流体系。(2)口语的“暂留性”和“发布上的相对迅速性”。这就决定了口译者有保留住原语话语意义的可能,而无保留住原语话语语汇的可能。(个别关键性的重点词语等除外)从口译实用角度来看,保留原语话语的词汇也极少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多数听众感兴趣的是原语话语的内容而非单词。(4)口语“信息的模糊与松散性”。因此,译者的译语在一般情况下必然会与普通口语一样,具备某种即席性。我们无法要求译者的译语像笔译所用的笔语那样严谨、漂亮。但同时,经过专业培训的口译译员又应在语音信息清晰度、结构、措辞等方面优于一般口语。(5)口语对副语言信息或主题、交际环境、语境等其他一些超出语言的信息的充分调动。在巴黎释意理论术语中,所有“纯”语言以外的信息均被看作“语言外信息”。这些信息可对口语中的语言信息作出有力的提示,使得话语交流中交流各方将注意力指向它们所提示的实质性内容信息,忽略重复、累赘的信息。口语的理解不能离开主题、语境、交际环境等语言以外的因素。(6)口语信息反馈的充分性。任何口语都是双向性质的。(7)“口语言语计划的即席性特点”。其外在的反映是:口误的难以避免性,以及口语话语结构、信息的松散性。(8)口语的语言结构性规律及口头修辞习惯与笔语有所不同。口语的规则很可能是参照某种“意会”的信息交流体系和“省力”等交流原则而构建的。口译受上述口语特点的影响,一定会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与笔译相比有所不同的工作方式。“工作语言”的概念是口译工作所依赖的语言基础,反映着译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所谓“工作语言”,并不是指某种可以脱离一般口语的整体概念而独立的口语,它只是指口语整体概念中的一个职业化分支,包含着所有那些具备口语特定技术的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言语,包括庄严体、正式体、普通体等语体,这些语体所拥有的较高语级,特定的题材类别,和口译中所能遇到的话语语篇结构,如会谈、谈判、会议发言、技术研讨、产品介绍、商务往来等特定的语篇结构。对话语类别(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联想语类)的研究是很必要的,它可以深化我们对各种话语的结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发展口译工作。我国的语言心理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类似的话语的心理组织现象,并沿用了国外语言心理学术语script,将其称为“图式”。这些研究人

员认为“图式”可分为“事件图式”、“场景图式”、“故事图式”和言语接受者对言语中涉及的人物进行角色投入的“角色图式”等,并认为它们体现出了人类对话语的某种心理组织状况,反映着事物构成的相关知识,如空间的构成、时间的构成和情节,而且还反映着这些相关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话语的理解和记忆等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校学习B语的学生大都属于合成形双语者。他们在进行口译时,习惯将B语转换为熟知的A语系统,这往往会使得他们拘泥于A语的语言形式,影响翻译质量。所以我国现在致力于培养语言“脑分区贮存”的并列性双语者。总而言之,口译重意会。我们在口译研究中基本不用语言结构对比的方式研究双语。

第三章主要研究口译中的听辨与理解。首先口译中所遇到的语音全部是真实的现场言语的语音,并且在多数场合下都发自有一定语言能力的、能够连贯表达的话语者的口中,因此,它不太可能是一个个单独地、孤立地发布出来的。实际上,这些语音大多连在一起,组合成一组组地语音群,融汇在连绵不断的语流里,表现出某种“连续性”成串语音群体的运动性质。此外,实际工作时的原语话语语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噪声,语流中前后排列的语音,话语的语速等影响。所以口译中的听辨不同于我们日常外语院校的听说训练。在口译的语音听辨过程中,译员对实际缺失语音的“幻觉”复原现象与不清晰语音的补充现象在本质上还是类似的。它们都是译员大脑在熟练的前提下启动双语语言长时记忆库中的语义经验和句法经验,对原语声学刺激做出或A语、或B语的自动化语音反应,其参照值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语言外的。法国巴黎释意理论也认为,口译的听辨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内心填补”现象。“声音只是部分地被接受,被传达,听的行为是既根据听者已有的知识又根据声响的现实本身来进行的,因为人们可以把不完全的感觉融合到已知的整体中去。相关声音通过筛选和内心补充超越了周围的嘈杂声。这一现象适用于所有声音,尤其是组成有条理的言语的声音。任何被记住的感觉刺激时经释意补充的筛选结果”。口译活动中所要理解的意义是言语的意义。言语的意义是指“话语语篇的整体意义”。它是言语的实际应用意义,基本上等于我们通常说的“语境意义”。口译译者在体会B语语义时,都存在着某种“语义参照场”,这一参照场结合了语言+语言外的各种信息,为译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参值。口译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的自然理解。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迅速对原语内容要点进行标定并做出整理,把握住语篇整体意义。(2)抓住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原语的不同语类掌握原语叙述、介绍或论述的线索。(3)将话语的主题、语境、交际环境、语言的前后句法关系、各种副语言信息和其它语言外的“认知库”信息纳入理解轨道。(4)利用译前准备或译员预先储备、积累的口译经验为口译现场理解提供一定的参照值。(5)迅速地、半自动化地进行译语搜觅并对关键词语或数字、术语等做出代码转换。口译的理解程序几乎是与听辨过程同时开始的。通过本章节,我们不难看出,口译“思维理解”无疑具有某种“整合”性质。它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整体层次上的语义信息的分析、合成过程,是一种在听辨与“语段初加工理解”基础上,对感知的原语整体进行准确、全面的语篇浓缩的特殊加工过程。口译的“思维理解”所要解决的并非仅仅是“理解哪些内容”的问题,它还尤其要解决“如何理解这些内容”的问题。巴黎高翻学院的教员常用“理性的理解”来形容这一理解方式。

