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13.37 KB
- 文档页数:2
【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刚柔并济,是一种处事原则,也是一种性格特点。
刚柔并济,指的是在处理事情时既有坚定果断的一面,又有温和柔软的一面。
这种态度和性格的并存,能够造就和谐的自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只有刚性的一面,我们会显得冷酷和无情。
我们会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忽视别人的感受,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只有柔软的一面,我们又容易被人利用,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我们需要在处理问题时,既要有决断力,又要有温暖和善的态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学习中,刚柔并济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需要我们有刚性的态度,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畏困难,追求卓越。
只有通过刚性的要求,我们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好成绩。
学习也需要我们有柔软的一面。
我们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才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中也要有放松的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动力。
刚性和柔软并存,才能够使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刚柔并济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些负面情绪会逐渐积累并爆发出来。
如果我们只是放任自己的情绪,任由情绪支配我们的行为,我们就会失去理智和控制力。
在处理情绪时,我们需要既要有刚性的决心和意志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又要有柔软的一面,善待自己的情绪,寻找平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柔并济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这种品质,使自己能够在各种情境下保持和谐的自我。
材料作文:刚柔并济导言刚柔并济一词源于《周易》中的“乾坤”卦,乾为刚,坤为柔,相互补充却又相互对立。
在生活和工作中,刚与柔是两种相对的特质,但二者的相互融合却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本文将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刚柔并济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刚柔并济的原则来达成成功。
刚性的特点刚性指的是决心坚定、意志坚强、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刚性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自信坚定: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2.追求完美: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非常认真,总是追求卓越和完美;3.决断果断:他们在面对抉择时能够快速做出决断,并且坚决执行;4.顽强不屈: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然而,刚性也有其局限性。
过度强调刚性可能导致冷酷、顽固和缺乏弹性。
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在刚性和柔性之间取得平衡。
柔性的特点柔性指的是灵活、适应性强、善于变通的性格特点。
柔性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开放心态:他们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2.温和谦虚:他们待人接物温和谦虚,不自我陶醉,乐于与他人合作;3.忍耐力强:他们能够忍耐和接受生活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4.适应性强:他们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
柔性的特点使他们更加易于与他人和谐相处,并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然而,柔性的人有时可能过于迁就他人,缺乏坚定果断的决断能力。
刚柔并济的重要性刚柔并济的理念强调了刚性和柔性的互补关系。
刚性给予人们决心和意志的驱使,而柔性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与他人合作。
在现代社会中,刚柔并济的能力对个人和组织都非常重要。
首先,刚柔并济能够帮助个人取得成功。
通过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决心,人们可以克服困难和挫折,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同时,柔性使人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人的需求,进而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合作。
其次,刚柔并济对组织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刚柔并济刚柔并济是一个东方传统的心学理念,它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独特的思想精髓。
出自《易经》,刚柔之道可以理解为:尊重和平衡的态度来解决
问题,它以刚性处理的解决方法不会带来最好的结果,但如果被结合上柔性,则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当人们面对和解决问题时,他们必须把刚性和柔性并重,即均衡双方的权力和综合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上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一思想也可以概括为:“政治家应该以
柔刚并重的态度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刚柔并济的思想时常被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学家所采用,并引用其思想来实践政治。
比如,历史上,汉武帝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政策,以维护帝国的稳定,通过柔刚并重,实现了社会稳定与发展,也为政治思想集大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刚柔并济的思想也大量应用于文化、教育、伦理学等方面。
在今天的社会中,它被积极用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从而推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刚柔并济”思想也在个人发展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处理个人危机和关系的时候,柔刚并重的方式更能让人们找到共识,拥抱和谐。
