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衣领结构设计

衣领结构设计

衣领结构设计
衣领结构设计

第七章衣领结构

教学目的: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衣领结构种类,掌握衣领构成要素,能进行各种衣领结构设计为主来讲解衣领的制图原理与制图过程。实践教学中要安排学生完成女无领、立领、翻折领结构制图,款式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参考,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课。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衣领制图的目的。

教学内容:

1.衣领结构种类

2.衣领构成要素

3.衣领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

1.衣领结构种类

2.衣领构成要素

3.各类衣领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1. 无领变化结构设计

2. 立领变化结构设计

3. 翻折领变化结构设计

第一节:衣领结构种类

一、基本结构分类

1. 无领

2.立领

3.翻折领

二、变化结构分类

在基本结构的衣领基础上,将其与抽褶、波浪、垂褶等组合起来,可构成各种变化结构衣领。

第二节:衣领构成要素

一、衣领各部位名称和构成要素

二、基础领窝结构原理

(一)基础领窝的人体属性

人体上自后颈椎点(BNP)经过侧颈点(SNP)到前颈点(FNP),形成的颈围线称基础领窝。将基础领窝加大、变形后可构成具体款式的领窝。

(二)基础领窝的结构模型

衣身的基础领窝线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基础领窝结构模型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基础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定的领围大N;

2)基础领窝的总领窝宽与总领窝深之比为1.3~1.4。

第三节:衣领结构设计

一、无领结构设计

一)基本无领结构设计

无领开襟式领口

(1)理论分析

无领开襟式领口在裁剪前衣片时为使衣片符合人体要收省,如果没有收省就要要留出撇胸量1~2cm,然后再画领宽、领深。门襟止口的上端有撇胸时,不能自带贴边,否则无法去掉撇胸量。无领开襟式领口如下图:

(2)基型变化

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主要做二点改变:其一,为使前胸部符合人体,前片做1cm的撇胸处理;其二,前领弧线由较凹状态变为较直状态。

二)变化无领结构设计

例:抽褶型无领结构设计

二、立领结构设计

一)基本立领结构设计

< 90°

╱αb = 90°

╱只有领座 > 90°——单立领

1. 结构种类╲上口线为直、弧

╲领座+翻领╱领座与单立领同╲翻立领

╲翻领上口为直弧╱

2. 立领结构模型

要点:立领上口长 = N = 基础领高

立领实际领高≥基础领高(与αb有关)

3. 单立领制图方法

* 实际领高应根据αb及领窝开深形状制定

* 领下口的基础线l切线的确定与领座与领窝的相互关系确定,切点↓↑领座垂直程度↑↓* 领座的前部造型中的中线角应略大于立体造型中线角

4. 翻立领制图

领座的制图方法与单立领同

翻立领的制图方法

翻立领在长度、宽度上应加上里外层松量外口的形状可根据设计图任意设计

5.应用举例

Sk-1 基本立领结构设计

1)单立领结构设计

2)翻立领结构设计

二)变化立领结构设计

立领在平面结构设计时,其形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立体造型。

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领子的起翘方向;二是领上口线、下口线的长度之差。起翘量越大,领上口线、下口线差值越大;领子的曲率越大,成型后立领的锥度越大。在变化过程中,领下口线只有曲率的变化,而无长度的变化,其长度始终与领围保持一致。当领子向上起翘时,领上口线长度变短,领子与颈部间隙变小,如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其功能性。在设计时,既要考虑造型效果,又要留有一定的设计余地。当领子向下弯曲时,领上口线变长。

(1)横开领宽和直开领深设计

紧贴颈跟部的立领的特点是横开领较窄,直开领较深,领宽在5cm以内、起翘量在3cm以内的的立领,领口可用基型中的领围公式计算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微调。但领宽和起翘量超过上述范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领宽和领深值,无法再用计算公式来约定。

(2)起翘量设计

起翘量是指领底线上翘的程度。起翘量=(领孔长-领围)/2,此公式只作为合体立领的理论依据,在实际设计中要灵活的多。

内倾式立领的前起翘一般在1~3cm之间,如果超过3cm,颈部就不便活动了。但超过3cm的起翘量,立领也是成立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大领口的开挖量。

(3)领宽设计

立领领宽一般在3~5cm,但超过5cm的领宽,立领也是成立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大领口的开挖量。

(4)搭门量设计

搭门量与扣子直径有关,小扣取1.5~2cm;中扣取2~2.5cm;大扣取3~4cm。

三、翻折领结构设计

一)基本概念与原理:

1.翻折领分类:依据衣领前部翻折线的形状分为直线状翻折领、圆弧状翻折领、部分直线部分圆弧状翻折领。

2.翻折基点的确定(见课本),结论:

翻折基点可以视为翻领的立体形状在肩线延长线上的投影。

αb < 90°,A’位于SNP点外<0.7nb处;αb =90°,A’位于SNP点外=0.7nb处;αb >90°,A’位于SNP点外>0.7nb处。

当αb >95°时,基础领窝应开大(αb -95°) ÷5°×0.2cm。

3.翻折松量近似求法:

