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名称的演变
- 格式:pdf
- 大小:68.11 KB
- 文档页数:3
银杏树资料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
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据研究,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
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
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
银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时期”而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稳定。
银杏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成扇形。
木材致密优良,多为雕刻、砧板等,且经久耐用。
由于生产周期长,又称公孙树,但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银杏发育成熟挂果的时间缩短,产果的年限延长,产量大幅度提高。
树龄可达千年以上。
银杏树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的特点。
树叶可入药,生产银杏叶茶和中成药制品,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消炎、抗血绣活化因子、延缓衰老和美容等治疗和保健作用。
银杏,木本植物银杏树的果实,果壳白色,果仁似杏仁,故名银杏,又名白果。
果实成椭圆形,由于品种形状不同,又称大佛指、大马龄等。
果实外面有橙黄色带气味的种皮,果仁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
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为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
又具有防火、耐烟、抗辐射的强大性能,所以又可作为工厂和军事设施的掩护树种。
银杏作为绿化树种括而言之,有9个方面的优点1、叶色秀雅,花色清淡。
2、树体高大,寿命绵长,树粗可达4米,寿命可达3000年之多。
固长与古老寺庙相配伍,以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为伴。
3、树干光洁,愈伤力强,轻微的损伤很快便可愈合。
风物:中国银杏之乡邳州银杏发展史(作者:崔学法)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
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至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地球进入冰河时期,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的浙江天目山、贵州西部等地有少量银杏以野生状态的树木保存了下来。
2016年12月21日《新浪新闻》介绍了,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衔的研究小组,在辽宁西部北票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1.6亿年前的银杏木化石,命名为“辽宁银杏木”。
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银杏木化石。
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是银杏的古老的故乡。
据统计,在中国5000年以上的银杏树大约有12棵,其中贵州省就占了9棵古老的野生银杏,它们主要分布紧靠贵阳周边200公里的范围内,分别是:福泉1棵、长顺2棵、都匀2棵、遵义2棵、安顺1棵、麻江1棵。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栽植银杏的记录。
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西9公里处的浮来山有座“定林寺”。
定林寺中的老银杏树,据称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36年),孔子的学生—阂子赛在其出生的地方,即今安徽省宿县阂祠内,种下I棵银杏和I棵柏树,后人称这银杏树为“阂公孙”,柏树为“阂柏”。
从春秋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晋公元259一334年陶侃在湘西南的山城武岗任县令时,在武岗的中南正街旧文庙内,亲手种植两株银杏树,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到了宋朝记载栽培和食用银杏的农书、医书已很普遍,如南宋吴铎的《种艺必用》,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等。
元朝由司农司编撰的(农桑辑要)一书中,对银杏的栽植时间、栽植方法阐述得十分详细:“春分前后移栽,先掘深坑,下水成稀泥,然后下栽子,连土封用草或麻绳缚之,则不致破碎土封”。
此时,鲁明善在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一书中述及“于肥地用灰种子,候长成小树,连土用草包或麻绳缚之,则易活”。
这些造林方法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明朝著名的植物学家、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银杏的形态、种实特征、嫁接方法及中草药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树高二三丈,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有缺刻,面绿背淡”等形态特征,并指出“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