总之,刚柔并济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无论是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伦理等方面,这一思想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思想精髓,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实现个人成长,推动国际和平合作,当下更是被
广泛用于处理社会矛盾和危机问题。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
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
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
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
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
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
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
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
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
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
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
刚柔并济自我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
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
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
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
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
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
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
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
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
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
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
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结合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优点的综合管理模式。
它既强调规章制度和权威性,又注重人性化和灵活性。
这种管理方式旨在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和员工的满意度之间的平衡。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权威和强制力来维护组织的稳定和秩序。
刚性管理强调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以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符合规定,并且能够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刚性管理的优点是能够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它可能抑制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柔性管理则更注重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柔性管理通过建立一种宽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柔性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柔性管理也可能导致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影响组织的绩效。
因此,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需要平衡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优点,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在组织结构上,可以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等灵活的组织形式,减少层级关系,提高组织效率和适应性;在员工管理上,可以采用激励、奖励、培训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它既强调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又注重员工的情感和需求,旨在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和员工的满意度之间的平衡。
一、吹毛求疵(一)吹毛求疵原理:谈判中,讨价还价时,对方的目标越高,对我方越不利。
对方的目标很高,要价往往居高临下,成交价格也就很难降低。
因此,我方首先要降低对方的目标,给对方的商品挑出毛病,就等于贬低产品的价值,对方心目中就失去了商品应有的基础。
吹毛求疵策略,就是谈判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对有利的一方炫耀自己的实力,谈及对方的实力或优势时采取回避态度,而专门寻找对方弱点,伺机打击对方。
案例:在案例中乙方助理称其宾馆采购的信息为:42寸液晶电视30台,32寸液晶电视20台,共50台液晶电视,均采用壁挂的方式,并负责安装调试。
(故意少报的5台,做为最后的要价筹码)乙方经理称看过甲方公司的产品介绍后,觉得康佳的LC42DS60系列和LC32ES62系列很不错,就是不知报价多少。
而甲却避而不答,转而声称据其调查,乙方宾馆还有 5 间大套房,也需要安装液晶电视。
乙方经理感觉计谋失败,想要另谋他计,急忙称那五间都是大套房,而且已经和长虹谈过了,感觉他们的55寸876很不错,报价都很合理。
准备明天过去签约,(这里主要给对方施加压力)。
甲方因此对所提供的55、42、32的电视一一报价,而此时乙方却说,根据他们对同类产品的了解,贵公司的报价只能是一种参考,很难作为谈判的基础,并且称甲公司不知道国内生产液晶电视的公司有多少家,而且甲公司的55寸产品的报价也太高了,42寸和32寸价格也不比其他品牌的报价低。
甲方没有料到对方对价格的判断性如此强烈,有点措手不及,答非所问地介绍品牌,甲方发现,对方要求我们在55寸上让步,对42、32的报价基本予以接受。
)现在压力全部在甲方,欲进无力,欲罢不能。
这里关键在于,第二个买主在谈判中,采取了“吹毛求疵”的战术,说出了压价的道理。
解析:这种吹毛求疵的策略,是通过再三挑剔,提出一大堆问题和要求来运用的,尽管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张声势,但都可以成为讨价还价的理由,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
同时,从心理角度分析,买方运用这种技巧,讨价还价,可使买方精明强干的行为得到体现,促成卖方重视买方,从而提高买方的谈判效果。
高超领导艺术:刚柔并济之道刚柔并济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它代表以静制动、软硬得当、胡萝卜+大棒等实用领导力,且被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
老子云,万物负阴抱阳,所以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归根到底,不外乎刚柔两面。
