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与乐器_葫芦文化研究之四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7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特别关注老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祝福。
在这个节日里,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倾倒,那就是葫芦艺术。
葫芦艺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不仅美观独特,而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
一、葫芦的起源和意义葫芦是一种中空的植物果实,外观呈椭圆形,上窄下宽。
它不仅可以用来装载酒水、食物等物品,还被用来制作各种艺术品和乐器。
葫芦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广泛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寓意着团圆、吉祥和平安。
由于葫芦的中空结构,人们认为它象征空虚、灵性和神秘。
而容纳着酒水或食物的葫芦,被视为富贵和丰年的象征。
二、葫芦艺术的特点1. 多样化的形式葫芦艺术以其多样的形式而闻名。
在葫芦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可以将其刻、镂、雕、画等,使其形象多变。
常见的葫芦形式包括喜鹊、猴子、人物、花卉等,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2. 精湛的工艺制作葫芦艺术需要耐心和技巧。
首先,人们选择适宜的葫芦作为基础材料,然后在表面进行细致的雕刻或彩绘,最后用清漆进行抛光和保护。
整个过程需要熟练的手艺和绝佳的审美眼光。
3. 独具特色的装饰葫芦艺术常常会配以丝绸、彩绳等装饰物,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
一些葫芦艺术品还会添加铭文、图片或其他寓意符号,以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葫芦艺术在重阳节的应用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节日里,葫芦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人们常常将葫芦作为礼物赠送给长辈,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愿。
葫芦艺术品还常常被用于节日装饰和庆典活动,以增加庆祝氛围和喜庆色彩。
此外,一些重阳节的民间活动也对葫芦艺术有所影响。
例如,人们会在葫芦上系上红绳,挂在门前,以驱邪和祈福。
还有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是,在重阳节登高时,人们会将葫芦挂在身上,以期望自己能够像葫芦一样健康长寿。
四、葫芦艺术的现代传承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的追求和选择,但葫芦艺术仍然在传承和发展中。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过葫芦的种子,而在西安半坡出土的器物中,也有仿照葫芦造型的器物。
这些都证明了葫芦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
葫芦又名蒲芦、壶芦、匏瓜、瓠瓜,一般春天的时候播种,夏天的时候开花,到了秋天结出果实。
由于气候的差异,栽种葫芦的时间在南北方并不相同。
葫芦的种类主要有五种:扁蒲(也就是瓠子)、长柄葫芦(长柄油锤等)、大葫芦(平时的食用类型、水瓢类)、葫芦(亚腰葫芦,也就是过去常说的宝葫芦)、小葫芦(手捻的把玩类)。
葫芦,音近“福禄”,为蔓生植物,枝茎蔓延,葫芦里长籽,又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
民间传说人类始祖藏身于葫芦,因而葫芦在外形与内涵方面都具有多子或子孙蔓延的象征。
葫芦在广泛传播中内涵不断充实、扩展,功效得到不断延伸,成为一种多含义、多功效的物体。
葫芦除了食用、药用,作为器物(装酒、装药、养虫)、乐器等,还可以成为手工艺品。
使用烫烙、彩绘、雕刻、押花等技艺制成的葫芦手工艺品美不胜收。
葫芦雕刻是一种以葫芦为载体的雕刻艺术。
葫芦雕刻最早是文人墨客手里的把玩品,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其技法主要是以中国画的线描为基础,以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在葫芦的表皮上供人赏玩。
传统的葫芦雕刻表现的题材多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以及历史典故、人物、唐宋诗词等。
传统的用于雕刻的葫芦大多为宝葫芦,也就是亚腰葫芦,还有饮水常见的葫芦瓢,我们称为大瓢葫芦。
后来,葫芦雕刻慢慢成为独特的手工艺品,渐渐从文人墨客手里的文玩把件走入平常百姓人家,成为美化和装点人们生活的手工艺术品摆件。
雕刻葫芦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称为“引”,然后用特制的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刺破葫芦的表皮,在表皮上进行镌刻,再涂以松墨,最后上光。
雕刻葫芦技法大致与笔雕相同,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点、挑、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明白了葫芦的四层含义,就知道中华民族为何崇拜葫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国人自豪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东汉郑玄以伏羲、女祸、神农为“三皇” (《路史·后纪·女皇氏》) ,西汉司马迁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对于“五帝” 几乎毫无所知,但是几乎所有民族都知道盘古,知道伏羲、女娲,把他们当作创世祖,并且把葫芦作为这两位共祖的合体来崇拜。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许多民族都曾崇拜过葫芦。
也就是说,我国许多民族用葫芦来象征共同的母体,认为彼此同源共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笔者认为,葫芦有以下四层含义,这就是中华民族为何都崇拜葫芦的原因。
第一层含义:葫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在中华民族的各种文献资料中,都有与葫芦有关的记载。
《诗经·大雅·绵》说:“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瓜与葫芦同为蔓生植物,在古时经常是混称的。
这句话意思是说,中华民族的先民,最初是出自共同的母体一一瓜履,它世代绵延,子孙繁衍,可以归入葫芦崇拜。
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先驱闻一多先生经过考证后认为,盘古的“盘”,它的本字是“槃”,而槃即葫芦,“古”义为开端;所谓“盘古”,就是“从葫芦开端”的意思;而葫芦是伏羲、女娲的共同体即合体。