银杏树的知识大全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杏树的学问最新,期望对您有所帮忙。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跨过亿年时间你能否想到,银杏曾和史上最拉风的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成为亲热伙伴,一起称霸过地球吗?银杏是树木界的鼻祖,它最早消失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
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而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头衰退。
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亡,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
所以,它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药食两用话白果白果的食用价值,更多是在养生延年。
银杏在古代被列为皇家贡品。
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
就食用方式来看,白果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但应留意,食用白果的用量和食法不当,会引起中毒。
(主要指食量过大的状况)银杏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
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
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银杏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
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消失了用银杏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
诗情画意读银杏银杏是从古美到今的,无论是在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在寻常人家的院子,都能看到银杏的身影。
它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所宠爱着,多少文人墨客以它为材,吟景抒怀,托物言志,感悟人生,留下了许很多多佳作。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
城中朱门翰林宅,清风明月吹帘笙。
玉纤雪腕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
——宋·张无尽《咏银杏》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宋·苏轼亭亭最是公孙树,直立乾坤亿万年。
《银杏在我国历代园林中的应用》2023-10-26•银杏的历史渊源•银杏的特征与生态习性•银杏在园林中的应用•银杏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银杏的历史渊源据考古发现,银杏在我国已有1亿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
银杏原产于我国银杏一名最早出现在吴县(今江苏苏州)长洲寺的《三宝感应赋》中,因“银”与“银杏”谐音,又因其叶似鸭掌,而名鸭掌树、鸭脚子。
银杏的命名银杏的起源文化传说在民间,银杏树与神秘的传说紧密相连。
据传,在很久以前,深山古刹中有一棵神奇的银杏树,每年都会结出大量的果实,人们称之为“仙果”。
文化内涵银杏树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被视为长寿、吉祥和丰收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词、书画和民间故事中。
银杏的传说与文化内涵地理分布银杏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至辽南,南达闽粤,东起*,西至陕西、甘肃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的银杏树。
地理环境银杏适应性强,生长环境多样,从平原到高山均有分布。
它喜生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银杏的地理分布02银杏的特征与生态习性1银杏的形态特征23银杏的叶片呈扇形,绿色到金黄色,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叶片呈扇形银杏树干笔直,树皮光滑,给人以高雅、庄重的感觉。
树干笔直银杏生长缓慢,寿命长,具有很高的生态和观赏价值。
生长缓慢银杏的生长习性喜光银杏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需要充足的日照。
耐寒银杏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够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适应性强银杏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长。
银杏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净化空气。
银杏的生态作用净化空气银杏树冠宽大,能够遮荫降温,改善环境温度。
遮荫降温银杏能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有助于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03银杏在园林中的应用皇家园林中的银杏在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中,银杏被广泛用于点缀和衬托建筑,突出皇家园林的庄重和辉煌。
如故宫、颐和园等都栽植了大量的银杏。
寺庙园林中的银杏许多古寺庙的庭院中都种植了银杏,如北京的潭柘寺、山西的永济普救寺等。
银杏树名的由来1、枰或平仲源于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华枫枰栌"和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平仲桾梃",因缺乏足够的证据,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此只说:"银杏或云即平仲木。
