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研究

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研究

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研究
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研究

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研究

摘要: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依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进行德育工作,可以开展以下四项系列活动:历史教育达到由知立德、行为教育达到由美悟德、大师教育达到由情体德和基地教育达到由行践德。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德育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现状

我国很早就注意到地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陶瓷文化教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上,近年来,已有很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景德镇陶瓷学院把陶瓷文化作为实践学习的课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的“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于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授牌,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建,近年来发展较快,2004年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将其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05年江西省文明办等六厅委将其确定为“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位于景德镇的学校几乎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陶瓷馆、御窑古址、高岭古矿址、陶瓷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领

略景德镇悠久灿烂的制瓷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各学校都在努力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

从研究的范畴来讲,这些学校都是在利用陶瓷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但不足之处是,他们或者只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开展活动,或者只关注学校工作的一个方面,或者仅仅将其作为第三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补充,没有全面地形成学校地域文化德育机制,至于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德育功能等,研究就更少了。

二、如何开发和利用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

1,利用“瓷都”独特的陶瓷文化资源,挖掘和丰富其思想精神内涵

景德镇陶瓷文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美好和谐,而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现今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导向和德育功能。

景德镇陶瓷从外形和内核上看,大多都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人们追求和谐、崇尚和美的价值取向。“福、禄、寿、喜、富、吉”这些字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企盼。因此,在景德镇陶瓷中常常用谐音字来表达这些愿望,如用鸡代表吉祥等。“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因此,景德镇陶瓷常常借这

四种植物表现刚直不阿的气节和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君子风范。此外,人们还借历史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儒学思想,倡导忠、孝、仁、爱等,因此,景德镇陶瓷还常常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来表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品质。

2,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就要利用陶瓷文化资源开展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建设基地。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四项系列活动。

(1)历史教育达到由知立德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御窑遗址、民窑遗址、陶瓷博物馆、陶瓷商店、陶瓷工厂在景德镇星罗棋布。可以说,在对学生进行陶瓷历史文化教育方面,景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去参观,让学生了解制瓷历史、不同时期陶瓷工艺的特点以及现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感受瓷质之美、工艺之精,同时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2)行为教育达到由美悟德

景德镇曾有“一件陶瓷过手七十二次方可成器”的说法,制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陶瓷生产活动,使学生了解制瓷工艺中淘洗、揉搓、拉坯、利坯、画坯、上釉等各环节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增强意志力和创造力。

(3)大师教育达到由情体德

景德镇历来被誉为“瓷都”,有着丰富的陶艺人才优势,古时就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之说。世界各地的陶艺人才不断地来到这里进行交流、创作,学术氛围浓厚,仅景德镇本地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多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陶艺教授、陶艺副教授、省级陶艺大师100多人。陶艺家数千人,陶艺从业人数是全国最多的。这些人才优势对学生继承优秀的陶艺精髓、接触先进的陶艺理念和领略精湛的陶艺技巧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融入陶艺的学习当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基地教育达到由行践德

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建设陶艺培训基地,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还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精心编写通俗易懂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教材,培养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意识。

三、我校发挥陶瓷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经验

近年来,结合实际,我校依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构建了“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新模式。“一个中心”就是以育人为中心,“四个结合”就是品德教育内容与陶瓷文化资源相结合,方式上将理论教育、网络教育、实践教育、第二课堂相结合,途径上实行学校与景德镇陶

瓷古迹、厂区相结合,陶瓷艺术专业教师与德育教师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效地增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

我校还利用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构建校内外、课内外开放式品德教育平台。我校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育法,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品德教育空间,把学校陶艺培训基地当做陶瓷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学生成立陶瓷文化社团,加强社团成员的学习、研究与交流,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将品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成立了陶瓷文化旅游协会,让学生设计陶瓷文化旅游线路,编辑出版陶瓷文化刊物,撰写报告、实习日记等,进一步深化品德教育;不定期邀请大师作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陶瓷文化教育。

