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内外业断链的应用与消除
- 格式:doc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5
处理面溜断链事故措施及标准一、面溜断链原因:1.面溜活环检修不到位,活环螺丝松动或丢失造成断链。
2.面溜链子长,在机头链轮轴组处咬链,造成断链。
3.面溜链子磨损严重,老化更换不及时造成断链。
4.面溜底槽带进异物,造成面溜底链卡劲,野蛮开溜子造成断链。
5.采面发生冒顶事故,溜子内矸石较多,没能及时闭锁面溜,盲目开溜子造成断链事故。
二、断链位置分类及处理:(一)断单上链1.发现面溜断链后要立即闭锁面溜,停止机组割煤,并将面溜和采煤机开关打零位,专人看守。
2.安排人员查看断链位置、链子松紧情况、溜子内煤量情况。
(1)当面溜链子较松或面溜内煤量超过二分之一时,采用原地接链;(2)当面溜链子较紧并且面溜内煤量小于二分之一时,要将面溜断链位置用40T大链双股接好后将其开到面溜下机头二节位置进行接链。
3.使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隔开至少2米的距离分别相对支戗1块面溜刮板,使两块刮板之间断链位置的链子有接活环的余量;如果用两颗单体柱支戗刮板不能完成接链,则两头各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相对支戗面溜刮板或使用液压缸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送刮板链。
4.接链。
5.接链完成后,将单体液压支柱等工具运出采面。
(二)断双上链1.发现面溜断链后要立即闭锁面溜,停止机组割煤,并将面溜和采煤机开关打零位,专人看守。
2.安排人员查看断链位置、溜子内煤量情况。
(1)当面溜内煤量超过二分之一时,链子断的位置一致,没有发生跑链,采用原地接链,先接一条链子,再接另一条;(2)当面溜内煤量超过二分之一时,链子断的位置一致,发生跑链且跑链段溜槽内有煤时,要先使用40T溜子大链将下断头縻牢在面溜齿条上,组织人员清理溜子内的煤矸,然后使用千斤顶、绞车等辅助将跑的链子拉回原位,再接链,先接一条链子,再接另一条;(3)当面溜链子断开位置不同,断开点在两处几两处以上时,断花子链时,按照断单链的处理方法一处一处接好。
3.使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隔开至少2米的距离分别相对支戗1块面溜刮板,使两块刮板之间断链位置的链子有接活环的余量;如果用两颗单体柱支戗刮板不能完成接链,则两头各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相对支戗面溜刮板或使用液压缸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送刮板链。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通讯断线路应急处置方案
简介
通讯断线路是在移动通信时常见的问题,通常发生在网络繁忙或地理环境复杂时。
对于需要依赖通讯的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准备应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方案。
应急处置方案
检查通讯设备
在通讯断线时,首先需要检查通讯设备是否正常,例如手机是否有信号,电池
是否充足等。
如果设备存在问题,则需要修复或更换设备。
寻找信号稳定的区域
在通讯断线时,可能存在区域内只有部分信号无法到达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信号稳定的区域,并向该区域移动。
例如,可以尝试移动到海拔更高的区域或离建筑物更远的地方。
更换通讯方式
在通讯断线时,可以尝试更换不同的通讯方式。
例如,可以尝试使用短信、微信、电子邮件、无线电等方式与对方联系。
建立互助通讯网络
在通讯断线时,可以与周围的人联合建立互助通讯网络。
例如,可以利用广播、手写标语、火种等方式传递信息。
建立备用通讯设备
在通讯断线时,需要准备备用通讯设备,例如备用手机、带插卡的手表、便携
式无线电等。
这些备用设备需要保持电量充足,并且随身携带。
结论
通讯断线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必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在出现通讯断线时,需
要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的通讯方式,建立互助通讯网络,并准备备用通讯设备。
这些措施可以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输电线路断线事故的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管辖范围内所有输电线路断线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线路断线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成员及职责(1)指挥长: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决策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力量。
(3)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信息收集、汇总、发布,以及与上级部门、媒体沟通协调。
(4)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抢修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人员保障、车辆调度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2. 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现场勘查,了解事故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