由此看来,"枰"或"平仲"是否即为当今之银杏,缺乏肯定性结论。
"而有人敢说"枰"或"平仲"即是今之银杏树,是因为唐代李善《文选》一书引刘成解释;"平仲"即平仲木,"平仲之木,其实如银。
" 后人以此为据,认为枰、平仲即是今之银杏。
2、鸭脚树叶似鸭掌而得名。
北宋文学家刘原父一首五言叙事诗,诗云:"巍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据此三国时民间便有"鸭脚"在民间更负盛名了。
3、飞蛾叶含义与"鸭脚"相似,其叶片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飞蛾,俗称"飞蛾叶"或"飞蛾树"。
应用不普遍。
4、"佛指甲"、"佛指柑""灵眼"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虽将上述列为银杏之异名,但据《中国果树志?银杏卷》称,此系当时当地一些银杏的品种名称,不应作为银杏异名应用。
据《浙江通志》称,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5、圣果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
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
唐代僧人释默曾有"圣果寺"诗留于今。
诗云:路在中峰上,盘围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碧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唐诗注:圣果寺在今杭州凤凰山上。
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
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
银杏一、简介:银杏又名白果,为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孑遗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植物之一。
银杏为落叶乔木,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素有活化石之称、“长青树”之美誉。
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其寿命可达千余岁,存世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所以是树中的老寿星。
银杏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
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
初期生长较慢。
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
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生态学特征及分布1、生态学特征:自然生长的银杏,树干挺拔端直高大,一般可达30—40m,主干胸径可达3—4m;壮年树圆锥形,老时呈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有深纵裂为。
根银杏根系发达,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下伸,侧根水平生长,并明显比主根长,一般为树冠冠幅半径的2.2倍枝枝分为长枝和短枝,近轮生,雌株的大枝开展,雄株的大枝向上伸。
长枝有延伸生长和分叉的习性,生长较快,每年可长近1m,长枝每一叶均有芽。
短枝生长缓慢,每年仅长0.3cm左右,短枝上叶片簇生,落叶后,短枝上留有痕迹,如鱼鳞状,短枝由长枝叶腋的芽发育形成,又可伸长成为长枝。
叶叶具3—8cm长柄,簇生于短枝或瓦生于长枝上,叶片扇形,长3—7cm,宽5—9cm,上部边缘有浅波状,并不规则浅裂或深裂为二,有时裂片再分裂,基部楔形,有许多并列细脉,无毛,夏季叶片为深绿色,秋天逐渐变黄,叶片反正相差很小,故有银杏叶片无反正面之说。
花花单性异株,少为同株,均长于短枝顶端;雄球花柔夷花絮状外形似桑椹,下垂,具总柄,4—6个簇生,雄蕊多数,每个花蕊有一对花药,花室长圆形,黄绿色;雌蕊每2—5个聚生,具长柄,长柄顶端拖着两个胚珠,通常只一个发育成熟为种子。
有关银杏的知识银杏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植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
它的学名叫银杏,属于银杏科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
银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2亿年前的白垩纪,而现存的银杏树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银杏的叶子是它最醒目的特征之一。
银杏叶子呈扇形,通常有两排对生的叶片,每片叶片上有几十对明显的平行脉络。
银杏叶子的颜色在秋季会变成金黄色,给人一种非常美丽的景象。
不仅如此,银杏叶片的边缘也有锯齿状,整个叶片的形状非常优美。
银杏的果实叫银杏果,是一种坚果。
银杏果的外表呈橙黄色,果肉呈奶白色,味道酸甜可口。
银杏果富含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银杏果可以生吃,也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和药物。
银杏树的树皮是灰褐色的,树干直立笔直,树冠呈锥形。
银杏树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几十米,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
银杏树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非常长,有些银杏树已经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银杏是一种耐寒的植物,适应性很强。
它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中生长,并且能够抵御低温和寒冷的侵害。
银杏还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使得银杏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城市绿化树种。