我校还注重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实现理论教育、网络教育、实践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我校坚持以科研促教育,组建教师、学生与基地专家结合,师生互助、学生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丰富其思想精神内涵,编写与陶瓷人物、陶瓷制度、陶瓷器物、陶瓷装饰、陶瓷工艺和陶瓷行业有关的民风民俗教材,并利用校园网建立了陶瓷文化思想教育资料数据库,开设有关陶瓷文化方面的教案课件、陶瓷工艺制作录像、陶瓷文化胜地简介、陶瓷文化研究文献、陶瓷人物介绍、陶瓷作品简介、热点探讨、师生在线交流等栏目,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实践教育、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立体化品德教育方式,提高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构想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 策构想 2012年4月 第9卷第4期 湖北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Apr.2012 V01.9No.4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构想 陈相明,计镇华 (1.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2.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团委,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与全国一样, 景德镇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很快.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拥有历史悠久的陶瓷产业,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得天 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但与周边其它地区相比,景德镇市的旅游产业还显得相当落后.本文对这一现象深入思考,提 出"强化自然条件优势,凸显陶瓷文化特色"为主题的发展路线,在"大旅游时代"的背景下,抓住现有的一切有利条 件.借助于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发展理念,探索具有创新型的陶瓷文化旅游发展路线,从而更好更快地促 进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文化旅游日渐成为旅 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在文化旅游方面,作为享誉世界的瓷

都.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理应成为吸引全球热爱陶瓷文化的游客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在千余年的制瓷历史中逐渐积沉而成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共为一体,具有非同构性,非季节性和很强的商业性,可挖 掘的观光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具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此背景下.客观评估该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该项产业的对策,对于促进景德镇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1.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世界,陶瓷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具有千 年瓷都的美名.千百年以来,熊熊不断的窑火,使景德镇留下 了丰富的陶瓷历史遗迹,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地方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旅游文化. 至今仍拥有30多处陶瓷文化遗址,如至今还保留着古矿洞, 古街,古码头,古碑和古亭,风景幽雅,独具一格,我国古代着 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制瓷粘土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村;国内外迄今罕见,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窑遗址:集古制瓷作坊,窑场,明清典型世俗建筑 于一体,将千百年来手工制瓷的全过程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座落在枫树山盘龙岗上的陶瓷历史博览区等.深厚的陶瓷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瓷都"凝聚着中华文化, 景德镇瓷器是具有"中国性格"产品的代表,"千年瓷都"是景 德镇独有品牌,也是景德镇借以发展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 2.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景德镇全境处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

最新闽南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方志文献杯”首届闽南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初赛) 1.闽南语“无头神”,普通话的意思是:(B ). A.一会儿 B.健忘 C.扒手 D.没力气 2.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屈斗宫宋元窑址位于( C )城东南郊. A.安溪 B.南安 C.德化 D.永春 3.( B )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A.南安纸织画B永春纸织画 C.德化纸织画 D.安溪纸织画 4.( D )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工艺品,集景德镇陶瓷、福建脱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蓝于一体。 A.影雕 B.石雕 C.木雕 D.漆线雕 5.“阮淋着冷冷的雨水 无奈你已经无惦阮身边 不知你置叨位 甘有将阮放忘记”这段歌词来自于闽南语歌曲( B )。 A.小雨 B.雨水我问你 C.西北雨 D.车站 6.( C )是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其石雕艺术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晋代。 A.南安 B.永春 C.惠安 D.石狮 7.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 B )”,

A.布袋 B.嘉礼 C.杖头 D.药发 8.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它是( C )。 A.讲古 B.善书 C.答嘴鼓 D.讲鉴 9.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D )妈祖圣诞之日举行。 A.十五 B.十三日 C.初三 D.二十三日 10.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尊为“开漳圣王”的是( C )。 A.陈政 B.朱熹 C.陈元光 D.颜思齐 11.妈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生于( A ) A.莆田 B.福清 C.厦门 D.晋江 12.1621年,漳州月港成衣匠颜思齐以诸罗山为根据地,开拓疆土,分设10寨,被众拥立为( A )。 A.开台王 B.开漳王 C.开闽王 D.开泉王 13.九龙璧石(华安玉)与水仙花、( D )、片仔癀并列为漳州四宝。 A.农民画 B.灯谜 C.剪纸 D.八宝印泥 14.( B )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阳”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A.泉州 B.漳州 C.厦门 D.莆田 15.闽南人的端午节习俗除了赛龙舟,还有(A)补天。 A.煎堆 B.听香 C.吃粽 D.除尘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项目背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所有类型的学校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道德教育本着人的进步和人格提升 的精神。独特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德育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德育方 法和方法,强调实效,具有深远意义。 2.中小学德育现状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很低。道德教育将道德与日常生活分开。道德教育的目标得到了无限的改善。它与道德品质和道德生活的发展 是分开的。在理解道德价值观时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的理解 是太过分了。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道德教育 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重新教学,重新撼动,消除了 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从现实

