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纸动物造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创意手工瓦楞纸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四、教学准备。
1. 瓦楞纸。
2. 剪刀。
3. 胶水。
4. 颜料。
5. 刷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拿出一些瓦楞纸,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
引导幼儿思考,瓦楞纸可以用来做什么?2. 操作。
(1)制作简单的手工品。
老师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手工品,比如动物、植物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制作,可以用剪刀剪出需要的形状,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涂色。
制作好手工品后,可以让幼儿用颜料和刷子给手工品涂上颜色,让手工品更加生动。
3. 操作。
(1)制作更复杂的手工品。
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图案,让他们根据图案进行制作,比如制作一个房子、一辆车等。
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2)展示作品。
制作好手工品后,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六、教学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幼儿不仅了解了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希望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更多更精美的手工品。
一、教学内容:插接动物(第7 课)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利用瓦楞纸或纸板制作小动物,课本上已经有清晰的作品和示范图,方法一看就会。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积极性没有原来高,课中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观察掌握插接动物的技巧。
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
(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一、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观察插、和接的重点。
三、课型:新授(设计·运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废旧纸盒、彩纸、剪刀等。
学具:废旧纸盒、彩纸、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一)拆1.请学生两人一组把老师发下来的纸造型作品拆开,注意不能拆坏。
2.将拆掉后的纸造型作品再组装。
3.出示课题:纸插接造型(二)做1.请学生依葫芦画瓢临摹刚才老师发下的作品。
2.评出“最佳巧手组”。
(平时成绩加3分)(三)小结请学生仔细看课本中的作品,思考:1.它是如何衔接的?有哪些插接方法?(在两张纸上需要插接的地方剪一道口子,相互交叉,插进去。
)2.在什么地方用了插接?为什么要在这里插接?(为了变的立体,为抓住物体特征。
)3.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简洁、夸张、抓住特征)4.说说它的制作步骤?(A、画好外形图纸;B、剪出各个零部件;C、设计在什么地方进行插接;D、制作切口,插接。
)(四)再做1.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资料,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画出图纸,制作纸插接造型。
2.评出“最佳设计奖”。
(五)展示评价1.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品,其余同学发表看法。
2.教师补充评价。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用纸设计、制作插接造型,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合适的材料或废料制作,变废为美。
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更好的立体造型,美化生活!十二、练习设计:采用插接的方法做一个动物造型。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瓦楞纸的原理和基本制作方法2.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更深层次的了解纸艺的知识二、教学重难点1.瓦楞纸的剪、折、弯、捏技法2.动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讲解1. 瓦楞纸的介绍瓦楞纸,又称芯纸板,是一种由上层纸、瓦楞纸芯和下层纸组成叠合的板材。
具有轻质、坚韧、强度高、耐用等特点。
#### 2. 瓦楞纸的分类常见的瓦楞纸分为三种,如下: - E瓦楞,厚度在1.8~2.4毫米之间,又称微波纸板。
- B瓦楞,厚度在2.5~4毫米之间,又称橘皮纸板。
- C瓦楞,厚度在3.5~6毫米之间,又称珊瑚纸板。
#### 3. 瓦楞纸的用途瓦楞纸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主要用于包装、运输、保护、展示等方面。
另外,像纸板板画、纸板手提袋、玩具拼搭、学生手工活动等,都是用瓦楞纸制作的。
#### 4. 瓦楞纸的制作方法瓦楞纸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它主要是在纸板上斜向打上凸凹折痕,然后折叠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
第二节操作演练1. 材料准备瓦楞纸、小剪刀、白胶、颜料。
#### 2. 制作过程 1. 先准备一个动物的制作模板。
2. 按照模板在瓦楞纸上剪下所需形状。
3. 用剪刀将剪下的瓦楞纸形状按照动物的轮廓边缘剪开。
4. 用白胶将瓦楞纸按照设计所需的方式逐渐粘合成整个动物的形状。
5. 最后进行颜色的填充和着色。
