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权
- 格式:ppt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28
论人大监督权的现状及其完善摘要:人大监督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实现和完善人大监督权也是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针对现在我国人大监督在对立法、国家机关工作和人事方面的监督都存在着种种不足,提出了通过提高人大代表素质,设立专门委员会等方法进行完善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监督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民主的根本标志,建立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主要途径。
监督权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之一,是人大实现立法权、决定权和任免权等职权的重要保障。
一、人大监督权概述同立法权一样,监督权是各国议会普遍具有的、与生具有的一项权力。
从议会的历史看,早期议会产生的时候,其职权就是从监督政府的财政开始的,后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议会的立法权,知道本世纪初争睹权力开始膨胀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大声疾呼要重视它的监督职能。
现在监督权在议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人大监督权的内涵在我国人大的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大监督权的理解,现在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人大监督权可以理解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和国家的意志,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和宪法、法律实施状况,所采取的了解、调查、审议、处置的强制行为。
”观点二:人大的监督权,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司法、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他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的检查、调查、督促、纠正、处理的强制性权力。
观点三:人大监督权“泛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自己已产生的各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依法进行指导、审查、检查和督促,并在此基础上行使相应的批准、决定、任命和选举及罢免的权力。
什么是监督权_监督权包含的内容什么是监督权,怎样行使监督权,现在店铺为大家解答什么是监督权的疑问。
监督权的含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
它是公民参政权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
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行使监督权的方式一是依法监督的原则。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离开了宪法和法律的监督就失去了法律依据。
人大监督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都要严格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对法定的对象进行监督。
是否需要行使监督权,如何行使监督权都要以法律为准绳。
只有坚持依法监督,监督才能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二是职权分工的原则,或者说是不包办代替的原则。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要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就必须遵循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职权分工的原则。
宪法和有关法律在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并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这样规定既可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能使国家机关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不允许侵犯和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不能包办代替“一府两院”的工作。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责成“一府两院”予以处理解决,人大常委会不直接处理或办案。
三是监督大事的原则。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主要应是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大问题。
人大监督的内容应该是国家和地方事务中那些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
即工作监督要抓大事,法律监督要抓典型。
如果事无巨细,样样都管,就容易干扰“一府两院”的正常工作。
四是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
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显著特点,是集体行使监督权。
即监督意向的确定,监督行为的实施,监督结论的形成,都要按照法定程序,经过集体讨论,通过会议表决来决定。
人大代表的四个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权利归纳起来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区别:立法权关于法律,决定权关于方针,任免权关于人事、监督权关于机构
1、立法权:如果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决定,那是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中央人民政府及其直辖的省市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2、任免权: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全国人大行最高任免权。
3、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其他或工作人员的年度工作报告或审查则是监督权。
在每年3月例行的工作报告中,上年度的报告一般体现监督权
4、决定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下年度计划是否批准,一般体现决定权。
人大的“权利”,体现在以下4方面
一是人大的职权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二是人大的职权体现的是公共利益。
三是人大的职权本身既是“权力”也是义务。
四是人大的职权具有强制性、支配性。
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权利归纳起来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主要区分决定权和监督权。
因为立法权是关于“法律”的职权,任免权是关于“人”的职权,这两项职权一区分比较明显,不会弄错。
但是,决定权和监督权都是关于“事务”的职权,较容易混淆。
一般而言,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是否批准下年度计划属于决定权。
【关键字】监督浅论地方人大的监督权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最根底、最重要和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职权。
地方人大监督职能能否充分行使,直接影响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作用的发挥和整个国家监督机制的健康运行,也直接影响地方人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和民主法制进程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一、地方人大监督权的来源和特点。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这一条文可以看出,地方人大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促使其依法履行职责,防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保证法律正确实施,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赋予的神圣权力,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强制性权力,是代表人民行使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最高层次的监督。
这就表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一是具有权威性。
人大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它的监督是代表人民、以国家的名义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它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处于最高地位,它的权威性来自于法律;二是具有强制性。
正由于人大监督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而不按照某个领导的意志进行,因此被监督者必须严肃认真的接受监督;三是具有人民性。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广大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因此也可以说国家权力的监督本质上就是代表人民行使职权,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二、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XX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规范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这对于更好地保障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有:(1)立法权。
首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其次,根据宪法规定的范围行使立法权。
再次,解释法律的职权。
最后,审查和监督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
(2)人事任免权。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如下职权。
首先,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再次,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最后,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3)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质询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
(5)重大事项决定权。
包括:①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权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
②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有权决定宣布进人战争状态。
③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④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人紧急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决定进入紧急状态权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共同行使,国务院的行使范围小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的范围为省、直辖市、自治区之内的部分地区进人紧急状态的决定。
⑤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以保障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转。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权。
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按其内容说,可以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个方面。
法律监督的内容和范围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法律监督主要是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下一级国家权力机关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
工作监督是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一府两院”的组成人员是否尽职尽责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具体内容和范围包括:全面的工作监督,即指对“一府两院”的全面工作进行监督;计划和预算监督,即审查和批准国家或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审查和批准国家或地方的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人事监督,即对国家工作人员的选举和任免以及履行公职的情况进行监督。
人大的四个职权口诀
人大的四个职权口诀是: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这四个职权是人大的核心职能,也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首先是立法权。
人大代表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这是人大的最高权力。
立法权的行使需要代表们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代表们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
其次是监督权。
人大代表有权对政府和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他们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监督权的行使需要代表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需要代表们勇于揭露问题、敢于批评不足,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第三是决定权。
人大代表有权对重大事项进行决定,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批准国家计划和预算等。
决定权的行使需要代表们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感,同时也需要代表们充分了解国家大局和人民利益,做出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策。
最后是任免权。
人大代表有权任免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确保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能力和品德符合要求。
任免权的行使需要代表们具备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同时也需要代表们充分了解被任免人的情况和能力,做出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策。
人大代表的四个职权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代表们需要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度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感,充分了解国家大局和人民利益,做出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策。
同时,代表们也需要勇于揭露问题、敢于批评不足,推动问题得到解决,确保人大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什么是人大代表权利监督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其中主要拥有四项权力,即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反而要受人民的监督。
人大代表权利是由全国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的人员。
人大代表也是有权力和义务的。
既然当上了人大代表,那就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参加相关的会议,为人民群众服务。
人大代表是监督的主体,说明了人大代表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来看看关于人大代表权利监督的有关内容吧。
一、人大代表权利有哪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分别是全国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根据宪法和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享有执行职务相适应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人大代表的权利。
体现在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和人大会议闭会期间的活动两个方面。
在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享有如下10项权利:(1)出席会议权,即参加本级人大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
(2)审议权,即在各种会议上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
(3)提议案权,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4)选举权,即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选举和决定人选。
(5)询问权,即审议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
(6)质询权,即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的质询。
(7)罢免权,即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罢免案并对其投票表决。
(8)提出组织关于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