在第四章中,本书主要探讨了原语贮存与笔记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一般而言,瞬时记忆与口译工作中的原语听辨有关,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则与译员对原语的内容、关键词语等信息的贮存有关,其中长时记忆还与B语的学习,以及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有着特别的关系。口译中“中期记忆”或“工作记忆”的概念则指人脑在一定的任务压力下于短时间内、或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些信息的保持,亦即人脑由于工作需要而表现出的适应变化和系统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人脑对某些数目的编码等。它可以大大超出一般性质的短时记忆信息贮存量。记忆的最后阶段时信息的提取。根据心理学,信息的提取有两种表现,即“回忆”和“再认”。“回忆”的概念指某种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也能回想起来的心理现象,而“再认”则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回想起来的心理现象。无论是回忆还是再认,译员对原语思维线索的追踪都是关键性质的工作方式。既然人脑所接受的大量信息最终有被遗忘的危险,因而在口译过程中,议员要学会记笔记。口译笔记不能完全替换译员的记忆功能,它起到某种“路标”的作用。其次,它具有一次性现场应用的时间特点,和译员个性化的语用特点。口译的笔记符号具有:(1)私用性,即“译员自己明白,并非约定俗成”。(2)先决性,即译员预先已有一套个人较为固定的符号体系。(3)随机性,即口译符号的所指必然会因交际环境、语境不同而有所不同。(4)简约性,即符号尽量少而简,以图记录时方便。此外,在口译中,数字信息的低相关性、低冗余度以及“数级差异”无疑给译员造成了困难。目前国内针对数字笔记的方法最实用的莫过于“点线法”。即:将零琐数字分割记录,用“逗点”形式划分印欧语系诸语言数字的数级,用“斜线”形式划分汉语数字的数级,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笔记时数级的记录与迅速划分的问题。事实上,该法的“分割组块”主导思想可使用心理学原理予以较好解释。若将数字串联组合起来,使之构成若干单位,则短时记忆的贮存能力可有所提高,因此译员对数字的感知、记忆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实际上,“组块”的实质是通过解放译员部分精力的方式来减轻译员所受到的信息压力,其意义在于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同时增加各个单位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从而改善数字的感知与处理水平。总而言之,数字口译至今仍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第五章中,该书探讨了“双语互译及口译程序”的问题。“释意”一词在法语中为interpretation,按不同的语境、场合分别意为“解释意义”、“解释性翻译”、“提取意义以便翻译”、“脱离语言形式并释出其中的含义”、“口头讲出话语者言语的含义”、“口译”等;而“释意理论”在法语中的术语则为“theori e interpretative”,指的是“脱离语言形式并释出其中的含义”这一口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的技能性心理努力方向。这种“释意”的过程,才是口译中各种基本知识的主要参照值,也是口译工作的最基本之所在。释意学派的理论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该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就是翻译的过程。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时,译员在把讲话人的话变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听众能够听懂的话以前,实际上要经过三个阶段:(1) 听清作为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符号。通过分析和理解,搞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语言现象;弄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此阶段称作“话语阐释”(interpretation or exegesis of discourse)。话语阐释是口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演讲人与听众之间最为重要的连接纽带,因为演讲人的话一经说出,它的口头表达形式便立即消失,但与此同时它却通过话语阐释这一环节,变成了译员的思想。于是在译员的头脑中,演讲人已经讲出的话便又回复到了原始的状态,亦即尚未用语言形式表达的那种纯思想的状态。这种“尚未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塞莱丝柯维奇,1979:113),可以经由译员之口,用译员的语言,以正常的速度来重新加以表达。(2) 立即自觉地忘记这些语言符号的结构,以便只记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语言符号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意义。此阶段被称之为“脱离语言外壳”(déverbalisation / de-verbalizatio n)。在理解和表达之间加入脱离语言外壳这一程序是释意理论对言语科学研究的结果,也是对该科学的贡献。这一结果对于翻译教学法研究的意义重大(许钧、袁筱一,1998:202)。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语言”和“思想”完全是一码事,总是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当听到有人说应该把语言和思想分开时,他们便会感到非常惊奇。人自幼年学说话时起,就在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已经有了的思想和感受,比如婴儿学着叫“妈妈”。但实际上,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就已经认识了妈妈,他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却会用微笑来表达自己看到妈妈时的思想感受(塞莱丝柯维奇, 1979:114)。持释意派观点的口译人员认为:思想在未经表达以前,并非是以语言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头脑之中。而一经用语言说出和确定之后,它又会在别人的头脑中以“非语言”的形式形成某种概念。(S,115)因此,在口译时,译员必须而且也能够做到抓住讲话的内容,并将其连贯地记在心里,而不是让自己陷于讲话人所使用的词句。(S, 23)这种观点有没有科学根据呢?答案是有的。伍铁平(1990:14-15;转引自许钧、袁筱一,1998:201)指出:“当代科学家推测,大脑很可能是一种全息装置;除语言以外,还有表达思想的某种特殊代码,使得大脑有可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信息……”“保存在记忆中的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自然语言的代码。”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在记忆中是分别保存的,语言的深层意义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较长,而表层意义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较短。”意义单位在译员的脑中交迭先后出现以便产生广泛的意义,这些单位在融入更广泛的单位时变成了脱离语言的知识和更为贴切的思想。由此可见,意义单位是翻译中帮助建立原语信息和译语信息之间等值关系的最小成份。理解一旦完成,这些意义单位便融入新的意义单位,成为先意识或潜在知识。这种潜在知识到底是否是语言的,至今尚无答案,但释意理论认为:“意义单位由意识状态变为潜在知识时脱离了语言。它是语言知识与几年前或几秒钟前存在的非语言的语言外知识相交的结果。”(许钧、袁筱一,1998:196-197)当然,在交替口译时,译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比较容易地忘掉原讲话人所用的