3. 注意事项瓦楞纸虽然厚度比较薄,但是它拥有很出色的韧性和刚性。
制作瓦楞纸动物面板时需注意制作的图形和部位不能过于复杂。
四、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2.示范教学法3.互动探究法4.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评价1.结果评价:学生完成的动物造型是否清晰明了,造型是否逼真。
2.过程评价:学生在制作动物造型时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合理运用剪、折、弯、捏技法。
3.自我评价: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内容,了解瓦楞纸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用瓦楞纸制作可爱的动物玩具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兴趣。
3.了解瓦楞纸的性质和用途。
4.掌握用瓦楞纸制作动物玩具的基本方法。
5.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之美。
二、教学内容1.瓦楞纸的介绍。
瓦楞纸又称为压花纸板,是由木浆纸和瓦楞纸芯组成的一种纸板材料。
瓦楞纸有很强的韧性和耐磨性,可以重复折叠和使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材料。
2.制作动物玩具。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易制作的动物玩具,例如小熊、小兔、小猪等,让学生根据模板和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
3.欣赏美术作品。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具艺术作品,例如日本艺术家島村洋子的“鹿”, 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制作的动物玩具,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玩具的感受。
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用瓦楞纸制作可爱的动物玩具。
2.讲解瓦楞纸的性质和用途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瓦楞纸的样品,让学生感受瓦楞纸的韧性和耐磨性,并讲解瓦楞纸的用途,如包装、模型、手工制品等。
3.制作动物玩具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动物模板,让学生根据模板来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工具、合理地运用瓦楞纸的特性,让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4.欣赏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艺术家的动物玩具作品,例如島村洋子的“鹿”。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5.展示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创意和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使用瓦楞纸制作动物玩具的基本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培养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这种手工制作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艺术与手工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初中美术教案:纸塑瓦楞纸动物造型常识初中美术教案:纸塑瓦楞纸动物造型常识课类:设计与手工制作课教材分析:艺术美既丰富生活又陶冶情操。
本课通过学生用生活中收集的废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去设计,制作一些动物造型小摆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是给生活带来无比乐趣,使学生制作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本课又与生动学知识融合,使学生感到美术与别的学科是紧密相连,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节约理念,学会发现和利用废物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制作工艺作品。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
教学重点:板材制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难点:多种材料的再利用与中学生设计制作。
教具准备 1、教师教具:多媒体设备,动物摆设作品,动物图片或图案。
2、学生教具:课前布置收集好废纸箱,画笔剪刀,小刀,有关动物的图片和图案。
课时:1课时教育过程一、引导阶段:生活中许多商品的外包装都要用到纸箱,仔细研究纸箱会发现它的厚度因商品的体积和重量不同也有薄厚之分,材质也略有不同。
(举例说明)展示小动物摆高作品,激发学生想学想做的心态,同时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心中喜欢的动物?想不想做一个精美的小摆设?这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二、新课学习 1、展示更多的动物图案资料,供学生参考,并简明设计和制作动物造型小摆设的几点要求:a首先定动物图案,了解它的躯干、四肢等部位的结构。
b剪栽时要注意播口的宽与纸板厚度相同。
c可个人学习,也可小组合作。
2、老师介绍摆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a选好图案并在纸板画出动物图案。
b按照纸板样上的图案剪下各个部位和播口。
c进行插接。
3、学生制作活动,教师指导,提倡力求创新,大胆表现,突出个性。
指导要点:造型―抓住特征、概括、夸张、变形。
色彩―可单纯、淡雅;也可浓重、艳丽。
结构―可采用插接法以虚代实;可叠加法由面成体。