生活中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学生脱节,道德理解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 在遇到复杂的道德生活时很难适应,无能为力;学生有“多重人格”, 表达为“面对面的一套,背后一套”。 3.我们学校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求。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为基础,吸收和整合了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德育进 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以特色德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努力找出道德教育的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实验,为 改变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同时,通过 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优化和完善学校德育环 境和效能,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型和管理范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现有的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具有相应道 德知识的学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应道德行为和道德效应。道德教育不是一种认知过程。这是一个由道德主体实践和体验的 积极过程;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教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灌输;道德教育不是学生生活和学生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和活动相结合的东西。因此,德育的内容应该接近学

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探析

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探析 发表时间:2014-04-18T09:04:44.4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作者:韩至钘[导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韩至钘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教师进修学校065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尽快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推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要大力探索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以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挑战2l世纪市场经济变化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课外活动 一、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德育功能的宗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课题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感受理解、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发现之旅的欣喜。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识及创新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辨的思想及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通过协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资料,分工协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分析处理,或得出科学结论,或争执归纳出来解决疑难,其中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已取得巨大收获及教学成果。 3.改变师生传统地位关系,形成新式教学环境。研究性学习倡导教学民主,谋求建立师生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在研究问题中,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展示,师生平等参与,互相尊重,协作分工与攻关,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新氛围,为学生禀赋、潜能发掘及老师更新简直是创造宽松的环境。 4.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功能。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由关注身边事、家乡史的问题入手,应用史学理论方法探究,落实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功能,学生爱家乡,关爱亲人,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必然升华。 二、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主要表现 1.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应该为学生而设计,以学生的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为宗旨,重视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珍视学生的个性。为此,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以开放方式组织教学,开展活动,我们的活动就是本着面向主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 2.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活动过程以和谐互助为中心。所谓“和谐互助”是指实践活动中师生间,生生间互相配合,适当地进行阅读、思考、质疑、提问、交流、讨论、感悟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尊、独立、潜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进步,从而形成真正的“亦师亦友,互为师友,教学相长”的势态。本着“尊生重学”精神去指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把教学方法变成学习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更高的境界——“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我爱学”,从而接受全新的素质教育。 3.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价值以创新发展为中心。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现着重大的思想品德性转变——从科学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它指引着我们的课外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教师达成一个共识——思想品德课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只能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创新与发展。知识的积累最终要落实到运用上。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大量的有价值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发现问题挖掘问题,激其兴趣,从而获取新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练知识、长才干的舞台。 三、开展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思想品德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学德育途径是多方面的,既有专门传授思想教育的政治课,又有寓德育于学科学习的各科教学,还有班团队会等活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思想品德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要把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一环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计划,统筹安排,具体部署。在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中,还要注意与思品、语文、地理等亲缘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及能力的综合运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在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中,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让学生对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 4.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将以往的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化为多方面的评价。所以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多采用激励评语,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除了应当具备随时更新知识的能力,适应并改变学生的能力,更应具有一颗爱心。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名瓷器。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崇高地位。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芳菲路。景德镇上下千百年瓷路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又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多姿”而著称。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书、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瑰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其主流力量已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陶瓷艺术精英。运用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设计特长,打破了陶瓷艺术的固有格局,把沉实丰厚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寓美意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艺术之精华注入日益更新的民族艺术之中,创造出了无数的具有时代意境的精美陶瓷作品,以强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引导着东方陶瓷艺术的新潮流。 景德镇陶瓷鉴别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图书) 小编推荐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一书,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将历史性、工艺性、审美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瓷库中国网)《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著作。它系统地考察和论述了陶瓷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基本涉及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结合史籍和最新出土的记载进行了考辨,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著 本丛书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将历史性、工艺性、审美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图书目录 第1章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 第一节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陶瓷及与陶瓷相关的概念 二文化及与文化相关的概念 三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 一景德镇地域陶瓷文化 二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 三景德镇陶瓷材质文化 四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 五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 六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 七景德镇陶瓷作坊文化 八景德镇陶瓷习俗文化 九景德镇陶瓷交易文化 十景德镇陶瓷包装文化 十一景德镇陶瓷制度文化 十二景德镇陶瓷名人文化 十三景德镇陶瓷文献 第2章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文化第一节景德镇陶瓷与宗教 第二节景德镇陶瓷与神话传说第三节景德镇陶瓷与音乐、舞蹈第四节景德镇陶瓷与建筑 一富丽堂皇、庄重肃穆的故宫建筑二皇家气派、精致典雅的皇家园林三 儒雅闲适、精致小巧的江南私家园林四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粹——中国民居五中国宗教精神载体——中国宗教建筑六文人雅士,江南胜迹——中国十大名楼七时代意识的体现,创新精神的凝聚——中国现代建筑

