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用
- 格式:ppt
- 大小:345.50 KB
- 文档页数:15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 施衿结缡 ① ,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 “刻鹄不成尚类鹜” 者也 ② 。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衿(jin):佩带。
缡(li):佩巾。
②鹄(hu):天鹅。
鹜(wu):家鸭。
【译文】 马援的侄儿马严、马敦都爱讥笑和议论人事,而且结交那些轻浮的侠客。
马援以前在交阯时,写信回来训诫他们说: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里可以听着,嘴里却不可以说出来。
爱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当的礼法,这是我最厌的恶习。
我宁肯去死,也不愿听到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厌恶极了,现在之所以还再要向你们提起,正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给她结上带子,系上佩巾,并且再三叮咛她到夫家不可出差错一样,想使你们终生不忘罢了。
“龙伯高厚道朴实,办事周密谨慎,口无恶言,谦逊而又节俭,廉洁公正而有威严。
我敬爱他尊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豪放侠义,好主持公道,忧愁别人所忧愁的,喜欢别人所喜欢的,人无论贵贱善恶,他都不疏远,父亲死了办丧事时招待客人,几个郡的人都到了。
我敬爱他,尊重他,却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学习龙伯高不成,还可以成为一个谨慎严肃的人,也就是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学习季良不成,就会堕落成世上的轻薄子弟,那正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了。
诫兄子严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兄子严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兄子严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
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
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
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戒兄子严、敦书》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文化常识1.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2.马援又善相马,曾师事于杨子阿,学习相马骨法,著有《铜马相法》。
3.马援留下来的名言:“聚米为山”、“马革裹尸”、“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等。
4.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五彩丝带和佩巾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以示至男家后侍奉公婆,操持家务。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后比喻父母的教训。
5.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法度的,意为所言皆合理。
6.口不择言: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度语。
7.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
通假字1.口无择( dù)言择:通“殬(dù)”,败坏。
2.讫今季良尚未可知讫:通“迄”,到,至。
词类活用1.好议论人长短长短:形容词作名词;长处和短处。
好:喜欢。
2.妄是非正法是非:形容词作动词,评论,褒贬。
3.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忧、乐:意动用法;以…为忧,以…为乐。
4.清浊无所失清浊,形容词作名词,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
重点词语1.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讥议:饥讽,议论。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马援诫兄子严敦的故事,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马援是西汉时期的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曾给予他的兄弟严敦一封诫子书,教导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忠诚、勇敢、谦虚的人。
马援在诫子书中写道:“以格物致知、审时度势为家训,更需勤奋修炼、保持精神上的清醒。
”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处境,学会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马援还强调了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逆境时行忠诚,顺朝时表勇敢。
兄弟相依为命,当勇决天下难事。
”这意味着在面对危险和挫折时,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当我们遇到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也要像兄弟一样,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最后,马援还提倡了谦虚和学习的态度:“真正的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需要我们保持谦虚和渴望成长的心态。
”总的来说,马援的诫子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信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写作重点:马援是谁,他的诫子书的内容,和这对现代人有什么提示。
用词分析:文章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了复杂的文辞和枯燥的词汇。
该文章注重叙述故事,在适当的地方使用了比喻和寓言,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在阐述马援的思想时,文章使用了简单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内容更加容易理解。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马援诫兄子严敦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马援写给他的兄弟一封书信,告诫他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诫子书包含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思想,让所有的读者都从中受益。
在马援的诫子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谦虚。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人需要时刻保持谦虚,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和不完美。
如果我们处于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成为更好的人。
马援还告诫说,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学习。
不论你处于何种位置,都应该有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中考文言文《戒兄子严敦书》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戒兄子严敦书》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戒兄子严敦书作者:马援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
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吾欲汝曹闻人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漓,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无论什么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
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
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戒兄子严敦书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戒兄子严敦书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戒兄子严敦书》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漓,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
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无论什么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
