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当代中国国情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8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一理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它对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国情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曲折发展毛泽东曾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i]可是,党的领导人在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上,曾发生过多次曲折。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由于对国情缺乏认识,照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出党的纲领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即认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是明显地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后来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处于军阀官僚的封建制度把持之下”的、受“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即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应该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革命。
于是,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制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后来的几次代表大会,都坚持了这一观点。
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正确认识,在当时还是不深刻的,曾多次发生摇摆,并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攻击。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托派首先从右的方面提出挑战,否认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断定中国已处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而否定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国民党的一些人出于反对革命的目的,也极力鼓吹与此相类似的观点,由此爆发了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
与此同时,王明等人则从“左”的方面,强调资本主义成分的发展,主张反对资产阶级和中间势力,把民主革命不间断地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结果给革命造成惨重的损失。
毛泽东等人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深刻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国情,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认为革命应该分两步走,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更是毛泽东的独创。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第二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生产力水平低:当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仅相当于一百年前美国和阿根廷的水平2、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如市场体制、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等)3、公民整体科技文化素养不高200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38年;美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3.63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为12.9年。
1982年,我国15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到2000年该队列(3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1978年,美国15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9年,到2000年,该队列(3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年。
4、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森林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2% 石油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3 %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1 % 铜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5 %铝为世界人均水平的9.7 %5、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韩振亮:“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P2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有两层基本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关键词:中国国情;初级阶段;发展战略;长期性目录前言 (1)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一)人口:中国的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 (2)(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于世界后列 (2)(三)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四)资源占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 (2)(五)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六)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三、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5)(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5)(二)当代中国正处于“五化”深入发展时期 (6)(三)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6)(四)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前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持续着快速而且稳定的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已在2010年的跃居世界第二位,就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而言,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言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同样,在国际地位方面我国也有了显著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友好、开放、民主和活力十足的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向世人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科技水平。
而我国在复兴同时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从朝核问题、联合国改革、巴以和谈到伊朗核危机,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对于联合国活动以及世界事务的参与程度与日俱增,而我国在国际争端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和团体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无论是早些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双边和多边管道向受灾国提供40多亿美元的援助的作为,还是最近我国向索马里排除国际护航舰队举措,我国正面的、积极的国际形象都受到了广泛尊重。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有了成绩,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份鼓舞过分演化为自我陶醉或洋洋自得就不好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使中国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二,但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位居世界百位之后。
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历程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78)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二)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定位1.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2.当代中国的发展阶段: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无论是从生产力的不发达还是从基本制度的不完善来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都是“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全面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时必须正确掌握的。
3.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指出:“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这不是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之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以上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这不仅为中国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区域和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例如:1、2011年中国的经济贸易伙伴到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2、中国国际救援队15名队员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准备开赴日本地震灾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