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46 KB
- 文档页数:6
张丽学习目标13.古诗两首导学案单元章节第四单元课型 阅读备课人1、认识“所 牧”等12个生字。
会写“林、诗、立”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学习难点了解诗的大意一•复习:1•指名背诵《所见》。
2.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二•揭题,读课题:1.读课题2.学生回答。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读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古诗。
3.指名朗读。
4边读边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四、观察图画,了解大意1.泉眼、树阴在小池的什么地方?泉水在怎样的流?2•小荷、蜻蜓在小池的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五、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小组合作,讨论诗意,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讨论、交流疑难诗句。
泉眼:泉水的出口。
晴柔:晴天柔和明丽的风光。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3.对照图1HI,试着说说古诗的意思。
六、反复吟咏,熟读成诵1•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齐背。
七、识记生字1.认读生字。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3.打乱顺序指名认读八、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童、黄、闭。
2.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比比谁写得好。
九、课堂小结:学了这首古诗,你有何收获?十、达标检测:看拼音写词语:Gu shi er tong 11 zheng( )( )( )Guan bi lin zi huang gua( )( )( )、1.指名背诵《所见》古2.说一说你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 *、1.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小池)2.注意“池”是翘舌音读准音.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3.提出自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说说古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C1).体会诗的意境美,从诗中你看到了什么?(2) •体会到了什么?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古诗所描绘的的意境。
熟字带生字:借惜阳——阴清——晴编儿歌:把矛放在树木上(柔) 加一加:三点水+也二池雨+路=露。
主题:4古诗两首学生姓名:书写等级;批阅等级:课前预习: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重难点)学习步骤:对学互助(★在家完成;▲课上完成)★1.我能正确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2.我能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组学通关▲(一)前两行——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二)后两行——怀古1.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补充: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合作探究1.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2.《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____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达标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旗()莺()郭()南朝()将()谓2.南朝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
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古诗描写了风和日丽的。
《古诗两首》导学案课题4、古诗两首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本课教学 3 课时主备人李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自主调整[温故知新]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2、关于苏轼、杜牧你了解多少?3、我会填。
(可参考课文填写——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苏轼宋)()()()()擎雨盖,菊残犹有()()()。
()()()()(),正是()()()。
山行(杜牧唐)()()寒()()径斜,()()()。
停()()()(),霜()()()。
4、我能快速记住下列生字菊:部首(),结构(),组词()。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4、我能读准字音,读好词语(小黑板出示)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须橙色残:部首(),结构()组词()。
君:部首(),结构()组词()。
橙:部首部首(),结构()组词()。
橘:部首(),结构()组词()。
径:部首(),结构()组词()。
斜:部首(),结构()组词()。
5、展示朗读古诗(再次课件出示补充好的两首古诗)[导学释疑]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主学习——自我展示)2、《赠刘景文》中荷花、荷叶、菊花各有什么特点?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自主学习——自我展示)3、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有感情地诵读——自我展示)4、《山行》一诗中写了寒山、——、——、人家、枫林和——六种景物(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樊城区一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
课题:4、古诗两首《春晓》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互学、预展、大展示、评学)
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背诵表达。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 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2、我会组词:
眠()啼()觉()少()晓()
发展能力★★
3、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春晓》。
提升素养★★★
4、我会画。
我想画一画我心中的春天。
樊城区一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
课题:古诗两首《村居》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互学、预展、大展示、评学)
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背诵表达。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 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发展能力★★
2、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村居》。
提升素养★★★
3、我想再了解本课的两位诗人,课后去搜集他们的资料。
《古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我认为这几个字书写时容易出错。
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背诵《元日》。
难点: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寥寥数字,却饱含着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教师巡回点拨。
3、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师适时点拨。
4、展示交流:学生在班内交流导学案中“合作探究”。
5、点拨拓展:说说关于“关于节日”的诗句。
6、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中“课堂检测”。
六、教学反思:《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课前透视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述秋景的。
读了以后,咱们会被诗中所刻画的暮秋美景所深深陶醉。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季的特点。
其中描述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佩服之情;《山行》刻画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
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咱们以美的享受。
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明白得。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关于古诗的了解并非少,这两首诗有很多学生早已会吟诵。
学习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体会,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朗诵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酷爱,丰硕学生的积存。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季的赞美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诵感悟学习时刻: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诵诗导入。
同窗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伙儿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咱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咱们取得美的感受。
今天咱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给学生展现的机遇,体验学习的欢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功效,也会起到增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爱好。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看,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对话平台初读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睬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明白得。