正因为如此,所以虽然管理学一直在发展,新理论层出不穷,从泰罗的科学管理、波特的战略管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再到细节管理、执行力管理、流程管理等不一而足,但不论理论如何千变万化,风格不外乎两种: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没有人会否认,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刚性的特质。
因为企业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时刻面临生存的挑战,需要立排万钧的坚定,也需要雷厉风行的执行。
但领导也必须具有柔性的特质,因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他们的内心渴望激情、挑战、成就感和被认可,这些是刚性领导所不能给与的。
所以,刚柔并济才是领导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新时代领导力的核心精神。
刚性管理犹如人的骨架,柔性管理则好比人的肌肤和血肉,只有刚柔并济的领导风格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效果。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很能说明刚柔并济的领导方式带来的巨大效益。
东汉末年,南蛮犯蜀,诸葛亮不愿意在面临魏国作战的同时腹背受敌,当即点兵南征。
孟获是南蛮的首领,在两军第一次交战时就被汉军生擒。
当孟获被捆绑着推到诸葛亮面前时,他很不服气,说:“胜败及兵家常事,真有本事你放了我,我们再打一次。
”诸葛亮听了之后,也没多说,就下令放了孟获。
后来,第二次交锋,孟获又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孟获还是不服,说:“这是你用计擒我,你要是敢跟我公开明刀明枪地打一场,才算真本事。
”诸葛亮笑笑便又命令把孟获放掉了。
汉营大将们有些想不通。
他们认为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有失汉朝天威。
诸葛亮却自有道理:南蛮头脑简单、文化程度也不高,就算能打败多次,如果不能让他们心服,只要汉军一离开,又会作乱。
所以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诸葛亮对孟获六擒六放。
直到孟获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了他时,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决不再反。
舞出刚柔并济之美刚柔并济,又称刚柔相济,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源自于《易经》,用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相互结合,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
在舞蹈表演中,刚柔并济的美,不仅仅是指舞者身体上的动作和力度,更多地体现在情感和内心的表达上。
刚侧重于稳定和力度,柔侧重于柔美和优雅,当二者结合时,就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视觉效果,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舞者丰富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将内心世界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舞出刚柔并济之美的舞蹈作品中,舞者们通过动作的力度和舞蹈技巧的精湛,展现出了刚的一面,同时通过舞姿的柔美和优雅,表现出了柔的一面。
这种刚柔并济的表现形式,不仅仅要求舞者在舞台上具备出色的技巧和力量,更需要舞者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去感知和表达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舞步,使得舞蹈作品更加丰富和饱满。
舞出刚柔并济之美的舞蹈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多样而丰富。
从传统的古典舞到现代的爵士舞,从优美的芭蕾舞到热情的拉丁舞,都可以看到刚柔并济之美的身影。
在古典芭蕾舞中,芭蕾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大气磅礴的力度,展现出了刚柔并济的一面,将力量和柔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在现代舞蹈中,舞者们则更加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动作的流畅性,通过舞姿的柔美和舞蹈动作的力度,展现出了一种奔放而独特的美感。
除了表达形式上的多样性,舞出刚柔并济之美的舞蹈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也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
舞者们通过动作的力度和力量,能够表现出内心深处的坚定和勇敢,而通过舞姿的柔美和流畅,又能够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温暖。
这种内外兼顾、刚柔相济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舞蹈作品更加具有魅力和意义,能够触动观众内心的最柔软的地方。
舞出刚柔并济之美的舞蹈作品还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
在观赏舞蹈作品时,观众们不仅仅是被舞者身体的优美和动作的力度所吸引,更重要的是被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所打动。
当舞者们在舞台上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美时,观众们会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震撼,这种愉悦和震撼会让观众忘却一切烦恼和纷扰,投入到舞蹈作品所展现出的美妙世界中去。
刚柔并济以生为本刚柔并济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强调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实现平衡和协调。
这个理念起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被应用到了不同的领域,如领导学、体育、医学等等。
这个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厚德载物,认为人们应该借助坚定的意志力和温柔的心态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生命中的最高境界。
刚柔并济强调的第一个要点是“刚”。
刚强有力,刚硬不屈,这种特点代表了一种坚定的决心和毫不动摇的信念。
这种坚定表现在人们眼光远大,永不气馁,克服任何困难。
在生活和工作中,这种精神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决心,一个人很难实现大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我们就会容易被困难打败,不如沉迷于失败中无法自拔。
因此,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就要具有强烈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
刚柔并济的第二个要点是“柔”。
柔软和温柔是这个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柔是一种软性的力量,它代表了一种温和、亲切和包容的特点。
在生活和工作中,这种柔性力量的表现是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以及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柔性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包容不同意见的人,缓解紧张的局面。