词句,摆脱原话语的影响,而抓住讲话人的思想。同声传译时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译员耳边不断响着外国语,嘴上又要不断地说母语,因此回旋余地很小,比较难摆脱外国语的干扰和影响。(3) 用另一种语言的符号造出新的句子,并且使这些句子符合以下两点要求:一是要表达出原话语的全部内容,二是要易于听懂。(S,13)此阶段是原语信息内容的重组(reformulation)阶段。

末章,作者谈到了译前准备问题。口译工作中,翻译的语言因素和语言外因素都非常重要。比如:口译基础模块中的模块A就要求译者具备语言基础:A语+B语等。模块B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智力基础。模块C对译者的个人、社会文化经验与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模块D则主要考察了译者的知识基础:百科知识、常识、专业知识、语境、主题、交际环境等。

口译理论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现在的它已经不满足于经验总结或是方法论简介,而是要求不断发展、深入。巴黎释意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研究口译,从而逐步揭开译者如何进行“翻译”的心智加工这一如今译学仍总是避而远之的智力谜团。概括说来,释意理论不是把翻译看作一个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用塞莱丝柯维奇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译员把法文译成英文的过程就好象是把一件法国式样的毛衣拆开,把毛线都洗净理好,然后再按照英国的式样把它织成一件新的毛衣(塞莱丝柯维奇,1979:48)。新织好的衣服当然还是一件毛衣,而不是别的什么衣服,但式样,或者说形式却可以同原来的那件毛衣大不相同。释意理论对于口译、实用文笔译以及翻译教学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它明确地告诉译者需要译出的是什么东西(是意思,而意思是语言知识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译者弄懂自己所译对象的内容以及讲话人或作者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而不是像纽马克所批评的那样,仅仅满足于使自己相信:自己译就的句子“从语言上来说是有意义的。”(Newmark, 1988: 155)

三、小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本书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本书貌似是口译理论研究,但大量笔墨都用在列举口译实践中的具体例子,继而证实释意理论的可行性。然而,系统科学的口译理论的提出则

似乎还需要继续努力。

(2)释意理论自身也存在着缺点。它只关注交际的直接目的以及交际过程中所传递的认知意义,而未充分考虑到语言信息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如

表情、风格与修辞等方面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鲍刚的这本《口译理论概述》条理清晰,结构明白,层层推进,对于口译从实践活动升华到理论起到了一定贡献作用。本书利用较为充实的证

据和较为严格的推论,把能够反映口译实际状况的理论观点阐述清楚,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鲍刚,2011,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法国]D.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著,汪佳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谢天振,2001,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中国翻译(4)。

国际政治理论

二、现实主义 1.无政府状态(139/150自助体系与有序体系的区别)理性行为体安全困境(150/384) 相对/绝对收益(132) 国家利益(252) 权力(264/265/266;软权力395) 霸权(定义292)均势(p108/279) 卡普兰六模式(p97-98) 国际体系国际结构(139) 国际战争同盟(平衡/追随;与合作安全/集体安全376比较387)威慑(及其成功的条件) 2.古典现实主义(p37-39;摩根索六原则p67-68)新现实主义(基本理论137/与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p125/防御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 3.均势理论体系结构与稳定理论(霸权稳定144/301、两极稳定141、多极稳定)权力转移长周期理论(302)文明冲突(420-421)新帝国论 三、自由主义 1.国际合作(321/合作条件326)相互依存(336敏感性/脆弱性341;零和/正和/负和相互依存)复合相互依存(155/342) 国际机制(360)国际制度 2.理想主义(p33-36; 与古典现实主义比较p39)新自由主义(156与新现实主义比较132-135)3.(新)功能主义贸易和平(157-158) 民主和平(451-452)决策理论(理性行为体/官僚/组织模式)历史终结(180) 地区主义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新中世纪主义(419) 四、马克思主义 世界体系(332)依附(339-340)新帝国主义 五、建构主义 国际社会(236) 文化(424认同/规范226-227)三种无政府状态文化人权理论 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224-226) 六、方法论 层次分析(p99个人/国家/体系层次273-274)科学实在论行为主义(p91/117/191) 一、导论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确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主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确范围最小。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 *国际体系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的单位构成”,其中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 体系结构界定政治结构有三个标准:秩序原则、单位特征、权力分配。国际体系不同于国内体系,其秩序原则是无政府性;国际体系的单位——国家,是享有国家主权自主的政治单面临着相同的任务——确保生存,不同之处只有一个,即国家实力的大小。因此,在决定国际体系结构的三个重要原则方面,只有权力分配是可变因素,所以沃尔兹的体系结构就被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大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单位,因此国家体系的权力分配主要是指体系中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而权力是指国家的物质能力,即“经济、军事和其他能力”,因此,国际体系结构就是指体系中大国之间的物质实力分配,并提出“极”的概念来表示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例如,一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单极结构,两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两极结构,四五个大国对国际体系有着大致相同的影响的结构则称为多极结构。 古典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人是自然产物,有其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的自然本性。追求利益是人的本能,