衣领前部翻折线为圆弧状时,肩颈点的翻领松量是1.4(mb - nb)+0~0.3(mb - nb);

衣领前部翻折线为直线时,肩颈点的翻领松量是1.2(mb - nb)+0~0.3(mb - nb);

衣领前部翻折线为部分圆弧部分直线状时,肩颈点的翻领松量是1.3(mb - nb)+0~0.3(mb - nb)。

二)基础翻折领——八字领结构线名称及结构制图,见下图:

三)八字领的设计要点

1.驳口线的设计

驳口线由驳点和基点连线而成。基点的定位在前面的制图里已经讲到,下面谈一下驳点的定位。驳点上下定位,理论上可自由设计。一般二粒扣西装的驳点在WL线附近;三粒扣西装的驳点在WL线上一个扣位大约10cm左右;一粒扣西装的驳点在WL线下一个扣位大约10cm左右。驳点左右位置由搭门量决定。单排扣搭门宽由服装种类和钮扣大小来决定,一般衬衣为1.7~2cm;上衣为2~2.5cm;大衣为3~4cm。双排扣搭门由个人爱好和款式特点来决定,一般衬衣为5~7cm;上衣为6~8cm;大衣为8~10cm。

驳头的高低,搭门的宽窄以及底领的宽窄都直接影响驳口线的倾斜角度

2.串口线的设计

串口线的高低及倾斜角度理论上可自由设计。比例裁剪法里一般把前片竖开领分成二等分或三等分,和前颈点连线来定位。

串口线角度上有平、翘、斜之分;形状上有略凹和平直之分。另外串口线的平斜是调整八字领中70°~90°领角的主要因素;也是调整戗驳领中驳角尖与平的主要途径。

1.翻领松度的设计

(1)翻领松度的影响因素

第一,驳点明显上升时,翻领松度应增加。翻领松度的平均值是 2.5cm,这是根据翻领宽和底领宽的差值为1cm,驳点在腰围线上,以及翻领设有领嘴的基本结构相匹配的结果。一般驳点每上升一个扣位大约10cm左右,翻领松度在2.5cm的基础上增加1cm。

第二,翻领和底领宽差值较大时,翻领松度应增加。一般翻领和底领的差值在1cm的基础上每增加1cm,翻领松度在2.5cm的基础上增加1cm。

第三,材料对翻领松度的影响:通常天然织物或粗纺织物的伸缩性较大,翻领松度要小;人造或精纺织物弹性相对要小些,翻领松度就要适当增加。调节量可在第一、二个条件基础上作0.5cm的微调。

第四,领嘴对翻领松度的影响:翻领一般采用带领嘴的结构,领嘴的张角,实际起着翻领和衣身容量的调解作用。因此带领嘴翻领的翻领松度设计通常较为保守;而没有领嘴的翻领,其调解容量的作用就不

存在了,因此这种翻领的翻领松度要适当增加。调节量可在第一、二个条件基础上作0.5cm的微调。

(2)翻领松度的确定方法

主要有角度法、公式法、和定寸法。角度法在第三节翻领设计中已经作了讲解;公式法:翻领松度=2×(翻领宽-底领宽),这种方法在翻领宽和底领宽差别很大时不是很适用;现在主要讲解定寸法设计翻领松度,见下图:

例1:翻领和底领的宽度分别为3.5cm和2.5cm,驳点上升1.5个扣位即15cm,以平均翻领松度2.5cm 来计算,此款驳领翻领松度=2.5+1.5=4cm。

例2:翻领和底领的宽度分别为6和3cm,驳点上升2个扣位即20cm,以平均翻领松度2.5cm来计算,此款驳领翻领松度=2.5+2+2=6.5cm。

4.领角的设计

(1)八字领的采寸配比,见下图:

(2)八字领的领角变化

八字领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领嘴呈八字形,要求翻领角和驳领角的夹角在90°以内。如果该角度失去八字领特征,意味着一种新翻领造型的出现,其采寸配比也要相应变动。

驳领在领嘴部位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如:平驳头、戗驳头、圆领角、方领角、大领嘴、小领嘴等等。八字领的领角变化,见下图:

四)变化翻折领结构设计——应用举例:

例:戗驳领设计

1.戗驳领的采寸配比

常配合双排扣搭门,女装有时也采用单排扣搭门。戗驳领的采寸配比配比是:驳领角度应保持与串口线和驳口线所形成的夹角相似,或大于该角度(女装较为灵活,有时也采用小于该角度)。翻领角宽和翻领面在后中线的宽近似,并且翻领角宽:驳领角宽≈2:3,也就是驳领角伸出部分:驳领角宽≈1:3。见下图:

2.戗驳领制图

戗驳公设制图和八字领相似,只要注意采寸配比即可,见下图:

例:青果领设计

特点是驳头与衣领连成一体,无领角,外形似青果形。又分有接缝和无接缝两种。

1.有接缝青果领制图及贴边处理

有接缝青果领和八字领相似,只是不设领角,翻领松度要适当增大。见下图:

2.无接缝青果领贴边处理

无接缝青果领在制图上和有接缝青果领相同。贴边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把重叠部分在无接缝青果领贴边(过面)中去掉,然后把去掉的部分用另布加以补偿。属A结构处理。另一个办法是把青果领过面的贴边线设在领与颈窝重叠部分的切点上,使重叠部分划分在里子布中得到补偿。属B结构处理。见下图:

5.变化翻折领结构设计

翻折领根据翻折线形态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

翻折线的形态不同,衣领制图方法略有差异。

1)翻折线前端为圆弧状

a)反射前领造型时,以翻折基点与翻折止点的连线(翻折基线)为基准进行对称。

b)构筑领窝线与领下口线时,两条线的弧度呈反向,中间形成一定的空隙量。

c)注意根据工艺制作的需要调整结构线。

2)翻折线前端部分圆弧状、部分直线状

a)反射前领造型时,以翻折线的直线部分为基准进行对称,同时将翻折基点也对称到另一侧。

b)构筑领窝线与领下口线时,在靠近翻折线的直线部分,领下口线与领窝线重合,而在靠近翻折线的弧线部分,领下口线与领窝线反向。

c)注意根据工艺制作的需要调整结构线。

例:衣帽结构

1.结构设计要素:

1)头长:自头顶点至颈侧点SNP(头部自然倾斜状态),约为33cm左右。

2)头围长:经头部眉间点、头后突点围量一周的头围长,约为56cm左右。帽宽基本取此值的一半。

3)帽座高:衣帽翻下来形成的帽座量为n b。

2.衣帽结构制图:

参考资料:

1.《服装造型学》东华大学出版社

2. 服装纸样教程刘瑞璞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业:

1.2款无领结构设计

2.2款立领结构设计(结合男衬衣领1:1样板设计)

3.2款翻折领结构设计(结合翻折领1:1样板设计)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每位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应对“施工图审查报告总结”认真学习,引以为鉴。特别强调的是列入结构方案中的问题,审核、审定人员应严格把关。 一、送审资料的完整性 1、计算书封面相关责任人未签字,未加盖注册工程师印章。 2、未提供剪力墙轴压比计算简图,缺墙柱内力简图。 3、未提供桩基承载力计算书。缺基础筏板配筋简图。 4、缺筏板冲切承载力验算,缺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缺筏板反力计算书。 5、未提供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书。未提供地基基础沉降计算书。缺CFG桩承载力、桩身强度验算计算书。 6、补充柱双偏压验算结果,补充梁变形计算结果,补充柱底标准组合下轴力计算结果,补充独立基础计算书。 7、荷载平面图未显示楼板自重。缺超筋超限信息。 8、未提供楼梯计算书。 二、结构方案 1、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详见《抗规》第6.1.5条规定。其条文说明中针对一、二层的连廊采用单跨框架时,需要注意加强。建议提高单跨框架的抗震等级。 三、设计总说明 1、总说明中应注明本建筑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详见施工图审查要点第3.2.4条、国标图集12SG121-1页6。 2、补充车库顶板覆土厚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3、结构设计总说明第8.2条,填充墙长度超过8m应改为5m,详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6.3.4条2款3项规定。 四、结构计算 1、某高层住宅楼,阳台和卫生间活荷载取2.0kN/m2,应为2.5kN/m2;电梯机房活荷载取2.0kN/m2,应为7.0kN/m2。 2、正负零处的楼板宜考虑施工荷载,建议活荷载取值5.0kN/m2。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层法例题打印

分层法例题

例题二:(1)求节点不平衡弯矩(顺时针为正) AB 跨,(G 节点) 13.135.78.2121 12122-=??=ql AB 跨,(H 节点) 13.135.78.2121 12122=??=ql BC 跨,(H 节点) 32.76.58.212 1 12122-=??=ql BC 跨,(I 节点) 32.76.58.212 112122=??=ql

