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高程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6
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学习要点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学习要点1、高速铁路测量中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级和测角精度要求:三等级测角中误差为1.8秒,四等级测角中误差为2.5秒、五等级测角中误差为4.0秒。
2、高速铁路水准测量等级和测量精度:四等级水准测量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5.0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限差30√Rmm,往返测不符值限差20√Rmm,附合路线闭合差限差20√Lmm,环闭合限差20√Fmm,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限差14√Rmm。
3、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路部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的规定。
用GPS测量加密国家大地点,代替三角网、导线网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用动态GPS 测量进行线路中线测量时,其方向和长度应满足相应测量等级网角度和长度的精度要求。
4、线路测量,先利用GPS测量加密国家四等大地点。
GPS测量加密的四等大地点,应选在沿线路方向离线路中线100~200m、稳固可靠且不易被施工破坏的范围内,并每隔5km左右布设能置镜、相通视的一对点,每对点间距离不宜小于1km。
5、线路测量交点及控制桩测量可采用GPS测量。
6、导线测量应在GPS测量加密国家大地点的基础上按五等规定精度进行。
7、导线水平角应使用DJ1型或DJ2型经纬仪,或精度相当的全站仪,用全测回法或方向观测法测量右角2测回。
当使用光学经纬仪观测时,2测回间应变动度盘位置。
经纬仪、全站仪、光电测距仪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校并符合有关规定标准。
8、使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进行导线测距时,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各观测2测回。
9、导线测量限差标准:水平角检测较差(” )15闭合差(” )10√n长度水平角未平差的相对闭合差4km 1/120005km 1/10000长度水平角平差后的相对闭合差4km 1/240005km 1/2000010、高程测量一般要求:水准点应沿线路布设,一般地段每隔2 km设一个,重点工程(大桥、长隧)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水准点。
.2 施工测量3.2.1 施工测量方案3.2.1.1 测量组织管理形式及规模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及高速铁路的高标准要求,测量组织机构本着人尽其责、物尽其力的原则,从上到下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组织纪律严明的管理队伍来进行全项目的测量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的测量工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总负责,由工程部下设的测量工程师具体负责,项目部测量工程师和工程部长统一组织和协调管段内的测量工作。
下属作业工区设立精测队,隶属于作业工区工程部并负责各自管段范围内的控制测量和大型贯通测量,精测队应进行测量方案设计、测量成果的整理以及测量放样资料的计算等工作并将成果报请工程部长和精测队长复核,复核合格后报总工程师审核,最后项目部报请监理单位审批,各种测量资料须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使用。
日常施工放样工作则由各区点技术负责人和工区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
3.2.1.2 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置和原则3.2.1.2.1 测量人员的配置和原则鉴于京沪高速铁路对测量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我们投入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人员组建精干高效的测量管理队伍。
本施工范围内项目投入高级工程师2人,测量工程师24人,组成3个测量组负责全管段的测量工作,并在工程部设测量负责人全面负责对外的联系沟通和内部的测量组织协调工作。
3.2.1.2.2 测量仪器的配置和原则针对高速铁路的高标准、严要求,决定在施工中投入精度高,性能可靠的测量仪器,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要求。
本次拟投入GPS全球定位系统(徕卡GPS3200接收机)3台,徕卡TCA2003全站仪5台,徕卡TC1800全站仪5台,徕卡TC1200全站仪4台,拓普康A T-G1(0.7mm/km)自动水准仪5台,拓普康AT-G3(1.5 mm/km)自动水准仪5台,DSZ2水准仪10台。
3.2.1.3 平面控制测量3.2.1.3.1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本管段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和加密分为三部分: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的复测、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的复测和基桩控制网(CPⅢ)的布设及加密。
摘要 (IV)第一章任务概述 (1)1。
1任务名称 (1)1。
2设计依据 (1)1.3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 (1)1.4工程概况 (2)1。
5地理环境 (2)1。
6既有精测网情况 (2)2.1.1精测网的资料 (2)1。
6。
2平面控制网 (3)1。
6。
3高程控制网 (4)第二章精测网复测 (4)2.1平面控制网复测 (4)2.1。
1 CPⅠ网复测 (4)2.1.2 CPⅡ网复测 (5)2。
1。
3 使用仪器 (5)2.1.4 CPⅠ和CPⅡ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6)2。
1.5 精度要求 (6)2.2高程控制网复测 (8)2。
2。
1高程复测 (8)2。
2。
2使用仪器 (8)2.2.3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9)2.2。
4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9)2。
2。
5高程测量作业要求 (9)2.2.6 高程网平差处理及复测成果评价标准 (11)2。
3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11)2。
4CPⅢ网测量工装准备 (11)第三章 CPⅢ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 (12)3。
1CPⅢ网点测量标志选择 (12)3.2CPⅢ网点的埋设 (13)3.2。
1 CPIII点的编号 (13)第四章 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4)4。
1CPⅡ加密方法 (14)4。
2CPⅡ加密点网标埋设与检测 (14)4.3CPⅡ加密点的平面分布 (15)4。
4观测方法 (15)4。
5观测要求 (15)4。
