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煜专题讲座
- 格式:pptx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24
百家讲坛笔记——李煜(十)千古词帝画外音: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朝每代都会有亡国的君主。
这些人,有的臭名昭著,有的则很快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
而李煜身为断送了南唐江山的末代君主,却不但经常被人们提起,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惋惜、同情和尊重。
有人说他虽然不会治理国家,但“在词中仍不失为南面王”,有人更是直接称他为“词中之帝”。
那么,李煜究竟为何会赢得这样的赞美?他的失败与成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赵晓岚,生动讲述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与荣耀。
系列节目《李煜》第十集,大结局《千古词帝》,敬请收看。
赵晓岚:近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对李煜的词有这么一个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他说词到了李煜的手里,眼光见识才大了起来,思想感情才因此深刻了起来。
于是就将以前的“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
什么是“伶工之词”,什么是“士大夫之词”呢?它的这种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伶工”指古代的乐师、歌手或者演员,我们今天所说的唐宋词,它的全名叫曲子词,本来就是写给伶工们演唱的流行歌词。
它所配的曲子是隋唐以来的一种新型音乐?燕乐,又写作“宴乐”。
是经常要在歌筵酒席或者是青楼歌馆这些娱乐场所演唱的。
由于那个时候参加这种娱乐活动的主要是男性,所以一首歌要想赢得大把的掌声和彩头,最好是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美女唱。
男人在办公事时是不得不摆出一副道德的面孔的,可是公事办完了来娱乐娱乐,总得多看看美女,养养眼。
在这方面有一个例子,北宋有一个叫李?D(zhi)的人,有一回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很会唱歌的老头来拜访他。
可他却不给面子,写了一首词表示抗议。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
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意思是说,唱歌一定要唇红齿白,肌肤像冰雪一样的美女,含情脉脉,嗲声嗲气。
唱歌的时候吐起字来就像一串珠子一样清脆流利。
这个老头虽然很会唱歌,可是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大家都说这种模样怎能比得上念奴呢?念奴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女高音。
《宋词﹒李煜专题》教案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张丽娜一、课间欣赏欣赏邓丽君的《独上西楼》歌曲。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词。
二、吟咏诗韵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诗词,大家说说看,学习诗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同学们自由说说。
师:读。
一个字,最朴素,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词。
很好,把你读的词中最喜欢最有感觉的来一两句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看看有没有志同道合者?学生朗读。
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简单指导。
语速、语调上。
同学们,通过朗读你觉得李煜的这些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如果请你用一个字概括的话,你觉得哪个字最好?愁(板书)这位词人怎么会有这么多愁啊,谁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煜呢?三、知人论世学生介绍李煜,适当补充。
他:南唐后主才华横溢工书善画千古词帝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教师总结:公元975年的秋天,南唐亡国,从此李煜踏上了囚徒之旅,他无奈离开了繁华的金陵,来到汴京,被宋太祖赵匡胤敕封违命侯,从此他从天之骄子沦为了阶下之囚,他用一人的心路历程,写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李煜亡国后的诗词来深入了解这位千古词帝。
四、披文入情徐霞客这样说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而李煜这位千古词帝以他的悲欢离合把愁写到了极致,可以说李煜词后难见愁。
下面我们以《相见欢》和《虞美人》为例,来看看这位千古词帝表达了什么样愁,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愁的。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说1.寻愁景;2.品愁思;3.悟愁情;我们先来看看具体怎么操作,能懂吗?1.寻愁景(请同学们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到黑板上)景物:西楼、月、梧桐、深院(相见欢)小楼、东风、明月(虞美人)故国的雕栏玉砌,故国的朱颜李煜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物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愁思呢?楼:突出西楼、小楼稍微解释一下西和小,突出了他的被囚禁之愁。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思念之愁,那是别后的相思之情。
李煜《破阵子》赏析讲课稿李煜《破阵子》赏析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简单两组数字摆列开来,迎面排开的大场面,给人气势宏大,可“家国”二字悲壮之感瞬间袭来。
这一类宏壮开篇,不是没有人写过,可背后蕴藏的真正深意,只有李煜能达到,因为他肩上所被背负的是真正的家国和山河。
作为一个帝王和文人,他拥有帝王所缺少的文人气质,而作为一个词人,他无需矫情的将情感上升到国家、人民、历史的地位上,因为他就是那真实的国家的拥有者。
可是可悲的是居然是在他要失去那大好河山时,他才感受到家国、山河之可贵。
可退一步讲,富不过三代,一代打天下,二代守天下,三代则是享受之时当然这享受一般伴着毁灭。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祖辈和父辈辛苦挣下的家业,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的奢华宫殿,宫苑内那仿佛罩在烟雾里的女萝般珍贵的草木。
如此安逸的温室,奢靡的温柔乡,让人如何不沉醉其中。
奢华的生活,至尊的地位,如花的美眷,在如此的条件下,你叫李煜如何认识人世间的险恶。
排名第六的他本可以在父辈兄长的保护下安逸的当一个闲散王爷,吟吟诗,做做对,美人相伴,平稳的过完一生。
而后再留下几篇传世佳作为后代所吟诵。
可命运捉弄人,前面五个哥哥的先后逝世突然将毫无准备的他推到历史潮流的前方。
被逼无奈接手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国家。
“几曾识干戈。
”一句话,犹如稚嫩儿童的呢喃之语,却将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如此的温室中,且本来就是被当做一个不会继承王位的王爷培养,道德学识跟上就行,打战这一类的当然是“几曾识”。
呵呵,可命运就是如此,即使无治国之才,可也还是得接手。
他恨啊,面对国破家亡,他恨啊,可更恨的是自己为何不“曾识干戈”。
绝望,无措,悔恨······可总还是敌不过亡国的命运。
李煜词《虞美人》(讲课稿)导语: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帝王也都写一些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们以前学过曹操的诗大家还记得吗?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这位帝王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都很有成就。