(2)求分配系数 667.09 .0421.4463.74 63.7=??+??= GH u 333.068 .4516 .159.0421.4463.79.0421.4==??+???=GD u 353.052 .8652 .309.0421.4421.10463.7463.7==??+?+??=HG u 472.09 .0421.4421.10463.74 21.10=??+?+??=HI u 175.09 .0421.4421.10463.79 .0421.4=??+?+???=HE u 864.09 .0479.1421.104 21.10=??+??=IH u 136.0284.47444 .69.0479.1421.109.0479.1==??+???=IF u (3)弯矩分配并传递(从弯矩比较大的节点开始,反向分配,满足精度要求小于1.0后结束) 先从G 、I 节点开始 76.8667.013.13=?- 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H 节点,得4.38 32.6864.032.7-=?- 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H 节点,得-3.16 H 点不平衡弯矩为03.716.332.738.413.13=--+分配 左梁 48.2353.003.7-=?乘 0.5传递系数,传递到G 节点,得-1.24 右梁32.3472.003.7-=?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I 节点,得-1.66 下柱23.1175.003.7-=? G 点不平衡弯矩分配83.0667.024.1=?- 传递到G 节点,得0.42 I 点平衡弯矩分配43.1864.066.1=?- 传递到G 节点,得0.72 H 点不平衡弯矩为14.172.042.0=+分配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1、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超过4m.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2、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 新规范,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般位于相对标高±0.0m 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X&Qs$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新规范表,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 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3、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4、抗震新规范 新规范,主要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洞,烟道等应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5、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6、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但不应多于1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新规范,但不应多于1m.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此时不应再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1m.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 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 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16:27:01.6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4期作者:刘江元赵雷闫园史璐[导读] 建筑结构设计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存在非常多问题,就设计角度而言,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的创作思维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 刘江元赵雷闫园史璐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051000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存在非常多问题,就设计角度而言,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的创作思维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始终以提高设计质量为目标。当前建筑结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做好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使建筑结构设计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原则 1.1结构设计合理性原则 想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质量以及最终效果达到要求,首先要做好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合理性,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先对该建筑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震设防、分组,风、雪荷载值及建设场地土质情况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保证设计合理。 1.2结构设计高效性原则 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来说,首先要做好对建筑物的图表设计。在设计建筑物图表的过程中,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包括对一些相关数据的调查,调查之后,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土木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高效性。 1.3结构设计完整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设计工作人员忽视了一些问题,导致整体设计方案出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开展设计工作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保证设计工作的完整性,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部分,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尽最大可能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设计工作不够完整、系统。 1.4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物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它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工作,因此,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要格外注意地基部分,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该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但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在地基稳定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团队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这样就会使建筑工程项目地基的稳定性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利于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会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或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图纸也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指导着每项施工工作的进程,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每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人员不一样,每个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水平也不同,那么在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图纸设计工作时,就会出现差异,无法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2.1基础性设计不合规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基等环节在内的基础性设计,基础性设计不合规,建筑结构设计就无从谈起,很大程度上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会有不利影响,降低整体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水平。同时,当前建筑工程的规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但扩大,如果地基的设计短时间内没有进行转型升级,就会导致后续的工作都难以为继。同时,地质勘查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当前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总体建筑基础性设计的合理性较弱,这一方面导致后续的工作展开困难,另一方面难以保障建筑施工的整体工期,不利于成本核算,收益管理角度上有所欠缺。如果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了不合规的基础性设计,不仅损失大量的经济收益,对于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和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都是一种威胁。 2.2框架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模式,在这一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纵向横向两种渠道,精准把握特征,把控好材料配置的数量。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建筑设计的从业者对于结构的把控能力不强,纵向横向两种模式的切换水平不高,导致建筑结构框架的设计往往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都是严峻的挑战。除此以外,建筑结构设计从业者为了减小自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对于建筑的横截面宽度进行减小,很大程度对于建筑框架的抗弯曲程度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建筑物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 2.3建筑结构设计人才缺乏 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性人才缺乏是一个公认的问题,人才的缺乏自然导致设计的专业性下降,设计的合理性也有所不足,进而导致结构设计的实施率下降。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很多结构设计人才都是不同领域转型而来的人才,对于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掌握情况更好,但是建筑设计与建筑现场管理的差异较大,设计方案的缺陷可能直接导致后续工作开展困难,但是相对外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却难以从设计中发现问题,导致方案的合理性严重下降。 3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的对策 3.1制定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通过制定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结合不同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筑结构基础地基的规范性设计,自然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进而保障建筑设计方案的高质量,防止出现问题设计,不合规的设计等等。在部分大城市的大型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施工进度的具体安排,进行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优化和完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建筑结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选取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显得意义重大,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地下岩溶地质发育的风险,对于溶洞自然难以应用传统的结构化的建筑设计规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灌浆等方式进行综合性处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习题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习题 第一学期: 《服装结构设计(下装)与制图基础》 1、用比例法或原型法:分别按1:1与1:5两种比例对下装进行训练,并裁剪成纸样。 2、根据实际需要和服装流行趋势,设计下装款式5款,任选2款作结构制图,要求按1:5比例。 《服装纸样设计初步》 1、用展放法、剪叠法、复合法完成对腰省对腹省转移的练习。 2、从基本图形入手,做出基本原型图,利用纸样设计方法对细部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变形,使之成为新结构的分解或展开形式。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第二学期: 《女装上衣衣身结构设计与制图》 1、对前片衣的八个部位的省道(缝)分割线进行练习。 2、用比例法或原型法分别按1:1或1:5比例对女装、春秋装进行结构设计,并剪成纸样。 3、根据实际需要和服装流行趋势设计款式5款,任选2款作结构制图,并按1:4比例制图。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衣领结构设计与制图》 1、完成无领结构设计与制图,要求按1:5比例剪成纸样。 2、关闭领、翻领、装脚领的结构设计与制图,要求按1:5比例剪成纸样。 3、驳领西装,时装领的结构设计与制图,要求按1:5比例剪成纸样。 4、对衣领造型款式图的设计20款,做在A4纸上。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衣袖结构设计与制图》 1、用原型法完成一片袖的结构制图,一片袖转化为二化袖,一片袖转化为插肩袖及结构制图。要求按1;5比例裁剪成纸样。 2、对衣袖造型款式图的设计20款,做在A4纸上。 根据实操评定成绩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与制图》 1、自由设计女时装5款,做在A4纸上。并任选一款制图,要求按1:5比例完成。 2、能正确审视服装效果图,包括:款式轮廓、类别、款式功能属性、规格、结