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

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 【摘要】校园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活动内涵的介绍,分析了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重点研究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校园;体育活动;德育;功能 校园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竞争欲,他们对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特别热爱。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 1 校园体育活动内涵 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教育的实践性,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内,以学生为行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由学校内部有形的体育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学校体育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健康的生活氛围,是体育文化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1.1 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 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集中表现为师生的体育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它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体育健康观,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1.2 校园体育活动的实践性 校园体育活动是以学生运动练习活动为基本方式,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强的特征,这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学生一切理性的精神的东西,都必须鲜明地见之于具体可见的身体练习的物质活动过程中,是学生具体实在的练习行为。 1.3 校园体育活动的教育性 校园首先是教育场所和教育环境,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拿名次,提高学校的声誉,更是为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强壮他们的体魄,健全他们的身心,达到普遍范围内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校园体育活动更能体现人文精神和个性解放,体育对身体行为放纵的同时激发了情感,解放了思想,对中国主流文化教育的影响意义重大。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闽南文化进校园专项总结材料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闽南文化进校园专项总结材料 多姿多彩的闽南文化已成为泉州地面各类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地处泉州中心地段,拥有百年历史,我们充分认识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和利用闽南资源优势,在校园创建本土化、儿童化的教育环境,用闽南文化丰富校园课程,对增进小学生从小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促进小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精心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和研究闽南文化的有关知识,明确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本校实际,以“本土特色资源在活动中的运用”为指导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并积极向社区、家长开展宣传活动,以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为载体,制定方案,全面实施,积极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丰富校园文化,创设乡土化氛围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以适合自己学校的方式展现闽南文化。1、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通过宣传栏展示、介绍海丝文化、泉州十八景、民族服饰、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名人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2、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查询、收集闽南民间剪纸、年画、石雕、扎纸、歌谣、童谣、传说故事、民间游戏等资料进一步熟知家乡;3、是结合闽南民间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根据闽南风俗习惯,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

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从中受到闽南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组织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登清源山与老君合影留念;参观大开元寺;走进释雅山施琅将军故居;走进梨园剧院观看闽南传统戏剧;走进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交馆、科技馆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欣赏家乡的风景,增强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进一步开发特色化校本教材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逐步积淀校本化的课程内容,我们积极将本土资源融入课程之中。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我校就结合闽南文化校编写、开设《人人都会童谣》校本课程,1-3年段闽南童谣;4-6年段闽南语课本剧,收集泉州典故和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在与生俱来的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 三、将闽南化活动渗透于教育教学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博大精深,探索“传承闽南优秀文化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努力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如:语文学科教学中利用古诗的教学及时链接闽南语中的相关内容;音乐课上欣赏闽南“歌仔戏”、“高甲戏”、“南音”和现代闽南语流行歌曲;美术课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作起“提线木偶”、了解勤劳的惠安女;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进行“闽南谚语大盘点”;舞蹈课上跳《家乡的

最新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德育功能探析

Vol.10No.2 2013年2月 第10卷第2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Feb.2013党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这为社会动员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据统计,至2009年12月,全国累计有4.03亿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向社会提供了超过83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生社区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它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带领青年服务社会的工作载体,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 一、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形式上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坚持“广泛动员,自觉自愿”的原则,强调参与的自愿性。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由选择基础上的自觉自愿的行动,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而自觉自愿地为社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活动。它不靠权力指使,也不靠利益驱动,它的原动力是基于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意识完善之上的自觉自愿的奉献和付出。自愿性能够让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唱“主角”,以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义务服务,不图报酬”的宗旨,体现服务的无偿性。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无偿性是指志愿者不为报酬而工作,是非盈利性的、不收取物质报酬的,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偿的奉献给社区的各项工作。大学生志愿者是基于自己的爱心、责任或者权利而不是物质报酬来帮助他人的,他们把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把回报社会看作是主要的信念之一。 (三)秉承“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挥了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作用。根据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善于在教育活动中让大学生当“主角”,社区志愿服务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目的。同时,志愿服务能够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发现自身不足,克服缺 陷,有效地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四)形成“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氛围,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大学生志愿者与志愿组织之间、志愿组织与志愿组织之间、志愿者与受助者之间、志愿者与社区之间,甚至志愿组织与政府之间都有深刻的互动关系。双方或多方在这种互动关系中互相学习、加深理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种互动的另一个结果是把社会各个相互分离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复杂、丰富的社会网络,促进了社会整合。 (五)注重学习工作两不误,具有普遍的区域性。当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主要是在高校所在区域的社区开展,这对于活动开展的便利和成效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大学生对社区调研比较方便,对社区各方面的了解比较深入,从而结合自己所具有的技能可以更好地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学习任务比较重,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他们只能选择离学校比较近的区域开展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发挥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落后的腐朽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的渗透和侵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我们建设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指明了道路。志愿精神是被涵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精神层面的部分,是促进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大学生志愿者以高度的政治觉悟,通过脚踏实地的社区志愿服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始终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大局,围绕着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大学生志愿者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技能,有效地弥补其他组织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不足,在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中起到“微调”作用;它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为打破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缓和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矛盾提供了可能;它致力于消除贫困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德育功能探析 潘子松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内容的有效载体,具有较强的德育实效 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德育功能 14··

