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导学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4
3《古诗两首》预习案参备人:审核人:班级:使用人:2、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读两首古诗,有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并把它写下来。
写拼音:啼:寺:泊:2、再读古诗,两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说说大意。
﹡快乐学字1、仔细观察本文生字,看准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把他们写在田字格里,比一比。
2、给本课生字组三个词,写在课本上,要美观哦!去百度一下关于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吧!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参备人审核人:班级:使用人:意思。
2.学习《山行》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的感情。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山行》。
★把易写错的字和老师一起写在田字格中。
★自读古诗,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读书比赛,组内成员比一比,选出本组的读书冠军。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3、说说整首诗的大意。
1、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诗()()霜()()径()()()()()()()()2、填空《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季节)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
描绘了一幅由、、、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坐”是的意思;“于”是的意思。
这两句是的意思是:。
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主备人:参备人:审核人:班级:使用人:1、学习《枫桥夜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能说出诗题中“泊”的意思。
3、能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
1、自读古诗,体会诗句中游子张继夜泊枫桥时,他看到了什么?(所见)听到了什么?(所闻)心情如何?(所感)。
2、思考“泊”“啼”“愁”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诗的大意。
1、《枫桥夜泊》泊: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啼:渔火:对:3、《枫桥夜泊》这首诗中,作者看到的景物有:、、、,听到的声音有:、。
《古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我认为这几个字书写时容易出错。
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背诵《元日》。
难点: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寥寥数字,却饱含着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教师巡回点拨。
3、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师适时点拨。
4、展示交流:学生在班内交流导学案中“合作探究”。
5、点拨拓展:说说关于“关于节日”的诗句。
6、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中“课堂检测”。
六、教学反思:《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导学案课题4、古诗两首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本课教学 3 课时主备人李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自主调整[温故知新]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2、关于苏轼、杜牧你了解多少?3、我会填。
(可参考课文填写——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苏轼宋)()()()()擎雨盖,菊残犹有()()()。
()()()()(),正是()()()。
山行(杜牧唐)()()寒()()径斜,()()()。
停()()()(),霜()()()。
4、我能快速记住下列生字菊:部首(),结构(),组词()。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4、我能读准字音,读好词语(小黑板出示)赠送姓刘擎雨盖残:部首(),结构()组词()。
君:部首(),结构()组词()。
橙:部首部首(),结构()组词()。
橘:部首(),结构()组词()。
径:部首(),结构()组词()。
斜:部首(),结构()组词()。
5、展示朗读古诗(再次课件出示补充好的两首古诗)[导学释疑]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主学习——自我展示)2、《赠刘景文》中荷花、荷叶、菊花各有什么特点?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自主学习——自我展示)3、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有感情地诵读——自我展示)4、《山行》一诗中写了寒山、——、——、人家、枫林和——六种景物(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古诗两首》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组号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习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学习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导课:请同学们抢答古诗的意思,作者简介等。
(约4分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小组内解决。
13分钟)1.初读古诗,理解词义(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伴交流,读完后完成下列练习并两两相互检查并纠错)。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1)缘”共___笔,第四笔是_____。
组词:____、______(2)我能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题:______ 只缘:______ 不识:______ 山西村:______ 莫:______ 浑:______豚:_________ 疑:______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诗意。
(2)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往往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我知道了古诗《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也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读《题西林壁》,我体会到,是说明诗人不能认清庐山真正面目的原因。
通过读《游山西村》,想画面,知道了“,”这两行诗句描写了山西村的美景。
二、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按a_b_c_D顺序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0分钟。
)1.通过读《题西林壁》,从这首诗中我不仅能感受到庐山的美,而且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学校七一路学校年级二科目语文学生姓名年级主任翟福莲主备人赵建琼学科组长石梅课型精读学习内容25. 古诗两首课时一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及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会认8 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4.经过朗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导教案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诵,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给生字组词。
4.指导写字。
达成预习作业:我能把以下生字注上拼音并口头组一个词。
舟乘音客何汪赠欲踏潭三.导读古诗,认识粗心1.学习第一、二行,谈谈“少小”,“老大”指什么?(2)解说“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想,这句描述了如何的情形?(诗人幼年时走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2.学习第二、三行。
(l )看图,诗人碰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谈谈“见”、“识”、.“哪处”的意思。
(3)指导朗诵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形。
(孩子们见着了结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3.仔细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诵,背诵全诗1.有节奏地朗诵全诗。