衣领结构设计

第七章衣领结构 教学目的: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衣领结构种类,掌握衣领构成要素,能进行各种衣领结构设计为主来讲解衣领的制图原理与制图过程。实践教学中要安排学生完成女无领、立领、翻折领结构制图,款式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参考,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课。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衣领制图的目的。 教学内容: 1.衣领结构种类 2.衣领构成要素 3.衣领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 1.衣领结构种类 2.衣领构成要素 3.各类衣领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1. 无领变化结构设计 2. 立领变化结构设计 3. 翻折领变化结构设计 第一节:衣领结构种类 一、基本结构分类 1. 无领 2.立领 3.翻折领 二、变化结构分类 在基本结构的衣领基础上,将其与抽褶、波浪、垂褶等组合起来,可构成各种变化结构衣领。 第二节:衣领构成要素 一、衣领各部位名称和构成要素

二、基础领窝结构原理 (一)基础领窝的人体属性 人体上自后颈椎点(BNP)经过侧颈点(SNP)到前颈点(FNP),形成的颈围线称基础领窝。将基础领窝加大、变形后可构成具体款式的领窝。 (二)基础领窝的结构模型 衣身的基础领窝线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基础领窝结构模型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基础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定的领围大N; 2)基础领窝的总领窝宽与总领窝深之比为1.3~1.4。 第三节:衣领结构设计 一、无领结构设计 一)基本无领结构设计 无领开襟式领口 (1)理论分析 无领开襟式领口在裁剪前衣片时为使衣片符合人体要收省,如果没有收省就要要留出撇胸量1~2cm,然后再画领宽、领深。门襟止口的上端有撇胸时,不能自带贴边,否则无法去掉撇胸量。无领开襟式领口如下图: (2)基型变化 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主要做二点改变:其一,为使前胸部符合人体,前片做1cm的撇胸处理;其二,前领弧线由较凹状态变为较直状态。 二)变化无领结构设计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的好处:1、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点分离,利于各层逻辑的重用;2、它规范化了层间的调用关系,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如果层间接口设计合理,则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也不是什么难事。 常见模式:展现层、业务层、数据层(三层架构) 一、层的职责 a)展现层,或称为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主用户提 供一种交互工操作的界面。 b)业务层,或称为业务逻辑层,用来处理各种功能请求,实现系统的业务功 能,是一个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 c)数据层,或称为数据访问层,主要与数据存储打交道,例如实现对数据库 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二、层间关系 a)展现层会向业务层传递参数,发出服务请求,并获取业务层返回的信息显 示在界面上。 b)业务层接收展现层的命令,解析传递过来的参数,判断各种合法性,并具 体实现功能的各种“运算”要求,返回展现层所要的信息。 c)数据访问层不能被展现层直接调用,而必须由业务层来调用。 例如,《基于动态链接库的复杂信息分层框架设计》一文中用图-1刻画三层架构,体现了层之间的经典调用关系;图-2进一步说明了分层架构下的模块重用。即图中的业务层之“模块2”和数据访问层之“模块2”,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重用了。

图-1 三层架构示意图-调用关系 图-2三层架构示意图-模块重用 常见模式:UI层、SI层、PD层、DM层(四层架构) 一、UI层,即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负责封装与用户的双向交互、屏蔽具体交互方式。 二、SI层,即系统交互层(System Interaction),负责封装硬件的具体交互方式,以及封装外部系统的交互。 三、PD层,即问题领域层(Problem Domain),负责问题领域或业务领域的抽象、领域功能的实现。

做结构设计这些最让人困惑的问题解析汇总(一)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广州地区某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5.框架结构材料合理选择? 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 (2)钢筋:一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 6.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 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 (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 7. 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 (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

领子的结构制图

领子的结构制图 立领结构制图 立领结构制图可分为贴领式立领、离领式立领、偏离式立领,均是由领窝向上直立的领型。由于人体领部前倾,前下颌向前探出,因此领子一周高度不宜相等,最好后领宽高于前领宽。一般情况下,立领高度最低不小于1CM,最高不超过人体眼睛部位,女装最佳3~5CM,也有特殊款式的扇形领,前低后高至脑后超过头顶,贴颈式立领、离颈式立领、偏离式离领,均由改变领脚线的曲度、方向及大小所形成。 离领式立领近似于圆柱体,展开呈矩形,着装后领子在颈根部适体,在颈中部有较大空隙量,见图。离颈式立领形成需要领脚线长度和立领高度两个数据,领脚线长度为领圈长度,立领高度,一般女装为3~5CM。 离颈式立领高度在超过下颏时要考虑加大领口弧线长度,使领子上口适体。如果领上口线高度在人体颈部正常部位时,领子高度变高需要改变领脚线曲度。 贴颈式立领领上口线长度小于领脚线长度,着装后领子比较适合脖颈中部细处,。 传统制作领子结构制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直条领压叠1。2~1。5CM,画顺形成,见图。二是用角度计算领脚线曲度方法求出,从领子外效果看,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制作的立领容易出现领子在两侧肩颈点处压迫脖颈以及前止口与领子前领嘴不平行 三、正装圆袖结构制图 圆袖也称为西服袖,为两片袖结构。一般在正装、西装、职业装、礼仪装等结构中使用。现代品牌服装要求袖山头前圆后登,袖肘有弯势,袖子与衣身贴体程度