也就是说,盘古就是槃瓠,而槃瓠亦即葫芦,就是伏羲、女娲的化身。
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它的本意是说:人类的历史得从葫芦讲起。
《礼记·玉藻》说:“瓜祭上环”。
所谓“祭上环”,就是把葫芦切断后,取用与茎蒂相连的那一环,示不忘记根本也。
不忘根本,就是不忘先祖。
很显然,这是“葫芦先祖”观念的扩大与延伸。
道家称他们的仙境为“壶(瓠)天”,称东海三神山为“三壶(瓠)”(方壶、蓬壶、瀛壶),又称瓠瓜为“穹窿”等等,这显然都与上文所谓的“象天地之性”联系着,以葫芦象征或代表另一种天地。
第二层含义:葫芦是意味着生命的孕育《礼记·昏义》中还有一条古俗:男女成婚,要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醑”。
“葫芦虽小藏天地”,为何葫芦文化,被誉为我国文化的一种载体?葫芦是一种十分普遍常见的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仍然有大量种植,对于葫芦的原产地考古界说法不一,但据史料分析,在亚洲中国、泰国以及南美洲的墨西哥和非洲的埃及都出现了石器时代的葫芦遗迹,说明葫芦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
一、葫芦文化的发展1、远古时期葫芦文化在中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其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传在远古时期发生了大洪水,人类全部毁灭,只有两兄妹存活下来,女娲将以小孩子放入葫芦中,葫芦文化的记忆由此产生,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认为伏羲就是葫芦,至今在甘肃的天水一带仍然流传着伏羲是葫芦娃的传说。
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壮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关于葫芦文化的神话记忆,这也为后来葫芦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葫芦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已经有葫芦的种子和果实,古代文献中对葫芦的记载较多,其中的“瓢”、“瓠”、“甘瓠”、“壶卢”等都是指葫芦,《诗经》中“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的“壶”指的就是葫芦。
2、汉朝时期葫芦在我国的称呼较多,最早可出现在甲骨文上。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汜胜之的人写过一些农业生产的文章,因为历史久远保留不完整,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汜胜之的文章收录,其中包括一节“种瓠法”,专门介绍了葫芦的种植方法,说明在汉朝葫芦的种植已经家喻户晓,百姓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方法,并且掌握了嫁接等技术,人工种植的葫芦比野生的葫芦大上几倍。
幼嫩的葫芦可食用,最初的葫芦多用于食用,后来经过人为的雕琢,葫芦进军到艺术品的行列。
汉朝时期出现范制葫芦,范制葫芦的模具最初是木模、瓦模等,后来发展为现代的石膏模,后来把玩葫芦逐渐流行起来,特别是一些高官贵族,收藏把玩葫芦成为热潮,有史料记载的把玩葫芦是出土的明清时期的文物。
3、明清时期葫芦从最开始的食用逐渐发展成用于观赏的艺术品,经过人工处理以后,各式的葫芦被人们喜爱,葫芦有“福禄”的谐音,所以由吉祥的意思,民家的屋顶下常悬挂葫芦,寓意保平安,有些百姓用红绳绑上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葫芦文化教案:了解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葫芦在我国民间信仰、医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1、葫芦的历史渊源2、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3、葫芦的医疗作用4、葫芦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学重点:1、了解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2、掌握葫芦的医疗作用和艺术表现形式教学难点: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和学习兴趣差异。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视觉辅助材料展示3、学生参与互动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2、课后作业二、教学内容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物品。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葫芦的是商朝时期的人们。
在古代,葫芦被用作容器、器皿等,也被用于酿酒、存粮等。
随着时代的演变,葫芦的用途不断增加,它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十分重要。
葫芦被视为一种吉祥物。
在我国的民间信仰中,葫芦被认为是能够招财进宝、避邪驱鬼的宝物。
葫芦在医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中,葫芦被称为“百草之果”,它有着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多种功效。
葫芦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民间艺术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葫芦被广泛运用,被画家们描绘成不同的形态,如宝瓶、福禄寿、龙凤葫芦等。
同时,葫芦也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
在民间音乐和戏曲表演中,葫芦被用作乐器,让观众在赏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葫芦的美。
葫芦在医学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视。
根据中医理论,葫芦有着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中草药材料。
葫芦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由于葫芦的药性温和,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家庭医疗等多个方面。
葫芦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葫芦被描绘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如宝瓶、福禄寿、龙凤葫芦等。
同时,在中国传统乐器中,葫芦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乐器。
葫芦葫芦,拉丁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属葫芦科、葫芦属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达一千克。
