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手术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74.00 MB
- 文档页数:7
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特殊用物】
腹腔镜器械、吻合器、闭合器、超声刀、钉仓、钉仓钳、荷包钳等。
【手术配合】
1.气腹后,置入摄像头,观察腹腔和盆腔情况,是否适合腹腔镜手术。
2.用超声刀分离乙状结肠和侧腹壁。
此过程中同时解剖出左侧输尿管,并注意保护。
3.剪开乙状结肠系膜前叶并与左侧术野会合后,用超声刀继续向上解剖,直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
4.向下游离直肠,于拟切断肠管的位置用超声刀游离肠管周围的系膜和脂肪组织,从①号孔内置入钉仓,夹住肠管,切断盲肠。
5.于脐与耻骨联合水平之间行左下腹3~4cm的腹直肌旁切口,逐层进入腹腔,用直桶型的无菌塑料袋保护切口,将近段结肠提出腹壁外。
于腹壁外修剪乙状结肠系膜,并切除、移走病变肠段。
荷包钳夹住结肠近断端,荷包线缝合结肠断端,并于其中置入吻合器的钉砧头,收紧荷包线并打结。
将其放回腹腔内,缝合左下腹切口的腹膜及后鞘,重新气腹。
6.助手经患者肛门放入吻合器,腹腔内直视下旋出钻钉,主刀用胆囊抓钳将钉仓与钻钉对合,扣动扳机吻合,确认吻合口无张力后,放置引流管,分别置入吻合口的前后方。
7.冲洗腹腔,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分层缝合。
浅谈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行结直肠癌切除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发展,腹腔镜器械不断完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它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可早期恢复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瘢痕小等优点,使术者对组织及器官观察更加清晰直观[1],加之使用超声刀及腔内切割缝合器,较传统手术出血更少,视野清晰,操作更方便,近期疗效满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实施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切除术6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结肠癌4例,直肠癌2例。
术前均经病理确诊,无手术禁忌症。
2 术前准备2.1 术前访视术前1 d手术护士携访视单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情和各项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结果,确定病变部位及可能实施的术式。
访视患者向患者讲解优越性,并介绍手术麻醉及注意事项。
然后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存在的顾虑,有针对性地给予耐心解释和开导,减少患者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配合。
2.2 皮肤及胃肠道准备病房责任护士做好手术患者的皮肤准备和肠道准备。
2.3 器械与物品准备2.3.1 一般器械包括常规器械、腹腔镜下手术器械、除一次性物品外,术中能耐高温器械要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器械:如腹腔镜头、导光束用低温等离子消毒柜消毒。
2.3.2 特殊物品腹腔镜仪器、高频电刀、超声刀、腔内切割缝合器、吻合器、钛夹等。
2.3.3 手术间及物品准备于术前1 h打开层流开关,调节室温在22℃~25℃之间,湿度50%~60%。
手术床备有腿架,能摆放截石位及头低脚高位,备好电刀,连接好电源线和负极板。
准备腔镜器械包、敷料包、手术衣、另备一次性腔镜套、吸引器管、碘伏棉等。
3 术中配合3.1 巡回护士配合3.1.1 协助麻醉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好三通延长管,供麻醉给药方式并妥善固定,协助麻醉师给药气管插管。
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技巧
右半结肠切除术是治疗结肠癌和结直肠癌的常规手术之一。
手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下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1. 团队配合
手术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团队,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等,以保证手术的高效和安全。
2. 麻醉和检查
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并进行必要的生理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肠减压等操作。
3. 切口和操作区域
在选择手术切口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
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主要操作区域位于右下腹部,需要准确地定位和清晰地进行解剖。
4. 操作器材和技术
操作器材包括手术刀、切割器、缝针、电凝器等。
手术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掌握操作技术,如避免在切口周围造成过多的拉力、结对术采用人工助力等。
5. 操作方法
右半结肠切除术操作过程包括结肠系膜解剖、肠壁切割、管外吻合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肠管的完整性和术后创面保护,同时时刻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
6. 术后处理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检查,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理,如恢复肠功能、预防出现肠梗阻、预防口感不佳等。
同时,术后的康复也需要高度重视。
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体会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也得到广泛开展,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中出血少、远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1,2],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有着显著差异,它不仅对外科医生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对各种腹腔镜的器械和设备以及术中护理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于2009年2月~2010年10月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手术共开展46例,现就手术中配合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59.5岁。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直、乙状结肠癌,其中乙状结肠癌21例,直肠癌25例(直肠中上段癌18例,下段癌7例);duke 分期:a期10例,b期27例,c1期9例;手术方式:乙状结肠根治术21例,dixon直肠前切除术16例,hartman术2例,mile手术7例,其中2例hartman术为中转开腹手术。