3. 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抢修方案,组织抢修人员进行抢修。
4. 加强现场安全防护,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5. 恢复供电后,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救援人员充足,提高救援效率。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抢修物资,确保现场抢修工作顺利进行。
3. 交通保障:协调交通部门,确保救援车辆畅通无阻。
4. 通讯保障:确保现场通讯畅通,及时传递信息。
六、预案演练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应急预案。
3. 定期评估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确保预案始终符合实际情况。
七、预案修订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修订,经批准后实施。
修订后的预案应及时通知各部门,确保相关人员知晓。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预案同时废止。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解析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和处理措施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电网的可靠供电至关重要。
然而,输电线路运行故障时常发生,如何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成为电力系
统管理和运行的难点之一。
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主要有断线、短路和接触不良等。
断线是指线路中断,使电流无
法流通;短路是指线路两端或中间出现直接联系,通常会导致大电流和高温;接触不良是
指导线,绝缘子等连接松动或出现脱落,导致电阻增加,影响电流的输送。
为了及时发现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常常采用的办法包括巡查、监测、联动等。
巡查
是通过人工巡视线路进行检查,以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松散、变形以及其它不良现象;监测
则是利用现代化的传感器等设备,不断监测线路的电气参数,当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联
动则是将监测信息和线路控制系统联动起来,及时地采取措施消除可能的故障。
如果发生了输电线路的故障,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来消除其影响。
首先需要确认故
障类型和故障部位,并对故障进行定位。
对于断线和短路,必须及时切断电源,防止故障
扩大,再通过限流器等保护措施消除故障;对于接触不良,需要及时修复线路的连接部分,以确保电流的正常传输。
为了预防输电线路故障的发生,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要加强线路的检查和
维护,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加装低压差动保护和避雷器等措施,以
增强线路的抗干扰能力和过电压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和处理措施是电力系统管理和运行的重要内容,需要
采取有效的巡查、监测和联动措施来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同时也需要加强预防措施来降
低故障的发生率。
针对内外部线路运行故障原因的防范策略分析1、电力线路故障类型与危害1.1设备出现故障基于设备的是否是绝缘、材质等因素引起的故障,可分为永久性故障及瞬间性故障。
永久性故障:设备由于绝缘问题,而击穿引起了相间短路故障,断路器重合闸自动投运失利,造成线路停电。
这种故障大部分发生在变压器、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一定条件下,主要是由于线路老化、长期过热等因素形成绝缘强度突然受电形成绝缘击穿现象,从而产生了跳闸。
瞬间故障:线路在受电过程中,因为突然受到外来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比如:由于树枝搭挂碰触、绝缘子闪络等因素形成线路跳闸,通常情况下,断路器重合闸成功投运,自动恢复了供电。
1.2自然灾害故障因为受雷电、山洪等自然因素产生倒断杆、断线、电气设备损坏,造成设备停电故障。
1.3关系故障当线路产生单相接地之时,必然促使非故障相电压持续提升,而且有可能形成电弧过电压。
此时虽然不影响供电,但不及时排除接地点故障,容易形成电气设备烧毁导致线路跳闸;当电器设备在超负荷时,如果不积极采取限流措施,很容易引起电器绝缘击穿发生故障跳闸。
1.4天气因素造成的影响10kV配电线路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时,形成的事故包括。
①由于雷雨电击,产生直击雷于空中击穿绝缘子,造成接地事故的发生;②发生感应雷事故,造成跳闸事件;③大风天,风刮断树或刮起其他物体于电线上引起脱落,在线路上造成接地或跳闸事故;④发生洪水冲毁线路塔杆,形成倒杆断线事故;⑤覆冰事件,形成线路断线倒杆事故。
