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0
【教学帮】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1.4 地形图的判读填图过关练标出图中① ;① ;① ;① ;① 地形部位的名称。
【详解】读图可知:①处的海拔580米,高于其他等高线,判断其为山峰;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为山脊;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①处多条等高线在该处重合,为陡崖;①处为两座山峰直接平缓的部位,为鞍部。
【详解】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每种地形类型有不同的高度和地表形态,以此来判断地形。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在200以下,宽广平坦。
图中用绿色表示平原;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基础检测练(2023·广西·八年级专题练习)爨底下村坐落于北京西郊,素有“北京最美乡村”之称。
图左为“爨底下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右为村落照片。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由点C攀爬至溶洞,攀登的垂直高差大约为()A.60米B.70米C.100米D.130米2.由左图可知,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A.山谷B.山脊C.山地D.山区3.放眼望去,爨底下村呈现为独特的元宝形。
推测照片拍摄地位于图左中的()A.点A B.点B C.点C D.点D【答案】1.C 2.C 3.D【解析】1.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米,C点海拔大致是630—650米之间,溶洞的海拔大致是730—750米之间,由点C攀爬至溶洞,攀登的垂直高差大致位于80—120米之间,根据题意,大约为100米。
故选C项。
2.读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密集。
坡度较陡且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类型最可能是山地。
结合题意,故选C项。
3.读图可知,拍出爨底下村呈现为独特的元宝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图中各点中,最好拍摄村庄的位置是D点,地势高、视线好,能观察到村庄全貌。
知识梳理:地形图的判读(附视频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注意:地面高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两者参照物不同,海拔参照海平面,相对高度起算点可以是任意地点。
1.世界陆地最高点是珠穆拉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你能求出二者的相对高度吗?2.有关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正确的是()A.庐山相对高度不同B.庐山绝对高大度C.庐山海拔高度大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不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稀疏。
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及判读山脊、山谷的判断方法山谷易于水流汇集,能够形成河流山脊一般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不会形成河流二、分层设色地形图三、地形剖面图知识链接:等高线地形图上,经常有工程选址类,下面是一些基本的选址要求和答题语言,仅供同学们参考:疗养院:要求向阳坡一侧、有较高地形部位挡住冷空气,靠近水源地等。
企业:不能选在城市盛行风向路线上,避免污染城市;不能建在河流的上游,避免污染水源地等。
梯田:梯田不适合在太陡的山坡修建,一般选择相对平缓的山坡。
引水工程:一般选择河流上游高于目的地的河段,水可以自行流淌,且上游水质相对好。
城镇选址:地势相对低平、靠近水源和交通线等。
开展户外运动:攀岩活动适宜在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开展;漂流活动适宜在河流落差大的河段(即等高线密集的山谷处) 开展;从坡度较小的缓坡(即等高线稀疏处)登山较容易等。
水坝:一般要在建盆地出口的峡谷地带,因为峡谷处工程量小,盆地内蓄水量大。
注意:如果对水坝高度有要求,要注意水坝连线要对应,蓄满水后,水面最大高度就是等高线高度。
如果高于盆地中的聚落,就要考虑搬迁问题。
《等高线之山体部位的判读》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课程标准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
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践操作来强化直观性和空间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参与意识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备战高考。
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实验探究、亲自动手捏制立体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及大量相关图片和数据认识区域的坡度起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气候差异等;最终能在比较复杂的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能说出小区域一些要素特征,并能比较差异,进而形成区域认知素养。
2.综合思维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掌握科学方法探究等高线基本特征规律,利用规律学会分析不同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区域问题,分析不同要素特征,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区域各要素特征,综合培养等高线空间观念。
在分析中提升学生储存知识的技能,提升综合思维分析能力。
3.人地协调观通过各种等高线案例判读练习,以及分析对比,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建立人地协调观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地形部位【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②数值表示(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最小值(H)、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明确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及等高距。
2.掌握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3.山峰和盆地的等高线形状相同,都是闭合的曲线,但数值变化规律不同。
山峰是“内高外低”,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盆地是“内低外高”,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小。
4.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方向不同,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在山谷中经常发育河流,因此河流也是山谷的标志。
5.根据需要选择山体部位:山谷中孕育小河,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缓坡适合爬山运动等。
二、跟踪训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A.600米B.650米C.700米D.800米2.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C.方案3 D.方案4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
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则高差为600~800米,故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
第2题,山区修建公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该方案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较小。
注意:方案2在甲处基本垂直于等高线,坡度太大而不合适。
方案1在乙处附近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多且密集,因此不合适。
方案4沿线高差太大,且穿越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因此不合适。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
读图,完成3~4题。
3.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
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3.C 4.B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
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九点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地理的重难点,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相关题型作答技巧,为同学们提供更系统的解题思维,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略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等高线地形图
——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陡缓。
2.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不同部位。
3.在真实环境中,认识山体不同部位。
学习微课后,请完成下列练习:
1.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连线。
山脊
陡崖
山谷
山峰
2.选择题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为老年人设计攀爬线路,应该选择()A.等高线较密集线路 B.等高线较稀疏线路
C. 等高线重叠地方
D.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位置
(2)下列描述等高线中山体部位,正确的是()
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较陡峭 B.山峰之间的低地是陡崖
C.等高线弯曲方向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D.山脊容易汇集成河流
(3)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3.读图,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C.______
E.______F.______
(2)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
为什么?
4.学习评价
学习内容(考察题目)
检测情况错题分析良好合格不合格
连线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