强。在两片袖制图时,一般采用单独制图方法,这种方法打制的袖子不能达到袖山深浅与BL线水平时袖子,在衣身的前后位置正,需要移动袖中线前后位置与SP点的对位,来调整袖子与衣身的位置。事实上,这样已经破坏了衣袖的丝缕平衡以及袖山截面与袖窿截面形状的对位。为了达到衣袖丝缕平衡、袖山吃势量合理、袖子服贴、袖低无多余皱纹,我们采用最新的袖子制图方法,按转移省后的袖窿进行袖子结构制图。 目前,在袖子结制图中,也有采用在袖窿基础上进行袖子制图的方法,但袖子效果往往不佳,主要原因是在没有转移省前的袖窿基础上进行袖子结构制图。适体类结构衣身要想达到合体效果,必须通过转移省完成服装前片由正面到侧面折转的过程,在转省过程中,窿门宽及袖窿前符合止点等位置及形状都发生了改变,B点是转省之前的前符合止点,B`点是转省之后的前符合止点, 制图步骤 适体一片袖结构的袖宽及袖山头弧线结构制图与基础一片袖结构相同,其余部分制图如下: 以袖中线与EL线相交,向右作6夹角交下平线于H点。 插肩袖以SP为基点.。根据款式需要,可采用0~60o之间的任意角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插肩袖角度越大,袖山深线越深,袖宽越小,袖子活动范围越小,袖子贴体性越强。反之,插肩袖角度越小,袖山深线越浅,袖宽越大,袖子活动范围也越大,袖子贴体程度越差。 插肩袖适合;较宽松类及宽松类结构服装,如休闲装运动装。宽松类结构服装最常使用的角度是30~40o。较宽松类结构服装最常使用的角度是45~50o。当插肩

软件体系结构分层知识

软件体系结构--RPG游戏制作软件 1)分层 2)写出每层的功能 3)向上提供接口 1.分层 层次系统风格将软件结构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一个分层系统是分层次组织的,每层对上层提供服务,同时对下层来讲也是一个服务的对象。在一些分层系统中,内部的层只对相邻的层可见。除了相邻的外层或经过挑选用于输出的特定函数以外,内层都被隐藏起来。这种风格支持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由于每~层最多只影响两层,同时只要给相邻层提供相同的接口,允许每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样为软件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分层系统体系结构有以下优点: 第一,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这允许设计者可以将一个复杂系统设计按递增的步骤进行分解。 第二,支持扩充。因为每层至多和与之相邻的上层和下层交互,所以,改变某层的功能最多只会影响与之相邻的其它两层。 第三,支持重用。与抽象数据类型一样,只要对相邻层提供同样的接口,每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可相互替代的实现方法。因此,可能出现对于标准的层接口的定义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法。 但是分层系统体系结构也有存在缺点: 首先,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分层的模式。甚至即使一个系统可在逻辑上进行分层,但可能出于性能的考虑需要在逻辑上与处于高层的函数和处于低层的实现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其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分层设计作为一个设计的理念方法,在软件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复杂大型软件的研制开发项目中。即使是在中小型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也要合理的把系统划分为几个层次,把服务接口一步步地建立起来。系统在进行软件层次设计时应遵循如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实现和接口分离原则,这是对所有模块接口的一个通用原则。不同的层次实际上是不同的模块,只不过这些模块在逻辑关系上有上下的依赖关系。在这个分离原则之下,层次之间的互换性就可以得到保证。对于一般的软件设计来说,最常见的是抽象层,即把应用部分与一些具体的实现分离开来。 (2)单向性原则,软件的分层应该是单向的,即只能上层调用下层,反过来通常是不行的。因为上层调用下层,结果是上层离不开下层,但下层可以独立地存在:如果下层同时调用上层,上下层就紧密地耦合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软件中的共生现象,导致模块的互换性和可重用性就得不到保证。 (3)服务接VI的粒度提升原则,每层的存在应该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使用,从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写的角度来讲,应该向上一层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接口。简单重复下一层功能的层是没有意义的,一般越往上层服务接口的粒度越大。对很多应用软件来说,在与数据库直接打交道的地方有数据抽象层。该层把上层的应用同具体的数据库引擎分离开来。在此之上,建立业务对象层(business object),把具体的业务逻辑反映到该层次上。再往上是交互的用户界面等。 多层结构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可维护性和稳定的系统质量,同时,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节省项目的开发时间。在开发中,具体采取几层构架,可根据系统的业务繁简程度灵活运用

探讨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探讨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

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x50mm来估算。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小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 18x50mm=900mm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一般情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但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笔者一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