6数据处理 (15)第五章 CPⅢ控制网测量 (16)5。
1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16)5。
1.1 CPⅢ布网形式 (16)5.1.2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17)5.1.3观测时段的选择 (17)5.1.4测量要求 (18)5.1.5主要技术指标 (19)5。
1。
6现场记录 (20)5。
1。
7 CPIII外业测量注意事项 (21)5。
1.8 CPⅢ控制网平面数据处理与评估 (22)5。
2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22)5。
2.1测量方法 (22)5。
京沪高铁CPⅢ现场施工测量技术【摘要】高速铁路在世界发达国家崛起,使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道路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也有很大地进步和发展,对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速铁路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现结合京沪高铁施工测量实例,重点介绍了CPⅢ控制测量方法与步骤。
实践证明,该测量技术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对无碴轨道铺设的标准高及严要求。
【关键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CPⅢ控制;控制网;测量;平差0 引言随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以成熟和完善。
同时,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对无碴轨道的铺设技术要求严格、执行标准高。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的质量新增设CPⅢ的控制测量项目。
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三级布设。
第一级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的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主要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的轨道控制网(CPⅢ)。
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为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精密水准。
1概况及依据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南侧引出,终到上海虹桥高速站。
京沪高铁设计时速350 公里,中心正线运营长度1308.598km。
本部位于山东枣庄境内,正线起止里程为DK595+730~DK613+834.52,全长18.1km。
其中桥七座,占48.5%:路基占全线43.3%,隧道一座占8.2%(主体不是本部施工)。
京沪高速铁路为保证三网合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WGS84 椭球高斯投影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XX高速铁路XXXX-X标段X工区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审批:校核:编制:XXXXXX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标段项目经理部X工区X零XX年X月目录1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地理环境 (4)2.3坐标高程系统 (4)2.4既有精测网情况 (4)2.5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 (5)3 CPⅢ网测量前准备工作 (6)3.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6)3.2 CPⅢ网测量工装准备 (6)3.3人员培训 (8)4 CPⅢ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 (8)4.1 CPⅢ网点测量标志选择 (8)5. CPⅢ点号编制原则 (10)6 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0)6.1.桥梁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0)6.2高程测量 (13)7 CPⅢ点的埋标与布设 (15)7.1CPⅢ标志 (15)7.2CPⅢ点和自由设站编号 (19)7.3CPⅢ点的布设 (21)8 CPⅢ网测量与数据处理 (22)8.1CPⅢ网网形 (23)8.2 CPⅢ网平面测量 (26)8.3CPⅢ网高程测量 (31)9数据整理归档 (36)10 CPⅢ网的复测与维护 (37)10.1CPⅢ网的复测 (37)10.2CPⅢ网的维护 (37)七工区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1编制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199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铁道部2008[42]、2008 [80]、2008 [246]、2009[20]号文。
《京沪高速铁路CPIII网测量作业指导书》(试行版)2 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XXX-X标段X工区施工作业段起点为XXX桥,正线起点里程DKXXX+112.1,终点XX特大桥里程为DKXXX+229.73,全长10117.62m,路基全长4407.14米;桥梁5座,总长5320.49米;隧道1座390米。
摘要作为我国“四纵四横”高铁发展大战略的最重要一环,京沪高铁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如何建成建好京沪高铁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京沪高铁所采用的博格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条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板式轨道,称为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已应用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博格轨道板精调是Ⅱ型板无砟轨道施工最重要、最难控制的一项技术。
精确测量不仅包含了传统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及高程测量,还包括了轨道板的空间三维姿态调整和定位,也就是博格轨道板精调。
GRP点,也就是轨道基准点,作为精调作业的基本控制点。
精调的成败取决于基准点的好坏。
本文就关于GRP点的测量展开论述。
