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四 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四 时域抽样与频域抽样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掌握时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内容。
掌握由抽样序列重建原连续信号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理解其工程概念。
加深理解频谱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掌握频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内容。
二、 实验原理时域抽样定理给出了连续信号抽样过程中信号不失真的约束条件:对于基带信号,信号抽样频率sam f 大于等于2倍的信号最高频率m f ,即m sam f f 2≥。
时域抽样是把连续信号x (t )变成适于数字系统处理的离散信号x [k ] ;信号重建是将离散信号x [k ]转换为连续时间信号x (t )。
非周期离散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周期谱。
计算机在分析离散信号的频谱时,必须将其连续频谱离散化。
频域抽样定理给出了连续频谱抽样过程中信号不失真的约束条件。
三.实验内容1. 为了观察连续信号时域抽样时抽样频率对抽样过程的影响,在[0,0.1]区间上以50Hz 的抽样频率对下列3个信号分别进行抽样,试画出抽样后序列的波形,并分析产生不同波形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02cos()(1t t x ⨯=π答: 函数代码为: t0 = 0:0.001:0.1;x0 =cos(2*pi*10*t0);plot(t0,x0,'r')hold onFs =50;t=0:1/Fs:0.1;x=cos(2*pi*10*t); stem(t,x); hold offtitle('连续信号及其抽样信号')函数图像为:)502cos()(2t t x ⨯=π同理,函数图像为:)0102cos()(3t t x ⨯=π同理,函数图像为:由以上的三图可知,第一个图的离散序列,基本可以显示出原来信号,可以通过低通滤波恢复,因为信号的频率为20HZ,而采样频率为50>2*20,故可以恢复,但是第二个和第三个信号的评论分别为50和100HZ,因此理论上是不能够恢复的,需要增大采样频率,解决的方案为,第二个信号的采样频率改为400HZ,而第三个的采样频率改为1000HZ,这样可以很好的采样,如下图所示:2. 产生幅度调制信号)200cos()2cos()(t t t x ππ=,推导其频率特性,确定抽样频率,并绘制波形。
1试分别指出以下波形是属于哪种信号?题图1-11-2 试写出题1-1 图中信号的函数表达式。
1-3 已知信号x1(t)与x2(t)波形如题图1-3 中所示,试作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题图1-3⑴x1(t2)⑵ x1(1 t)⑶ x1(2t 2)⑷ x2(t 3)⑸ x2(t 2) ⑹x2(1 2t)2⑺x1(t) x2( t)⑻x1(1 t)x2(t 1)⑼x1(2 t) x2(t 4)21- 4 已知信号x1(n)与x2 (n)波形如题图1-4中所示,试作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题图1-4⑴x1(2n 1) ⑵ x1(4 n)⑶ x1(n)2⑷ x2 (2 n)⑸ x2(n 2) ⑹ x2(n 2) x2( n 1)⑺x1(n 2) x2(1 2n)⑻x1(1 n) x2(n 4)⑼ x1(n 1) x2(n 3)1- 5 已知信号x(5 2t )的波形如题图1-5 所示,试作出信号x(t)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题图1-51- 6 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图:1⑴ x(t) sin( t) sin(8 t)⑵ x(t) [1 sin( t )] sin(8 t)21⑶x(t) [1 sin( t)] sin(8 t)⑷ x(t) sin( 2t )1-7 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图:⑴ x(t)1 e t u(t) ⑵ x(t) e t cos10 t[u(t 1) u(t 2)]⑶ x(t)(2 e t)u(t)⑷ x(t) e (t 1)u(t)⑸ x(t)u(t22 9) ⑹ x(t)(t2 4)1-8 试求出以下复变函数的模与幅角,并画出模与幅角的波形图1j2 ⑴ X (j ) (1 e j2)⑵ X( j1 e j4⑶ X (j ) 11 ee j ⑷ X( j )试作出下列波形的奇分量、偶分量和非零区间上的平均分量与交流分量。
题图 1-10形图。
题图 1-141-15 已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下,试写出各自系统的输入输出方程。