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

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领子的概述 一、领子的分类 (一)无领 (二)立领 (三)翻领 (四)企领 二、领口线的设计 第二节:常见领型的结构原理与变化 一、立领结设计原理与制图 (一)立领结构设计原理 (二)立领制图 (三)立领的变化与运用 二、翻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 (一)翻领结构设计原理 (二)翻领结构制图 (三)翻领的变化与运用 三、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 (一)企领结构设计原理 (二)企领制图 (三)企领的变化与运用 四、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 (一)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 (二)坦领制图 (三)坦领的变化与应用 五、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 (一)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 (二)荡领制图 (三)荡领的变化与应用第三节:领子制图案例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领子的概述 衣领是服装的主要部件之一,与人体的脖子和肩部相接触,是服装设计的主要部位。衣领的款式繁多,其结构也随衣领款式的变化而改变。在衣领结构设计制图时,要充分考虑到领子款式、人体体形、个人审美心理、人体卫生学和运动特点等方面内容。 衣领的分类方法很多,从实用角度看,领子可分为无领、立领和翻领等基本领型。其它领型则以无领、立领或翻领为基础进行变化制图,也可以运用剪切、展开、抽褶和收省等手法进行领子变化制图。 一、领子的分类 (一)无领 无领是领子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领型之一,无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衣片领口线的处理。无领在春、夏服装、内衣和礼服设计中使用较多,无领经常与首饰、丝巾、衬衣、毛衣等服饰搭配穿用。无领的造型丰富,常见的无领有圆领、一字领、方领、“V”字形领、“U”字形领和花式领等。 (二)立领 立领是指立着的领子,也称为竖领,其结构变化以人体颈部的造型为依据。立领按其穿着状态可分为合体型立领、外张型立领和直立型立领三类。 1、合体型立领 如图6-1所示,合体型立领与颈部的造型保持一致,为截面圆锥体。旗袍领是典型的合体型立领,该领型的平面展开图为截面的扇形。 2、外张型立领 外张型立领与合体型立领的造型正好相反,其外形为倒立的截面圆锥体。因此,该领型的制图方法与合体型立领的制图方法正好相反,如图6-1所示,合体型立领的制图是向上起翘,而外张型立领的制图是向下弯曲。 3、直立型立领 直立型立领的外造型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如图6-1所示,该领型制图以长方形为基础进行变化。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 究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 建立正确的数据, 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 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和选择信息、对于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衡量M IS 的优劣, 主要通过以下标准:需求信息的确定性与有效性、信息的可采集性与可加工性、能否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能否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分析与判断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同时, 必须考虑到随着信源、信宿、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的变化, 评价MIS 的标准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使得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要求也随之改变,如何在发展中使得现有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变化, 保持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直是MIS 面临的挑战之一。

1 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由于MIS 的基础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 因此MIS 必然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为使用单位带来很多的优越性的同时, 也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概括起来, 目前, 采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 大都面临以下新的需求: (1)随着M IS 的深入, 各种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逐步提高, 同时,M IS 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安全要求。 (2)管理对信息数据统一查询、提取、管理的需求,种类日益增加, 数量日益庞大, 要求的速度越来越高。 (3)对经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缺乏集成,难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内外用户提供全面、详细、快速、准确的信息。 (4)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的功能还局限于事后追踪, 还不能够支持如:辅助决策与机器学习等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效, 就必须结合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于信息系统来进行重新思考。 2 现代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MIS , 同时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充, 需要利用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来进行MIS 架构的重新分析与设计。软件架构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它代表的是面向系统的高层结构指导思想, 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对于设计大型复杂的应用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架构,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一.结构计算问题 1.结构设计中出现计算控制性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应该在符合规范规定的限制条件后进行下道工序。 2.结构电算不可能一次成功。周期,角度,性能设计,调整等。 一般计算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考虑刚性楼板计算位移和位移比;第二步根据楼板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采用弹性楼板计算配筋。 3.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比值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应该出现第一周期为扭转周期的情况。一般应在第三周期及以后出现扭转周期。(实际要求与理论分析有一定的出入) 4.结构两个方向刚度相差不宜过大,需注意控制两个主轴方向第一振动周期的比值,一般可按周期比不小于0.8控制。 位移比超限未计算双向地震。 不规则,特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位移比大于1.2为扭转为不规则,应计算双向地震。考虑扭转藕联、按照双向地震计算时位移比不应超过1.5。如超过1.5,应重新调整结构布置。 5.扭转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的假设下计算。配筋计算应考虑实际刚度情况。 6.长宽比控制:进行结构计算时,各系数应合理取值。 ⑴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填充墙品种(考虑到有可能变化)和填充墙数量综合确定,不应为了配筋方便不顾实际情况少折减或不折减。 高规第3.3.17条:填充墙为砖墙时,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剪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 0.9~1.0(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 ⑵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连梁不致开裂。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计算,以避免正常使用情况下连梁开裂。 7.某些构件不宜进行折减 计算机计算时,软件对所有构件的扭矩都按照输入的扭矩折减系数进行了折减。这会使得存在扭矩的折梁或曲梁扭矩也进行了折减,结构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构件扭矩不应进行折减。 角窗的连梁(折梁) 应充分考虑到结构软件无法完全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的要求进行折减。对软件折减幅度大的构件,应手算复核。 此外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可参考《建筑结构》2006年第7期随刊赠阅本第11页。): ⑴计算主裙楼连为一体的结构的墙、柱与基础时,对于裙房部分,折减时计算层数有误。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分层架构模式.NET架构和模式