目录1 工作背景 (3)2工作内容 (4)2.1测量内容 (4)2.2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4)3 测量实施 (4)3.1GRP设计坐标计算 (4)3.2GRP放样 (4)3.3 GRP埋设 (6)3.4GRP编号 (7)4GRP平面测量 (7)4.1GRP平面观测设备 (7)4.2 GRP平面测量方法 (7)4.3外业测量 (8)4.4精度指标 (9)4.5GRP平面数据数据处理 (9)4.6平面测量注意事项 (9)5GRP高程测量 (10)5.1GRP高程测量设备 (10)5.2GRP高程测量方法 (10)5.3 GRP高程外业观测 (10)5.4精度指标 (11)5.5GRP控制点高程数据处理 (11)5.6高程测量注意事项 (11)6GRP的维护及数据整理 (12)5.1GRP的维护 (12)5.2上交与存档资料 (12)7 参考文献 (12)一工作背景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通过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具备了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迎来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新时代。
京沪高铁所采用的博格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条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板式轨道,称为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已应用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七月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编制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察处:夏艳军审核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察处:郭良浩(处总工程师)目录1. 无砟轨道高程测量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2. 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 (1)2.1CPⅢ控制网测量设备 (1)2.2CPⅢ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 (2)2.3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一般规定 (3)2.4CPⅢ控制网测量方法 (3)2.5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数据处理 (8)3. 特殊情况下的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9)3.1区域沉降区的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9)3.2连续梁等特殊结构的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9)4 CPⅡ加密高程测量及高程上桥的方法 (10)5 CPⅢ高程复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11)6 CPⅢ控制网高程评估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 (11)7 CPⅢ控制网的维护 (12)8 其它有关事宜 (12)9 上交资料 (12)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Ш高程测量轨道控制网CPⅢ是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应在线下工程竣工,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三维基准。
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为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二等),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控制测量(精密)。
所有CPⅢ平高共点。
1. 无砟轨道高程测量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
2. 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2.1 CPⅢ控制网测量设备用于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的水准仪,标称精度应满足每公里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中数测量的中误差优于±0.3mm/km。
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1 一般规定1.1 CPⅢ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沿线路两侧成对分布;2 纵向间距宜为50m~70m;3 安装高度宜高于外轨顶面30cm。
4 桥上应设于固定支座端。
1.2 CPⅢ目标组件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 每个棱镜均需提供各向异性和棱镜加常数的检测报告。
2 重复设置或互换棱镜后坐标分量较差不得大于0.3mm。
3 所有棱镜加常数互差不得大于0.2mm。
1.3 CPⅢ点的预埋件宜通用、统一。
1.4CPⅢ观测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日落二小时后、日出前、气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应进行气象改正。
2 平面控制网测量2.1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进行,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1的要求。
表2.1 CP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注:1 同精度测量限差指控制点两次测量,其X、Y方向坐标差的限差。
2 相对点位精度指的是相邻两点间相对点位误差椭圆长短轴平方和的平方根。
2.2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使用自动跟踪的全站仪。
仪器水平角测量方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1mm+2D×10-6(D为测距)。
2.3 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由设站间距宜为120m,每一测站应前后各观测3对CPⅢ控制点,下一测站应至少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3对CPⅢ控制点,每个CPⅢ控制点至少应在3个自由设站点上被观测过;2 当设站间距为60m时,每一测站应前后各观测2对CPⅢ控制点,下一测站应至少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2对CPⅢ控制点,每个CPⅢ控制点至少应在4个自由设站点上被观测过;3 测量CPⅢ时,每隔500~800m应与CPⅠ或CPⅡ联测,当CPⅠ或CPⅡ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密CPⅡ控制点;4 CPⅠ或CPⅡ点应至少在两个测站上进行联测,联测长度宜在200m以内,最长不应超过300m。
高速铁路二等高程控制网施工复测1. 一般规定1.1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参加由业主组织并有监理单位参与的控制桩和测量成果资料交接工作。
1.2 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交付的高程控制网进行同精度复测。
1.3 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线性,相邻施工标段、相邻施工单位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交界处附近的同一个水准点作为搭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