2、针对内部原因的防范策略2.1变压器台区故障防范措施组织创新新型变压器台区全面更新改造项目,其主要创新改造方法是:①针对315kVA及更大些的变压器,一定条件下,通过高压侧以ZW-32(47)小型化真空断路器代替传统式的跌落式熔断器。
这是由于各城镇配变的台区大部分均配有户外型配电箱,不存在配电室,较低压侧仅安装一些低压负荷刀开关,它不能具有灭弧效力,因此在停电的时候通常是拉开高压侧跌落式熔断器,泛具跌落式熔断器经过逐步拉开的环节,拉弧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加大了跌落式熔断器的损坏几率,还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1.检查线路设备:首先要检查线路设备是否正常。
可以检查设备的电
源是否打开、信号灯是否亮起,以及设备的线路接口是否松动或损坏。
如
果发现设备有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
2.检查线路连接:线路连接是线路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
我们需要确
保线路的连接正确、紧固且无松动,以避免信号丢失。
可以检查连接器、
插座和接头是否干净、完好。
3.验证网络设置:如果线路仍然无法连接,我们可以检查网络设置。
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设置是否正确。
也可以检查DNS服务器
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设置有问题,可以重新设置或恢复默认设置。
4.重启网络设备:有时候,简单的重启网络设备就可以解决线路断链
的问题。
可以尝试重启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设备,以重置设备
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5.切换线路路径:如果线路断链是由于线路故障或损坏引起的,我们
可以考虑切换线路路径。
可以使用备用线路或备用设备,以确保通信的连
续性。
7.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线路断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定期检查线路设备和连接,确保他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保
持设备的干净和良好通风,以避免因灰尘和过热导致线路故障。
最后,备
份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光缆线路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由于外界因素或光纤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光缆线路阻断影响通信业务的称为光缆线路故障。
光缆阻断不一定都导致业务中断,形成故障导致业务中断的按故障修复程序处理,不影响业务未形成故障的按割接程序处理。
1.1.1 光缆线路故障的分类根据故障光缆光纤阻断情况,可将故障类型分为光缆全断、部分光纤中断二种。
1、光缆全断指光缆完全断开。
修复方式:如果现场两侧有预留,采取集中预留,增加一个接头的方式处理;故障点附近有接头并且现场有足够的预留,采取拉预留,利用原接头的方式处理;故障点附近既无预留、又无接头,宜采用新放光缆接续的方式解决。
2、部分中断指光缆中的部分束管中断或单束管中的部分光纤中断。
修复方式:修复首先以不影响其他在用光纤业务为前提,同光缆、或有其它路由可跳通的情况下,推荐采用跳纤恢复业务,后续对故障点进行割接处理。
部分阻断可进行全断开加接头接续、纵抛接续方法进行故障光纤修复。
1.1.2 造成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分析引起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外力因素、自然灾害、光缆自身缺陷及人为因素。
1、外力因素引发的线路故障(1)外部施工:处理外部工程施工挖断的故障,管道光缆因打开故障点附近人手井查看光缆是否在人手井内受损,并双向测试中断光缆(2)车辆挂断:处理车辆挂故障时,应首先对故障点光缆进行双方向测试,确认光缆阻断处数,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处理。
2、自然灾害原因造成的线路故障鼠咬、火灾、洪水、大风、冰凌、雷击、电击等。
3、光纤自身原因造成的线路故障(1)自然断纤:由于光纤是由玻璃纤维拉制而成,比较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疲劳,光纤逐渐老化导致自然断纤。
或者是接头盒进水,导致光纤损耗增大,甚至发生断纤。
(2)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会导致接头盒内进水结冰,光缆护套纵向收缩,对光纤施加压力产生微弯使衰减增大或光纤中断。
温度过高,又容易使光缆护套及其他保护材料损坏影响光纤特性。
4、人为因素引发的线路故障(1)自有施工:技术人员在维修、安装和其他活动中引起的人为故障。
道路断链在平曲线与竖曲线中的处理榆林市福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段永伟1、关键词:断链、长链、短链、断链表达式、直曲表、编程计算器、全站仪、GPS(RTK).2、例子工程:榆林市青云山景区旅游专线。
3、放样使用仪器:GPS(RTK)、全站仪。
4、本文制作成PDF格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者查看表格,阅读者可利用PDF自带放大器自由阅读表格。
因为我们技术员接触的道路一般是市区市政道路,工程规模比较小,测设难度、设计等比较简单,因此,很少遇到断链。
造成我们技术员闻听断链这个词就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当然,即便常年在高等级公路上工作的技术员,也对断链存有疑惑,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