景德镇瓷器特点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转载)万壶堂 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但真正了解其瓷器特点的人却不多,景德镇瓷究竟有那些特点?凭什么称雄天下? 景德镇主要产品青花、粉彩、高温颜色釉、雕塑瓷、以及派生出来的一些产品天下无敌,全世界任何一个厂家的瓷器产品景德镇都能仿制,而景德镇产品全世界都没有可能全面仿制。几百年里世界各地都想仿制景德镇瓷,但几百年过去了仍然无法达到景德镇的工艺水平,景德镇瓷品种几乎涵盖所有瓷器品种,过去引为自豪的“薄如纸、明如镜------”的卖点在今天的陶瓷业中已是“昨日黄花”制瓷行业基本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而景德镇的几项传统技术是任何地区永远无法做到,这几项技术是“利坯”“干接”“雕刻”“填彩”“边角”;这几项技术是制作高档瓷器的根本保证。 利坯就是用特制的利坯刀车削旋转的坯,使坯规整光洁,是景德镇专有的一项工艺,表面看各地都有这道工序,但在景德镇分成三个工种,既修坯、呙足、利坯,各司其职,不能互换,修坯工只车削碗盘等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外壁,形状变化小此外坯内有模具支撑,技术相对简单,呙足工只车削碗外底,足圈内部,在历史部分时期技术难度较大,如“过肩足”(底部胎大大薄于足圈外碗壁的厚度),利坯工则需要车削器物的所有部位,包括器物的内壁,和琢器的分段接口,这项技术难度最大,因此又分成大器利坯和小器利坯两行,这两个工种只有景德镇存在。 大器利坯先将干燥后的底座、瓶身、颈部三段里外上下车削达到要求后用特制泥浆在接口处涂匀,再将三段粘合,干燥后再将内外接口车削平整,车削时由于坯体有弧度,无法了解坯体的厚度全凭利坯工用手指弹击坯体,听声音判断壁厚再决定是否继续车削,因为口部的厚度与弧度部位的厚度不一样,传统泥料耐火度低,如果坯的厚度不一致高温烧成时会向一侧歪倒。 小器利坯敞口类内外车削达到要求,特别在车削碗、杯类坯体薄如蝉翼,车削时完全靠感觉,稍有不慎前功尽弃,琢器瓶罐同样分段拉坯,干燥后车削,最后车削外壁,如此轻薄难度可想而知,与世界各地车削修坯不可等同而论。 制瓷成型什么叫精致,简单说就是要见角见线,圆弧处要自然流畅,圆滑渐变,硬角处要线条明快清晰,不能含糊,特别是足底内角跟,明清精品基本都是清楚干净,不像仿品足跟转角处基本呈圆弧状,景德镇精品因为利坯分工细致,专业,传统产品都必须运用这项工艺,因此不仅造型漂亮,更重要釉面光洁度也大大提高,各地瓷器从成型开始就已经比不上景德镇产品,瓷器如果不利坯表面会起伏不平,虽然看上去不会发现,但釉面整体效果感觉不好。干接,也是景德镇瓷的一项特有的工艺,琢器上的一些附加装饰如瓶耳、壶嘴、杯把等,各地瓷厂都是不等坯干燥,趁着坯湿就把附加装饰粘合,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接口泥和主体与附加装饰收缩不一致而发生裂痕或变形,但是粘接后无法进行利坯,只能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修饰,现代多采用素烧后再抛光工艺,但仍然不可能达到利坯后的质量水平,景德镇是在坯体彻底干燥以后经过利坯之后再由雕削工将粘接面修整严密后,先在接口内侧涂抹用坯泥调制的粘接泥,在接口的外侧涂抹自己祖传秘方配制的外口泥,将附加装饰对准按压,再将挤出的外口泥抹平,接口处转角要见角见线,雕削工负责制作附加装饰以避免粘接时出现问题,使用的外口泥自己配制,就是在国营工厂工作时也是自己制备,工厂每月支付给一定的费用,外口泥不会干裂,但粘结力低因此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接口泥。由于雕削工专业操作附加装饰质量较高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

