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监测采样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2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疫病检验的样品采集、采样前准备、废弃物处置、采样记录、运送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病原学、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验所需样品的采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18635-2002动物防疫基本术语GB/T18935-2003口蹄疫诊断技术NY/T541-2002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管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样品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2病料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3采集通过一定的方法,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样品进行收集、处理及整理的过程。
4样品采集原则4.1先排除后采样凡发现急性死亡的动物,怀疑患有炭疽时,不得解剖。
应先按NY/T561-2015中2.2的规定采集血样,进行血液抹片镜检。
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解剖采样。
4.2采集数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监测、动物群体健康评估或环境卫生检测时,样品数量应满足生物统计学的要求。
4.3采样时限健康动物和濒临死亡动物根据样品采集需求及时采样;病死后的动物要立即采集样品,夏季不超过6h,冬季不超过24h。
4.4无菌操作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无菌操作,刀、剪、镊子、器皿、注射器、针头等采样用具应事先严格灭菌,每种样品应单独采集。
4.5尽量减少应激和损害活体动物采样时,应避免过度刺激或损害动物;也应避免对采样者的危害。
关于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在动物疫病的早期预警、疫情监测、疫情防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
一、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方法1.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要求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要遵循"快、准、益"的原则,即要快速、准确、有效地采集样品,并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时间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时间应在疫情爆发后的早期阶段进行,以尽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3.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方式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方式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疫病类型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血液样品采集:通过静脉或尾静脉抽血或取耳缘血样。
-分泌物和排泄物样品采集:包括唾液、鼻咽分泌物、肛门分泌物、尿液、粪便等。
-组织和器官样品采集:包括肌肉、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等。
-其他样品采集:包括毛发、羽毛、鳞片、脱落细胞、划痕、唾液涂片等。
4.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工具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工具要干净卫生,以避免污染样品。
常用的采集工具包括无菌手套、无菌玻璃纸、无菌瓶、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剪刀、手术刀片、采样枪等。
5.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标准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采集。
同时,还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储存条件,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动物检疫样品的检疫方法1.动物检疫样品的处理动物检疫样品的处理要根据不同的疫病类型和样品特性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处理方式:-血液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液样品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并离心沉淀后提取血清进行后续检测。
-组织和器官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组织和器官样品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外部污染物,并切割或研磨成适当的大小,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分泌物和排泄物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样品进行离心沉淀或过滤除去固体颗粒,得到清晰的液体样品进行后续检测。
-其他样品处理: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目的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洗、离心、过滤等。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NY/T541-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的样品采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病因(原)学、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验所需样品的采集。
2 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和采集前的准备2.1 样品采集所遵循的一般原则2.1.1 凡发现患畜(包括马、牛、羊及猪等)有急性死亡时,如怀疑是炭疽,则不可随意解剖,应采取患畜的血液,万不得已时局部解剖作脾脏触片的显微镜检查。
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进行剖检。
2.1.2 采取病料的种类,根据不同的疾病或检验目的,采其相应的脏器、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检测、动物群体健康评估或环境卫生检测时,样品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采样时应/jxjD,.谨慎,以免对动物产生不必要的刺激或损害和对采样者构成威胁。
在无法估计病因时,可进行全面的采集。
检查病变与采集病料应统筹考虑。
2.1.3 内肌病料的采取,如患畜已死亡,应尽快采集,最迟不超过6h。
2.1.4 血液样品在采集前一般禁食8h。
2.1.5 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2.1.6 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
2.2 使用器械的消毒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30min,使用前用酒精擦拭,用时进行火焰消毒。
器皿(玻制、陶制等)经103kPa高压30min,或经160C干烤2h灭菌;或放于0.5%一1%的碳酸氢钠(NaHCr~)水中煮沸10min 15rain,水洗后,再用清洁纱布擦干,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
注射器和针头放于清洁水中煮沸30rain。
一般要求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