分层架构模式:.NET架构和模式 疯狂代码 https://www.doczj.com/doc/2816553906.html,/ ?:http:/https://www.doczj.com/doc/2816553906.html,/Programing/Article60049.html 什么是架构 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通常被称为架构指可以预制和可重构软件Software框架结构架构尚处在发展期对于其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个统意见而区别角度视点也会造成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区别理解以下是些主流标准观点 ANSI/IEEE 610.12-1990软件Software工程标准词汇对于体系结构定义是:“体系架构是以构件、构件的间关系、构件和环境的间关系为内容某系统基本组织结构以及知道上述内容设计和演化原理(principle)”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认为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是软件Software设计过程中超越计算中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个层次体系结构问题包括各个方面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协议、同步数据存储给设计元素分配特定功能设计元素组织规模和性能在各设计方案的间进行选择Garlan & Shaw模型基本思想是: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构件(component),连接件(connector)约束(constrain)}.其中构件可以是组代码如模块;也可以是个独立如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件可以是过程、管道、远程过程(RPC)等用于表示构件的间相互作用约束般为对象连接时规则或指明构件连接形式和条件例如上层构件可要求下层构件服务反的不行;两对象不得递规地发送消息;代码复制迁移致性约束;什么条件下此种连接无效等 有关架构定义还有很多其他观点比如Bass定义、Booch & Rumbaugh &Jacobson定义、Perry & Wolf模型[7]、Boehm模型等等虽然各种定义关键架构角度区别研究对象也略有侧重但其核心内容都是软件 Software系统结构其中以Garlan & Shaw模型为代表强调了体系结构基本要素是构件、连接件及其约束(或者连接语义)这些定义大部分是从构造角度来甚至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而IEEE定义不仅强调了系统基本组成同时强调了体系结构环境即和外界交互 什么是模式 模式(Pattern)概念最早由建筑大师Christopher Alexander于 2十世纪 7十年代提出应用于建筑领域 8十年代中期由Ward Cunningham和Kent Beck将其思想引入到软件Software领域Christopher Alexander将模式分为 3个部分:首先是周境(Context也可以称着上下文),指模式在何种状况下发生作用;其 2是动机( of Forces),意指问题或预期目标;其 3是解决方案(Solution),指平衡各动机或解决所阐述问题个构造或配置(Configuration)他提出模式是表示周境、动机、解决方案 3个方面关系个规则每个模式描述了个在某种周境下不断重复发生问题以及该问题解决方案核心所在模式即是个事物(thing)又是个过程(process)不仅描述该事物本身而且提出了通过怎样过程来产生该事物这定义已被软件Software界广为接受 软件Software模式应用对软件Software开发产生了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软件Software模式是人们在长期设计软件Software、管理组织软件Software开发等实战中大量经验提炼和抽象是复用软件Software设计思路方法、过程管理经验有力工具模式类似于拳击中组合拳它提供了系列软件Software开发中思维套路如通过模式使用有利于在复杂系统中产生简洁、精巧设计

结构工程师的三个层次

关于结构工程师成长的建议(上) 现在的年轻人所缺少的就是综合知识的应用,仅仅是学会了结构计算程序的应用,就自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这是极端错误的。他们缺少很多的结构概念和构造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工程造价合理性等问题。单纯的在计算程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设计图纸的深度,这是不可取的。有些年轻的工程师,对施工程序和原材料的知识知道甚少,很少到现场进行具体查看,甚至不敢到施工现场。因为到施工现场以后,施工管理人员会不客气地提出设计图纸上的一些疑问和问题。要知道现在的施工管理人员同样也是科班出身的,他们也同样接受过很专业的基础教育。有些年轻的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了解程序上的一些缺陷,缺少构造要求方面的专业知识,结果自然就知道了,一旦遇到刁钻的问题,他们根本无法予以解释。于是不是不敢解释,就是推脱回去研究、研究。说实话就是结构设计师心中没有底,对自己的设计内容缺少深层次的理解,不客气地讲,不仅缺少结构概念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缺少结构构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更缺少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结构工程师,到现场连具体钢筋绑扎的对错都不知道,站在边上只是表面上装作观看,对施工人员的提问,装作没听见。结果被施工人员很藐视,甚至不尊重。看到此番情景,让我好心痛,也很心酸。 对于结构设计,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4个种类。第1类是,设计技术专业知识;第2类是,结构构造和标准图集的使用;第3类是,结构的计算和绘图工具;第4类是,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设计技术专业知识 结构概念。这是指导你从事结构设计这个行业最重要第一步,也是影响你以后工作不可缺少的、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内容。从荷载、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地基与基础、抗震设计、咼层建筑结构、钢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