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作者:张霞徐力生张立明孙涛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5期摘要: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将已知药物鉴别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对未知药物定性分析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方案由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并实施。
通过实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24药物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分析课程,充分理解且掌握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规律及方法,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是本门课程的特性。
所以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药物分析的实验性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杂质检查。
所谓定性分析,通常又被称之为鉴别。
也就是让学生对药品或者制剂进行是非判别。
现在有很多学校设立的定性分析实验实为验证性的实验科目。
实验教学在经过不断的改革、深入后,旧的单纯的验证性教学已被目前的以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吸收新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所替代。
设立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一类型的实验是由教师确定好实验的主题,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查阅等,最终于由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自己的学生与努力,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数据结果。
与些同时,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宽思路,加强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药物定性分析实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1.1 选择实验药物的原则实验所用药品,以临床经常见的普通药物为主,根据类别差异,在不同的章节中选取1~2个经典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都具有代表性的有机药物。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综合性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的重要一环,其中药物分析是实验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到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药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围绕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展开讨论。
一、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药物分析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药物的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技术和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药物进行分析,让学生熟悉药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各种药物的特性。
2. 实验内容可以选择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从药物的化学性质、理化性质入手,结合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等分析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流程实验流程的设计要清晰明了,步骤要简单易行。
并且在操作细节上要有严格的要求,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思考1. 实验材料在选择药物分析实验的材料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或者西药进行分析,以便让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实验方法在选择药物分析的方法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对于某种化学成分较复杂的药物,可以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对于某种药物的含量测定,可以选择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
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实验中设置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并且,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和实验报告撰写,让学生掌握科学写作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一、药物分析实验的设计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需要明确、具体,并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药学实践需求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要求。
2.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应该充分考虑药物本身的特性,包括药物结构、性质等方面,同时要考虑到实验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等材料的性质、用途,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应该详细、清晰,每一步都要注明所用仪器、设备和试剂的名称、数量、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4.确定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表述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表述方法应该与教学大纲、药学实践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合理提出结论,并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实验过程、结果与结论。
1.选择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分析方法是根据药物特性、分析目的和实验条件等因素来选择的,常见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化学分析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生物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等。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实验条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确定质量控制指标药物品质的控制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需要确定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指标。
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药物化学成分、纯度、水分、残留溶剂、化学杂质等指标。
在实验中,需要根据药物特性、药学行业的标准要求等因素来确定质量控制指标。
3.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的选择应该以实验需要为出发点,既要充分考虑实验效果,又要遵循物价比原则。
在选择试剂时,需要考虑试剂的纯度和质量,以及试剂的储存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4.合理规划实验时间与安排实验流程药物分析实验通常需要较高的技术难度和操作时间,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实验时间和安排实验流程,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之,药物分析是综合性药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其实验的设计体现了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药学实践需求的要求。
蕴茔墼夏垫堕主墨!!查星鱼塑-实践训练-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王少云邵伟桑立红侯准山东大学药学院(济南250012)摘要介绍了开设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主要过程,总结了在药物分析设计性宾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宾践证明.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厦创新恩堆的有教逢径。
关键词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实验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药物质量观念”。
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掌握药品质量控制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1,因此它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
过去学院的药物分析实验课内容多是以药典内容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实验讲义内容包含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几个方面,并且教师上课时对每一个实验都要进行详细讲解、示范。
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中“照方抓药”,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已从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换为把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手段01。
近年来,笔者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做到既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又有一定量的设计性实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笔者深刻体会到,设计性实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系统化,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台,还有助于教师发现理论课教学及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开设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对如何上好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进行小结。
一、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药物分析这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存在情况等选择分析方法之问的关系”oJ,因此笔者根据药物分析教科书的内容要求,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原料药、单方制剂、复方制剂,并且针对所给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剂型特点提出建议采用的分析方法范围,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分析方法,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0版)的要求进行“药物分析方法验证”。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综合性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涵盖药学中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
其中,药物分析实验是综合性药学实验中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药物分析实验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药物分析实验内容的设计和思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药物分析实验是综合性药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手段,通过对药物样品的化学、物理性质的测试和定量测定等方法,为药政管理和药学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和依据。
常见的药物分析实验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生化实验、物理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
在设计药物分析实验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的核心。
药物分析实验的目的包括对药物样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了解、分析各种药物的成分、分析药物的纯度及含量等。
实验目的要充分的考虑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积累。
2.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需要规划详细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药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
药物分析实验过程多步骤,每个步骤需要准确和细致的操作,为后续评价实验数据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实验成果的反映,对于考核药物分析实验的优劣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和比对对于找到合理结论、评价实验效果至关重要。
4. 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问题探讨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问题探讨是药物分析实验最后一个环节。
在实验结果上,需要对各类药物样品的组成、成分显现、纯度及含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实验数据结果,并通过比对结论找出问题和提出改进实验步骤的方案。
药物分析实验常常涉及到高精度、高灵敏的仪器和设备。
如何做好药物分析实验,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 精细准确的操作药物分析实验是一项高精度严谨的实验,需要精确的操作和准确的量度。
操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实验步骤中每个细节考虑。
2. 实验仪器设备的调试和使用药物分析实验仪器和设备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仪器设备调试及实验教师的指导。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方法的熟练度。
然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药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
首先,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以单个药物的分析为主,学生在实验中需要独立进行药物特性的测定和分析。