《信号与系统》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4-1 解 (1)111()ataL es s a s s a -⎡⎤-=-=⎣⎦++ (2)[]2221221sin 2cos 111s s L t t s s s ++=+++++ (3)()2212tL te s -⎡⎤=⎣⎦+(4)[]21sin(2)4L t s =+,由S 域平移性质,得 ()21s i n (2)14tL e t s -⎡⎤=⎣⎦++ (5)因为1!nn n L t s +⎡⎤=⎣⎦,所以 []2211212s L t s s s++=+= 由S 域平移性质,得 ()()23121ts L t e s -+⎡⎤+=⎣⎦+(6)()2211cos sL at s s a -=-⎡⎤⎣⎦+,由S 域平移性质,得 (){}()2211cos ts L at e s s aβββ-⎡⎤-=-⎣⎦+++ (7)232222L t t s s ⎡⎤+=+⎣⎦ (8)732()327tL t es δ-⎡⎤-=-⎣⎦+ (9)[]22sinh()L t s βββ=-,由S 域平移性质,得()22sinh()atL e t s a βββ-⎡⎤=⎣⎦+-(10)由于()211cos ()cos 222t t Ω=+Ω 所以 222221111c o s ()22424ss L t s s s s ⎛⎫⎡⎤Ω=+∙=+ ⎪⎣⎦+Ω+Ω⎝⎭(11)()()()11111at t L e e a a s a s s a s βββββ--⎡⎤⎛⎫-=-= ⎪⎢⎥--++++⎣⎦⎝⎭ (12)由于()221cos()1ts L e t s ωω-+⎡⎤=⎣⎦++所以 ()()()221cos()1a t a s e L et s ωω--++⎡⎤=⎣⎦++(13)因为(2)(1)(1)(1)(1)(1)t t t te u t e t e e u t ------⎡⎤-=-+-⎣⎦且()(1)(1)2(1)(1)(1)11sst t e e L t eu t L eu t s s ------⎡⎤⎡⎤--=-=⎣⎦⎣⎦++所以 ()(1)(2)2211(2)(1)(1)11s t s s e L teu t e e s s s -----⎡⎤+⎡⎤-=+=⎢⎥⎣⎦+++⎣⎦(14)()(1)tL e f t F s -⎡⎤=+⎣⎦,由尺度变换性质,得(1)ta t L e f aF as a -⎡⎤⎛⎫=+⎢⎥ ⎪⎝⎭⎣⎦(15)()t L f aF as a ⎡⎤⎛⎫=⎪⎢⎥⎝⎭⎣⎦,再由s 域平移性质,得 []2()()at t L e f aF a s a aF as a a -⎡⎤⎛⎫=+=+ ⎪⎢⎥⎝⎭⎣⎦(16)31cos(6)cos (3)cos(3)2t t t -=∙13cos(9)cos(3)44t t =+32213cos (3)48149s s L t s s ⎡⎤=+⎣⎦++由s 域微分性质,得()()22322222213181327cos (3)481494819d s s s s L t t ds s s s s ⎡⎤--⎛⎫⎢⎥⎡⎤=-+=+ ⎪⎣⎦⎢⎥++⎝⎭++⎣⎦(17)[]2cos(2)4sL t s =+,连续两次应用s 域微分性质,有 []()2224cos(2)4s L t t s-=+,()3232224cos(2)4s sL t t s-⎡⎤=⎣⎦+(18)111atL es s a -⎡⎤-=-⎣⎦+,由s 域积分性质,得111111(1)at sL e ds t s s a ∞-⎛⎫⎡⎤-=- ⎪⎢⎥+⎣⎦⎝⎭⎰ln()ln ln s s a s s a ⎛⎫=+-=- ⎪+⎝⎭ (19)351135tt L ee s s --⎡⎤-=-⎣⎦++,由s 域积分性质,得 33111115ln 353t t s e e s L ds t s s s --∞⎛⎫⎡⎤-+⎛⎫=-= ⎪ ⎪⎢⎥+++⎝⎭⎣⎦⎝⎭⎰(20)()22sin aL at s a =⎡⎤⎣⎦+,由s 域积分性质,得()1122211sin 1arctan 21s s at s a s L ds d t s a a a s a π∞∞⎡⎤⎛⎫⎛⎫===-⎢⎥ ⎪ ⎪+⎝⎭⎝⎭⎛⎫⎣⎦+ ⎪⎝⎭⎰⎰ 4-2 解(1)因为()()sin ()2T f t t u t u t ω⎡⎤⎛⎫=--⎪⎢⎥⎝⎭⎣⎦()sin ()sin 22T T t u t t u t ωω⎡⎤⎛⎫⎛⎫=+-- ⎪ ⎪⎢⎥⎝⎭⎝⎭⎣⎦ 所以可借助延时定理,得()()sin ()sin 22T T L f t L t u t L t u t ωω⎧⎫⎡⎤⎛⎫⎛⎫=+--⎡⎤⎡⎤⎨⎬ ⎪ ⎪⎢⎥⎣⎦⎣⎦⎝⎭⎝⎭⎣⎦⎩⎭222222221sT T s ee S S S ωωωωωω--⎛⎫=+=+ ⎪+++⎝⎭(2)因为()()()sin sin cos cos sin t t t ωϕωϕωϕ+=+ 所以()222222cos sin cos sin sin s s L t s s s ωϕϕωϕϕωϕωωω++=+=⎡⎤⎣⎦+++ 4-3 解此题可巧妙运用延时性质。
习 题 一 第一章习题解答基本练习题1-1 解 (a) 基频 =0f GCD (15,6)=3 Hz 。
因此,公共周期3110==f T s 。
(b) )30cos 10(cos 5.0)20cos()10cos()(t t t t t f ππππ+==基频 =0f GCD (5, 15)=5 Hz 。