裁切要领:切时必须使用垫板(三合板等)切割直线用尺比好,垂直切下注意下刀要稳,可分几次用力,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是桂美版(广西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瓦楞纸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瓦楞纸的制作方法、瓦楞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瓦楞纸创作的步骤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纸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他们在瓦楞纸创作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尝试,对于如何利用瓦楞纸的特性进行创作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学会利用瓦楞纸进行创意制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瓦楞纸的制作方法,学会用瓦楞纸进行创意制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瓦楞纸的特性,并运用到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瓦楞纸制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瓦楞纸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欣赏评价法: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瓦楞纸样品、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张瓦楞纸,其他材料自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瓦楞纸样品,引导学生观察瓦楞纸的纹理和颜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瓦楞纸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瓦楞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提问:“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瓦楞纸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7课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 | 广西版一、课程背景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七课,《瓦楞纸的创意–瓦楞纸动物造型》。
本课程主要掌握瓦楞纸的创意性使用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
瓦楞纸是一种常用的包装材料,在本课中将把它转变成美术材料,造出富有想象力的动物造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瓦楞纸的使用和艺术效果。
2. 掌握造型技巧,运用瓦楞纸打造出独特的动物形态。
3.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瓦楞纸的使用方法和创意性使用方式。
2. 学习动物造型基础要素,如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动作等。
3. 运用创造性思维造出自己想象中独特的动物形态。
4. 应用艺术语言进行动物造型创作,表达实现学生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讲台、黑板、粘贴纸、笔、橡皮、尺子、剪刀等。
•适量的瓦楞纸。
•制作一些动物模型图以供学生参考。
2. 学生准备•软尺、剪刀、笔、橡皮等。
•学生可以自己准备一些瓦楞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瓦楞纸动物造型,同学们知道瓦楞纸是一种常用的包装材料吗?在商品包装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把它变成美术材料,嘿,听上去很好玩吧!2. 讲解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展示瓦楞纸的类型、颜色、质感,以及其可塑性和创意性。
(2)讲解动物造型的基本元素,如形态、特征、动作等,并通过示范板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物模型来理解这些基础要素。
3. 实践操作(1)在介绍完学习内容后,学生们开始着手准备自己要做的瓦楞纸动物造型,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同学们彼此交流,在集体讨论和组内讨论中加深理解。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对动物造型的想象力,通过手工制作,把瓦楞纸塑造成独具特色的动物形态。
4. 展示交流同学们在完成作品后,老师和同学们可以走一趟“艺术展览”,并进行互相介绍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同时提供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空间,让大家一起感受到艺术创作和分享的乐趣。
瓦楞纸动物造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活动二(小摆设)瓦楞纸动物造型。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社会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关注。
本课所学的瓦楞纸动物造型就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废旧材料(展示材料)——废纸箱来制作的。
(展示骆驼造型)它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能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引发他们浓厚的创作兴趣,也为学习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提供重要素材。
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瓦楞纸造型的表现形式和材料特点及带来的美
