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章绪论1、概念(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稳定性问题③斜坡稳定性问题④围岩稳定性问题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一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程地质学知识点第1章1.什么是⼯程地质条件?什么是⼯程地质问题?(p2图1-2重要)由于地质因素对⼯程建筑的利⽤和改造有影响,因⽽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程地质条件,以明确地质条件与⼯程有关。
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然地质作⽤与现象等都是⼯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程地质问题包括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粘⼟层在基岩⾯上的稳定问题、沙页岩层向坡外倾⾓为30度⼩于基岩⾯的倾⾓⽽导致⾬后向基岩⾯⽅向滑移造成基岩滑坡2.岩⽯和矿物在⼀定得地质条件下,由⼀种或⼏种矿物⾃然组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常见的造岩矿物有⽯英(SiO2)、正长⽯(KAlSi3O8)、⽅解⽯(CaCO3)。
⽯灰岩的主要成分⽅解⽯;花岗岩的主要成分长⽯、⽯英、云母。
矿物的光学性质:颜⾊、条痕、光泽、透明度3. 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成环境)。
构造是指矿物在岩⽯中的组合⽅式和空间分布情况(反映地质作⽤)。
第2章1.解理、断⼝:矿物受打击后能沿⼀定⽅向裂开成光滑平⾯的性质,成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称为解理⾯。
不具⽅向性的不规则破裂⾯,称为断⼝。
解理分类按出现⽅向的数⽬分为:⼀个⽅向的解理(云母),两个⽅向的解理(长⽯),三个⽅向的解理(⽅解⽯);按解理的完全程度分: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解⽯),中等解理(正长⽯),不完全解理(磷灰⽯)。
2.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关系。
3.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法:1)地层对⽐法:上新下⽼;2)地层接触关系法:不整合⾯下⽼上新;3)岩性对⽐法;4)古⽣物化⽯法4.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法:1)侵⼊接触2)沉积接触第3章1.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第三章矿物和岩石的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造岩矿物、原生矿物、此生矿物的概念和主要类型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如正长石、斜长石,黑、白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滑石,高岭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等。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生成,如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石榴石等。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直接生成,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或在水溶液中析出生成,如方解石、石膏、白云石等。
矿物的物理性质形状:指矿物的外表形状。
结晶体大都呈规则的几何形状,非结晶体则呈不规则的形状。
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的不同反映。
它是指矿物新鲜外表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含的杂质。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矿物固有的颜色〕、他色〔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假色〔矿物内部裂隙或外表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之分。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使用粗瓷板摩擦时留下的痕迹,它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是一种鉴别不透明矿物的主要标志,适用于深色矿物。
光泽:矿物外表反射光线的能力。
根据所有矿物平滑外表反射光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方铅矿、不锈钢〕、半金属光泽〔磁铁矿、未磨光的铁器外表〕、非金属光泽〔石英、滑石〕;非金属光泽按矿物外表性质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方式不同又可划分为:金刚光泽〔钻石、金刚石〕、玻璃光泽〔石英晶体外表〕、油脂光泽〔石英断口〕、珍珠光泽〔白云母薄片〕、丝绢光泽〔石棉、绢云母〕、土状光泽〔高岭石、铝土矿〕。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化、研磨的能力。
摩氏硬度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光滑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如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1.地质调查和勘探: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
地质调查包括地貌调查、地层调查、构造调查等,用于确定地质结构、岩性和地层等地质情况。
2.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解地下地质情况、获得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而进行的工作。
包括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报告等。
3.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对于工程地质学至关重要。
岩土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破坏准则等。
4.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地和岩石的工程性质、问题和处理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性质、施工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等。
5.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地下水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工程建设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运动、分布、水位、水质等地下水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6.坡体工程:坡体是指地表坡地上层土层的局部或整体塌陷或滑动变形。
坡体工程是为了防治坡体滑坡和塌陷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包括防护、加固、治理等。
7.地震工程:地震工程是研究地震对工程建设和结构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和防护措施的学科。
地震工程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预测、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动力学分析等。
8.岩土动力学:岩土动力学是研究由于地震、爆炸、地下水流等自然或人工因素引起的岩土体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的学科。
岩土动力学主要包括岩土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和衰减等。
9.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是基于地质调查和勘察的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岩土工程方案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荷载特征、施工工艺等因素。
10.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或已建工程产生的破坏、危害和影响等。
主要包括地质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类.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狭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
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④活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
⑵地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
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
活断层作用使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殊地貌景观。
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洼地等。
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对古代建筑物破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
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一、岩石风化等级未风化:岩质新鲜,无风化痕迹;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弱(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20~50cm),用镐难挖,岩芯钻可钻进,锤击声脆,且不易击碎;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份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2-20cm),用手可折断,结构和构造层理不甚清晰,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二、岩层层厚级别块状层(h>2m);厚层(h=2~0.5m);中厚层(h=0.5~0.1 m);薄层(h=0.1~0.01m);微层(页片理)(h=0.01~0.001m);显微层(h<0.01m)。
三、裂隙发育等级不发育:节理裂隙1~2组,规则,多为原生型或构造型,多数间距在1.0 m以上,多闭合且延伸不长;较发育:节理裂隙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0.4 m,多闭合,部分张开(宽度大于2mm),少有充填;发育:节理裂隙3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4 m,大部分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少量剪切节理面上可见擦痕;很(极)发育:节理裂隙3组以上,杂乱,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 m,多张开或被粘性土充填,剪切节理面上多见明显擦痕。