研读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现诗中刻画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导学案(个案)执教人课题 4 古诗两首课类新授课主备人审定人语文教研组授课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1)认识“菊、残”等生字,会写“于、首”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1)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2)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主要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时间组织教学1.图片导入。
2.板书课题。
1 秋天的图画 1.看图片说说这些景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2.齐读课题。
展示目标1)认识“菊、残”等生字,会写“于、首”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4)背诵课文。
5)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默读目标。
导学达标一、学习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领读、范读、齐读、指名读。
三感知课文:读书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课本上的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面的问题(1)这首古诗共有几句?(2)在书上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理解:1.圈出生字,读生字、生词。
2.朗读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考、交流、汇报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这两首诗写了哪些景物?(2)秋天和秋末有什么特点?(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检测矫正我会填:1.“刘”,音节是(),共()画,第二笔是()。
2.“枫”,音节是(),共()笔,第七笔是()。
⒊“首”,音节是(),共()笔,第五笔是()。
4 《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季节)的景色,作者分别是朝诗人和朝诗人。
前一首诗是抓住、、、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后一句是抓住和______ 枫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都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完成。
讨论、交流、汇报。
总结提升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古诗两首》导学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古诗两首》导学案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古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4.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15分钟)
1. 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
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多读几遍,读准音。
2. 引导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 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
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
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1. 学生按要求读古诗,画出生
字。
2. 学生自由读诗,多种形式认读
生字。
3. 各种形式巩固识字。
4. 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
“咏、妆、绦”三个字。
5. 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6. 指名读并正音。
7. 全班齐读。
1. 读一读,连一连。
咏ST
妆yfing
绦zhuang
丝too
2. 辨字组词。
(*()泮()迎()
丛()1仰()〔兹
()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用
时:20分钟)
•指导第1、2句。
(1)展示远看柳树的图片:你看到
了什么?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
又像什么?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
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该句)
(3)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
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指导第3、4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
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互读第3、4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
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
1. 学习第1、2句。
(1)学生观察图片,自由讨论
并交流冋题。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
理解诗句。
(3)学生根据理解,有感
情朗读诗句。
(4)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
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学生根据图片背诵这
两句话。
2. 学习第3、4句。
(1)学生自读第3、4句,
并思考问题。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咏柳》的作者
是,诗句中的
“绿丝绦”指的
是。
诗人借歌颂
来赞美。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
(谋(人
(1)《咏柳》描写的是
夏天的柳树。
()
(2)“二月春风似剪
刀”
将“春风”比作了“剪刀”。
()
以读为主,读出诗“味”。
古诗词最主要的教学策略应该还原 诗句的本来面貌,那就是“读”。
古人作诗又叫吟诗,讲
究声韵节 律,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有音乐美。
今天学诗自然 也应该通过吟诵诵读,同声相应,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达到
心 与心在一个节奏上的吟唱和共鸣,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弓I 导 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诵读表现出来,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两首》教学片段
♦品读古诗《咏柳》
师:你从这首诗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生 1: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
生 2: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
意思是一棵高高的 柳树,垂下绿绿的叶子,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
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丝带垂下来。
四、指导生字。
(用时:10分 钟)
板书设计
“小荷”指什么? “才”在这儿 是什么意思?嫩荷叶刚露出什 么?蜻蜓就怎样?“才”和“早” 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有了 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 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 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怎样读才 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2)指导朗读。
4.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 说一
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 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1•指导学生认读“我会认”生
字,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
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 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鲜 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 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 上头。
)
(2)学生反复读,读出 欣
喜的语气。
4.全班交流诗句中内容
之间的联系。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
!词。
2•书写生字,描红、临写。
实盘代玉匚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靑喊/细
叶—谁裁出 'l b 春凤匸似剪刀
也外I
泉眼、鈿流、树■阴匸想象
池内・=小荷、蜡蝇
■=所见^
教学反
田心小池
J ■— -Wk
] XX
师:你理解得真好,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这两句话中,把新长出的绿叶比作碧玉,把千万条柳条比作丝带,写得特别美。
师: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下面我们就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读第三、四行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
生2:我觉得这句话把春风当成了人,它会裁剪柳叶。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后两句诗。
)
♦品读古诗《小池》
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知道的。
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后面两句读懂的。
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4:老师,那我有问题了,为什么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停”?生5:“立”在荷叶上就是“停”在荷叶上。
像杂技表演那样倒过来了。
师:哪里还读不懂?
生1:“泉眼”是什么意思?
(大家似乎一下子解释不出。
)师:那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生1: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指图)。
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
生1:“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
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
生2:珍惜、爱惜。
生1:哦,就是泉水爱惜流水。
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