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语言教育7
- 格式:docx
- 大小:7.43 KB
- 文档页数:1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案教具构成:计时器或钟表适用年龄:3岁以上。
教育目的:1、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2、培养听觉专注力,感觉时间的流逝。
操作方法: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重复一两次。
变化与延伸:换不同教具让幼儿听声音。
注意事项:1、也可用钟,听滴嗒声,或者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来做。
请幼儿闭眼集中注意力,睁眼也不能破坏安静环境。
2、闭眼时间2-3分钟。
活动名称:寻找声音教具构成:眼罩、头饰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1、听觉辨别方位及发出声音的人。
2、提高专注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
操作方法:1、请小朋友戴上眼罩和头饰扮演小狐狸,请其他小朋友在做线上运动的圆圈上组成圈,将他围在其中。
2、给位小朋友围着“小狐狸”在圈上朝一方向走,边走边说“小狐狸蒙眼睛,谁也看不见了,我们和它捉迷藏,猜猜我们在哪里?”3、转圈的小朋友说完歌谣后蹲下,老师指定一位小朋友,示意他叫道“小狐狸”,然后“小狐狸”指出声音传的方向,并顺声过去,“抓住”发出声音的人。
4、请小朋友轮流扮演小狐狸,反复练习。
变化与延伸:听其他声音活动。
注意事项:1、不要将小狐狸绊倒。
2、其他小朋友不发出声音。
活动名称:给乐器找朋友教具构成:碰铃一对,沙锤一对,摇铃一对,响板一对适用年龄:3—4岁。
教育目的:直接:用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以相同的声音做出回应。
间接: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分辨力。
操作方法:教师宣布今天的语言活动是“给乐器找朋友”,请8位幼儿参加活动。
教师将幼儿分成2组,背对背坐在一起。
教师将乐器分成2组分给2组幼儿。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指定一位幼儿奏响手中的乐器,其他参与活动的幼儿听到后要对声音作出判断,与这位幼儿手持相同乐器的幼儿要同样奏响手中的乐器以回应。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语言教育方面,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理念、实践方法、以及在我国幼儿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理念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潜能。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儿童的语言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 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语言知识。
3. 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蒙台梭利认为,情感体验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动,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4. 强化语言实践与应用蒙台梭利强调语言实践与应用,认为儿童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
二、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实践方法1. 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注重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包括实物、图片、音乐、故事等。
教师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引导儿童在环境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
2.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可利用蒙台梭利教具,如字母卡片、拼图等,帮助儿童认识字母、学习单词。
3. 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形式,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强化语言实践与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语言实践与应用。
教师可组织儿童参与各种语言活动,如讲故事、唱儿歌、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
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与沟通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是以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强调孩子的个体发展,注重通过观察、经验和交互来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蒙台梭利教育在语言和沟通方面的独特方法,并介绍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应用这些方法。
一、观察与引导蒙台梭利教育注重观察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教育者首先需要学会观察,理解孩子的个体需求。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育者可以精确地设计个性化的语言和沟通活动,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例如,当孩子对某个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书籍和材料,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和语言表达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语言词汇量,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环境营造蒙台梭利教育非常注重环境的营造。
教育者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丰富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沟通发展。