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不可用其再采其他病料或容纳其他脏器材料。
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检查过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器械要放在2mol/L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浸泡2h以上,才可再使用。
3 样品的采集3.1 血液3.1.1 采血部位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采样前的准备、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NY/T 541-2002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 5344.6-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第6部分:畜禽产品NY/T 561-2002 炭疽诊断技术DB 43/306-2006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71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农业部公告第50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动物卫生监督对各项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标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依据检查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批评以至处罚。
3.2 动物疫情监测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
3.3 样品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4 抽样单元同一饲养地、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动物群体或个体;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动物产品。
3.5 病料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6 采样从动物或环境取得样品的过程。
3.7 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3.8 流行率某个时间,特定地区某病(新老)感染动物数占调查动物总数的百分率。
3.9 被动监测动物或动物产品出现异情况、或怀疑有疫病存在,由相关部门作出的针对性监测。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1期动物疫病监测的常用样品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吴学青1王志远2李华林3*1.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吴忠751100;2.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吴忠751100;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吴忠751100摘要在动物疫病监测采样中,技术方法和样品质量决定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采样必须遵循一般的原则,对采样技术人员、方法及操作程序都有特定的要求。
本文从采样原则、样品种类、采样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确保样品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疫病监测;采样技术;注意事项收稿日期:2020-09-28*通讯作者吴学青,男,1967年生,兽医师。
1监测采样的一般原则1)应该遵循适时、典型、无菌、适量和生物统计的原则。
2)凡是急性死亡病例、发现有血液凝固不良、口鼻、肛门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等疑似炭疽症状表现的,应先采集耳尖血液制作血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呈竹节状排列的大杆菌确诊为炭疽病的,严禁解剖。
3)采样时应先采集无菌心、肺、肝等实质器官,再采集胃肠、粪便等容易污染的组织,避免交叉感染。
4)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要求和对病例的初步判断分析采集样品。
采集的病料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集的组织器官病变要明显。
病因不明时,可对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全面采集。
5)采集血液、O-P 液等样品应提前禁食4~6h 。
采集血样应根据不同采样对象、检验项目及所需血量多少采取不同方法与部位。
6)采样时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穿好防护服,佩戴好口罩、帽子、胶套、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人畜共患病感染或环境污染发生。
7)采样数量要求:诊断时,可采样1~3只(头)病死动物的组织器官;疫苗免疫注射抗体效果主动监测时,免疫后21d 每个场(户)采集30份血样;种群疫病监测净化,制定方案确定采样次数和采样日期,逐头采样。
动物疫病采样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动物疫病是指对动物群体造成危害并能引起动物传染病的一类疾病,其危害性和传染性都非常强。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采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采样实施方案,以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生命安全。
二、采样对象。
1. 主要采样对象,疫病疑似动物、病死动物、患有传染病的动物等。
2. 采样范围,包括农村、养殖场、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各类动物饲养场所。
三、采样流程。
1. 采样前准备,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器具和消毒物品。
2. 采样操作,对疫病疑似动物、病死动物等进行分批次采样,确保采样过程中不交叉污染。
3. 采样标本,采集血液、组织、粪便、脑脊液等标本,根据不同疫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和方法。
4. 采样记录,对采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人员等信息。
四、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器具消毒,采样前对采样器具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采样人员防护,采样人员需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人员安全。
3. 采样标本保存,采样后,对标本进行正确包装、标识和保存,避免标本变质或丢失。
4. 采样环境卫生,采样地点需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五、采样标本运输。
1. 标本包装,采样标本需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泄漏。
2. 运输温度,根据不同标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温度,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运输记录,对标本的运输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运输时间、温度、运输工具等信息。
六、采样数据分析。
1. 标本检测,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病原体信息。
2.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动物疫病的传播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采样实施效果评估。
1. 采样效果评估,对采样工作进行评估,包括采样覆盖率、标本完整率、检测准确率等指标。