因此,公共周期5110==f T s 。
(c) 由于两个分量的频率1ω=10π rad/s 、1ω=20 rad/s 的比值是无理数,因此无法找出公共周期。
所以是非周期的。
(d) 两个分量是同频率的,基频 =0f 1/π Hz 。
因此,公共周期π==01f T s 。
1-2 解 (a) 波形如图1-2(a)所示。
显然是功率信号。
t d t f TP T TT ⎰-∞→=2)(21lim16163611lim 22110=⎥⎦⎤⎢⎣⎡++=⎰⎰⎰∞→t d t d t d T T T W(b) 波形如图1.2(b)所示。
显然是能量信号。
3716112=⨯+⨯=E J (c) 能量信号 1.0101)(lim101025=-===⎰⎰∞∞---∞→T t ttT e dt edt eE J(d) 功率信号,显然有 1=P W1-3 解 周期T=7 ,一个周期的能量为 5624316=⨯+⨯=E J 信号的功率为 8756===T E P W 1-5 解 (a) )(4)2()23(2t tt δδ=+; (b) )5.2(5.0)5.2(5.0)25(5.733-=-=----t e t e t et tδδδ(c) )2(23)2()3sin()2()32sin(πδπδπππδπ+-=++-=++t t t t 题解图1-2(a) 21题解图1-2(b) 21(d) )3()3()(1)2(-=----t e t t et δδε。
1-6 解 (a) 5)3()94()3()4(2-=+-=+-⎰⎰∞∞-∞∞-dt t dt t t δδ(b) 0)4()4(632=+-⎰-dt t t δ(c) 2)]2(2)4(10[)]42(2)4()[6(63632=+++-=+++-⎰⎰--dt t t dt t t t δδδδ(d)3)3(3)(3sin )(1010=⋅=⎰⎰∞-∞-dt t Sa t dt ttt δδ。
信号与系统实验四-信号的采样及恢复实验四信号的采样及恢复⼀、实验⽬的1、加深理解连续时间信号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2、掌握对连续时间信号进⾏抽样和恢复的基本⽅法;3、通过实验验证抽样定理。
⼆、实验内容1、为了观察连续信号时域抽样时,抽样频率对抽样过程的影响,在[0,0.1]区间上以50Hz 的抽样频率对下列3个信号分别进⾏抽样,试画出抽样后序列的波形,并分析产⽣不同波形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102cos()(1t t x ?=π(2))502cos()(2t t x ?=π(3))1002cos()(3t t x ?=π2、产⽣幅度调制信号)200cos()2cos()(t t t x ππ=,推导其频率特性,确定抽样频率,并绘出波形。
3、对连续信号)4cos()(t t x π=进⾏抽样以得到离散序列,并进⾏重建。
(1)⽣成信号)(t x ,时间t=0:0.001:4,画出)(t x 的波形。
(2)以10=sam f Hz 对信号进⾏抽样,画出在10≤≤t 范围内的抽样序列)(k x ;利⽤抽样内插函数)/1()(sam r f T T t Sa t h =??=π恢复连续信号,画出重建信号)(t x r 的波形。
)(t x 与)(t x r 是否相同,为什么?(3)将抽样频率改为3=sam f Hz ,重做(2)。
4、利⽤MATLAB 编程实现采样函数Sa 的采样与重构。
三、实验仪器及环境计算机1台,MATLAB7.0软件。
四、实验原理对连续时间信号进⾏抽样可获得离散时间信号,其原理如图8-1。
采样信号)()()(t s t f t f s ?=,)(t s 是周期为s T 的冲激函数序列,即)()()(∑∞-∞=-==n sT nT t t t s sδδ则该过程为理想冲激抽样。
其中s T 称为采样周期,ss T f 1=称为抽样频率, ss s T f π⼤于等于2倍的原信号频率m f 时,即m s f f 2≥(抽样时间间隔满⾜ms f T 21≤),抽样信号的频谱才不会发⽣混叠,可⽤理想低通滤波器将原信号从采样信号中⽆失真地恢复。
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t et f t,)( (3))()sin()(t t t f επ=(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ε= (10))(])1(1[)(k k f kε-+=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t f t,)((3))()sin()(t t t f επ=(4))fεt=(sin)(t(5))trf=(sin)(t(7))t(kf kε=)(2(10))f kεk-=(k+(])1(1[)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7()()[6sin()(--=k k k k f εεπ(12))]()3([2)(k k k f k---=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1))2()1(3)1(2)(-+--+=t t t t f εεε(2))2()1(2)()(-+--=t rt rt rtf(5))2()2()(ttrtf-=ε(8))]5()([)(--=k k k k f εε(11))]7()()[6sin()(--=k k k k f εεπ(12))]()3([2)(kkkf k---=εε1-3 写出图1-3所示各波形的表达式。