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创建一个有序且易于获取的环境,使孩子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玩具、图书和其他学习材料,并将它们放置在易于孩子触及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各种语言学习的机会。
三、自主学习蒙台梭利教育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自由选择学习的材料和活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孩子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种经典活动是语言沟通圈。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坐成一个圆圈,轮流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其他孩子则要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或者给予反馈。
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语言教育一、语言的重要性1、语言有助于孩子知识经验的积累2、语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3、孩子语言思维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语言的表达也促进思维的发展)4、孩子语言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社会性交往更好)5、语言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蒙台梭利语言的重心在书写:从小让幼儿去练写握笔很重要)二、儿童语言的特点1、儿童具有创造语言的心理机制2、儿童语言发展是遵循自然法则的3、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和成人学习语言的方式截然不同4、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爆发期(体现在小一点的孩子身上)三、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特色1、全语言教育●语言环境的创造(语言教育不只是教具,还有环境)●读写(从生活区开始练习:用勺的方法等)2、尊重民族文化(本土化)3、儿童学习语言是先会写,后会读4、儿童学习是有敏感期的4-5岁:语言创造的敏感期6月-3岁:潜意识的敏感期3.5-4岁:书写的敏感期4-6岁:语言的敏感期四、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目的1、直接目的●让孩子获得语言经验,发展语言的表达理解能力●激发幼儿书写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能力2、间接目的●培养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培养语言完整表达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五、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内容1、口述语言2、阅读语言3、书写语言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要求1、口述语言的要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开心与不开心的)●成人注意聆听幼儿说话,注意肢体语言●对幼儿讲话要慢,语言要清楚(大多数是针对小班幼儿)●让幼儿处于语言沟通的环境中●避免模仿错误的语句(幼儿间不模仿,避免口头语言的形成)2、书面语言的要求●提供充满语言的书面环境(小班幼儿不贴照片,只贴名字便于幼儿快速记住自己名字:大概两星期左右)●提供充分的感官材料●书写和阅读要双管齐下(提供的绘本)3、阅读语言的要求●图书区的书(要求:一个孩子在班上至少要有5本书;摆放整齐,方便幼儿取换;常更换)●选择和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书六、语言教育的教具精美,有层次性(根据发展程度),有错误控制七、教育技巧1、多用开放性语言(多问为什么)2、教给孩子一些动作,帮助他们表达3、老师和孩子说话要蹲下来4、提供丰富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5、提供丰富的感官材料给幼儿操作的机会6、多给幼儿讲故事,包括优秀文学作品7、给孩子充分表达和分享经验的机会(生日、新闻播报、身边的故事等)实操七大部分一、听觉练习二、口语练习三、视觉练习四、书写预备五、语音练习六、书写练习七、文字与阅读一、听觉练习❤️听力专注性练习逐步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我说你做请把你的手举起来、放下来请把你的手举起来、放在头上声音越来越小●做我说的,不要做我做的(教师说拍手,做踏步动作——幼儿做拍手动物)●小老鼠爱吃米,咔嚓一下抓住你平均语速说、放慢语速停顿说●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寂静游戏●请幼儿闭眼睛教师用打火机点蜡烛、再用取水器倒水、浇灭刚才你听到了什么?●餐前闭眼睛让幼儿听一听听到了什么声音❤️方位辨别游戏●邀请5个幼儿一个坐中间4个围坐介绍乐器、都敲一遍(三角铁、撞钟、响板介绍玩法中间的小朋友戴眼罩指认方向——说出乐器名称3、听力差异性练习●跟我发出相同的练习教师拍手幼儿学●听一听是谁发出的声音让幼儿录一首儿歌让其他幼儿猜●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闭眼,教师操作,幼儿猜测4、听力解析性练习❤️篮子水果盖布●介绍水果,最好为真实的●放入篮子,盖上盖布●我现在摸到一个水果,教师看一眼,描述它是圆圆的、黄黄的、吃起来有点甜,让幼儿猜出名称。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简介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
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
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
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蒙台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第⼀部分关于蒙特梭利蒙特梭瑞(Maria Montessori 1807-1952)意⼤利第⼀位医学⼥博⼠,继福禄贝尔后⼜⼀位杰出的幼⼉教育家。
蒙特梭瑞最初研究智⼒缺陷⼉童的⼼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于正常⼉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童之家”。