为此,我今天就具体事例解析一下道路断链处理。
主要针对GPS(RTK)、全站仪道路放样遇到断链的处理方式方法。
道路中遇到断链的处理办法:分段放样。
有些安卓版软件或卡西欧、TI计算器具有编制断链的功能,可以整条线路放样。
但不能与GPS联测,所以不方便,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全站仪虽然可以通过蓝牙与安卓手机软件联测,但也不如分段处理测量方便。
故本文不讨论断链在这些软件中如何处理和测量。
我们只注重实战、实用与方便。
这里特别特别要注意,断链不是仅仅在平曲线中需要“恰当”处理,而且在竖曲线中也要“恰当”处理。
“恰当”就是根据图纸情况,在断链点合理分段处理。
否则,平曲线可能出错,高程计算则一定会出错的!这点一定一定要记住(使用GPS、全站仪放样在竖曲线编制时特别注意,否则,你如果没有和图纸认真核对情况下,出现了错误你也不一定知道。
造成返工你就麻烦大了。
)。
一、什么是断链断链问题是道路工程比较常见的现象。
但由于图纸表述原因(不标注断链)或自己技术水平的问题(阅图粗糙粗心),往往对断链忽视或处理错误。
作为技术员和公司形象上必然受损,严重者会造成返工处理。
了解一下断链产生的原因。
1、多组分段测量造成的桩号不连续;2、路线优化;3、设计改线或设计计算错误。
以上原因造成路线某点或多点桩号不连续。
断链断链【broken chainage 】当线路由于种种原因产生里程(或里程桩)不连续(不方便通过“顺里程”消除之)处时,称线路于该处产生断链。
1 断链的分类断链按其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普通)断链与内业断链。
断链有长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短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之分,也有真假之分。
例如,象K0+000=K0+000 ;AK5+000=BK0+000者均为假断链(假断链是有意义的),而象AK1+195=AK1+200(短链); BK1+210=BK1+200(长链)者均为真断链。
象右线K7+199=左线K7+200者为特殊断链。
注:等号左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前里程,而等号右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后里程。
2 断链产生的原因选线过程中,常常提出局部比较方案,由于局部比较方案线路长度往往与贯通方案相应段长度不等,这时,二方案汇合点里程不同(或测量错误所致),就需要设置(普通)断链,减少其对其他部分线路里程标注的影响。
线路设计中,常需要调整路线之曲线参数或增减曲线(交点)或生成第二线等,使得线路局部长度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插入”断链,以方便线路局部调整,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影响。
该断链俗称“内业断链”。
因第二线与第一线(基准线)比较而产生的特殊内业断链,属永久断链,不可以通过“顺里程”而消除。
线路测量中也容易产生断链。
3 断链的表示断链的表示方法有:直线(假断链);门式或矩形。
为了方便,断链位置常取直线上(且后里程位于百米标处),而非曲线上。
标注断链时,常将其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但当断链位置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小于50米时,为方便起见,将断链位置距前2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
4 断链的应用不设起始断链的线路,是无法标注里程(桩号)的。
不论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不论是线路平面图还是纵断面图,线条长度就是实际长度(即线上点的坐标就是实际坐标),不存在线条拉长、缩短、掐段或加长等问题。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零、前言配电网作为连接骨干电网和电力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是保障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关键环节。
在国家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推进下,农村配电网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作为缩小城乡电网发展差距、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的必然需求,成为近年来配电网管理的重要工作。
丽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配电网以农网为主,架空线路长度13097公里,占比高达79.24%。
为提高架空线路故障自愈水平,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丽水公司致力于打造山区特色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示范样板,率先试点推广合闸速断FA(馈线自动化)应用,目前已投运线路249条,2022年合闸速断FA成功动作115次,节省停电时户数约4950个,助力户均停电时长同比下降35.8%,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合闸速断FA推广过程中,丽水公司发现其在日常计划工作、故障应急处置等场景下存在部分应用风险。