少小/离家 / 老大回,乡音/无改 / 鬓毛衰。
小孩 / 相见 / 不认识,笑问/客从 / 哪处来。
2.领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上音乐读,频频吟诵。
五、讲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yīn yu èk qiè shē ngyīnr úh ék r né è ch ng zhéōu2、组词舟()乘()音()客()丹()剩()意()各()3、我会默写古诗,并填写。
回乡偶书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自主导学】一、借助拼音朗诵古诗。
二、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三、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闯关一学法指导】1、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生字与词语。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理解诗意。
【闯关二学法指导】吟诵方法:课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课题2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闯关一】夯实基础1、我会读本课4个生字和会写本课8个生字。
2、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3、同桌互读互查。
1、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闯关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闯关三】练说促背,趣味识记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请把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嫦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闯关一】夯实基础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2、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闯关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朗诵古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2、知作者,解诗意。
3、根据查找的资料,请你说说嫦娥是什么样的人?4、背诵古诗。
【闯关三】拓展延伸1、请继续收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等。
2、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闯关一学法指导】根据预习要求,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古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重点介绍两首闻名的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进修这两首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步:进修《登鹳雀楼》1. 讲解《登鹳雀楼》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3. 解读《登鹳雀楼》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的?第三步:进修《静夜思》1. 讲解《静夜思》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解读《静夜思》的艺术特点和语言表现;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静夜思》中表现了怎样的孤独和思念?第四步:诗歌鉴赏1. 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和《静夜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2. 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的地方,探讨诗人的表达手法和情感;3.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两首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展示个人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五步:教室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和《静夜思》,并写出自己对这两首诗歌的感悟;2.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展示在下节课上。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的力量,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道北小学“导学互动自主学习”课堂学习方案
教材版本教科版学科语文学年三年主备人
李莹
莹
课题6.古诗两首授课日学习人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双格线内的“塞、元、悲”等五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塞、秦、汉”等五个字。
重点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难点诵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出塞》就是被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他通过边塞诗吟咏出征人守边的战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祈望。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学习导航学法提示个性备课
快乐课堂显身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诗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你能背诵几首吗?
二、自学天地
1.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王昌龄和陆游的哪些古诗。
2.自读两首古诗。
“三读”预习
每一遍都带着对自己的要求认真读书,完成好任务。
三、课堂助学
1.一读古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能跟着老师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学习。
班级三年级课题21《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执笔人:审稿人:教案思学习目标:路(纠错1、能认识本课 2 个字。
会写本课 4 个字。
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解说,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
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在读中考虑,在读中感悟。
知识链接:描述祖国山川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701 年 2 月 28 日— 762 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
预习任务:1、会认本课生字。
2、畅达、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自主、合作、研究: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借助拼音,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解说,交流诗句的含义。
6、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我来闯关:A、默写《望天门山》:B、我还知道描述祖国河山的古诗有: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将自己收集到的李白所写的古诗背诵给父亲母亲或同学听。
2、积累描述祖国河山的诗词佳句。
三年级课题2 1《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执笔人:审稿人:教案思学习目标:路(纠错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栏)诗。
2、我能借助解说和图画,认识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经过朗读感悟,感觉诗中描述的光景之美,领悟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领悟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新知预习】
一、自读诗歌(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莺、拂、堤、柳、醉、咏、妆、丝、绦、裁、剪
三、给本课生字组两个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读一读,背一背
【课堂探究】
《村居》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咏柳》中诗人将什么比作什么?
【达标练习】
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眼前的美景。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读一读,记一记,并把它们积累下来。
河堤堤岸杨柳柳条
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