她撰写的幼⼉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字,对现代⼉童教育的改⾰和发展产⽣深刻的影响。
(⼀)⼉童观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瑞认为。
⼉童是⼀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灵;⼉童发展的时期是⼈的⼀⽣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处在不断⽣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且主要是内部的⾃然发展。
在这个连续的⾃然发展过程中,幼⼉的发展包括⽣理和⼼理两⽅⾯的发展。
在蒙特梭瑞看来,幼⼉⾝体内含有⽣⽓勃勃的冲动⼒。
正是这种本能的⾃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命⼒,促使他不断发展。
⼀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命初创时期的婴⼉提供指导和保护,甚⾄决定物种的⽣存。
⼆是⼯作本能,这是⼈的基本特征。
幼⼉正是通过不断的⼯作在进⾏创造,使他⾃⼰得到充分的满⾜,并形成⾃⼰的⼈格。
它既能使⼈类更新,⼜能完善⼈类的环境。
在⼼理⽅⾯,幼⼉⼼理发展既有⼀定的进程,⼜有隐藏的特点。
蒙特梭瑞认为,幼⼉是⼀个“精神(⼼理)的胚胎”。
因为每⼀婴⼉都有⼀种创制本能,⼀种积极的潜⼒,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个精神世界,所以,幼⼉不仅作为⼀种⾁体的存在,更作为⼀种精神的存在。
每个幼⼉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瑞看来,在幼⼉的⼼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
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童⽤⼀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切充满了活⼒和激情。
”⽽⼈的智⼒发展正是建⽴在幼⼉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的第⼀年就出现⼀直持续到四岁。
这是幼⼉的⼀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不是物体的本⾝。
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是很宽广的,蒙台梭利更重视的是儿童自我为主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日常生活态度以及习惯养成,因为蒙台梭利培养的是一个人,是一个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光是拥有知识,他更要懂得怎样做人,怎么样对待自己,怎么样对待他人,怎么样对待社会。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涵盖以下几个领域:1、日常生活练习日常生活练习必须培养孩子如何去适应和他人相处,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环境。
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做一个具有人格的人,他一定具备生活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练习不仅促进着动作、身体的发展,它也培养着智慧。
2、感觉教育孩子从出生到五岁处在感觉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当中,各个感官处在最活跃的状态,是感觉能力提升、提高的最好时间段、最好的机会。
蒙台梭利提出来感觉要从根本训练,一种感觉训练的时候,别的感觉不要参与,感觉刺激以孤立化的形式出现在孩子面前,这样就使孩子的某种感官最集中去接受这种刺激,不受其他感官刺激的干扰,有助于各种感觉能力的提升。
3、语言教育语言发展包括口语的发展和文字语言的发展。
在六岁前都处于敏感期。
那么口语的发展是孩子在语言的环境当中自然习得的,在自然习得的语言的过程中,蒙台梭利特别提出运用”三阶段法”练习。
让孩子掌握一些词汇;把词汇和一些动作、一些现象结合,这是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特色。
4、数学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非常充足的,是由浅到深的,领域很广,她是用具体的教具展示多种数学的内涵,而且是形象化的展示,为孩子今后学各种数学奠定基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爱好兴趣。
因为通过蒙台梭利数学学习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学习数学,都对数学怀有极大的兴趣。
5、科学文化教育科学文化从人到动物、植物,然后到天文、地理、地质、地球、历史、时间等。
这些大多都是孩子接触不到的,但蒙台梭利通过教具化让孩子去认识。
如九大行星怎么围绕着太阳跟太阳构成一个太阳系呢?蒙台梭利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它们跟太阳之间的距离,谁是最近,谁是最远呢?谁的个体最小,谁最大呢?另外,认识事物从一般到个别,这和我们传统教育恰恰相反。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和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和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
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7活动名称:传悄悄话
教具构成:幼儿须有安静游戏的经验。
适用年龄:3--4岁。
教育目的:
直接: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认真倾听。
间接:增强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培养对语言的兴趣。
操作方法:
1.教师取来小椅子坐在幼儿队列的最前端。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老师想一句话对着坐在身边的幼儿的耳朵轻轻地说出,请这位
幼儿告诉下一位,将话传下去。
到最后一位幼儿那里,他要大声的说出来,大家一
起来订正。
3.活动开始,老师对身边的一位幼儿说:“我喜欢你。
”将话传下去,最后一位幼儿大
声的说出来。
4.更换幼儿和句子进行反复练习。
变化与延伸:可以将传的话换成指令,并且借助物品,如“把这本书放在书架的最高一层上。
”老师将书和悄悄话一起传给第二位幼儿,继续传下去,请最后一位幼儿按照这个指令做。
其他幼儿一起订正。
注意事项:当幼儿在传话过程中出现与原话不一致时,教师可以请全体幼儿一起重复一遍这句话以作订正,消除幼儿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