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准教学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84.50 KB
- 文档页数:33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李煜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调和情感色彩。
4.掌握《虞美人》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2.理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演唱《虞美人》的抑扬顿挫和情感渲染。
教学难点1.理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理解《虞美人》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3.控制演唱《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律和韵律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4.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3.唱诵演练法: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课程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李煜和《虞美人》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讲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分析《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第三步: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1.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要素。
2.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第四步: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2.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课程回顾李煜词的创作和《虞美人》的历史背景,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默写《虞美人》的词牌和韵律要素。
2.回答课堂上的讨论题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二、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三、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虞美人》这首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深沉的忧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虞美人》这首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词人李煜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1. 理解词人抒发的情感,体会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虞美人》原文、李煜生平简介、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这首词,了解词人李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李煜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播放《虞美人》背景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情感。
二、阅读与分析1. 学生自读《虞美人》,理解词的基本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课堂小结1. 总结《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强调词人李煜的忧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布置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赏析文章。
2. 查阅资料,了解李煜的其他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虞美人》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词人李煜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虞美人》的赏析文章。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词意。
三、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李煜的其他词作,如《相见欢》、《浪淘沙》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2. 学生结合所学,探讨古典诗词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古典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李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李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李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次教学所选的教材章节着重介绍了李煜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其代表作品。
通过对李煜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风貌,感受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材在编排上,先介绍了李煜的生平背景,包括他作为南唐后主的身份以及亡国的经历,为理解其词作的情感内涵奠定了基础。
接着选取了李煜的几首经典词作,如《虞美人》《相见欢》等,并对这些词作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作的含义和艺术特色。
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和诗词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李煜这样一位身世复杂、情感深沉的词人,学生在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新鲜的知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李煜的词作世界。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掌握其词作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学会鉴赏李煜的词作,能够分析词作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李煜词作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和磨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1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
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初中虞美人李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3.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
2.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李煜的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提问学生对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词的特点和魅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状态。
2.讲解诗的题目“虞美人”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忧伤、思念等。
四、诗歌朗读与欣赏(10分钟)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美人,可以是真实的人或抽象的象征。
2.让学生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美人的思念和情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李煜的《虞美人》,使学生了解了词的特点和魅力,通过诗句解析和诗歌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情感。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但在诗句解析环节,部分学生对诗句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优秀4篇李煜词《虞美人》教案篇一投影呈现:故都金陵的画面一、引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
生:(小声)想。
师:这“想”的声音不够“响”嘛!生(大声):想!师:好,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
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让我们开始——(课件背景音乐。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师(深情地):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生:李煜。
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籍贯:徐州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师: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
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投影呈现:江水图。
李煜《清平乐》优秀教案(通用3篇)李煜《清平乐》优秀篇1教学目的: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或故事。
教学过程: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
壮志难酬。
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
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
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李煜《清平乐》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且能够默写。
2、借助朗读、想象、绘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1、词意的理解。
2、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录音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试题(1)字音、字形。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作者有关情况2、朗读训练。
李煜词(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白描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
”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评价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上课伊始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词《虞美人》歌曲)一千多年前。
秋风中的西楼。
一个帝皇,一个亡国的帝皇。
在漫天萧瑟的梧桐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煜的诗词,走入他的悲情世界/2、简介作者所谓知人论世,请同学结合这首词给大家介绍李煜其人。
学生讨论,明确: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
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
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
李煜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亡国之君。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大将曹彬讨伐南唐,第二年,南唐国都金陵陷落,李后主率领大臣肉袒投降。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后主与眷属数十人被押送到宋都汴京,穿白纱戴乌帽,在明德楼朝见宋太祖,封为违命侯。
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李煜才被除去这一带有侮辱性的封号,加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他在写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写的《虞美人》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句子,传到外面,太宗大怒,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死,享年四十二岁。
李煜词的动人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很好的评论:“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其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李后主词是从一己的遭遇出发,却又能概括出、升华到人生悲欢离合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从个人情感中提炼出人类社会整体的情感价值,于是才会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人们早把李后主亡国之君的特殊身份忘却了。
“身世之戚”是“独感”,所以说“小”;“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是“共感”,所以说“大”。
同样是亡国之君的北宋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在被北掳的路上,写了一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虽然词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等语与李后主词的语意相同,也写自然景象,也写梦回故国,但写杏花、写双燕,景物具体,时空拘限,只让人感到他个人感叹盛时不再的酸楚,难引起人们心灵的沟通。
这就只能做到“自道身世之戚”而已。
返观李后主的后期词,是人生已到绝路,在生命尽头创作的。
词人已无生的留恋,早有死的准备。
作品出于痛彻心肺的人生体验,长歌当哭,所以王国维说是“以血书者”。
请看虞美人相见欢:在艺术表现上,他不对身处的环境、周遭的景物作具体逼真的描绘,也就是抽去了作品情感、意象、时空的特定内涵,把它们普泛化,做到了情感的超越、意象的超越、时空的超越。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语文课堂之学习李煜一、李煜简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词牌名为《相见欢》。
作者是李煜。
关于李煜,你们知道些什么?生1:南唐李后主。
世间称他为李后主。
生2:一个亡国之君。
生3:他做了十五年的皇帝,后来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被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囚于汴京。
他“日夕以泪洗面”,最后被赵匡胤毒死。
师:说得完全正确啊。
不简单。
这些知识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生3:读历史书知道的。
师:嗯,看来还是读书好啊。
生4:老师,我还知道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词人。
尤其是亡国之后的词,写得非常动人。
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平时读了不少书。
那你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生5:我知道他的《虞美人》。
师:哦,你能不能将它写到黑板上让同学们也一同欣赏欣赏呢?生5到黑板前默写《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完全正确,字也写得漂亮。
学生们开始笔记。
生6:我还知道他写过《浪淘沙》。
不过我只记得两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生7:我记得他写过“记得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生8:他有一句好像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不过,什么词牌我不记得了,其余的内容,我也记不得了。
(学生们笑)生9:老师,我以前不知道有李煜这个人,也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好的词。
听同学们一说,我觉得平时我读的书太少了。
(学生们又笑)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在黑板上。
师:已经很不简单了,我在你们这个年龄还不一定比同学们知道得多呢。
不过,既然曾看过,最好还是将它记真切,你们说呢?今天同学们上课时提到的这些词,你们有没有兴趣课后将它们找出来并读熟呢?生:肯定有的。
师: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最后一位皇帝的内心世界,来感觉一位亡国之君,如何以艺术家天才般的敏感,抒写国破家亡后的无言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