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5
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选修)第1单元《第1课美术作品的特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美术的门类、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过程:观察—比较--发现—分析—归纳--总结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学情分析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高,兴趣较浓。
特别是对卡通画,绝大多数同学都爱看、爱画,这是有利条件。
但学生的造型能力较弱,对待卡通画中的内容分辨力不强,对卡通的本质特点不够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以“教学与活动联动”的教学理念开展活动,让学生经历“看卡通——说卡通——画卡通”的教学过程,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卡通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力。
让同学们通过对卡通知识的引导学习,发现卡通的神奇与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团结、互助、合作的意识。
让学生领悟到国产卡通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增强爱国意识,激励学生为国产卡通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卡通课教学课堂当中,我始终关注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卡通的探究,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独到见解或奇思妙想,哪怕还不十分成熟,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对于在设计实践中有困难的学生,我除了给予引导和鼓励,还会及时进行课堂调节,做学生的合作者。
整堂课中学生表现出不敢画的情况而且学生设计的卡通形象单调,设计思路有局限,学生对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
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设计】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执教老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在实践层面上初步进行美术鉴赏活动,还能通过绘画进行创造美活动。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艺术品和生活中的美,并能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拥有积极心态和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和比较的方法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三个角度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活动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展示、自主与合作活动。
教学活动一、导入:创设情景:(艺术作品图片欣赏)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艺术作品,思考几个小问题。
用问题的形式导入本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一)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有三个角度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图片展示)《步辇图》,说一说它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师生互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片展示)请同学们回答作品历史背景: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相信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
联系今天钓鱼岛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图片展示)朱耷《荷花水禽图》和《孔雀图》,了解朱耷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点,作者为什么这样画花鸟话呢?(师生互动)。
(课堂边讲边练)分析朱耷和梵高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的异同之处,纪念伟大的画家梵高,探讨艺术品的价值内涵。
3、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图片展示)《初踏黄金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进行鉴赏)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从三个方面入手:形象、色彩、构图。
得出通过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来理解作品主题内涵。
(课堂边讲边练)请同学们给作品连上合适的名字?【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鉴赏两幅作品。
运用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那么就让我们用鉴赏作品的三个角度,鉴赏下面的作品。
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选修)第2单元《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
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西方静物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和审美追求。
能力目标:理解和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深入学习体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学情分析
1.学生生源素养差,基础薄弱。
2.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
3重点难点
重点是:中国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难点是:中国花鸟画如何追求“写物之生意”。
4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请同学们欣赏课件)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
板书:《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欣赏课件《海豚图》《鸠》《花》
《静物》《向日葵》《人面鱼尾纹画》《双鸦栖树图》《锦鸡图》
《竹子和兰花》《墨竹》《墨葡萄图》《荷花水鸟图》《虾》《墨蟹图》。
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选修)第1单元第2课学习鉴赏
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突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学习“比较”的方法。
“比较”不是目的,要运用比较方法使中西、古今艺术作品显示出特点,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
(二)难点: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中“再创造”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本节课知识点:
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学习“比较”的方法。
鉴赏美术作品的不同角度和鉴赏过程的再创作过程。
比较是鉴赏活动中的一个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
1、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
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B、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C、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学会鉴赏美术作品之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会鉴赏美术作品需要建立在对美术作品基本分类本学时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
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
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本课的内容有:1、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们的“发现”产生的。
2、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3、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其抽象艺术的艺术美。
4、认识美术鉴赏对于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前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具象和意象艺术,大部分学生不大喜欢抽象艺术,有的学生对抽象艺术的态度是极为反感、不感兴趣。
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抽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但重点的把握还是不准,特别对抽象艺术的特点的理解感到困难,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有发言的欲望,但自信心不足,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
教学目标:知识点: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能力目标: 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
教学重点: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抽象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抽象艺术的特点。
解决方法: 1、通过欣赏姐妹艺术——音乐,进一步解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形象特征。
2、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抽象艺术的元素,尝试创作抽象艺术作品;或临摹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活动过程:1、教学方法:课前学生从课本中任意选取一幅抽象艺术作品,查阅有关资料。
分析作品重点表现了哪种美术语言,对抽象艺术的看法。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材分析:本课着重对美术作品的类别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在上一课拓展了美术作品各种门类的基础上介绍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别。
2理解具象、意象、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大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导入:老师:将上一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将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详细罗列出来,然后分享一张精美的图片。
学生回答:眼睛教师明确;这是一张关于眼睛的艺术摄影,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精美的细节,明艳的色彩,神秘而又明亮的黑色大眼睛。
引入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文学我们谈美术,所以,罗丹也说过:“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我们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我们还要学会用眼睛去鉴赏美术作品中的美!二讲授新课1美术作品中图像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积、明暗、色彩、构图、肌理(对肌理做解释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结构纹理结构,是表达不同物质材料表面纹理的特征的感受,一般说来,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既然美术作品由图像传达给我们,图像又由点线面,体积,明暗,色彩、构图、肌理这些基本要素构成,那么,解读图像的特点,分析图像的基本要素便是欣赏美术作品最好的切入点。
2具象作品欣赏(具象美术的内涵和特点)作品欣赏:《贵妇人像》安格尔油画19世纪《自画像》安格尔油画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克克艺术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作品欣赏:《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油画解释:浪漫主义是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景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材分析新课改后的美术鉴赏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的美术类别或美术史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从中西比较的视角鉴赏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
从作品形式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园林等。
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
我们在进入美术世界之旅中首先要从美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的特征认识开始,进而再对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进行探讨,所以这节课就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课强调“再创造”作为美术鉴赏活动的特点,是对美术作品的美感丰富性和每一位参与者的知识、心灵与情感多样性的尊重。
强调观者在通过对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创作者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的了解及体会其形式美感,来对作品进行同一时期不同题材和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鉴赏,从而形成自我认知和升华为艺术素养。
作品分析:1、毕加索《格尔尼卡》布面油画349.3×776.6cm1937毕加索(1881~1973)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代表作品有:《亚维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毕加索,1904年定居巴黎.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
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2、陈坚《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220×600cm2003著名画家陈坚花费十年心力创作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