口译教学案例

口译教学案例 模块I.口译概述 Purpose of offering interpretation course: 1. General purpose: On some occasions to some degree students can better serve as interpreters. 2. Requirement of Students: a. conquering words & phrases in different fields b. mastering some interpreting skills c. improving listening ability, oral English & Chinese d. enhancing transferring ability of different codes e. strengthening memory of information & responding speed Definition of Interpreting: Interpreting is a service activity with a communication function. (Gile) It is usually a face-to-face communicative act. ●Way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ng through sounds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keeping the meaning intact ● A task-based activity cutting across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skills Types of interpretation: Classification on nature: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会议口译 ●Personal/Escort Interpretation 随行口译 ●Liaison Interpretation 联络口译 Classification on operation form: ●alternating interpretation (交替口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CI) (连续/逐步口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I)(同声传译) ●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 (耳语翻译) ●sight/on-sight interpretation (视阅翻译/视译) General Interpretation process Accepted in Classroom Practice: I. Lead-in Activities 导入活动 II.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on Different Topics 不同话题口译 III. Other Classroom Activities 其它活动 IV. After-class Assignment 作业布置 模块II.口译技巧 1. Interpreting similar word orders 顺句驱动 根据源语的句子顺序,把整个句子切分成多个信息单位或意群单位,再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 顺句驱动的优点:减轻记忆的压力 e.g. 所有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学习,不论他们是哪个民族、//何种性别、//何种肤色、//

口译常用名词

一.商务职衔 1.总裁/会长/理事长President 2.董事会主席/董事长Chairman (board of directors) 3.董事Director 4.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5.总干事Director-General 6.理事Trustee/Council Member 7.总监/主任Director 8.经理Manager 9.总经理General Manager 99(GM) 10.副总经理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11.总经理助理General Manager Assistant 12.公关部经理PR (Public Relations)Manager 13.销售部经理Sales Manager 14.营业经理Business Manager 15.市场部经理Marketing Manager 16.生产部经理Production Manager 17.研发部经理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r 18.厂长Factory Managing Director 19.车间主任Workshop Manager 20.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 21.工程师Engineer

22.助理工程师Assistant Engineer 23.首席执行官/总裁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24.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25.财务主管Financial Controller 26.高级会计师Senior Accountant 27.会计师Accountant 28.助理会计师Assistant Accountant 29.注册会计师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30.会计员Treasurer 31.出纳员Teller 32.首席信息官/咨讯总监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33.首席营运官/运营总监C.O.O (Chief Operation Officer) 34.技术员Technician 35.程序员Programmer 36.设计师Designer 37.机械师Mechanic 38.化验员Chemical Analyst 39.质检员Quality Inspector 40.推销员Salesman/Salesperson 41.采购员Purchaser 42.部长Minister 43.副部长Vice-Minister

英语口译论文开题报告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交替传译模拟实践报告——以发言人致辞(中译英)交传为例 姓名: 张伟平 年级: 2012级专业: 英语口译学号: 4031241975 指导教师: 万平

1、本论文选题基本内容、应用价值或现实意义 本篇实践报告采用模拟会议的形式进行,真实模拟了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会议,以发言人在论坛开幕会上的致辞为原文本,进行中译英的交替传译实践。会议内容涉及中外会展业,搭建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探寻双方相同利益和共同发展的切入点,为国际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和中国会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新的渠道,促进中国会展业法制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实现中国会展业与国际会展业的战略性合作。该实践报告将如实记录模拟翻译过程,记录翻译文本,并对模拟论坛各个环节(会前准备、速记、即时翻译应变策略、翻译技巧与理论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办法。 该实践报告的应用价值巨大,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如实模拟论坛会议,具有可操作性和广泛应用性。模拟过程中设发言人及翻译两人,操作实施方便。第二,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符合绝大部分译员将来从事的领域,可以广泛应用。第三,在模拟翻译过程中可以帮助译者找到不足,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提高反应能力,为以后有可能从事口译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2、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及预期可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般介绍口译的文章都把重点放在纯粹的翻译技巧上,却忽视了口译现场时限性超强的情况下译者面临各种压力,需要在发言人话音一落就把长达3到5分钟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这么短的时间如何运用这些翻译技巧。成功的翻译需要有对原文的理解、全面准确的速记、新语言组织的敏感度等。 本论文选择属于商业题材,重点研究当前社会商务会议中交替传译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真实口译实践材料训练加强自身对于公众演讲、速记、短时记忆、连续传译、重组语言及临场应对策略等各项口译基本技能的掌握。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记笔记的方法,并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补救办法,比如笔记没记全如何翻译,遇到不会的词和术语如何翻译等。 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可预想到的问题,比如情绪紧张、笔记不全、译出语组织不佳、生僻词未掌握等而影响翻译质量。本论文将通过实际翻译案例分析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冷战国际性与本土性