双方应签订共用控制点协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同高程成果。
1.4 线下工程开工前或至迟在结构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二等水准点的复测工作。
1.5高程复测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1.6高程控制网布网要求应按表1.6规定执行。
表1.6 控制网布网要求1.8 测量仪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DS1并应配相应的因瓦尺。
6时应再次测量确认;当核实复测精度符合1.9当复测的水准基点间高差不符值二等超过L相应等级要求后,应将复测成果报设计单位认定。
满足精度要求时,应采用设计成果。
2. 高程控制网复测2.1 二等水准基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可采用几何水准同时进行。
2.2 高程控制网复测宜优先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
若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α不应超过0.2″,并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水准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观测的读数限差应符合表5.2-3规定。
表2.2-1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表2.2-2 水准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2.3 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测段往返观测。
测站观测宜采用下列观测顺序:往测:奇数站采用“后-前-前-后”,偶数站采用“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采用“前-后-后-前”,偶数站采用“后-前-前-后”。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
京沪高速铁路DK781+000-DK833+000段精测网复测技术设计书一、测量项目概况我单位负责京沪高速铁路DK781+000~DK833+000段的土建施工任务,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我单位负责对该施工区段内的精测网进行复测。
本测区处于淮河中游腹地,属于江淮丘陵地区,地势比较平坦、交通便利。
测区大致南北走向呈带状分布,自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开始,至曹老集镇结束,全长约52公里。
我单位应接收设计单位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桩共计60个,分布在线路DK781+000~DK833+000范围内,其中58个完好,2个被破坏。
CPI级控制桩14个,全部完好。
CPII级控制桩46个,其中44个完好,2个被破坏,被破坏的CPII控制桩为:CPII117和CPII156。
二等水准点28个,全部完好(与CPI和CPII控制桩共用)。
深埋水准点2个,分别是BS005和BS006。
对于被破坏的控制桩CPII117和CPII156,我单位于2008年1月23日,完成补桩的埋设工作,桩名分别为CPII117J(代替CPII117)和CPII156J (代替CPII156)。
二、作业依据复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范及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京沪客运专线控测技术设计书》京沪高速铁路TJ-Ⅳ标段精测网交桩报告三、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组织情况1、瑞士Leica1230型GPS接收机10台套,仪器标称精度3+0.5ppm。
德国蔡司DiNi12型精密电子水准仪4台套,标称精度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0.3mm,分2组进行施测。
2、计划组织35名专业测量人员参加复测,共分3组。
其中第一组为GPS组,安排11名测量人员;第二组为精密水准组,安排12名测量人员;第三组为精密水准组,安排12名测量人员。
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七月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编制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察处:夏艳军审核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察处:郭良浩(处总工程师)目录1. 无砟轨道高程测量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2. 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 (2)2.1CPⅢ控制网测量设备 (2)2.2CPⅢ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 (2)2.3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一般规定 (3)2.4CPⅢ控制网测量方法 (4)2.5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数据处理 (9)3. 特殊情况下的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9)3.1区域沉降区的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9)3.2连续梁等特殊结构的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10)4 CPⅡ加密高程测量及高程上桥的方法 (10)5 CPⅢ高程复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11)6 CPⅢ控制网高程评估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 (12)7 CPⅢ控制网的维护 (12)8 其它有关事宜 (12)9 上交资料 (12)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Ш高程测量轨道控制网CPⅢ是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应在线下工程竣工,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三维基准。
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为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二等),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控制测量(精密)。
所有CPⅢ平高共点。
1. 无砟轨道高程测量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
2. 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2.1 CPⅢ控制网测量设备用于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的水准仪,标称精度应满足每公里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中数测量的中误差优于±0.3mm/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