四、岩体结构类型五、岩体完整程度六、岩体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七、碎石土分类及描述碎石土分类碎石土密实度的野外鉴别方法碎石土描述:名称、颜色、干湿度、主要成分、磨圆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坚固性、充填物的名称和性质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数、胶结性、密实度等。
粘性土描述:名称、颜色、干湿度、可塑性、主要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气味、包含物。
八、节理、裂隙、片理、层理及断裂的区别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质调查1.地质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质调查是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勘测和研究,以便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
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勘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质灾害情况、地质承载力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技术指导。
2.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质勘测、地质钻探、地下水调查、地质监测等技术手段。
地质勘测通过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岩层等地貌特征,分析地区地质条件。
地质钻探则是通过在地表或水下进行直接探测和取样,了解地下地质条件。
地下水调查则是通过地下水位、水质、水流动向等信息,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状况。
地质监测是指对地面和地下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二、地层构造1.地层的划分和特征:地层是地球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地质体系的基本单元。
地层可以根据岩性、年代、构造等特征进行划分。
在地质工程中,通常根据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条件等特征,综合划分出不同的地质层序和工程地层。
2.地层的变形和运移:地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运移,其中包括地层的抬升、沉降、侵蚀等过程。
在工程地质中,需要对地层的变形和运移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质体系演化的历史,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
三、岩石工程特性1.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岩石是地球壳岩石圈的基本成分,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物质组成,通常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类型。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
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节理性等方面,这些特性决定着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行为特征和工程应力应变响应。
3.岩石的工程特性: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特性表现为其坚固性、渗透性、抗冻性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性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在工程地质学中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成为工程地质条件,以明确地质条件与工程有关。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这些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成为矿物。
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3.矿物的物理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4.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根据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两类。
5.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是岩浆化学成分的反应。
岩浆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但对岩石的矿物成分影响最大的是SiO2.。
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酸性岩类(SiO2含量>65%),中性岩类(SiO2含量52%~65%),基性岩类(SiO2含量45%~52%),超基性岩类(SiO2<45%)。
6.根据岩浆岩的形成条件、产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将岩浆岩分为三大类:即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7.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8.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年代。
另一种是相对地质年代。
9.人们根据几次大的地壳运动和生物界大的演变,把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称为“代”的大阶段,每个代又分为若干“纪”,纪内因生物发展及地质情况不同,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世”及“期”。
10.地壳分裂为板块的活动以及宇宙间引力的活动,使地壳产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1.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拉张、挤压,引起各种断裂和褶皱构造,使地表起伏,故又称造山运动。
垂直运动是长期交替的升降运动,引起大范围的隆起或凹陷,产生海陆变迁,亦称造陆运动。
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1.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产状。
倾斜岩层的产状,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的。
2.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1.什么红层?
答:红层是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
其形成条件的独特性,具有特殊的工程性质,是典型的易滑地层,边坡稳定问题非常突出,雨季经常发生数量众多的滑坡灾害
呈现红色的陆相沉积岩层.主要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是在干燥气候下沉积的,由于它的成因多与特殊的环境有关,在地层中易于识别,通常是对比、划分地层的良好标志。
例如,我国晚二迭世的石千峰组中国的红层一般是指中生代至新近纪的陆相地层
2.结构面的规模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
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级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
Ⅲ级指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延伸较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Ⅱ、Ⅲ级结构面控制着工程岩体力学作用的边界条件和破坏方式,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
Ⅳ级指延伸较差的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及较发育的片理、劈理面等。
是构成岩块的边界面,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影响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应力分布状态。
Ⅳ级结构面主要控制着岩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物理力学性质,数量多且具随机性,其分布规律具统计规律,需用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
Ⅴ级结构面, 又称微结构面。
常包含在岩块内,主要影响岩块的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岩块的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工程地质是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等计划的前提性学科之一,它对地球物质特性、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质灾害以及地基设计等重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该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工程地质围绕工程建设,考虑如何安全稳定地建设,因此具有理论、现实和实践性的双重价值。
下面,我们将对工程地质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基础知识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是工程地质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性质、构造、作用等内容。
同时,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术语,如地质年代、地质体、断层、隆起、褶皱、岩性等。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工程地质的工作至关重要。
2.勘探方法勘探是指在建设前对地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达到准确测绘工程地质图和进行地质分析的目的。
勘探方法主要包括钻探、洞探、地质测量和物探等方法。
了解勘探的方法和步骤对于进行一次正确有效的勘探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质过程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关于自然界构造、变形以及岩石属性和反应等方面的地质学知识。
它有助于工程师对地球受力过程有更好地理解,对于设计基础和结构等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在处理地质灾害时,理解构造地质学的知识可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2.岩石学岩石学是关于岩石类型、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地质学课程。
建筑工程通常使用许多岩石,例如混凝土、砖、石灰石和砂岩等。
因此,对岩石学的了解是评估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其物理性质,与此同时,对岩石断裂性、损伤和膨胀性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对自然界的调查、勘探和建设的综合体。
通过对地质建筑中的一些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宽容且更经济的建筑,从而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质量。