2. 效果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采样方案,提高采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 541—2002前言动物病料样品的采集是动物疾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或免疫监测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在各国的兽医学标准中都把这一部分纳入第一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检疫和科研教学。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英),Office Intentional des Epizootic(法),OIE]推荐的诊断方法中,也将该部分内容列为第一部分内容。
本标准是依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00版)(Manual of Standards for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2000)第1·1.1章"Sampling Methods"的技术要求编写的。
本标准与该章的非原则性差异在于:——本标准结合本国实践经验对操作程序和条件作了更具体的陈述和规定;——本标准根据GB/T1.1-2000的规定和汉语习惯将该章的陈述性文本改为规范性标准文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动物检疫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延功、杜元钊、朱万光、刘佩兰、仰惠芬。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的样品采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病因(原)学、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验所需样品的采集。
2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和采集前的准备2.1样品采集所遵循的一般原则2.1.1凡发现患畜(包括马、牛、羊及猪等)有急性死亡时,如怀疑是炭疽,则不可随意解剖,应采取患畜的血液,万不得已时局部解剖作脾脏触片的显微镜检查。
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进行剖检。
2.1.2采取病料的种类,根据不同的疾病或检验目的,采其相应的脏器、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检测、动物群体健康评估或环境卫生检测时,样品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一、血液采样血液采样是常见的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适用于血液传播的疾病。
采样方法根据动物的类型和体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小动物(如小鼠、大鼠等)可通过眼眶窝、尾静脉、颈静脉或心室穿刺等方式采集血液样本;2.畜禽动物(如猪、牛、鸡等)可通过耳静脉、颈静脉或脚背静脉等方式采集血液样本;3.对于需要大量血液样本的实验,可通过动物异种输血的方式将所需血液直接从供血动物体内采集。
二、组织采样组织采样适用于疾病病变发生在特定组织或器官的情况下,通过对病变组织的检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因。
常用的组织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活体组织采样:通过活体活检或切除术获取需要的组织样本,并注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无菌性;2.死体组织采样:在动物死亡后,及时进行尸检采集配合影像学检查,从病变部位取出组织标本以供病理学诊断。
3.对于牙齿、骨骼等较硬的组织,可通过取物钳、无菌手术刀等工具进行切割或剪取。
三、粪便采样粪便采样是用于检测消化系统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寄生虫感染、肠道病原菌等。
常见的粪便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收集新鲜粪便:可使用专门的粪便容器,用手套将新鲜粪便取样放入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2.采用拴带法:可将带子系在宠物或家禽的后腹部,等待其自然排泄后收集粪便样本;3.粪便培养:将粪便样本置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菌、寄生虫的生长情况。
四、呼吸道分泌物采样呼吸道分泌物采样是检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方法,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禽流感等。
常用的呼吸道分泌物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咽拭子采样:通过使用无菌棉签或尖端呈折叠形状的棉絮,取样擦拭动物的咽部黏膜;2.肺泡灌洗:使用无菌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或培养基注入动物的气管并吸回,重复数次后将灌洗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离心上清液即为样本。
总结起来,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包括血液采样、组织采样、粪便采样和呼吸道分泌物采样等。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规范化流程1.样品采集:首先,必须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进行样品采集。
根据不同的疫病类型,可能需要采集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样品。
采样过程需要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3.样品处理:接收样品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
这可能包括样品的预处理、离心、稀释等操作。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取目标物质,并准备好进行后续实验的样品。
4.DNA/RNA提取:对于一些疫病,需要提取样品中的DNA或RNA。
DNA/RNA提取的方法因样品类型而异。
目前,常用的DNA/RNA提取技术包括酚-氯仿法、磁珠法及商业化试剂盒提取等。
5.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目标病原体的DNA或RNA。
在PCR反应中,需要制备适当的PCR试剂和引物,根据反应湿度和时间在温控仪中进行PCR反应。
6.结果分析:PCR反应后,需要进行结果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即时PCR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显示出PCR反应后的目标产品,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目标疫病。
7.数据记录和结果报告:对于每个样品,都需要记录结果数据。
这些记录应包括检测结果、样品处理步骤、实验参数和备注等信息。
最终,这些数据应以适当的形式进行结果报告。
8.质量控制: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该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这包括采用阳性和阴性对照样品、检测线性范围等。
质控数据应记录并纳入最终的结果分析中。
9.仪器维护和校准: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有助于减少内部变异和提高准确性。
10.回顾和改进:实验室应该定期回顾其操作流程和结果,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这可能包括技术交流、培训和采用新技术等。
总的来说,动物疫病实验室的检测规范化流程需要包括样品采集、处理、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这些流程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并且要进行质量控制和仪器维护。
规范化的流程能够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结果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疫病检测的效率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