1-4 写出图1-4所示各序列的闭合形式表达式。
1-5 判别下列各序列是否为周期性的。
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2))63cos()443cos()(2ππππ+++=k k k f(5))sin(2cos 3)(5t t t f π+=解:1-6 已知信号)(t f 的波形如图1-5所示,画出下列各函数的波形。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只有答案))(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实验二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14)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4)实验三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35)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35)实验四通信系统仿真 (4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42)实验五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51)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51)实验一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必须首先阅读本实验原理,读懂所给出的全部范例程序。
实验开始时,先在计算机上运行这些范例程序,观察所得到的信号的波形图。
并结合范例程序应该完成的工作,进一步分析程序中各个语句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这些程序。
实验前,一定要针对下面的实验项目做好相应的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事先编写好相应的实验程序等事项。
Q1-1:修改程序Program1_1,将dt改为0.2,再执行该程序,保存图形,看看所得图形的效果如何?dt = 0.01时的信号波形dt = 0.2时的信号波形这两幅图形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形看起来与实际信号波形更像?答:Q1-2:修改程序Program1_1,并以Q1_2为文件名存盘,产生实指数信号x(t)=e-0.5t。
要求在图形中加上网格线,并使用函数axis()控制图形的时间范围在0~2秒之间。
然后执行该程序,保存所的图形。
修改Program1_1后得到的程序Q1_2如下:信号x(t)=e-0.5t的波形图clear, % Clear all variablesclose all, % Close all figure windowsdt = 0.2; % Specify the step of time variablet = -2:dt:2; % Specify the interval of timex = exp(-0.5*t); % Generate the signalplot(t,x)grid on;axis ([0 2 0 1 ])title('Sinusoidal signal x(t)')xlabel('Time t (sec)')Q1-3:修改程序Program1_1,并以Q1_3为文件名存盘,使之能够仿真从键盘上任意输入的一个连续时间信号,并利用该程序仿真信号x(t)=e-2t。
实验四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四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离散信号及系统的时频域分析方法2、掌握Matlab进行信号的卷积、z变换及逆z变换的方法。
3、掌握Matlab进行离散系统时频域的分析方法二、实验时数:2学时三、实验相关知识(一)离散信号的卷积利用函数(,)可以计算离散信号的卷积和,c conv a b即c(n)=a(n)*b(n),向量c长度是a,b长度之和减1。
若a(n)对应的n的取值范围为:[n1, n2];b(n)对应的n的取值范围为:[n3, n4],则c(n)=a(n)*b(n)对应的n的取值范围为:[n1+n3, n2+n4]。
例4-1:已知两序列:x(k)={1,2,3,4,5;k=-1,0,1,2,3},y(k)={1,1,1;k=-1,0,1},计算x(k)*y(k),并画出卷积结果。
解:利用conv()函数进行离散信号的卷积,注意卷积信号的k 值范围k_x = -1:3;x=[1,2,3,4,5];k_y = -1:1;y=[1,1,1];z=conv(x,y);k_z= k_x(1)+k_y(1):k_x(end)+k_y(end); stem(k_z,z);(二)离散信号的逆z 变换离散序列的z 变换通常是z 的有理函数,可表示为有理分式的形式,因此可以现将X(z)展开成一些简单而常用的部分分式之和,然后分别求出各部分分式的逆变换,把各逆变换相加即可得到X(z)的逆变换x(n)。