1.2 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滴注全身麻醉完成手术。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改良截石位,术野消毒铺巾。
采用五孔法,在脐孔上缘作10mm切口,闭合式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置入30°腹腔镜探查腹腔,在直视下,置入另4个5~10mm操作孔穿刺套管(分别位于右下腹、脐旁左、右侧锁骨中线及左下腹)。
首先分离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周围组织,清扫淋巴结,游离肠管,离断系膜和近端肠管。
①miles术:在乙状结肠下段以腔内线型切割器离断肠管,其远端由会阴部手术组按传统方式一并切除;左下腹作2.5cm 直径圆形切口,将近段肠管拖出,与皮肤作永久性造口。
②dixon 术:在距肿瘤下缘不短于2.5cm处,以腔内线型切割器离断肠管,左下腹作4~5cm切口,塑料套保护,将肿瘤段肠管拖出并切除,近段肠管内放入管状吻合器之钉砧,荷包缝合后送入腹腔,按层次关闭腹腔,重建气腹,在直视下完成乙状结肠—直肠吻合。
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配合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腔镜手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也应用于其他的重要手术。
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手术范围大,报道也较少,我院在完成腹腔镜部分结直肠手术近千例的基础上开展了2例完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本文将腹腔镜全结肠癌手术配合做如下介绍:1、临床资料病例一,患者女,68岁;病例二,患者,51岁。
两例患者均因便血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内大小不等息肉,均在100枚以上,活检提示息肉未见恶变,诊断为家族性息肉。
手术时间为360分钟,术中出血在200毫升以内,术后均无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天拔出尿管,术后两天肠道恢复功能,大便次数增多。
2、手术方法2.1术前访视术前一天巡回护士携病例到病房访视病人,并介绍手术麻醉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2皮肤及肠道准备术前备皮、灌肠2.3器械与物品准备2.3.1一般物品及常规器械基础器械及一次性用物2.3.2特殊物品腔镜器械、超声刀、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血管夹、钛夹2.4术中配合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体位将截石位改良,髋部和膝部屈曲不超过15°,但大腿要低于腹壁,病人头低脚高,利于暴露,术中应随时调整。
监视器放在患者两侧下方,一般术者先由患者右侧开始做对侧结肠的游离。
2.4.1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三通管,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腿架外侧要垫上软垫,妥善约束好四肢,将负极板粘于肌肉丰富处,全麻病人要贴眼膜保护眼睛。
2.4.2器械护士配合提前30分钟洗手上台,整理手术台,安装并检查腔镜器械,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用物。
2.4.3术中配合消毒后,协助医生铺单。
器械护士将腔镜各种连接线、吸引器管、消融电极固定于手术台上,将另一端交于巡回护士连接相应设备。
递2把布巾钳提起肚脐周围,递11号刀在肚脐下缘切开,插入气腹针,进行充气,放置10㎜戳卡,30°镜子放入腹腔,依次放入各个戳卡,探查腹腔及盆腔。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30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3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结果:3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平均时间3h,术中出血量20-50ml,术后2-4d肠蠕动恢复,术后住院天数7-14d。
结论:腹腔镜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出血少、创面小、切口愈合快,患者术后恢复快。
但手术难度大、手术配合过程复杂,术前的充分准备及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是手术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配合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微创技术更是成为普通外科发展的趋势,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目前也在国内各大医院开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因其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范围大、毗邻脏器多等,其手术难度相对较高。
因此对手术护理配合也就提出更高要求,现将我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6~2016年5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30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51—86岁,平均为65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结肠镜检查,经术前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病理结果:高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8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手术开始时取大字体位,上腹操作时头高足低左侧位,下腹操作时头低足高左侧位。
主刀位于患者左侧,一助位于患者的左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之间。
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沿肠系膜上血管的投影用超声刀切开肠系膜,分离出回结肠血管、结肠右血管及结肠中血管,在各血管根部分别用钛夹夹闭后离断,同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
分离切断胃结肠韧带,离断胃网膜右血管的分支,清除幽门下淋巴结。
沿结肠外侧切开侧腹膜,自髂窝至结肠肝曲,将右半结肠游离。
于中上腹另做一4~6cm切口后,将肿瘤取出体外切除,用吻合器行回肠一横结肠端侧吻合,将吻合肠段回纳腹腔。
无瘤操作在结肠癌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无瘤操作结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无瘤操作”是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及诊疗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