但是还有一位帝王,有人这样评价他:“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确实一个很杰出的诗人”,而且他还被誉为是最有文采的皇帝,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共同走进这位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板书:虞美人李煜)。
下面老师问为同学们朗诵一下这首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领会这首词的感情。
好,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作者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知道李煜是亡国之君,他亡国前的作品描写的宫廷奢靡的生活,亡国后的作品描写的是亡国之痛,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就是作者被俘后所写,那么这首词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心境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首先,看第一部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两句都是问句,先看一下前半句。
在前半句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对,是春花、秋月(板书)春花秋月在我国古代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古代文人大多借此表达美好愿望,而李煜却是以“何时了”三个字表达希望它快点结束,我们知道李煜当时是被俘于人,寄人篱下,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的监控,正是应了一句话:以我观物,万物皆濯我之色彩。
这美好的景物在李煜的严重早已黯然失色了,所以希望它快点结束。
当李煜看到这春花秋月般美好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不禁发出感叹,感叹起往事(板书)。
他感叹道:“往事知多少”下面要提出一个问题,往事对李煜来说代表什么?有同学回答说是代表以前的生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物质层面来说,它代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
从精神方面来说,代表的是自由、快乐、尊严等等,而如今往事已成空谈,回想起来犹如一场梦一样。
《虞美人》李煜课件一、导入自古才子佳人失意多,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也难逃厄运。
今天我们要学的《虞美人》的作者李煜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的故事,感受他的词风。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为唐五代以来的杰出词人。
王国维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三、写作背景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金陵城破。
开宝九年,李煜被俘至汴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史称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公元978年7月7日(阳历978年8月13日),李煜42岁生日那天,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他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四、写作特点李煜的词以长调见称。
多写自己的心境和离愁别恨。
擅长白描手法,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倾诉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
不雕饰,不假借,流畅自然。
色泽鲜明,情味浓厚。
境界开阔,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五、关于《虞美人》《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
它含思凄惋,委婉深沉。
据说作此词时,李煜已成阶下囚,他怀念故国,痛悔莫及。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中又带有悔恨的描写,使人们领略了“做个才人真绝代”的“薄命君王”的愁思哀情。
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虞美人》:“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六、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学生听读体会感情基调(哀愁、凄凉)2、学生齐读体会感情基调(哀愁、凄凉)3、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情基调(哀愁、凄凉)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5、学生齐读全词进一步体会感情基调(哀愁、凄凉)6、学生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回答)7、本文的词眼是什么?(愁)所用手法?(比喻、夸张)8、本文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愁绪?李煜《虞美人》鉴赏李煜的《虞美人》——忧愁与自省的绝唱李煜,南唐后主,他的诗词才华和政治无能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悖论。
虞美人李煜课件虞美人李煜课件虞美人李煜,南宋末年的一位文人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他的诗词作品,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虞美人李煜的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虞美人李煜的背景。
李煜,字重光,南宋宁宗时期的皇帝。
他是宋徽宗的第十一子,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
然而,他的一生却饱受战乱之苦。
南宋末年,金朝不断侵略南方,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李煜在位期间,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战争威胁。
尽管如此,李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对文学的追求。
李煜的文学成就是他一生的骄傲。
他的诗词作品以爱情、离别、忧愁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以虞美人为主角,描绘了她在战乱中的悲苦遭遇。
词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词的词调婉转动人,情感深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虞美人李煜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开创了南宋后期的词风,被后人称为“南宋词派”。
他的词风以细腻、婉约、抒情为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人学士都受到了他的启发,纷纷以他为榜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
可以说,虞美人李煜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虞美人李煜的诗词作品虽然表达了他对战乱时期的痛苦和无奈,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他的作品在描绘细腻感人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虞美人李煜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结起来,虞美人李煜是南宋末年一位杰出的文人皇帝。
他的诗词作品以爱情、离别、忧愁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虞美人李煜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