葫芦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种植时需要很多地方。
幼苗怕冻。
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果实也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
葫芦各栽培类型藤蔓的长短,叶片、花朵的大小,果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
果有棒状、瓢状、海豚状、壶状等,类型的名称亦视果形而定。
另外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干,掏空其内,做盛放东西的物件。
葫芦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
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
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
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
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
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多的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由于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经出现过对葫芦的信仰和崇拜,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记载,还可以从现存的众多民俗现象中考察出来。
东大学副教授赵申就提出葫芦代表的八大吉祥意义:一、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合卺,夫妇之始也”。
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古代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
由自然物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经验与创造,葫芦获得了“文化”属性,开始成为文化载体、文化事象。
二、五福与宝葫芦。
围绕葫芦的生长态势、性能与实用,古人不断将逐步发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诸于它。
如适应性强、长势好、果实累累圆润饱满,令人联系家族兴旺,繁衍,美满。
葫芦丝的传说故事
葫芦丝,又被称为“瓢箫”或“葫芦管”,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
在中国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关于葫芦丝的传说典故丰富多样。
关于葫芦丝起源的一则传说,说的是在远古时期,一个贫苦的山里少年名叫阿牛。
他从小便热爱音乐,尤其喜欢吹箫。
然而,他家里贫穷,买不起一把好箫。
有一天,阿牛无意中发现了一颗葫芦藤,看见上面的葫芦形状奇特,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用葫芦制作一个乐器呢?
阿牛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用葫芦制作出了一把美妙的乐器一—葫芦丝。
他把葫芦切去底部,取出种子,然后在葫芦的天然筒壁上开孔,制成一个共鸣腔。
他发现,这把看似简陋的乐器,竟能吹出优美动人的旋律。
阿牛建立了一个传习所,向人们教授如何制作和吹奏葫芦丝,使这一妙音传遍大江南北,深受人们喜爱。
在另一则传说中,很久以前,中国古代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民族一一蚩尤民族,他们居住在长江流域,拜龙为神。
他们的族人因善于渔猎,所以极度依赖长江这条母亲河。
当地的习俗也围绕着渔猎来展开,乐器便是众多形式之一。
在民间赞美、颂祝神明的仪式中,蓝背蝇壳算是长江文化的一部分,而葫芦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古人便将这两样东西相结合,制作成为当地民间独具特色的乐器,即葫芦丝。
这些传说中,葫芦丝的出现往往与民间智慧、勤劳创造息息相关,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葫芦丝已成为中
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份子,流传至今仍广受喜爱。
葫芦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联系
葫芦,作为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的形象和生活用途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首先,葫芦的形态独特,可以容纳大量的液体,因此常被视为富饶和生育的象征。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葫芦是神仙的宝物,能够赋予人类生命和智慧。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葫芦经常被用来作为解决难题的神奇工具。
其次,葫芦与中国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葫芦装满五谷杂粮,然后挂在门口,寓意着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个习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
此外,葫芦还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关。
据《本草纲目》记载,葫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甚至会将葫芦的种子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葫芦也与中国古代的乐器文化有关。
例如,葫芦丝,一种流行的中国传统乐器,就是以葫芦为基础制作的。
葫芦丝的音乐优美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总的来说,葫芦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了富饶、生育、智慧、和平安,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和乐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葫芦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源远流长,将会继续影响和塑造中国文化的未来。
葫芦文化和用途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
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
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
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