设离散信号的z 变换式如下,120121212()()1()m m n n b b z b z b z num z X z a z a z a z den z ------++++==++++在Matlab 中进行部分分式展开的函数为residuez (),其调用形式如下:[r,p,k] = residuez(num,den)其中num=[b0, b1, …, bm]表示X(z)有理分式的分子多项式为12012m m b b z b z b z ---++++;den=[a0, a1, …, am]表示X(z)有理分式的分母多项式为12012m m b b z b z b z ---++++,注意分子分母多项式均为按z -1的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缺项应补零。
实验五:基于Matlab的连续信号生成及时频域分析一、实验要求1、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应能掌握Matlab软件信号表示与系统分析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验,学生应能够对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分析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一周期连续信号1)正弦信号:产生一个幅度为2,频率为4Hz,相位为π/6的正弦信号;2)周期方波:产生一个幅度为1,基频为3Hz,占空比为20%的周期方波。
非周期连续信号3)阶跃信号;4)指数信号:产生一个时间常数为10的指数信号;5)矩形脉冲信号:产生一个高度为1、宽度为3、延时为2s的矩形脉冲信号。
三、实验过程一1)t=0:0.001:1;ft1=2*sin(8*pi*t+pi/6);plot(t,ft1);2)t=0:0.001:2;ft1=square(6*pi*t,20);plot(t,ft1),axis([0,2,-1.5,1.5]);3)t=-2:0.001:2;y=(t>0);ft1=y;plot(t,ft1),axis([-2,2,-1,2]);4)t=0:0.001:30;ft1=exp(-1/10*t);plot(t,ft1),axis([0,30,0,1]);5)t=-2:0.001:6;ft1=rectpuls(t-2,3);plot(t,ft1),axis([-2,6,-0.5,1.5]);四、实验内容二1)信号的尺度变换、翻转、时移(平移)已知三角波f(t),用MATLAB画信号f(t)、f(2t)和f(2-2t) 波形,三角波波形自定。
2)信号的相加与相乘相加用算术运算符“+”实现,相乘用数组运算符“.*”实现。
已知信号x(t)=exp(-0.4*t),y(t)=2cos(2pi*t),画出信号x(t)+y(t)、x(t)*y(t)的波形。
3)离散序列的差分与求和、连续信号的微分与积分已知三角波f(t),画出其微分与积分的波形,三角波波形自定。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4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频域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使用matlab做实验来加强对传输函数的类型和频率响应和稳定性测试来强化理解概念。
4.1 传输函数分析回答:Q4.1 修改程序P3_1去不同的M值,当0<w<2pi时计算并画出式(2.13)所示滑动平均滤波器的幅度和相位谱,代码如下:% Program Q4_1%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causal M-point averager of Eq. (2.13) clear;% User specifies filter lengthM = input('Enter the filter length M: ');% Compute the frequency samples of the DTFTw = 0:2*pi/1023:2*pi;num = (1/M)*ones(1,M);den = [1];% Compute and plot the DTFTh = freqz(num, den, w);subplot(2,1,1)plot(w/pi,abs(h));gridtitle('Magnitude Spectrum |H(e^{j\omega})|')xlabel('\omega /\pi');ylabel('Amplitude');subplot(2,1,2)plot(w/pi,angle(h));gridtitle('Phase Spectrum arg[H(e^{j\omega})]') xlabel('\omega /\pi');ylabel('Phase in radians');所得结果如图示:M=2M=7幅度和相位谱表现出对称性的类型是由于–冲激响应是实数,因此频率响应是周期且对称的,幅度谱是周期甚至对称的,相位响应是周期奇对称。
实验四 基于窗函数的FIR DF 的设计
提示:
1. Matlab 中提供了很多常用的窗函数,其中一些窗函数的调用形式为:
矩形窗:w=boxcar(N)
三角形窗:w=bartlett(N) 汉宁窗:w=hanning(N) 哈明窗:w=hamming(N) 布莱克曼窗:w=blackman(N)
其中,输入参数N 表示窗口的长度,返回的变量w 是一个长度为N 的列向量,表示窗函数在这N 点的取值。
2. b=fir1(N,Wc,'ftype',Window)
fir1函数用来设计FIR 滤波器。
其中N 为滤波器的阶数;Wc 是截止频率,其取值在0~1之间,它是以π为基准频率的标称值,设计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时,Wc 是标量,设计带通和带阻滤波器时,Wc 是1×2的向量;设计低通和带通滤波器时,无需 'ftype',当ftype=high 时,设计高通滤波器,当ftype=stop 时,设计带阻滤波器;Window 表示设计滤波器所采用的窗函数类型,Window 的长度为N+1,若Window 缺省,则fir1默认使用哈明窗;b 对应设计好的滤波器的系数h(n),即单位冲激响应,h(n)的长度为N+1。
需注意)(n h 的长度与滤波器的阶数间的关系。
FIR 滤波器的系统函数可表示为:
∑-=-=1
)()(N n n z n h z H
)(n h 的长度为N ,而滤波器的阶数为1-N 阶。
3. 求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h=freqz(b,a,w)
其中,b 和a 分别为系统函数)(z H 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
对于FIR 滤波器,此处的b 即为h(n),a 可看作1。
实验题目:
1. 分别用矩形窗和哈明窗设计FIR 低通滤波器,设窗宽11=N ,截止频率rad c πω
2.0=,要求绘出两种窗函数设计的滤波器幅频曲线,并进行比较。
2. 设计一个线性相位FIR 低通滤波器,通带截止频率为rad p πω2.0=,阻带截止频率为
rad s πω4.0=,阻带最小衰减为dB s 50=α。
要求分别绘制理想冲激响应,窗函数的时域
波形及幅频特性,实际冲激响应,FIR 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0.51
0.2
0.4
0.6
0.8
1
1.2
w/pi
幅频响应
0.51
-120
-100-80-60-40
-20
020w/pi
d B
N=11;
h1=fir1(N-1,0.2,boxcar(N)); h2=fir1(N-1,0.2,hamming(N)); w=0:0.01:pi; H1=freqz(h1,1,w);
H1db=20*log10(abs(H1)/max(abs(H1))); H2=freqz(h2,1,w);
H2db=20*log10(abs(H2)/max(abs(H1))); subplot(1,2,1);
plot(w/pi,abs(H1),'-.',w/pi,abs(H2)); legend('矩形窗','哈明窗'); xlabel('w/pi');ylabel('幅频响应');
subplot(1,2,2);
plot(w/pi,H1db,'-.',w/pi,H2db); xlabel('w/pi');ylabel('dB'); legend('矩形窗','哈明窗');
2040
理想单位响应n h d (n )
2040哈明窗
n
w (n )
2040
实际单位响应
n
h (n )
0.51
-150
-100
-50
0幅频响应
w/pi
分贝数
0.5
1
-200
-150
-100
-500哈明窗幅频特性00.51
-1500
-1000
-500
滤波器相频特性
wp=0.2*pi; ws=0.4*pi; tr_width=ws-wp; N=ceil(8*pi/tr_width); n=0:N-1; wc=(ws+wp)/2; alpha=(N-1)/2; m=n-alpha;
hd=sin(wc*m)./(pi*m); w_ham=(hamming(N))';
h=hd.*w_ham;
w=0:0.01:pi;
H=freqz(h,1,w);
H1=freqz(hd,1,w);
dbH=20*log10(abs(H)/max(abs(H)));
dbH1=20*log10(abs(H1)/max(abs(H1)));
subplot(231);stem(n,hd,'.');title('理想单位响应');
xlabel('n');ylabel('hd(n)');
subplot(232);stem(n,w_ham,'.');title('哈明窗');
xlabel('n');ylabel('w(n)');
subplot(233);stem(n,h,'.');title('实际单位响应');
xlabel('n');ylabel('h(n)');
subplot(234);plot(w/pi,dbH);title('幅频响应');
xlabel('w/pi');ylabel('分贝数');
subplot(235);plot(w/pi,dbH1);title('哈明窗幅频特性');
subplot(236);plot(w/pi,180/pi*unwrap(angle(H)));title('滤波器相频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