在肿瘤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无瘤操作”越来越得到临床外科医师的重视。
“无瘤操作”亦被视为肿瘤外科治疗的精髓,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能导致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从而使得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无瘤操作技术的目的一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二是防止癌细胞的创面种植[1]。
1954年,医学家Cole和同事在结肠癌的手术治疗中,经过对Turnbull等人手术方法的改进,提出不接触技术[2],即最初的无瘤接触技术。
实践经验及研究表明,手术操作本身往往会增加恶性细胞医源性转移和扩散的概率,是手术成败的一个关键[3],而手术室护士术中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实施无瘤操作的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000-2008年我院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984例,其中男601例,女38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3.24岁。
其中开腹探查或行改道手术生存中位数为4.2个月,平均生存期约8个月;姑息性切除生存中位数为10.3个月,平均生存期约14.1个月,其中1年生存率为45.8 %;根治性手术1年生存率为83.9 %。
2 提高手术人员的认识,规范无瘤技术操作通过学习,提高对无瘤概念的认识,牢固树立无瘤技术新理念,认识到对于恶性肿瘤,无瘤观念和无菌观念同等重要,把两者放在同一高度去思考、去实践,要想到医源性播散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巨大痛苦,参与手术的每一位人员应树立高度责任心,从病人的角度去为病人积极思考,以正确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操作行为。
手术操作过程中,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贯穿于恶性肿瘤切除全过程,不但要有娴熟正确的业务技术,而且对于无瘤技术既是执行者,又是督促检查和管理者。
结直肠癌根治术(二切口)手术配合结直肠癌根治术(二切口)手术配合一、手术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结直肠癌根治术(二切口)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方式通过切除肿瘤所在肠段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目的。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手术配合要点1.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包括心、肺、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 器械准备: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包括肠钳、刀片、缝针、线等。
- 药物准备:备好麻醉药物、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2. 手术步骤1. 麻醉: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状况选择。
2. 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肿瘤所在肠段。
3. 肿瘤切除:切除肿瘤所在肠段,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4. 淋巴结清扫:清除周围淋巴结,确保无残留。
5. 吻合:将剩余肠段进行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
6. 检查:检查吻合口有无出血、漏气等异常。
7. 关闭切口:逐层关闭肠壁、皮下组织、皮肤。
3. 术后处理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伤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
3.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开始给予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4. 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恢复。
三、手术注意事项1.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吻合口要保证通畅,避免狭窄。
3. 注意保护神经和血管,避免损伤。
4. 严密止血,防止术中、术后出血。
5. 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四、术后护理1. 疼痛管理: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措施,确保患者舒适。
2.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
3. 并发症预防: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4.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五、总结结直肠癌根治术(二切口)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作者:韦美莲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手术配合,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0.52±351)min,出血量(51.27±2.11)mI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加强手术配合度,可使手术的精准性显著提高,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181-02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以成为结肠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据临床实践发现,术中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直接影响手术的开展情况。
因此,于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特将结肠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并对比观察其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特将结肠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CT影像、活检、肠镜等方法确诊为结肠癌,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治疗,本组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且纳入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3.25±1.94)岁,病变部位:回盲肠10例,升结肠6例,结肠肝曲6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6.81±1.46)岁,病变部位:回盲肠12例,升结肠4例,结肠肝曲6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