在领导人的角色中,柔性力量更是重要。
只有领导者具备柔性力量,才能有效地把团队凝聚起来并推动工作的进展。
刚柔并济的第三个要点是“并济”。
这个短语代表了一个整体的概念,表明刚性和柔性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如果刚性力量过于强大,就会迫使柔性力量受到压迫和歧视。
相反,如果柔性力量过于强大,就会使刚性力量受到忽视和摧残。
因此,当两种力量之间存在着平衡和协调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生活和工作中,这意味着要尽可能地平衡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差异,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刚柔并济是一种强调平衡、协调和柔性的哲学思想。
它代表了一个健康、有信念和有能力的人的综合特质,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做人做事要刚柔并济,“刚”和“柔”是两个对立的词,什么是刚,什么是柔,何时刚,何时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曾国藩家训:“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我想说说自己对“强”、“矫”、“谦”、“退”的理解:
强,就是坚持不懈。
做事要有恒心,目标专一,相信自己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干成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相信只要坚持下去都会有结果。
矫,就是纠正缺点。
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养成晚上总结自己一天来的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分析出对与错,下次不能再犯。
谦,就是恭敬谦虚。
对别人要时常保持一种谦虚的姿态,曾国藩曾说:“该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没有文佳而被埋没者”。
意思是在科举中,只有文章写的丑但是由于侥幸而通过了的人,绝对没有文章写的好而被埋没了的。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你成功了是因为你侥幸,只要认为自己就是“文丑而侥幸者”,你就能“谦”下来。
退,大家会认为就是遇到功禄名利时学会退让。
其实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分阶段认识: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就是奔着功禄名利去的,年轻时不为这些努力那还争取干什么呢?但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功利都属于自己,要学会适可而
止,所以“退”在这个阶段应该理解为适可而止的争取。
当你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把这些东西让出来,让给更需要的人,让给帮你干活的人,使他们能看到前途和光明,这样你才能更好的领导他们,为团队服务。
所以在这个阶段,“退”才是真正的退让。
刚柔并济以生为本“刚柔并济以生为本”这句话最早出自《周易》中的“八卦”,意指刚和柔的平衡与合理的组合是生命发展的根本。
这种平衡和合理的组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贯穿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的精髓。
我们来看“刚柔并济”的哲学内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学说是至关重要的。
阴阳相生相克,阴阳交错相生,彼此依存,相辅相成。
这里的“刚”可以理解为阳,是坚强、硬朗、刚直的一面;“柔”则可以理解为阴,是柔软、温和、缓和的一面。
阴阳相生相克,即是“刚柔并济”的哲学内涵。
这种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中,也贯穿于人的生活、人际关系、国家治理等方方面面。
在这种哲学理念的引导下,中国人深信“刚柔并济”是生命的本质,追求平衡和和谐之道也就成为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刚柔并济”不仅存在于哲学思想中,也渗透于中国文学、艺术中。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刚柔并济以生为本”这种思想经常出现。
比如《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宝玉的柔情与黛玉的刚直,二人情感的错综复杂中呈现了“刚柔并济”的生生不息。
中国古典诗词也不乏以“刚柔并济”为题材、表现的作品,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将柔和的一叶小船置身于风波之中,展现了“刚柔并济”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墨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文人意境中的“刚柔并济”,例如米芾的作品《泼墨山水》,在刚中带柔,用力中见静等表现手法中也是一种“刚柔并济”之境。
这些文学、诗词、艺术作品都凸显了“刚柔并济”的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平衡、和谐的处世哲学。
“刚柔并济”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向来重视平衡和和谐,推崇“中庸之道”,即求得一切事物的平衡点,在“不偏不倚”中寻求和谐。
在家庭中,中国人主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刚柔并济”的家风使得家庭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敬,相互帮助。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秉持“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和”要“刚”而非单纯“柔”,要“柔”而非单纯“刚”,只有刚柔并济才能使得社会和谐平稳。
刚柔并济
杨 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爱意味着解除强力。
”生活有时十分微妙,正如中国哲学中的“以柔克刚”,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当然,现实生活中,各种环境都是十分复杂的,刚柔并济,灵活多变,或许应是更好的良策。
柔,往往可以让人心动,并起到真正的变化,因为人一旦被感动,就是发自肺腑的,当然,柔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不能一味地放纵。
因为爱,你必须为我卑微到尘埃里;因为宽容,董卓纳下了丁原的好儿子;于是乎,张爱玲在暗无天日里纠缠儿女情长,董卓成了同丁原一样的孤魂野鬼,而世
界呢?就此覆灭。
由是观之,我们所谓的那些柔软的东西一旦放弃了原则和底线,缺乏冷静的思考以及心底里的坚守与执着,就会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才知道“刚”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
过于的坚硬刚强,便会像刺猬一样,而过于柔和软弱,则又会像绵羊一样任人宰割。
这时候,并济,即刚柔并济就是最佳的和谐自我的筑就方法。
怎样才能做到刚柔并济呢?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定,正如中国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
”如果能采取心理战瓦解敌人,我们就不需要动用武力,劳民伤财;如果不听逆耳忠言,我们也只好先礼后兵,然后用强硬的手段,实现我们的目的,这是中策,也是逼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愿你刚柔并济,像只兔子,关键时刻也是会咬人的!