余伟民:国际性与本土性:冷战的双重逻辑————读《冷战与革命》 国际性与本土性:冷战的双重逻辑————读《冷战与革命》[1] 作者:余伟民 | 时间:2006-09-26 | 来自:ColdWarChina | 阅读:663人 一、“冷战史新研究”:新在何处? 20世纪90年代初,以德国统一和苏联解体为标志,世界范围的冷战宣告结束。随之,国际学术界兴起了“冷战史新研究”的潮流[2]。在90年代出版的冷战史研究论著中,“新研究”的特征逐步显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资料的“新”,即借助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档案解密,运用多国档案对冷战进程中一系列事件的重新梳理和辨正成为可能。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这方面的成果已蔚为大观,原先被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刻意遮蔽的历史真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在获知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后对冷战史的总体性再认识和再思考也成为“新研究”的特征之一。然而,由于这个层次上的出新比发掘新资料更需要高水平的思辨力和理论素养,所以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至今还不多见,即便有些论著提出了新见解,但大多还停留在对个别事件的解释上,尚未形成对冷战史的总体性的新认识。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文安立的《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一书在对冷战史的新认识上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无疑,文安立作为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新锐学者,他的学术活动一开始就同“冷战史新研究”联系在一起,并且,他本身就是“多边档案研究”新学术潮流的主要推动者之一。[3]因此,发掘和运用新资料,对历史细节进行考释辨正,自然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资料的新还不是这部著作的主要特色,因为它出版于1993年,解密的苏联档案还未及利用,这恰恰成为“多边档案研究”的一个缺憾。诚如文安立自己所说:“由于缺少关于苏联外交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还不得不被迫自上而下地,即从那些能为外界观察者所认识到的行动出发去解释,而无法通过文件来阐释其外交政策的动机。……因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假设,所以运用起来就有明显的局限性”(第4页注文)。尽管如此,《冷战与革命》仍不失为“冷战史新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而且在对冷战史研究的影响上发挥着其它仅以资料见长的著作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开创了冷战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即从国际和本土两个层面辩证把握“冷战与第三世界各国革命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安立将这种研究范式称之为“四维的分析模式”(第3—4页)。正是运用这样的研究范式,冷战与革命的内在联系得到了以往仅从国际层面着眼的“单维”或“双维”分析模式所难以说明的更为深刻的阐释,由此而揭示的冷战逻辑也比以往的认识更为丰富和全面。[4] 二、冷战的国际性与本土性:双重逻辑的理解 关于冷战史研究的不同范式根源于对冷战本质的不同理解。如果人们把冷战理解为一般意义上国际关系的非战争对抗形态,那么,冷战就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没有确定历史内涵的冷战可以作为一般的国际关系问题纳入国际政治理论的常规研究对象。这当然不是现在学术界作为特定历史概念讨论的冷战。冷战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限定,从时间上说,冷战是20世纪下半叶的现象,从空间上说,冷战是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大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如此时空外延中的冷战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国际关系的特殊内涵。 首先,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二元两极世界体系结构。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这种分裂与此前(16世纪以来)发生的纵向的发展性断层不同,它不是人类文明进化中因现代化进程的时序差异而自然形成的梯次结构,而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

口译常用词汇

v1.0 可编辑可修改 &Punshiment 罪与罚 盗窃类 Stealing/theftCar theft (偷车), ID Card theft(intelligent crime智能犯罪)Pickpocket 扒手Shoplifter 顺手牵羊者Burglar 入室盗窃,窃贼—burglary Break-in 入室盗窃 攻击类 Attack 攻击Assault 袭击Mugging 背后袭击 Rape 强奸 抢劫类 Robbery 抢劫Hijack 劫持Hostage 人质Kidnapping/Abduction 绑架 Juvenile青少年类 School/Campus violence 校园暴力Bully 欺负Juvenile Delinquency 青少年犯罪Drug addiction/abuse 吸毒Drug trafficking 贩毒Cheating 作弊Academic Plagiarism 学术剽窃Copy 抄袭Corporal Punishment 体罚Spank 打屁股 Slap 抽耳光 经济类 Corruption 腐败Bribery 贿赂 Fraud, Scam 诈骗 公路交通类 Speeding 超速驾驶Drunken driving 醉酒驾车Reckless driving 鲁莽驾车Fine, Ticket 罚款 Parking 停车 罪犯 Delinquent Offender Criminal 商业 Smuggling 走私Smuggled goods 水货Cheap copy/copycat 山寨Piracy 盗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Swindle 骗财 Law & Order 法制类 Law Enforcement 执法 Law-abiding citizen 守法公民 Punishment惩罚类 Capital punishment 死刑Life imprisonment 终生监禁Jailed / Behind bars 入狱,铁窗生涯Prison/Jail break 越狱Penalty 惩罚Execution 处死Community Service 社区服务Deportation 驱逐出境 Extradition 引渡 Court法庭类 Judge 法官Supreme Court 最高法院Attorney 辩护律师Lawyer 律师Barrister (英)高级律师Defendant 被告Prosecutor 检察官Sue 起诉Lawsuit 诉讼Jury 陪审团Innocent 无罪Guilty 有罪Be sentenced to…被判…Trail 审判,试验Evidence 证据Forensic medicine 法医Investigation 调查Interrogation 审问Police Department 警察局Witness 目击证人Jurisdiction 裁判权,审判权Criminal Justice System 犯罪司法系统 健康类词汇合集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Epidemic; Pandemic; Endemic 流行病 Plague 瘟疫 Disease; illness 疾病 Ailment 小病Bird flu; Avian flu 禽流感 Influenza (flu) 流感 Foot & Mouth Disease 口蹄疫 Mad Cow Disease 疯牛病SARS 非典Swine flu 猪流感 AIDS 艾滋病 Virus 病毒 Bacteria; Fungus 细菌 饮食健康 Calorie 卡路里,食物热量 Diet 节食Blood sugar 血糖 blood pressure 血压Cholesterol 胆固醇 Fiber 纤维 Calcium 钙 Vitamin 维生素 Fruit sugar; fructose 果糖 Glucose 麦芽糖Nutrition 营养