然而,现代药学研究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药物分析技术,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复杂药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因此,在实验内容上,可以将传统的单一药物实验与复杂药物样品实验相结合,既让学生学习传统的药物分析技术,又能增强分析方法的灵活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执行者。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药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小班授课和团队合作的模式。
小班授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而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还需要注重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实验仪器的更新能够提供更先进、更高效的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录制实验操作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学习资源。
这些改革和探索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然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如何平衡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既掌握实验技术,又能够理解实验原理,仍然需要教师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其次,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必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实践作者:姚雪莲廖夫生彭红熊魏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6期摘要选择牛黄解毒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作为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实验的实施过程分为实验准备、实验讲解、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4个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能力。
关键词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115-02Setting up and Practice of Designing Experi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Yao Xuelian, Liao Fusheng, Peng Hong, Xiong WeiAbstract The content of Baicalin in Niu Huang Jie Du Tablets is selected as the designing experime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Designing experi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cluding experiment preparations, explanations, operation and summary. Thi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interest in research.Key words medicinal chemistry; desig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Author’s address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China 310006药物分析是药学本科生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在本课程的开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摘要: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将已知药物鉴别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对未知药物定性分析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方案由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并实施。
通过实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24
药物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分析课程,充分理解且掌握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规律及方法,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是本门课程的特性。
所以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药物分析的实验性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杂质检查。
所谓定性分析,通常又被称之为鉴别。
也就是让学生对药品或者制剂进行是非判别。
现在有很多学校设立的定性分析实验实为验证性的实验科目。
实验教学在经过不断的改革、深入后,旧的单纯的验证性教学已被目前的以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吸收新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所替代。
设立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一类型的实验是由教师确定好实验的主题,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查阅等,最终于由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自己的学生与努力,
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数据结果。
与些同时,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宽思路,加强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药物定性分析实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1.1 选择实验药物的原则
实验所用药品,以临床经常见的普通药物为主,根据类别差异,在不同的章节中选取1~2个经典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都具有代表性的有机药物。
本实验分别从芳酸、芳香胺、杂环、维生素和抗生素等类中选取了10个代表性药物进行鉴别。
芳酸类:阿司匹林;苯甲酸;
芳香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盐酸普鲁卡因;
杂环类:异烟肼;
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
抗生素类:青霉素na、硫酸链霉素:
糖类:葡萄糖。
以上药品中除青霉素na和硫酸链霉素为粉针剂外,其它8个品种均为原料药。
1.2 预实验和实验准备
为了确保实验药品跟化学试剂的可靠性,指导老师必须提前做好预实验。
现将所有的实验药品分组跟编号,相同的药物必须分在不同的组别里采用不用的编号,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相互参考及对照。
1.3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师需要提前两周时间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及方式,公布待鉴别的试验品名称,并向学生提出设计的要求跟每课题组的人数。
要求学生综合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方法原理,拟定书面实验方案初稿。
1.4 实验方案的审查
本次实验是首次开展的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为了能让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验前老师应认真审查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各组的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保证实验理论上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最后确定的实验方案,拟出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及药品,于实验前一周交给指导教师。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和鉴别药品、化学试液由实验室提供,少部分配制方法简单的试液以及学生临时改变方案需用的试液可以让学生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自行配置。
1.5 实验的实施
实验开始后,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实验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随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1.6 实验报告
学生在完成实验后,老师要及时记录下实验完成所用时间。
然后
小组通过实验和数据分别,以小论文的方式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相当于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次实训过程。
1.7 实验总结
指导老师在审阅完报告后,针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然后选出优秀或有特点的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优秀设计方案的评判标准是:理论知识运用全面、设计方法简单合理且可操作性强,实验用时少,结果分析精确、报告书写规整。
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开设设计性实验的体会
第一,对未知药物进行定性鉴别,是考察学生对各种药物理化性质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也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鉴别步骤可分成三段:①根据实验药物的外观性状和溶解度等方法进行初步鉴别,比如青霉素、链霉素极易溶于水,而阿司匹林、苯甲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则微溶于水,这样就可以把原料药分成水溶组和不溶组。
②通过鉴别官能团进行分组,如水不溶组的对乙酰氨基酚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羟基,可直接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蓝紫色;而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试液不发生显示反应,但其水溶液加热后,由于部分水解产生具有酚羟基的水杨酸,也可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从而用一种试剂便可将三种物质分开。
在水溶组,可用菲林试剂鉴别维生素c、异烟肼、葡萄糖等具有还原性的药物;③经过前两段的分析,把未知药物的范围缩小至1-3
种,最后通过专属实验进行针对性的确认鉴别。
第二,学生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但绝不能过多干涉,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实验失败是难免的,要允许失败,我们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如果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错误,也不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可以用与学生讨论、启发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新的思维方式提出新观点。
学生实验失败或者实验结果不理想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给予帮助与鼓励。
因为学生只要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以后必定要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也是一种成功,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很好保护。
第三,本实验可以选择安排在本门课程的倒数第二次课来完成。
因为,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包括药物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等,均已差不多学习完毕。
这时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不仅是对前一阶段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后在最后一次课时,对本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总结能在实验课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亦同时验证了本次设计性实验是否到了预期目标。
第四,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设立,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也得到了锻炼。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设计实验的选题、审查、实施、完成、总结,
都起到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查阅资料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知识面也同时得到拓展。
本实验课程的设立同时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响应,认为此实验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实验完成后,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拓宽知识,基本达到了设计性实验的预期目的。
总而言之,设计性实验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医药等相关行业也越来越不满足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创新力不足的人员。
学校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设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得到锻炼,理论结合实践。
我们将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下去,并不断进行完善与充实,为药学专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文英主编.药物分析(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
[2]杜英峰,张兰桐,许慧君.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8,24(1):45-46.
[3]王勇,宋万年.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05-107.
[4]穆松梅,张家生.从设计性实验看提高实验教师素质的必要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56-57,61.
作者简介:张霞,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药物分析教学与科研工作,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徐力生,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张立明,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孙涛,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