(指导老师:何
平)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萨宾娜问弗兰茂,“为什么不用你的力量来对付我?”“因为
69校园文学。
刚柔并济时间:2017-09-13 20:53:48 | 作者:谈志喜欢小溪,田边纤细的身影,流向前方,其中有柔,还有奔向大海执着追求的刚;喜欢梅花,外形娇小屹立于寒冬,其中有柔,也有傲雪凌寒的刚。
生活处事,太刚则为固执,太柔则为懦弱,唯有刚柔并济,方显人之本色。
刚,则是一种骨气,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就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执着;柔,则是一种善,一种忍让,就像蔺相如懂得宽容,创造出“将相和”的佳话。
试想如果没有柔,哪里有勾践由王侯沦为马车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哪里有司马迁忍受宫刑,没有寻短见;哪里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但,若失去了刚,怎会有勾践灭吴的壮举?怎会有《史记》的问世?怎会有韩信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其实,柔是一个人的信心与力量的积蓄,柔使人变得稳重,沉着,柔后施刚,方显霸气。
这刚与柔的巧妙结合,在生活中不仅让众人更加完美,在家国中也可安邦定国。
楚汉之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羽是为刚毅的人,太过刚强自负,锋芒毕露,最后自刎乌江。
而汉高祖刘邦则懂得隐忍避让,圆滑柔和,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于是他用自己的柔笼络人心,最终建立了汉朝。
过刚则衰,柔和长存,唯有刚柔并济,才可兴复国业。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也是刚柔并济的结合,一方面我们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刚,另一方面,我们灵活变通,让香港与澳门继续资本主义的政策,这就是柔。
这一刚一柔之间,积极推动了我国和平统一工作的进展。
人们常说女子之舞,柔情似水,男子之舞,方刚之美,这一柔一刚不正是美妙展现艺术之美吗?中国武术威武刚劲,中国太极柔和灵活,这一刚一柔不正是彰显中国人的风采吗?开天辟地的盘古,补天的女娲,不正是这刚柔相济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吗?古人云:“太刚则必折,太柔则必缺。
”过刚和过柔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刚柔相济,方显人之本色。
刚柔并济以生为本刚柔并济,是一种平衡的人生哲学,通过把握人生中的两个极端――刚和柔,以平衡生命的多方面,打造一个完整的个体。
刚指的是力量和坚定,而柔则代表柔韧和适应性。
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荣。
在生命中,我们都需要一些坚定的决定和立场,以指导行动,并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这就是“刚”的概念。
然而,如果我们只追求刚,我们可能会变得摆脱现实,缺乏内省和同情心。
这时,“柔”的概念变得非常关键。
我们需要柔韧性和适应性,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刚柔并济的实践方式是在平衡的基础上建立刚和柔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平衡,我们可以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对于那些没有抓住这一点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往往会非常清晰的体现出来。
他们可能会缺乏同情心,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愿意接受改变。
这种态度可能让他们失去机会,并限制他们在生活中的成长。
相反,当人们可以将刚柔并济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挑战,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导师,成为更好的家庭成员和同事。
他们可以在有争执的场所中保持冷静,不会被情感或过度自信引导。
他们会更好地执行计划,因为他们已经考虑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以及每种情况的后果。
实现刚柔并济的方法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自我反思。
我们必须首先做到两点。
第一、识别我们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寻找机会来发挥我们的优点和去改进我们的弱点。
第二、学会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与他人合作中学会认识到相互依存的局面,接受他人的贡献,并通过寻找共同点来达成共识。
刚柔并济远不是一种生命哲学,只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才能应用的,它是一种把握人生,从容应对万千事例的智慧。