银杏不仅在园林景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银杏叶、银杏果和银杏树皮都可以入药,有着广泛的应用。
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还可以用于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
银杏的栽培也非常简单,只要给予适当的光照、水分和养分,就可以顺利生长。
银杏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也可以在半阴的环境中生长。
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但最好是疏松肥沃的土壤。
总的来说,银杏是一种非常特殊和珍贵的植物。
它的叶子美丽而引人注目,果实营养丰富,树干挺拔而坚固。
银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园林树种,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希望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和重视银杏,保护好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古代银杏树的雅称
古代的银杏树,被公认为一种神奇的树种。
它们被称为“祥和之树”,因为它们带有神圣的光芒,拥有非凡的美丽。
据说,古代的皇室成员珍视银杏树,这些古树更是为那些在高处的皇室成员所崇拜。
古代的银杏树,有很多种类。
其中一种,叫做“绮梧”,是一种特殊的古杏树,外形宛如蝙蝠般。
德国人称之为“静敬”,意思是安静而又文雅。
美国人把它叫做“老树”,意思是让人回忆起古代人们的传统和精神的树。
另一种古杏树,被称为“石杉”,雪山中的景色如此美丽,令人惊叹不已,更是古代人追求的精神标志。
在日本,这种植物被称为“百步鹿”,意思是植物能够活动一百步距离,有如神灵一般,让人肃然起敬。
古代银杏树有着神奇的传说,据说它有拯救困境者,赐福繁荣者的能力。
据说,这株古树被认为拥有治愈生病者的神奇力量,还有受伤的动物都可以在树根之下得以康复。
它们还有守护者的力量,常常能够阻止恶魔的入侵,让居民安全度过劫难。
古代的银杏树,有着神秘而又神圣的雅称。
它们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神的启示,它们给予了人类的爱,也催促着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
它们也是天地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它们象征着慷慨和责任,提醒人们一定要保护好古代银杏树,让它们一直延续不断,给人们注入柔情和爱意。
- 1 -。
银杏古今别名和雅号1.我国的银杏别名与雅号中华民族自有文字记载,特别是秦汉以来,神奇的“活化石”——银杏因历史、地域和习俗之不同,有数十个别名和雅号,这在世界植物中是绝无仅有的。
枰 2000多年前,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其《上林赋》中列举汉代皇家园林内栽植的数十种树木,内有“华枫枰栌”的记述。
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词条“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也有“华枫枰栌”的记载。
颜师古注:“枰,平仲木也。
”平仲是银杏最早的雅号。
平仲西晋左思《吴都赋》中有“平仲君梃,松梓古渡”的记述。
唐代李善编撰的《文选》中有“平仲之木,实白如银”之说,肯定了平仲木就是银杏树。
明代方以智在其所撰《通雅》四十三卷写道,“平仲,银杏也。
一名木辟,一名火橐木”。
不过,唐代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一书中谓“银杏即平仲,不知确否”,这只能留待后人考证和求实了。
鸭脚北宋初年,有关银杏的记载开始增多。
阮阅在其编撰的《诗话总龟》一书中首次记述:“京师旧无鸭脚,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为贵。
”由此可知,鸭脚是宋代最早对银杏树的别称。
南宋陈景沂在《全芳备祖》一书中也有提及。
银杏传说,南方官员以鸭脚子进贡汴京皇室,皇帝问是何物,进贡官员深恐鸭脚子、白果名称不雅,惹恼皇上,急中生智,根据形、色对曰:“银杏。
”结果,龙颜大喜,厚赏了进贡者,银杏这一雅号也被广泛沿用至今。
元代王祯《农书》中有“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鸭脚取其叶之似”,“其子至秋而熟……果如绿李,积而腐之,唯取其核,即银杏也”之类的论述。
灵眼元代李杲《食物本草》一书中有“银杏又名灵眼”的记述。
清代张宗法《三农经》中也有“北人呼白果,南人名灵眼”的记述。
白果这个名称依银杏种核形貌而得,倒是既形象而又贴切。
元代吴瑞所著《日用本草》一书中最早出现此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对白果注释:“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人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银杏银杏拉丁学名:ginkgo 别称: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二名法:Ginkgo biloba 界:植物界门:裸子植物门纲:银杏纲目:银杏目科:银杏科属:银杏属分布区域:中国中部肥沃的砂质土壤,阳光充足的隐蔽处。
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
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
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
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
银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时期”而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稳定鹅掌楸鹅掌楸,别名马褂木,双飘树,拉丁文名Liriodendron chinensis (Hemsl.)Sarg.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