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
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
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
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
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
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葫芦已成为观赏、收藏、实用的上好佳品,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我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
葫芦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
“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
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
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
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研究作者:王萌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3期【摘要】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是文化形象的典型与装饰代表。
笔者通过探索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纹、葫芦雕刻工艺以及音乐艺术中的葫芦丝文化,深入探究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
【关键词】多元化艺术表现;葫芦纹;葫芦雕刻;葫芦丝【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一、绪论一件具有美感的物品能够保持恒久对人们来说是件相对困难的事情,但葫芦却满足了这个条件,其多元化的艺术表现也较为丰富。
人们以葫芦为载体进行作画雕刻,或制成乐器,或以葫芦为进行纹样绘画,产生了大量以葫芦为原型的民族艺术品。
(一)研究背景葫芦文化蕴藏在传统艺术中,与民俗、艺术、神话等产生了紧密联系。
在历史长河中葫芦文化不断演化沉淀,依靠其与人类独特的历史关系,葫芦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偏爱,衍生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研究意义从传统的艺术元素之中,可以发现葫芦大都表现出了相同的文化内涵及情怀。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传统艺术,葫芦都能通过人们独特的智慧和方式去创造出多元化的艺术品。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葫芦文化所形成的社会集体表现都是非常全面的,它构建了传统艺术领域中颇有分量的一部分。
自远古时期,它就承载了先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葫芦褪去了神秘色彩,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带着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空间走进传统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二、传统吉祥纹样“葫芦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的纹样资源极为丰富,它们具有多样而统一的风格,展现出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独特而深厚的魅力。
传统的吉祥纹样丰富多变,有动物纹、植物纹、祥瑞纹、人纹、法宝纹等,葫芦纹则属于法宝纹中的一种。
(一)葫芦纹的产生葫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联系紧密,从文化的起源到民间艺术的形成,从自然原始的荒蛮到灿烂辉煌的民间艺术,这其中都有葫芦的形象及表现。
葫芦神话里的葫芦文化由于“葫”与“壶”谐音,“壶天仙境”、“壶中日月”等成语皆出自这一典故,体现了道教以壶作为宇宙的象征,认为葫芦里无所不有,是一个独立的时空系统,葫芦成为沟通现实与仙境的桥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葫芦有关的典故数不胜数。
葫芦曾被看作人类始祖的起源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传说中,葫芦是可以生出人来的。
在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从远处漂来一只葫芦,葫芦里走出八名男子,一位仙女让其中的四名变为女人,与剩下的四名男子结婚,繁衍后代。
佤族也有类似的传说:在洪荒时代,大海与陆地水天相接,一日,从浩瀚海洋漂来一只葫芦,一头饥饿的黄牛用舌头将葫芦舔破,葫芦籽散落大海,结果奇迹发生了,海里竟然长出了陆地和山岗,山岗上长出一只大葫芦,一只飞鸟将葫芦啄开,葫芦里竟然走出人来。
此外,在彝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民间都有关于葫芦生人的神话传说。
这说明,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曾经一度崇拜葫芦,将葫芦看作人类始祖的起源。
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十分喜爱葫芦,也是源于远古时代对葫芦的图腾崇拜,由于葫芦内部中空,能够漂浮于水面,洪涝灾害来临之时能够救人于危难,因此古代少数民族创造了“葫芦救人”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云南勐养江畔,一日山洪爆发,一位小伙子抱起一只硕大的葫芦,跳进滔天巨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
佛祖被他的忠贞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了小伙子,小伙子拿起金葫芦吹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洪水顿时退去,此时鲜花盛开、孔雀开屏,对这对情侣表示祝福,葫芦丝这一乐器从此在傣族人中间流传开来,并传播到了其他民族。
与葫芦救人相对应的是我们在上文提到的“葫芦生人”的传说,中国古人将葫芦视为母体的象征,这与葫芦的自身特征密切相关,葫芦体内中空并且多籽,把葫芦籽掏出,葫芦可以用来当器皿使用,葫芦的形状为饱满的球形,这就让人将其与母体自然联想到了一起。
人们将葫芦作为一种图腾而加以崇拜,葫芦崇拜成为生殖崇拜的一种。
葫芦的知识与文化
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果实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如瓢、酒壶、工艺品等。
在文化中,葫芦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如代表福禄寿、多子多福、吉祥如意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葫芦的知识和文化:
1. 葫芦的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长圆形,还有的呈椭圆形。
它的表皮可以呈白色、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而内部则可以用来制作酒、醋、酱等食品。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被视为一种吉祥物,代表着福禄寿和多子多福。
人们认为葫芦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家庭平安吉祥。
在一些神话传说中,葫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太上老君的葫芦可以收纳万物。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还象征着天地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道教文化中,葫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法器,有时也用来象征道家的宇宙观。
4. 在非洲和南美洲,葫芦也被广泛使用。
在非洲,葫芦被用来制作水瓢、酒壶等器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工艺品材料。
在南美洲,印第安人用葫芦制作雨帽、篮子等器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宗教器具。
5. 葫芦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如葫芦丝、葫芦箫等。
这些乐器在中国云南等地区非常流行,也是当地的重要文化符号。
总之,葫芦在人类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材料和文化符号。
用时能以物为春——古代工艺中的葫芦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10期葫芦,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就中国古代艺术品而言,葫芦与图腾崇拜、天命皇权以及文人雅趣都关联度不大,大致还是明清以后与“吉祥多子”、“福禄万代”有关而成为工艺品常用题材。
然而,与同样作为吉祥题材的佛手、石榴、桃子相比,葫芦又多了几分山野农家气,容易流俗,以至犹豫颇久才动笔写来。
及至检索资料,才知道自己的浅陋。
葫芦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至今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和栽培。
过去有人认为葫芦的原产地该是印度与非洲的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因为这些地方至今仍有野生葫芦的存在。
但据考古材料,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有石器时代出土葫芦的报道。
更有意思的是,从现有资料来看,如同水稻是多源一样,葫芦应该起源于若干地区,中国也是葫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史料记载最古老的葫芦是从秘鲁的阿亚库桥洞穴中出土的,推断为公元前一万二千年以前。
泰国的斯皮里特卡坡古遗址中也发现了距今已有9000年历史的葫芦。
日本从浜贝冢出土了8500年前的葫芦和种子。
从中国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皮和种子,距今6500-7000年。
尽管葫芦的遗存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出土,但有关的文献记载却以我国为最多。
各地都有栽培,《诗经》中就有不少葫芦作为食物的记载,《小雅·瓠叶》:“叶幡幡瓠,采采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描述了将葫芦叶采下烹调成美味招待客人的情景。
《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写的是葫芦作为食物的情况。
《三字经》中言:“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葫芦即匏,作为乐器,排八音之先。
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制作的葫芦丝,葫芦萧,别有韵味。
陆游写过数首咏葫芦的诗作,有《刘道士赠小葫芦》云:“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可见道家及诗人对葫芦的推崇。
葫芦的寓意和象征葫芦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
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
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
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
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
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多的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由于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经出现过对葫芦的信仰和崇拜,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记载,还可以从现存的众多民俗现象中考察出来一、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合卺,夫妇之始也”。
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古代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
由自然物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经验与创造,葫芦获得了“文化”属性,开始成为文化载体、文化事象。
二、五福与宝葫芦。
围绕葫芦的生长态势、性能与实用,古人不断将逐步发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诸于它。
如?1适应性强、长势好、果实累累圆润饱满,令人联系家族兴旺,繁衍,美满。
2既为食,又为器;作器皿既能容纳、包藏,并且不拒固体、液体,又便于多种使用,携带,贮存;除因袭上古为吉器,象征天生品质以及被重视、重用,又寓意顺利,富裕,如意。
3由济水,共济,代表保平安、济世救人;以利水与易燃成灰等可入药,还可用以装药及作火器、兵器,进而代表医药,健康,长寿,甚至包括驱灾难、避凶险。
仅此,已足够“五福”,不论是《尚书·洪范》所列?“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终”?抑或通常所指?福、禄、寿、喜、财。
不仅如此,经《葫芦枣》、《壶公》传说,善待道人可由葫芦带给致富财源或得登入“壶中仙境”,“壶中仙境”在道家臆想中即至高无上的福地?无忧无虑、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