地质工程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学、工程设计、工程勘探以及工程灾害等方面。
1.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建立在地质环境基础上的,需要考虑到地面和地表上的承水能力,以及地下地质环境中承载能力等方面。
2. 工程地质包括: 1.地形地貌条件2.地质结构和地应力3.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现象6.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条件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4. 岩浆岩岩浆岩成因: 是由岩浆冷醒结所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以硅酸盐为主。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花岗岩中的长石和石英是主要矿物。
岩浆岩分类: 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
沉积岩成因: 长期而复杂的地质作用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成份: 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分类: 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
变质岩成因: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构造:变余构造,变成构造。
结构: 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分类: 区域变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按变质作用类型)5、岩石工程地质性质及指标:1》物理性质: 密度、重量。
2》水理性质: 吸水率、饱水率、饱水系数。
3》力学性质: 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
6、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地层单位:群、组、段7、褶皱.基本类型、构造:背斜、中间老两侧新向斜、中间新两侧老评价:(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瘩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塌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
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8、断裂、类型:节理张节理,剪节理。
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和逆掩断层,平移断层。
构造: 擦痕和阶步,构造透镜体,牵31构造,断层岩。
评价: (1)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断层破碎带。
第一章1、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2、工程地质条件:。
①土。
和岩石的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地形地貌④水文地质条件⑤不良的。
地质现象⑥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法、试验方法、计算方法。
4、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
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5、矿物按成因分类: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次生矿物,如高岭石;变质矿物,如蓝。
晶石。
6、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1)自色。
2)他色。
3)假色(其中他色和假色对鉴定矿石没多大意。
义)光泽: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
3)非金属光泽。
透明度:1)透明的。
2)半透明的。
3)。
不透明的。
7、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②解理:解理是指矿。
物受打击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并形成光华平面的性质③断口: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沿任意。
方向发生的不规则裂口称为断口。
8、有些矿物还具有一些特性,如方铅矿具有脆性;自然银具有延展性;云母具有弹性,磁。
铁矿具有磁性等。
9、岩石: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10、岩石按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12、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大类:。
(1)深成岩(2)浅成岩(3)。
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熔岩流、火山锥。
14、根据。
SiO2。
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下面几类:。
1)酸性岩类(2)中性岩类(3)基性岩类。
(4)超基性岩类。
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2).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
和空间分布情况。
工程地质重点知识点
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现象与工程相互作用,以揭示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的性质、规律、特点及其对工程安全、经济、环保的影响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以下是工程地质的几个重点知识点:
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的基础,通过对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数据和依据。
2. 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土、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如土方开挖、基础设计、边坡稳定等。
3. 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对工程建设及其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现象,如地质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
4.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基础部分,其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如地基、桩基、岩石基础等。
5. 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环节,包括地表和地下水文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和岩土勘察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地基基础、地下水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6.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岩土力学及相关理论和方法,设计和施工各种工程结构的学科,如隧道、水坝、公路、桥梁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科的核心内容。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任务: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工程地质研究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问题,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一、地球的概况1、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是如何划分的?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什么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3、什么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主要有哪些形式?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二、矿物与岩石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很全
一、地质调查
1.地质形态、地壳构造和构造应力的特征,地震地质条件;
2.土壤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如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渗透性等;
3.各种岩土工程特性的测试方法,如岩石的岩相分类、土壤的颗粒分析、液塑限度试验等;
4.岩土体的地下水条件,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位和水压测试等;
5.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岩土工程
1.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工程地质、土力学、岩石力学等;
2.地基基础设计和处理方法,包括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地基处理技术等;
3.地下水与岩土工程的相互关系,如地下水的压力、渗流等;
4.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如边坡稳定性分析、基坑支护等;
5.岩土工程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如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地震影响评
价等。
三、地质灾害
1.各种地质灾害的分类、特征和成因,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2.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方法,如灾害预警、工程措施等;
3.地质灾害的治理与修复方法,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灾害修复等;
4.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防灾对策,如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滑坡对道路施工的影响等;
5.地质灾害管理与规划,如地震灾害管理、山洪灾害规划等。
四、其它相关知识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格式;
2.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的关系与交叉点;
3.工程地质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4.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和解决方法;
5.地质学在资源勘探和利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