国际政治理论

肯尼斯·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发行了他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而拉开了国际政治学新的一页。这本书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并且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该领域被征引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 华尔兹的贡献在于,首先他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引入国际政治学研究,并且建立了一套纯粹的系统理论,较之以前的学者,他的结构主义运用的更为精确,从而使得结构与系统的观念成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并为"无政府状态"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第二,华尔兹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和理论假设,是继汉斯·摩根索之后现实主义理论的大师;第三,华尔兹的研究引出了80年代国际政治学的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如基欧汉等人,将结构理论和自由主义传统结合起来,逐渐发展出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在随后,由于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博弈论方法的引进,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逐渐与以华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分庭抗礼。直到90年代初,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二分天下的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华尔兹密不可分。 本书可以大致分三部分,首先,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明一个符合国际政治学要求的理论应该是什么样子,并且做了大量的说明。之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也就是结构理论的框架,并结合现实主义的假设发展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理论。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将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国际经济、军事和国际事务管理,并且考察了结构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发生变化。本文重点在于前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区分了规律和理论,分析了将理论看作规律的集合所造成的混乱,分析了归纳法在 寻找规律时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在理论建设中的局限。他提出"我们所认识的现实本身只是长久以来在脑海中经过构建和在构建所形成的精巧的概念。现实产生于我们对无限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如何选取材料以及如何安排,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出归纳法所必遵守的准则。"如果说"规律指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那么,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这种联系因何存在。并且"理论范畴只能被创造而不能被发现。" 在华尔兹看来,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评价一个理论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不在于其"真实性",更不在于它与现实的相似程度。如他所说"解释力通过‘远离现实'而获得,描述越完整,解释力越小。" 在华尔兹看来,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评价一个理论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不在于其"真实性",更不在于它与现实的相似程度。如他所说"解释力通过‘远离现实'而获得,描述越完整,解释力越小。"随后华尔兹特别提出了国际政治学中普遍使用的还原主义理论,应该说他的系统理论正是在对还原理论的批判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首先他明确了两种理论的区别,即"对国际政治的解释,尤其是关于确定战争的原因及和平的条件,按照原因所在的层次——人、国家或者国际系统——加以区分。其中关注于个人或国家层次的是还原主义理论,而认为原因存在于国际层次的是系统理论。"之后他还特别举了霍布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作为还原主义的典型,进行了分析。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释意学基础上的口译理论 ——评介鲍刚的《口译理论概述》 严婧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引言:释意学派,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身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其观点对于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由鲍刚所著的这本《口译理论概述》则在国内口译理论研究稀缺的情况下,从释意学的角度为读者总结了口译的特征,准备与理论知识。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认知心理学 一、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为我们介绍了口译的产生、发展以及口译理论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作者介绍了口语的特点以及与此对应口译的相关训练方法。第三章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口译过程中,信息的接受与解码。第四章,本书探讨了原语的贮存以及如何有效记笔记的问题。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口译过程的第二步,即:“脱离词语外壳”进行口头翻译。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战”。本书结尾处,主要探讨了口译的译前准备。 二、我的评价 首先,我通过第一章内容来谈谈口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对目前口译理论的看法。尽管释意理论现今已在国际口译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仍然缺少具有实证意义的、科学的系统化口译理论。释意理论与其说为口译研究提供了现成答案,还不如说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然而却布满了荆棘的前进道路……口译研究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释意理论也需要进一步普及、发展,并需要启动多学科研究成果予以实证。我认为释意理论道出了口译之本质,然而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以科学的方式,证明这一本质以何种方式在口译各个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内译员的实践与培训。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交际意义。成功的翻译应该在篇章的层次上进行,即对篇章进行释意,因为句子是语法上的单位,篇章才是语义单位;翻译所译的是意义,而不是语法或单个的字、词、句。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为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即译文能在其读者或听众那儿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效果。显然,这里,不能以字词句,而应以语义单位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口译理论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这里,我重点谈谈“黑箱法”。它是指我们通过观察译员的语病、语误、间断等是如何产生以及何时产生等现象,使用心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较为有依据地判断出议员如何组织译语。总之,本书以“实证”为主要工作原则,对口译工作中所涉及的原语理解、译员思维、译语表达、口语特点等一系列现象作出尽量科学化的、理论上的探讨。本书关注的是源自口译实践的、考虑到

断层线读书笔记

逃离“断层线” 2003年费雪·布莱克奖获得者拉古拉迈·拉詹在2011年著作的《断层线》中,陈述了 金融危机的真实来源——多半并非缘于“个体主义”,而是因为“羊群效应”以及政府介入造 成风险评估扭曲。用此观点审视最近见诸各类媒体头条的股市波动,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指人们会追随大众而否定自己的意见,不会主观上思考 事件的意义。这是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降低个体风险的自然界优选法则。 既然“羊群效应”难以消除,而留给我们深思的,则是政府应该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 其实,纵观各个行业多个线条,政府必然处于弱势——因其内部从业人员往往具有非流 通性、非经济性,但政府要面对的却是任何有利可图呈迅速放大趋势的市场环境,要建立合 理的监管规则并不容易。 《断层线》中陈述了环环相扣的四条金融危机断层线,正是政府不当介入导致的:应对 结构性失业,系列措施致房地产市场出现巨大泡沫,为首条“断层线”;新兴市场国家抑制国 内市场并过度储蓄,将巨额外汇以低廉的资金价格流回发达国家,进一步助推泡沫,是为第 二条;部分发达国家薄弱的社保及高失业率,导致执行宽松经济政策的政府存在巨额财政赤 字并推高了资产价格,是为第三条;宽松货币环境、金融自由、监管放松,廉价资金刺激以 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低阻碍甚至无阻碍扩张,成为第四个断层线。 总结全篇,合理的监管首要条件为全面,覆盖整个行业周期,无论是处于发展的峰值还 是低迷的谷底。其次是非随意决断,每项决策须具备高透明度。在追求收益和数字增长的时 代,正确衡量风险管控部门业绩。最后,要设立监管的启动条件,监管规模的大小、是否采 取雇佣及购买保障型保险均应作为成本和效益的考虑要素。 监管既不能武断限制市场参与者作决定的权利,也要允许形式的创新,但更要限制风险 能量,扶持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原文有一个经典的建议——“管理财政部的人最好有常识 但不精于此道,才能使金融发挥合适的作用”,因为“金融的意图和资本的意图总是貌合神离”。 只有将社会公共福利与政治意图实现剥离,通过“第三方”的形式适度加入参考元素,引进 学术界相关公式,客观计算与评估执行绩效,才更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监管规则,避免断层线 的出现。篇二:《断层线》读后感1 《断层线》读后感 华尔街从来就是各方金融翘楚雄霸之地,各种评论铺天盖地,尤其在最近的世界金融危 机发生后,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的著作连篇累牍,一家之言也罢人云亦云也好,不过都 是在炒冷饭,较之拉詹的《断层线》而言实则不可同日而语。一则拉詹是极少数在危机到来 前就能预测到的经济学家之一,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位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要求巴菲 特、比尔〃盖茨全球100名政治、经济、环保领域精英最近阅读的书单榜首。 乍看书名,可能会吸引不少科技狂热者的眼球,断层线是地理学的一个术语,与地震有 很大的关联。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壳中的断层线造成的。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被地 质学家定义为断层线。拉詹用断层线来比喻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凸显造成金融危机的深层 问题足以显示这个比拟的准确性。也是寓意警示世人,未来到来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我 们从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本书当中,拉詹较为详尽的分析了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 成因,认为主要有三层断层线直接导致了危机的产生。第一条断层线产生自美国家庭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以及国内政治的不稳定性。书中的各项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美 国居民的收入不稳定性和差距性在逐步深层次恶化,1976年,收入排在美国前1%的家庭总收 入占当年美国国民收入的8.9%,而三十年后急剧上升为23.5%,很明显,美国的普通居民的 贫穷程度愈加深化。此外,作者还看到了更深度的问题,他指出美国民众因为阶层不同、收 入不同而产生的受教育差异情况也在逐渐的产生分化。正如马太效应所言“贫者愈贫而富者 愈富”。收入低者根本不能有效接受与富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和高层次的教育质量,这就会