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
树高可达60米以上,胸径3米左右,树干通直光滑。
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极强。
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
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田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水杉古老的稀有树种,属裸子植物。
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
1941年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发现,现在已广植于国内。
水杉是落叶乔木,一般可高达30~40米,树干笔直挺拔,小枝下垂,枝条层层舒展,全树呈塔形。
叶条形柔软,对生,在小枝上排成两列呈羽毛状。
银杏树的资料银杏树(学名:Ginkgo biloba)是一种古老的植物,也称为银杏或白果树。
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属于银杏科(Ginkgoaceae)的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4亿年前。
银杏树原产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和其他地区,并已成为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的树种。
外观特征:银杏树是一种高大笔直的落叶乔木,最高可达30-40米,树冠宽而蓬松。
它的树皮呈灰白色,光滑而有纵沟。
树枝呈二歧分枝,成横生态势,树叶呈扇形,长约5-10厘米,边缘具有锯齿状的裂片,叶片厚而革质,呈现出美丽的黄绿色。
银杏树的花雌雄异株,花期在3-4月之间,雄花呈黄绿色,雌花则带有橙红色。
生长环境:银杏树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地方,对土壤要求宽容度较高。
它可以适应各种土壤类型,包括砂质土壤、粘质土壤和石质土壤,但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最佳。
银杏树对空气污染的抵抗力较强,可以在城市环境中生长。
生长习性:银杏树的生长速度较慢,在最初的几个年头内,树苗的高度增长缓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的优势差异,银杏树的寿命可长达千年以上,被誉为“活化石”。
每年的秋季,银杏树的叶子会逐渐变黄,并形成美丽的金黄色叶子,随后轻轻飘落到地面上。
用途:银杏树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外,还具有广泛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树枝、树皮、叶子和果实都可以被利用。
银杏树的叶子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可以用于制作保健食品和草药。
银杏果实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生产中。
此外,银杏木质坚硬耐久,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和雕刻工艺品。
文化意义:在中国,银杏树被视为祥瑞和长寿的象征,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
古代文人常将银杏树作为诗词和书画的题材,赞美其“腰金戟、井然千叶正敞”。
银杏树还与诸多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关,被认为与智慧、坚韧和勇气等有着深刻的内涵。
保护意义:银杏树是一种珍稀的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有人说它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更像植物中的“千年老妖”,在日本广岛1945年被原子弹轰炸,四野一片焦土、寸草皆无的状况下,于1946年春天,银杏树却独以顽强的生命力发芽了。
其树主干挺立,叶似鸭掌,二月间夜晚二更时开花成簇,为青白色小花,且随即卸落,人很难见之。
十月间果实成熟,因其形似小的杏实,而果核表面呈银白色,故所结果实称白果、鸭脚子、银杏。
宋代初期被列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金元时期将其果实以“白果”为名收入《日用本草》书中。
近现代以来,其叶以“银杏叶”为名亦收入药用,并出现了多种制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药用或食用的白果多为种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界定为:“熟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
入肺、肾经。
”“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带浊”。
当代《药典》界定为:味甘、苦、涩,性平,有毒。
功能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种子含银杏毒素及多种酸性成分,并含钾、磷、钙、镁、锌、铜等多种元素,具有抗菌、祛痰、降压及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对西医诊断的慢性喘息型气管炎、肺结核、盆腔炎、梅尼埃综合征、头痛、肾炎等可辨证用之。
入汤剂用量,中国药典界定为5~10克。
因入药入食多用其种仁,故须在果实(种子)成熟时,即在秋末的10月采收为宜,收后,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便肉质外种皮腐烂,洗净,晒干,去硬壳取仁后,去种皮、胚芽,浸泡半日以上,煮熟或晒干后用。
有的人在不熟悉银杏(即白果)性能的情况下,误将其当作普通干果食用,须当心引发毒性或不良反应。
因银杏的肉质外种皮(即果肉),以苦、涩味为主,食后即有“锁喉”感,不好吃,很难吃,且食之有害。