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
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诫兄子严敦书里的翻译
翻译:
我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
”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
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
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讲述了什么导语: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出自《后汉书》的《马援列传》,作者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是名将马援写给侄子们的劝告之言。
当时,在前方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出自《后汉书》的《马援列传》,作者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是名将马援写给侄子们的劝告之言。
当时,在前方征战的马援听闻侄子马严和马敦喜欢议论别人的缺点,便写下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一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马援在开篇写到,自己从马严和马敦处听到了别人的过失,如同子女听见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听见就好,但是嘴上不可妄加议论。
对自己而言,生平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在背后议论他人,并且胡乱评判朝廷的法度。
所以,自己宁可死去,也不希望子孙有这样的行为。
马严和马敦身为自己的侄子,就更应该严谨处事,做一个光明磊落之人。
其次,马援还在《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告诫侄子们择友而交之道。
马援写到,龙伯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敦厚诚实,并且威严谦虚。
对自己来说,非常欣赏龙伯高。
但是,龙伯高行为谨慎,而杜季良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人,用“豪侠”来称呼他非常的贴切。
杜季良在交友时,从不看中人品和出身,换句话说,无论好的人还是坏的人,杜季良都会结交。
所以,杜季良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前往奔丧悼念。
虽然龙伯高和杜季良都有很好的品行,但是马援希望两个侄子向龙伯高学习,而不要向杜季良学习,正如“画虎不像反像狗了”,一旦效仿不成,那么侄子就会走上歧途。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生平经历汉伏波将军马援是陕西扶风人士,通过了解汉伏波将军马援生平经。
戒兄子严敦书原文及注释诫兄子严敦书汉马援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1.讥议:讥讽,谈论。
2.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3.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等,尔辈。
5.是非:评论、褒贬。
6.正法:正当的法制。
7.大恶:深恶痛绝。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
缡:佩巾。
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
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9.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
周慎:周密,谨慎。
10.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ù)”,败坏。
11.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12.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13.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14.谨敕:谨敕:谨慎。
15.鹄:天鹅。
鹜:野鸭子。
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16.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17.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切齿:表示痛恨。
18.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诫兄子严敦书》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
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
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
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译文|赏析《诫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在交趾前线军中听说侄儿马严、马敦二人好评人短长,论说是非,于是写了这封信进行劝诫。
在信中,他教导严、敦二人不要妄议别人的过失短长,这是他平生最厌恶的,也不希望后辈染此习气。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诫兄子严敦书》原文两汉:马援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作者:范晔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7年第06期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古文观止》,钟基译注,中华书局2016年)【参考译文】马援的侄儿马严、马敦都喜欢讥笑和议论人事,而且结交轻浮的侠客。
马援以前在交趾时,写信回来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不能说。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随意评论褒贬国家的法制,这是我最痛恨的,我宁死也不愿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痛恨极了,之所以再向你们提起,就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手给她挂上佩带、系上配巾,重申到夫家后不可出差错的训诫那样,是因为想让你们不要忘记而已。
龙柏高为人朴实厚道,办事周密谨慎,口无恶言,谦逊平易,生活节俭,廉洁公正,很有威望。
我喜爱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学习他。
杜季良为人豪放任侠,很重义气,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人不论品行好坏,他都和他们交往,父亲出丧时邀请宾客,几个郡的人全都来了。
我喜爱他、敬重他,却不希望你们学习他。
学龙伯高不成,还可以做一个谨慎谦虚的士人,也就是所谓刻画天鹅不成还像鸭子;学杜季良不成,就会堕落为世上轻薄的子弟,那就是所谓描画老虎不成反而像狗了。
诫子书与诫兄子严敦书中的说理技巧
1. 《诫子书》与《诫兄子严敦书》都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讲道理呀!就像诸葛亮说“静以修身”,多直白明了呀!这就好像告诉你,想要提升自己,先安静下来好好想想!比如你学习的时候总是心浮气躁,怎么能学好呢?这不就是提醒我们要淡定沉稳嘛!
2. 它们很会巧用比喻来阐释道理呢!就像马援说“刻鹄不成尚类鹜”,把事情比喻得形象生动啊!这不就和我们说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一个道理嘛!你想想,要是你总幻想一下子成功,岂不是像没打好基础就想盖高楼一样不靠谱呀!
3. 还会用对比的方法哟!诸葛亮说“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把两种不同的状态对比多鲜明啊!你看那些勤奋努力的人取得好成绩,再看看那些懒散不上进的,差距不就出来了嘛!这不是在告诫我们千万别走歪路呀!
4. 用具体事例讲道理也是一绝呀!诫子书中提到“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好比有个人总是忙忙碌碌却毫无目标,能走远才怪呢!你得静下心来好好规划,才能朝着远方前进呀!
5. 有很强的针对性呢!马援对兄子严敦的告诫,那可真是对症下药呀!比如他说不能随便议论别人长短,这多在理呀!你要是总在背后说三道四,不就招人嫌嘛!这就是专门针对他们的问题提出来的呀!
6. 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呀!诫书中说的那些道理,不就会让我们反问自己做得够不够好嘛!像“非学无以广才”,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努力学习呢?真得好好想想啊!
7. 语言亲切自然呢!就像长辈在和我们谈心一样。
诸葛亮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多像爷爷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啊!这种亲切的感觉多好呀!
8. 这两本书的说理技巧真的超厉害呀!让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明白很多道理。
我们可得好好学习学习,把这些道理用到生活中去呀!可不能白读了这两本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