为保障合闸速断FA应用成效,降低运行风险,进一步提升一线人员管理水平,丽水公司特对合闸速断FA应用管理要求及风险应对措施做汇总梳理,供交流参考。
一、合闸速断FA技术简介合闸速断FA是一种就地型FA模式,主要应用于配网架空线路,依托智能开关“失压分闸、来电延时重合闸”功能,与变电站开关重合闸相配合,以电压和时间为判据,依靠终端设备自身的动作逻辑,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间的供电。
合闸速断FA与丽水农村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情况相适应,不依赖通信且无需增加额外配套投资,在简易、可靠、经济的基础上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
(一)动作逻辑1动作时间设置说明主线分段开关需设置X(来压合闸延时)、Y(退出过流保护延时)、Z时限(失压分闸延时)三个时限。
联络开关需设置XL(单侧失压合闸延时)、Y(退出过流保护延时)时限。
2主要动作逻辑(1)主线分段开关:开关检两侧无压,经Z时限后自动分闸。
任意一侧来压后经X时限自动合闸,合闸后的Y时限内开放过流保护,合闸于故障点的开关将保护分闸并进入闭锁状态,需要手动合闸并正常运行(10+Z)s时限后,才会重新启动功能。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行包运输安全、高效,应对行包线路中断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行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线路中断情况。
二、预案目标1. 保障行包运输线路中断时,行包的及时、安全、完好送达。
2. 减少线路中断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3. 提高公司应对行包线路中断的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行包线路中断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行包线路中断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应急调度小组:负责行包线路中断的信息收集、分析、上报及应急调度。
(2)现场处置小组:负责行包线路中断现场的处置工作,包括行包的转运、安抚客户等。
(3)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及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应急调度小组接到线路中断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并上报指挥部。
(2)指挥部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通报。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小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行包线路中断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对受影响的行包进行清点、分类,及时通知客户。
(3)根据客户需求,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运输路线,确保行包尽快送达。
②为受影响的客户提供赔偿或补偿。
③加强与其他运输企业的沟通,争取外部支援。
3.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小组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2)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活、饮食及通讯需求。
4. 应急处置结束(1)现场处置完毕,行包恢复正常运输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2)对此次线路中断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行包线路中断的能力。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行包线路中断事件。
3. 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另行规定。
2024年断带的预防与处理
很抱歉,但我无法识别或打开您提供的.doc文件。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预防和处理断带的信息。
预防断带:
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您使用的设备,例如电线、电缆、皮带等,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状态并没有受损。
2. 适当的装载和操作:确保在装载物品时不过量或超载设备,这样可以减轻设备的负担,降低断带的风险。
3. 规范操作指导:提供适当的操作指导,要求操作员正确操作设备,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减少断带的危险。
4. 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例如润滑设备、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等,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断带的风险。
处理断带:
1. 停机紧急停止:立即停止设备,并采取紧急停机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坏。