能食的是种子内的种仁,但也不能生食,不宜多食,有吃10粒即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发热、烦躁不安、惊厥、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发绀、昏迷、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严重中毒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银杏发展史》我一直对银杏特别感兴趣,觉得这树就像一个从远古走来的神秘朋友。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银杏的发展史。
银杏啊,那可是相当古老的树种,可以说是树中的老古董了。
据说,银杏在恐龙还称霸地球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呢。
我想象着,那时候的银杏和恐龙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恐龙们在银杏树下乘凉,银杏静静地看着恐龙们走来走去,那场面可真有趣。
我家附近就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
有一次,我和爷爷在树下乘凉,我就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这银杏树这么大,它活了多久了呀?”爷爷笑着说:“这棵树啊,比爷爷的爷爷年纪都大呢。
”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说:“哇,这么久啊!”爷爷点了点头,开始给我讲银杏的故事。
爷爷说,银杏最早出现在几亿年前,那时候的地球和现在可不一样。
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到处都是温暖潮湿的环境,银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生长繁殖。
刚开始的时候,银杏的家族可庞大了,到处都是银杏林。
那时候的银杏,就像一个大家族里的众多兄弟姐妹,热热闹闹地生活在一起。
后来,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气候变得越来越冷,很多植物因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慢慢地消失了。
但是银杏很顽强,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努力适应着环境的变化。
我问爷爷:“爷爷,银杏是怎么适应寒冷的呢?”爷爷指着银杏树的叶子说:“你看这银杏叶,它很特别。
到了秋天,叶子就会变黄掉落,这样树就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保存能量,熬过寒冷的冬天。
”我捡起一片银杏叶,仔细地看着,心想:这小小的叶子还这么厉害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出现了。
人们也发现了银杏的价值。
我有一次在学校里,听到老师讲银杏的药用价值。
老师说:“同学们,银杏可是个宝呢。
它的果实和叶子都可以入药,对一些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同学们都很惊讶,我就想起了我家那棵银杏树,心里想:原来它不仅好看,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
回到家后,我把老师说的话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是啊,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人工种植银杏了。
因为它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银杏名称的演变
(请设计师根据文中提到的著作等配图)
银杏在我国的发展,年代久远,名称也因年代的变迁而变更,从名称的变更中可看到我国银杏栽培历史的悠久。
银杏的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沙棠栎储,华枫枰栌"之句,东晋训诂学家郭璞为“
枰”注释称:“枰,平仲木也。
”唐朝学者李善也引用郭璞的注释肯定“枰”就是“平仲木”,并明确注解:“平仲之木,实白如银。
”
自晋朝封唐朝,称银杏为“平仲”,唐朝初年诗人沈佺期诗中有“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之句,可见唐代还叫银杏为平仲,唐朝以后也有称银杏为“鸭脚"的,概因银杏的叶子似鸭掌,因名鸭脚。
宋朝初年,臣民用平仲进贡皇帝,宋帝大加赞赏,因其形似杏,种壳白如银,遂赐名“银杏”。
从此平仲改称为“银杏”。
但据日本仁木繁作称:日本所以叫“银杏”是沿用唐朝的叫法,这就是说,从唐朝起,我国已有称“平仲”为银杏了。
至于日本称银杏为“鸭脚”或“鸭
掌”的叫法,仁木繁作认为是南宋时期日本学问僧从中国
传去的。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鸭脚》诗,就有“鸭脚生
江南,名实本相浮,绛囊因人贡,银杏贵中州”。
诗中“
鹎脚”与“银杏”的称谓同时出现。
可见日本仁木繁作的说法
不无根据。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写道:“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入贡
,改呼银杏,因其形似杏而核色白也。
今名白果。
”可见,明朝已有称银杏为“白果”的。
清朝顺治年间山东莒守陈全国对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古银
杏曾赋诗云:“骞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汉柏
秦槐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
”这说明明、清时期也有“银杏”
的叫法,不过民间多称“白果”,并沿用至今。
银杏的名字不仅因时代变迁而变更,即使同时代各地方
的叫法也不尽相同。
除了称之为“枰” 、“平仲”、“鸭脚”、“鸭掌子”、“白果”之外,也
有称之为“公孙树”、"灵眼"、"佛
指甲"、"佛手柑"、"凤果"、"飞娥叶"。
日本也有称银杏为"防火木"、"乳银杏"、"白花梅"、"白杏"、"知雪树'、"白果树"、"鸭掌树"等。
在德国,银杏树没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有"扇叶树"、"象
耳树"、"鸭掌树"、"头发树"等几种叫法,又因为德国的银杏是从日本引进的,所以又叫"日本坚果树"。
其实银杏的原产地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