感,分析它对居室的美化效果。
2能力目标:利用收集的废纸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
性的作品,掌握瓦楞纸造型设计制作技法。
3情感目标:通过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根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收集的废纸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进行造型创作,掌握瓦楞纸的裁切、插接的表现技法。
本课是以动物形象为内容的瓦楞纸造型设。
瓦楞纸的造型教案篇一:瓦楞纸动物造型瓦楞纸动物造型课时:1课时一、设计理念艺术美既丰富生活又陶冶情操。
本课通过学生用生活中收集的废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去设计,制作一些动物造型小摆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是给生活带来无比乐趣,使学生制作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本课又与生动学知识融合,使学生感到美术与别的学科是紧密相连,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目标设计1、培养学生学会节约理念,学会发现和利用废物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制作工艺作品。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
三、教具准备1教师教具:多媒体设备,动物摆设作品,动物图片或图案。
2、学生教具:课前布置收置收集好废纸箱,画笔剪刀,小刀,有关动物的图片和图案。
四、教育过程设计1、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图片、丰富课堂内容诱发学生学习欲望。
2、展示小动物摆高作品,激发学生想学想做的心态,同时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心中喜欢的动物?想不想做一个精美的小摆设?这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3、板书题目,设计与制作小动物摆事实设。
4、引入新课。
(1)展示更多的动物图案资料,供学生参考,并简明设计和制作动物造型小摆设的几点要求:A首先定动物图案,了解它的躯干、四肢等部位的结构。
B剪栽时要注意播口的宽与纸板厚度相同。
C可个人学习,也可小组合作。
(2)老师介绍摆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A选好图案并在纸板画出动物图案。
B按照纸板样上的图案剪下各个部位和播口。
C进行插接。
3、学生制作活动,教师指导,提倡力求创新,大胆表现,突出个性。
(放音乐)4、作业评价。
集中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交流学习,互相评定。
让学生说一说制作过程的体会,对作品的评价。
5、小结,根据个作品效果,学生体会,课堂学生情况进行小结,提出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的建议。
五、课后评述本课教学设计是通过多媒体,作品展示导入,让学生感到小动物摆设能丰富生活、学习情趣,提高制作技能。
通过亲手制作作品,艺术美的力。
教学设计
小摆设(2)
——瓦楞纸动物造型
教学内容分析:“瓦楞纸动物造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活动二”中的内容。
由于“活动一”进行了“纸盒动物造型”的设计、制作,简易的材料,丰富生动的造型已让同学们沉醉在小摆设的设计当中。
学生对“瓦楞纸动物造型”的设计、制作会有极高的兴致。
要说是本课在材料上与“活动一”稍微有一些不同的是,本课是用面材(瓦楞纸)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瓦楞纸的妙用、掌握瓦楞纸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废旧物品的习惯、变废为宝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瓦楞纸动物造型制作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作品的工艺精细,造型美观。
教师准备教具:瓦楞纸板作品实物数件,瓦楞纸箱、美工刀、刀片、垫板,外加“创可贴”。
学生准备学具:瓦楞纸板、美工刀、剪刀、直尺、垫板、乳胶、铅笔、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用已切割好的纸板,演示拼插出动物造型并展示一些瓦楞纸动物造型实物作品。
引出课题:板书“小摆设——瓦楞纸动物造型。
”
观察欣赏
切割体验
学生用瓦楞纸板切割一些直、孤形。
讨论:“怎样切割才能使刀口更平整。
”小结裁切要领:裁切时必须使用垫板;切割直线用尺比较好,要垂直切下,下刀要稳,可分几次用力,注意安全。
尝试切割
交流讨论
设计制作
欣赏实物、课本中瓦楞纸动物造型作品,分组探究瓦楞纸动物作品设计、制作要点。
指导要点:1、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按比例分解画在瓦楞纸上。
(造型:抓住特征、概括、夸张、变形。
)2、剪好后插接完善作品。
(注:插接口要稍小于纸板的厚度。
)
欣赏分析
设计制作
课后拓展
展示一实物作品:用瓦楞纸制作的别墅模型。
启发学生,根据瓦楞纸的特点还可以用来制作些什么小摆设呢?
讨论、交流
发表意见
小结
我们要注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通过我们的设计制作,把它们变成装点美化生活的“宝”
静听反思:
由于前节进行了“纸盒动物造型”的设计、制作。
在第一次上“瓦楞纸动物造型”时,更多的是注重作品造型的引导、设计,完全忽略了对工艺的要求。
造成了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显得粗糙。
所以在这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入了“初次体验切割”这一环节。
“瓦楞纸和一般的纸不同,学生先割一割,体验怎样割才能使边缘更平整。
并在这一环节中强调一些割“瓦楞纸”的技巧。
虽然这一环节的增加,占用了课堂教学的一些时间,但从实际教学中看来,通过这一环节的尝试切割,对下一步设计制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作品的质量。
从学生制作过程中,证明增加这一环节的必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