《口译》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的计划.doc

《口译》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与目标 2000年4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下发执行。新《大纲》规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规格为:“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口译是一门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以口、笔译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作指导,通过讲授口译基本技巧以及各种交际环境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口译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训练,并结合课外口译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相关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认知、推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 二.口译课开设年级及课时安排 第六、第七学期,周学时2。 三.课程教学对象 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四.口译课教学要求 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我系生源、学生专业方向以及西部地区口译市场现状,我系口译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分为三个层次。 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以及对学生进行口译基本技巧的训练,结合口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口头概述、公众演讲等基本技巧和口译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话语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

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学生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交替传译。注意培养学生 关心时事的信息意识,积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 有初步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各项交际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五.口译课教学原则 我系口译教学以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 教学原则为指导原则,结合我系生源、学生专业方向以及西部地区翻译市场 现状,实行立体型、交叉式的口译教学模式。口译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相关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认知、推理能力、独立 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 六.口译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从“口译基本功”训练、“口译语言技能”训练、“口译对话翻译能力”训练、“口译实战”训练,一直到“口译专业技能训练”,“4+1”翻译班的“层次思维训练法”,以层次递进的方式,系统、有序和全方位地引导学员掌握口译的技能和能力;并通过交传和同传并重、普通班和翻班齐上的套餐形式,将学生从 听说的专业技能顺利地过渡到口译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相关专业与外语专业之间的复合、交融与渗透,使学生从语言的单一性向知 识的多元化、宽厚型方向转化。 七.口译教学参考文献 1、理论部分 1.《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刘和平,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公司,2001年。 2.《口译理论与实践》,刘和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5月。 3.《口译理论概述》,鲍刚,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4.《口译须知》<瑞士> 让·艾赫贝尔著,孙慧双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 5.《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 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玛丽亚娜·勒代 雷著,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年。

口译常用词汇及表达(迎来送往)

口译常用词汇及表达 一、欢迎光临 (一)商务职衔 1.总裁/会长/理事长President 2.董事会主席/董事长 Chairman (board of directors) 3.董事Director 4.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5.总干事Director-General 6.理事Trustee/Council Member 7.总监/主任Director 8.经理Manager 9.总经理General Manager(GM) 10.副总经理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11.总经理助理General Manager Assistant 12.公关部经理PR (Public Relations) Manager 13.销售部经理Sales Manager 14.市场部经理Marketing Manager 15.生产部经理Production Manager 16.研发部经理 R & 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r 17.厂长Factory Managing Director 18.车间主任Workshop Manager 19.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 20.助理工程师Assistant Engineer 21.首席执行官/总裁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22.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23.财务主管Financial Controller 24.高级会计师Senior Accountant 25.会计师Accountant 26.助理会计师Assistant Accountant 27.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CPA) 28.会计员Treasurer 29.出纳员Teller 30.首席信息官/ 咨讯总监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31.首席营运官/ 运营总监 C.O.O (Chief Operation Officer) 32.技术员Technician 33.程序员Programmer 34.设计师Designer 35.机械师Mechanic 36.推销员Salesman / Salesperson 37.采购员Purchaser 38.部长Minister 39.副部长Vice-Minister 40.部长助理Assistant Manager 41.省长Governor 42.市长Mayor 43.副(省长/市长)Vice- / Deputy 44.常务副(省长/市长) Senior (Vice-Governor / Vice-Mayor) 45.厅长/司长Director-General, … Department 46.局长Director-General, … Bureau 47.处长Director, ... Division 48.科长Section Chief 49.副(厅长/司长/局长/处长)deputy (二)机场词汇 1.国际航班International Flight 2.国内航班Domestic Flight 3.航班号码Flight Number 4.起飞/抵达时间Departure/arrival time 5.机场大楼Terminal Building 6.航班/飞机资料显示牌Flight Information Board 7.候机室Departure Lounge 8.贵宾室VIP Room 9.登记柜台Check-in Counter 10.问讯处Information Desk 11.办理出境/入境/海关手续 to go through / complete the (exit/ entry/ customs) formalities 12.出境登记卡Departure Card 13.入境登记卡Landing Card 14.安全检查Security Check 15.护照检查处Passport Control 16.签证种类Type of visa 17.一次性/多次性入境签 Single-entry/Multiple entry visa 18.再入境签证Re-entry visa 19.旅行/居留签证Travel/Residence visa 20.出境/入境/过境/访问签证 Exit/Entry/Transit/V isitor’s visa 21.签证有效期validity of visa 22.入境日期及口岸date and port of entry