2. 切断电源:切断设备的电源,确保安全操作和处理。
3. 检查和修复:检查断带的部位,找出可能的原因,例如设备磨损、疲劳、过载等。
根据情况修复或更换受损部件。
4. 安全检查:在重新启动设备之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并消除断带的风险。
请记住,这仅提供了基本的预防和处理断带的方法,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论内外业断链的设置与应用谢 凯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结合包神铁路瓷至巴段工程、胶济客运专线工程及兰新铁路新建二线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内外业断链的产生原因、设置方法及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内外业断链 设置 应用1、工程概况1、包神铁路瓷至巴段铁路为设计时速80km/h 的企业货运铁路;2、胶济客运专线为设计时速250km/h 的客运高速铁路;3、新建兰新铁路甘青段为设计时速350km/h 的客运高速铁路;4、本文结合以上三项工程经验总结出内外业断链产生原因、设置方法及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2、断链的分类断链是伴随铁路延伸而生成的必然产物,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进行消除。
因在铁路相关书籍、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中均很少提及断链的概念及设置方法,故对其关注很少。
但实际在线路勘测、设计、施工、竣工乃至后期的运营阶段中断链均经常出使用。
通常只要线路(包括单线和复线)某处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里程不连续处,我们就称之为断链。
在铁路施工中我们按照线路里程投影的对象不同,把断链分为外业断链和内业断链,外、内业断链的具体表示方法见下图:附图1:设计图中外业断链的表示方法附图2:设计图中内业断链的表示方法投影前的里程长短链断链长度投影后的里程断链值上行线下行线3、外业断链的产生原因及设置方法(1) 外业断链是设计中的线路对基准线进行(基准线可以是其他线路也可以是其自身)里程投影,从产生里程不连续处,其一般设置在线路直线段,具体产生原因有:①、在设计选线阶段,常常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线路局部改线,而改线段改线后的线路长度与改线前的线路走向与长度均不同,需要设置外业断链消除这个长度差值。
此情况下断链通常设置在改线地段里的直线段。
②、在线路设计阶段、常常采用分段定测来进行线路勘测,但后期数据汇总时在相邻测量段的接口处必会产里程不连续,需要设置外业断链消除的此处里程不连续。
此情况下断链通常设置在相邻测量段的接口附近。
论内外业断链的设置与应用【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内外业断链的产生原因、设置方法及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内外业断链 设置 应用1、工程概况1、包神铁路瓷至巴段铁路为设计时速80km/h 的企业货运铁路;2、胶济客运专线为设计时速250km/h 的客运高速铁路;3、新建兰新铁路甘青段为设计时速350km/h 的客运高速铁路;4、本文结合以上三项工程经验总结出内外业断链产生原因、设置方法及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2、断链的分类断链是伴随铁路延伸而生成的必然产物,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进行消除。
因在铁路相关书籍、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中均很少提及断链的概念及设置方法,故对其关注很少。
但实际在线路勘测、设计、施工、竣工乃至后期的运营阶段中断链均经常出使用。
通常只要线路(包括单线和复线)某处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里程不连续处,我们就称之为断链。
在铁路施工中我们按照线路里程投影的对象不同,把断链分为外业断链和内业断链,外、内业断链的具体表示方法见下图:附图1:设计图中外业断链的表示方法附图2:设计图中内业断链的表示方法投影前的里程长短链断链长度投影后的里程断链值上行线下行线3、外业断链的产生原因及设置方法(1) 外业断链是设计中的线路对基准线进行(基准线可以是其他线路也可以是其自身)里程投影,从产生里程不连续处,其一般设置在线路直线段,具体产生原因有:①、在设计选线阶段,常常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线路局部改线,而改线段改线后的线路长度与改线前的线路走向与长度均不同,需要设置外业断链消除这个长度差值。
此情况下断链通常设置在改线地段里的直线段。
②、在线路设计阶段、常常采用分段定测来进行线路勘测,但后期数据汇总时在相邻测量段的接口处必会产里程不连续,需要设置外业断链消除的此处里程不连续。
此情况下断链通常设置在相邻测量段的接口附近。
③、在设计二线时,新设计线路里程一般以并行段既有线为基准线进行里程投影,但投影里程与自身实际里程存在差值,需要使用外业断链消除这个差值。
此情况下断链通常设置在里程差积累值较大处。
以上几种情况若不采用外业断链的方法,所有已经设计好的数据就要全部修改里程,这样工作量十分巨大。
所以设计时先使用外业断链过渡,竣工时再统一消除的方法处理。
(2)外业断链的分类及计算假设外业断链的值为|A|,A=改线后线路长度-改线前线路长度。