那些能够平衡刚和柔的人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因此,刚柔并济以生为本,成为一个平衡的个体,拥有力量和柔性相关的品质,是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的关键。
刚柔并举的意思
刚柔并举是古代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是一种把刚毅和柔顺并存的道德理念,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体现了一种“柔顺刚健”的境界,而不是一种“蔑视刚劲”的观点。
它的核心理念是:柔可以舒缓,可以柔和,但不是慢无力;刚可以坚毅,可以坚强,但不是僵化无情。
把这两种精神状态融合在一起,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克制、求实、谦逊的态度,让自己处事更加出色。
古人认为,刚柔并举有助于增强人的品行,提高君子的智慧,争取更多的支持,积累更多的信任,在恰当的时候,以柔可以驯服刚,以刚可以抑制柔。
当刚和柔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时,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所以,刚柔并举是一种人在处理事情的技巧,有助于形成恰如其分的处事方式,有助于以一种全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帮助人们运用智慧处理事情,恰如其分、克服困难,走向胜利。
- 1 -。
刚柔并济概述
古人云:“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
”人是有两面性的,有温柔的,也有坚韧顽强的。
刚就像是利剑,以一种强者的姿态存在着,似乎可以切断一切是非,但是刚的致命缺陷却是容易碎;柔软如流水,能够水滴石穿,刚可以被柔攻克,但是如果一味的温柔柔软,则会失去自我,这便是柔的致命缺陷所在。
如果能够把刚和柔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即刚柔并济,便可以所向披靡。
英国著名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其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老虎也有低头细嗅蔷薇的温柔时刻,再威猛远大的雄心也会停下脚步,安静感受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以及生活所赋予的泰然自若。
猛虎的气魄和蔷薇的细腻都能够和谐于一体,即使是再坚韧的心,如果胸中仍然有一份清淡和安静藏于其中,也仍然会触及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像柔弱美丽的花一样会灵动开放。
同样,人也是如此,都具有猛虎和蔷薇的两面性,如果是缺少了猛虎就会显得胆小怯弱,失去了气魄,而如果缺少了蔷薇就会显的莽撞笨拙,流于普通庸俗。
过于锋芒毕露,刚者,强也,硬而易碎也。
比如,项羽,其自刎于乌江之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心理,反映了刚强则容易摔碎的道理。
如果当时项羽能够忍一时的失败,做到能屈能伸,后面的结局也许就会不一样。
过于温柔,一味的求荣,步步退让,只会倾覆结局。
比如,清朝政府面对列强,一味的卖辱求荣,和列强签订了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结果只是换来了暂时的苟延残喘,被列强无情的瓜分国土,后来国民终于从软弱中站起来,团结一致抵抗外敌,这才建立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刚的力量体现在能够开天辟地,柔的力量体现在水滴石穿,刚柔并济才是生存的道理所在。
就譬如雪松,是刚柔并济的典型代表,雪松的刚体现在其在面对冬天恶劣天气的时候能够不改本色挺直腰杆扛住压力,但是当暴风雪在其枝干上积累了一定的厚度,雪松便弯下树枝让雪滑落下去,依然保持自我。
雪松所拥有额刚柔并济的精神不仅让它在恶劣环境中保护了自己,还依然保持了坚韧的品格。
自然界都是如此,作为人类更应该如此。
古往今来,多少贤胜之人都具有刚柔并济的精神和品格。
古代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凭借其具备的刚性品质,助其
夺下江山,同时其还具有柔的品格,能够礼贤下士,虚心听取大臣魏征的纳谏,保住了自己的江山。
再比如蔺相如,面对秦王的时候做到了不卑不亢,不屈服,终于保住了和氏璧,也留住了自己祖国的颜面,这是他刚性一面的体现,同时他也有柔性的一面,在面对廉颇的刁难,恶语相加的时候能够适时的退让和回避,这样的柔促使赵国越来越强大。
还有康熙皇帝,同样是刚柔并济,刚体现在执法严明,柔体现在爱民如子,能够温柔的为老百姓着想。
还有现代文学家鲁迅,在面对敌人时能够刚性的做到“横眉怒对千夫指”,也有面对人民百姓时温柔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虽然,心灵坚韧如钢,勇往无前,意志坚定,便不可摧毁;心灵柔软似水则亦如此,以柔克刚,不曾软弱。
不要只执着于刚,也不要只选择柔。
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够更好的驰骋于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