口译笔记文献综述汇编

国内外口译笔记研究综述 口译,是通过口译员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听辨原语,进行理解和解码(即建立意义单位,脱离语言外壳,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储存(脑记辅以笔记),再在头脑中转换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最后创造性地用目标语“复述”给受众的一个过程。口译的时间性和加工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译员熟练的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而口译笔记就是即席传译(交替传译)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吴钟明,2008:1)。 口译笔记法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他只需要记录重点语义信息点和语言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它是由符号、文字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连接符和趋向符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吴钟明,2008:1)。口译笔记能对大脑短时记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和提示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有效地减轻译员大脑的负担,弥补其短时记忆的不足。另外,口译中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整理过程,有助于译员把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王斌华,2006:26)。 Danica Seleskovitch在对比“字面直译”和“反思性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脱离语言外壳”的理念,成为巴黎学派的“释意理论”的源头(仲伟合,2012:28)。他和Marianne Leder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构建了一个“口译三角模型”,强调译员在理解的过程中应“脱离语言外壳”,抓住意义(仲伟合,2012:30,77)。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le(1990;1994a,1994b)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开始质疑释意理论,认为其研究方法缺乏实证性的检验,研究路径缺乏与相关学科的互动交流,术语界定过于模糊(仲伟合,2012:35)。Gile(1995/2011)构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假说,指出了两个可能导致口译过程中出现认知处理问题的触发原因:一个事单个任务的精力分配不够;二是任务总和的认知负荷接近饱和水平。从理论的经验层面来看,该假说可以用于解释一些口译的策略,如笔记要力求精简,记录过程尽量自动化,以求单个任务所占用的精力少一些(仲伟合,2012:36-37)。 根据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上搜索得到的数据,1995年至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口译(英汉)笔记研究方面的论文125篇,国外共发表论文8篇(目前图书馆资源只有这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口译笔记教学,口译笔记理论和口译笔记发在其他英语教学领域的中的应用。这里主要叙述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和笔记教学。 1.笔记技巧与策略主要归纳和总结了笔记的语言,格式,方法,工具,符号和缩略语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黄一卿41322038 审计学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版次:2010年1月第1版2013年2月第13印刷 平装: 345页开本: 32 作者简介:塞缪尔亨廷顿(1927.4.18--2008.12.24),英文名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 年23岁时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并先后

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曾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言人与主编之一。 写作背景及动机: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文明的冲突?》刊载于美国《外交》季刊,由此引发学术界热议。作者并不打算也不认为此书成为成为一本社会学著作,只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并借此提供一个更有意义和更有用的观察国际发展的视角。这一视角,即“文明的冲突”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并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对话。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共包含五部分。分别为“一个多文明的世界”,“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文明的冲突”,“文明的未来”。全书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论述结构,阐述了该书的中心思想。即在华约垮台,苏联解体,两大阵营对抗消失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

口译常用句

一. 称呼 女士们,先生们Ladies and Gentlemen 朋友们/各位朋友Dear friends 各位嘉宾Distinguished guests 尊敬的来宾Honored Guests 各位同事Dear colleagues 同志们Comrades 青年朋友们Young friends (中国)同胞们Fellow countrymen (美国)同胞们My fellow citizens (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同胞们Dear Compatriots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Dear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 students and friends 同学们,老师们Dear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各位老师,家长,毕业生们Members of the faculty, parents, and especially, the graduates Members of the faculty, proud parents, and, above all, graduates 各位企业家朋友Members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亲爱的运动员们Dear athletes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王室代表 Distinguished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and Representatives of Royal Families 尊敬的各位使节、代表和夫人 Your Excellencies Diplomatic Envoys, Representativ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Your Spouses 各位使节及使团同事Excellencies and Colleagues of the Diplomatic Corps 各位团长Heads of Delegations 各位议员朋友My Lords and MPs 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各位领导Heads of local office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尊敬的胡锦涛主席和夫人Your Excellency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Madame Liu Yongqing 主席先生/总统先生Mr. President 总理先生Mr. Premier / Prime Minister 总统女士Madame President 尊敬的阿罗约总统阁下Your Excellency President Gloria Macapagal Arroyo 国王和王后陛下Your Majesties 各位殿下Your Royal Highnesses 尊敬的桑德罗·邦迪部长Respected Minister Sen. Sandro Bondi 尊敬的戴秉国国务委员Your Excellency State Councilor Dai Bingguo 尊敬的李省长Honorable Governor Li 尊敬的杨市长Honorable Mayor Yang 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先生First Secretary Mr. Lu Hao 高教授及夫人Professor and Mrs Kao 尊敬的内格罗蓬特常务副国务卿Honorable 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Negroponte 尊敬的阿姆鲁·穆萨秘书长Your Excellency Secretary General Amr Moussa 尊敬的刘立军处长Division Director Liu Lijun 尊敬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先生Dear Mr. Richard Levin, President of Yale University, 尊敬的(剑桥大学)理查德校长Vice Chancellor Alison Richar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