若A<0则该断链为短断链(简称短链),若A>0则该断链为长断链(简称长链),长短链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改线后前后投影里程的差值;若A=0则该断链为假断链,A ≠0则该断链为真断链,假断链的作用是表示出改线地点的起终点(具体划分方法见附图3)。
附图3外业断链分类方法(3)外业断链的设置方法以兰新铁路一处改线段为例,因某种原因在D1K64+200~D1K70+900段线路需改线,改线前 L ′=6700m ,改线后L=6696.48,投影前里程X ′= DK68+790.48,假设断链值为A ,投影后里程为X ,则设置方法如下(详见附图3):附图4:D1K64+200~D1K70+900改线段断链示意图L=6696.48L =6700改线起点 =D 1K 64+200=D 1K 68+800短链3.520m D 1K 68+796.48改线前线路改线后线路L-改线段长度D K 64+200=D K 70+900改线终点D 1K 70+900①、为使除DK64+200~DK70+900段以外线路里程均不受此次改线影响,则必须使DK64+200和DK70+900处里程与改线前相同,需设置两个假断链DK64+200=D1K64+200和D1K70+900=DK70+900;②、由①可以确定,断链A 必产生在D1K64+200~D1K70+900段之间;已知L ′= 6700m ,L=6696.48m ,X ′=D1K68+790.48,选定在D1K68+796.48处设置断链(该处为直线段)。
因为A= L-L ′=-3.52m |A|=3.52m ,A<0 则A 为3.52m 的短链又因为X=68796.48+L ′-(70900-X )X′=68796.48+L-(70900-X)可得A= L-L′=X′-XX= X′-A=68790.48-(-3.52)=68800所以在D1K68+790.48处设置断链D1K68+790.48=D1K68+800为3.52m的短链A --------外业断链值L′--------投影前线路长度L--------投影前线路长度X′--------投影前里程X--------投影前里程4、内业断链的产生原因及设置方法(1)内业断链是复线铁路上行线对基准线进行里程投影时(基准线是线路内部上下行其中一条,通常选取下行线为基准线)而产生的断链。
内业断链只出现在复线铁路曲线段上,由于复线铁路要求上下行里程统一。
直线段里程很容易统一,但曲线段上下行半径不同而造成曲线长度不同,因此上行线曲线段在里程投影后就形成了内业断链。
(2)内业断链的计算方法根据上下行ZH点与HZ的法线重合与否分为两种设置方法具体如下:①、当上下行ZH点与HZ的法线重合时,其值 B(内业断链)=L′(上行线曲线长)-L(下行线曲线长)+100。
②、当上下行ZH点与HZ的法线不重合时,内业断链B的值为最外侧两条法线所夹上行线长度(H′)与下行线长度(H)之差与100的和。
(3)内业断链的设置方法以包神铁路瓷至巴段某处内业断链为例(详见附图5),图中上下行线HZ与HZ′的法线不重合,其垂距离为d1,为使上行线里程在HZ′后与下行里程统一,则须设内业断链,假设内业断链为B,则设置方法如下:d2=tg(a/2)×Dd1=T′+d2-T= T′-T+ tg(a/2)×DH′= L′H=L-2×d1B= H′-H+100= L′- L-2×d1B= L′- L-2×[T′-T+ tg(a/2)×D]=398.06-379.46-2×[199.93-190.61+0.135551×5]=98.60故在上行线路圆曲线段设置外业断链B=98.6可使线路在HZ点以后里程相同。
各种参数说明: a--------曲线转向角R --------曲线半径T --------切线长度L --------曲线长度D --------线间距下行曲线参数а=15°26'20"R=1000l=110T=190.61L=379.46上行曲线参数а=15°26'20"R′=994.8l′=130 T′=199.93 L′=398.06下行线上行附图5:内业断链的设置方法98.605、实际施工中的应用以胶济线客运专线K175+100~K195+500段为例,该段线路长20400m,有外业断链6条,内业断链9条,通过计算上、下行线路实际长度得出内、外业断链、线路里程及线路长度之间的关系:附表2:胶济客专上行线内业断链表(1)下行线实际长度计算A=L-L′=X′-XS1=X1′-X0S2=X2′-X1………………S x=X n′-X(n-1)∑S=(X1′-X0)+(X2′-X1)+(X n′-X n-1)+……+(X n-X n′)=(X n-X0)+[(X1′-X1)+ (X2′-X2)+……+(X n′-X n)]=(X n-X0)+(A1+A2+……+A n) …………………A:长链值为正,断链值为负 =(X n-X0)+∑A则下行线实际长度S=(X n-X0)+∑A=195500-175100+[(-5.33)+(-0.03)+(-39.94)+ (-0.29)] =20354.41下行线消除断链后实际长度为20354.41m。
各种参数说明: X n --------线路结束里程X0 --------线路开始里程n --------外业断链的序号x --------两外业断链间线路长度的序号S --------下行线线路长度(2)上行线实际长度计算L′= L+B-100∑S z′=∑S z∑S q′=(L1+B1-100)+(L2+B2-100)+……(L n+B n-100)=(L1+ L2+……+L n)+(B1+B2+……+B n)-(n·100)=∑S q+∑B-(n·100)S′=∑S z′+∑S q′=∑S z+∑S q+∑B-(n·100)=S+∑B-(n·100)=(X n-X0-n·100) +∑A+∑B= 20356.261上行线消除断链后实际长度为20356.261m。
各种参数说明:S q′--------上行曲线段长度总和S q--------下行曲线段长度总和S z′--------上行直线段长度总和S z--------下行直线段长度总和L′--------上行曲线长度L --------下行曲线长度n --------内业断链的序号6、心得体会在施工放样过程中应注意外业断链及内业断链的影响,以免造成测量错误。
认真细致消除每一处断链对线路实际长度的影响,通过消除外内业断链,更加深刻的理解各种线路参数与线路走向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