文化调查报告————浅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龚秋逸 摘要:进入景德镇后我们深入采访了景德镇当地文化,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寻找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走访景德镇,需找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刻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参与来寻找失传的陶瓷技术工艺。深入景德镇陶瓷制作作坊,走访景德镇陶瓷店铺,寻找景德镇真正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通过采访的模式来需找并完善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参与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先通过在景德镇的招待人寻找的仍然使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千祥云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和了解了其坐落于景德镇郊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在其基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制作了属于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参与和实践了关于陶瓷的传统柴窑烧制过程。并通过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陶瓷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 实习总结: 景德镇,中国瓷都位于江西省。相信世界上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但一定知道中国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4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用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清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闻名与世界。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灿然的陶瓷历史文化将景德镇与世界精密相连。 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11月,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官窑瓷瓶,在伦敦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 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 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卖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这无疑表现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艺术品上的惊人成就,但拥有这些成就的也只剩下中国历史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doc

第 1 页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2 页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 一、德育研究课题的确定: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确定本学期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各班根据学校课题,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确定本班子课题,写出研究方案,并在班级常规工作中落实,期末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2)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即关心学生又能对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给予指导纠正的教师骨干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以德养性,阳光育人,活动育人,营造自主,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为重点,处理好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教师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意识服务。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总结,根据学校、本班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借鉴理论,从事实出发进行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成立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定期进行论文、活动的评比。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渗透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分类,概括特点。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意识培养等问题的理论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 (4)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挖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活动渗透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6)实践检验法:在实践中总结处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 五、学校研究实践过程 1、营造自主管理的校园氛围。开学初,利用校会、班会、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宣传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产生初步的自主意识。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觀以及优秀的道德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主要源于音乐教育其艺术感染力所具有的审美作用,能够在提高受教育者音乐审美与个人表现力的同时,净化其心灵并升华其道德情操。 唯物辩证法向我们揭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一点可以从音乐教育与其自身所包含的德育功能体现出来。其中,音乐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受教育者道德情操培养上。席勒曾说过:“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而美就是铸就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所以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经验,就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主要是通过旋律以表达情意,优美悦耳的旋律有助于人心情保持平稳、安静以及舒畅,进而使得精神世界得到陶冶。音乐教育中,学生在庄严雄浑的音乐熏陶下,能够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保持高昂的情绪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贝多芬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中,其所表达的是对人类平等与友爱的追求,通过欣赏该乐曲,能够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并产生更高的道德追求。《黄河大合唱》中,其主要是歌颂我国人民坚强不屈、为国战斗的精神,同时痛斥了残暴的侵略者对我国及其人民带来的严重伤害;作品中将抗日战争时黄河儿女的英雄气魄和壮阔图景生动的表现出来。而欢快活泼或是舒缓动情的音乐熏陶,一方面能够让人保持心情的愉悦,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人心静神宁、直视人生。例如,类似于《从头再来》这样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学生无畏失败,奋发图强的精神。所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有助于调节其内心的平衡,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并增加其自信心。从而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正确看待成败,并充满自信的去解决困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心灵美 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作为帮助学生塑造美心灵美的手段或方法。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将这样的一种观念与德育结合,则可以理解为:明白需要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情操,不如将追求这样的道德规范与情操视为幸福并乐于其中,而这一目标通过音乐教育最容易实现。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会为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事件或者是寓意等而吸引,继而产生情感上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能是联想、想象或是激动与共鸣。并使其在情感体验下,自然而然地去接受某种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与崇高精神的渗透,故而使自身的思想道德上升到更高的境界。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所提供这种真善美、假丑恶等审美情感,使得学生学会善恶、真假,并在这样的一个对比中逐渐净化自己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