[6]Trenouth MJ.Cephal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Twin2block appli2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lassⅡDivisionⅠmalocclusion with matched normative growth data[J].A m J Orthod Dentof acial Or2 thop,2000,117(1):54.[7]Morris DO,Illing HM,Lee RT.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Bass,Bionator and Twin Block appliances.Part II———The soft tissues [J].Eur J Orthod,1998,20(6):663.(本文编辑 黄建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李 娟,江秀丽(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山东青岛 266003) 随着光导纤维技术的不断提高,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逐渐开展起来。
与开放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病人痛疼轻、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点。
我院普外科自2001年9月以来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66例,效果满意。
现就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66例,男37例,女29例;年龄31~83岁,平均59.5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乙状结肠癌14例,直肠癌52例。
1.2 术前准备1.2.1 器械及仪器的准备 除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仪器及普通结直肠癌根治术器械外,还需特别准备Dixon手术用一次性管状吻合器、一次性Endo2linear Cutter切割缝合器、拭镜纸等,另备高频电刀、超声刀、截石位腿架、肩托等。
1.2.2 心理护理 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和操作方法,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以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腹腔镜切除右半结肠的手术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安全有效,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术者不但可以用手扪及内脏;出血时,还可用手压住出血处;通过小切口取出手术标本。
我院于2010年6月这1个月采用手助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
现报告如下。
1 手术方法1.1麻醉及体位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截石位,脐孔穿刺,建立气腹,维持压力在15mmHg。
戳孔位置:脐孔10mm戳孔作为观察孔(A孔),脐下5cm偏左10mm戳孔作为主操作孔(B孔),右下腹腋前线脐下5mm戳孔为辅操作孔(C孔),另于左、右锁骨中线脐上5cm各作5mm戳孔用于牵引(D、E孔),术者位于患者两腿之间,一助位于患者左侧。
1.2手术过程用30°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术中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包括整块切除、肿瘤非接触原则,血管根部结扎,肿瘤周围切除范围足够和保护切口,根治范围均要求达到第3站淋巴组织清扫(D3根治),手术径路有由外到内或者由内到外两种分离方法。
由内到外的方法是先用超声刀按回结肠动脉的投影打开系膜,解剖回结肠动、静脉,向上寻找并解剖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清扫周围淋巴脂肪组织,在其右侧切断回结肠、右结肠和胃结肠静脉的结肠支根部,在左侧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分支水平切断各主干动脉根部,清除主淋巴结,继续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右缘自下向上切开右结肠系膜后叶,沿Gerota筋膜及Toldt筋膜间隙分离,暴露并保护十二指肠和右侧输尿管,切除右Toldt筋膜和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完整切除结肠系膜前后叶,清扫系膜内淋巴脂肪组织,打开胃结肠韧带,切除右侧大网膜,打开升结肠右侧侧腹膜,切断肝结肠韧带和右膈结肠韧带,游离升结肠和结肠肝曲,于右侧腹直肌做一4~6cm的小切口,体外切除右半结肠包括肿瘤、结肠系膜和足够的肠段,保护切口,体外行回肠结肠端端间断吻合术并关闭系膜孔,右结肠旁沟放置引流管自C孔引出。
2 手术配合2.1巡回护士配合①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后,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外科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配合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剖腹包、胃钳包、手术衣、敷料、大碗、持物钳、灯把
2、一次性物品:1号、4号、7号慕丝线、剖腹针、手套、、敷贴、吸引器头、吸引器管、电刀、油纱
二、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平卧位
四、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2、取右侧腹旁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膜。
彻底止血护皮
3、洗手探查,露右侧结肠:进入腹腔后先探查有无腹水,探查肝脏、盆腔、及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转移,最后探查原发病灶大小、活动度、以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
探查完毕,用温纱布垫保护小肠与大网膜,并用深部拉钩将组织向右侧拉开,显露右侧结肠
4、游离右半结肠,并阻断血运:切开结肠外侧后腹膜。
依次将肝结肠韧带、胃结肠韧带结扎切断。
切开横结肠中段和同肠末端的系膜,并将结肠右动脉、静脉,同肠动、静脉和结肠中动脉、静脉的右侧分支分离、切断、结扎。
近端双重结扎或缝扎
5、切除病灶,重建消化道:分别于距离肿瘤上下各10cm 处置用考克及肠钳切断肠管,移除标本。
然后用吻合器将末端同肠及横结肠断端吻合,1号丝线间断缝合浆膜层
6、温无菌蒸馏水冲洗腹腔,止血、清点物品、逐层缝合腹腔
五、注意事项:
1、术前探访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备好吻合器和闭合器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无瘤技术操作,防止感染和医源性种植转移
3、巡回护士应协助医师调整胃管深度,并妥善固定
4、台上备好碘伏棉球,接触胃肠道的器械应单独放置,
防止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