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水平转体法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88.58 KB
- 文档页数:5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一】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一、引言本章节介绍桥梁工程转体施工技术的起源和背景,以及本的目的和结构。
二、转体施工技术概述2.1 转体施工流程2.1.1 施工前期准备2.1.2 转体设备及材料准备2.1.3 转体方案制定与优化2.1.4 施工现场布置2.1.5 转体过程控制2.2 转体施工方法2.2.1 平台式转体施工2.2.2 悬臂式转体施工2.2.3 同步转体施工三、转体设备与工具3.1 转体机械设备3.1.1 转体机3.1.2 悬臂吊车3.1.3 施工平台3.2 转体工具3.2.1 电动滚轮3.2.2 转体定位器3.2.3 固定系统四、转体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前质量控制4.1.1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4.1.2 设备材料质量控制4.2 施工中质量控制4.2.1 转体过程的监控4.2.2 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4.3 施工后质量控制4.3.1 转体后结构稳定性的检验4.3.2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清点与保存五、施工安全管理5.1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5.1.1 安全技术措施5.1.2 安全培训与考核5.2 紧急情况处置5.2.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2.2 事故调查与处理六、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转体施工方案示意图附件二:转体机械设备清单附件三: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七、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指转体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2. 悬臂吊车:一种特殊的吊车,用于桥梁转体施工中的悬挂和运输。
3. 转体定位器:用于辅助转体施工中的准确定位和固定的工具或者设备。
【二】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一、引言本章节旨在介绍桥梁工程转体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以及本的撰写目的和结构安排。
二、转体施工技术概述2.1 转体施工流程详解2.1.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分析2.1.2 转体设备与材料准备流程2.1.3 转体方案制定与优化策略2.1.4 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要点2.1.5 转体过程控制与调整2.2 转体施工方法细节剖析2.2.1 平台式转体施工操作流程2.2.2 悬臂式转体施工执行要点2.2.3 同步转体施工策略三、转体设备与工具详解3.1 转体机械设备介绍3.1.1 转体机的结构与特点3.1.2 悬臂吊车的应用与选型3.1.3 施工平台的搭建要求3.2 转体工具使用说明3.2.1 电动滚轮操作技巧3.2.2 转体定位器的作用与操作3.2.3 固定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四、转体施工质量控制方法4.1 施工前质量控制要点4.1.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 4.1.2 设备材料的质量验收要求4.2 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4.2.1 转体过程监控与数据记录4.2.2 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4.3 施工后质量控制规范4.3.1 转体后结构稳定性检验方法4.3.2 施工材料与设备清点与保存原则五、施工安全管理要点5.1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5.1.1 安全技术措施介绍与演示5.1.2 安全培训与考核实施5.2 紧急情况处置与应急预案5.2.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要点5.2.2 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介绍六、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转体施工方案示意图附件二:转体机械设备清单附件三: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七、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指转体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桥梁平转法转体平衡称重施工工法一、前言桥梁平转法转体平衡称重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桥梁施工中的特殊工法,通过采用平转工艺和称重设备,实现对桥梁结构转体过程中的平衡性控制和实时监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桥梁平转法转体平衡称重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平衡性控制:通过精密的转体平衡计算和精准的补偿措施,保证转体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平衡,确保施工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
2. 移动性强:施工过程中,可灵活控制桥梁的姿态和位置,方便施工人员调整和摆放构件。
3. 实时监测:采用称重设备对转体过程中的承重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超载和失衡问题。
4. 效率高:工法采用机械化操作和先进的控制系统,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大大缩短了工期,并减少了劳动强度。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桥梁的转体施工过程,特别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桥梁施工中更具优势。
同时,该工法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荷载的桥梁结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转体平衡计算与现场实际施工之间的联系,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实现工程的平衡性和安全性:1. 通过对桥梁结构的几何性质和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转体平衡计算模型。
2. 根据计算模型,对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的部位进行精确计算,确定调整方案。
3. 在施工现场,采用专用的调整装置和支撑装置,按照调整方案进行调整,保持结构平衡。
4. 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和称重设备,对转体过程中的承重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控制和调整平衡状态。
五、施工工艺桥梁平转法转体平衡称重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基础处理:对施工基础进行清理、修整和加固,确保基础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2. 构件预制:按照设计要求,对桥梁构件进行预制和装配,准备好各个施工阶段所需构件。
3. 平转施工:将预制好的构件安装在转体平台上,通过平转工艺将整个桥梁结构垂直转体至设计位置。
简述桥梁工程转体桥测量方法发布时间:2021-06-18T11:28:13.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王伟强[导读] 摘要:本文就桥梁转体桥工艺原理与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桥梁工程转体桥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为提升桥梁工程转体桥测量技术的应用水平作出参考性建议。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本文就桥梁转体桥工艺原理与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桥梁工程转体桥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为提升桥梁工程转体桥测量技术的应用水平作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转体桥;应用价值;监测与测量;测量方法一、桥梁工程转体桥施工基本概述桥梁工程转体桥是为应对复杂(如施工区域交通密集)、严苛(如工程施工需要跨越山谷、河流)的施工环境而根据桥梁主体结构在其特定区域(指定位置)进行浇筑或拼装的新型架桥施工工艺技术,转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桥梁工程施工难度,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与保证施工质量,对于确保桥梁工程运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有的桥梁转体技术应用,大体分为水平转体与竖向转体以及平竖转体结合三种应用方式,[1]尤其水平转体方式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桥梁转体桥工程转体系统通常包含墩柱、球铰、下球铰、四氟乙烯片、撑脚以及滑道六个组成部分,[2]六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二、桥梁工程转体桥技术应用与施工方法(一)水平转体法水平转体法,即平转法,在梁桥工程转体桥技术应用最为常见,主要包括了转动牵引、平衡系统与支撑系统三个部分。
[3]水平转体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转动支撑系统实现桥体平移,在建设过程中上、下转盘的摩擦力、转盘的转动以及支撑转盘的平衡性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桥梁工程转体桥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的内容。
为有效提升转体桥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确保水平转体法的有效性、合理性与完善性,相关单位在桥梁工体桥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施工环境以及实际建设需求灵活调整。
概述桥梁转体的施工方法及应用摘要:运用转体施工法开展桥体施工,不仅结构合理、受力明确,而且能在不影响交通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建材,提高作业效率,在桥梁建设中大量推广应用,今后也必将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施工中,应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更好的保证转体施工桥梁的质量。
关键词: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实际应用1.桥梁转体法施工的优点1.1桥梁转体法的施工方式相对较为简单,设备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数量较少,且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保证现场的施工安全。
1.2桥梁转体法自身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力相对较为明确,其自身的结构也比较合理,适用于现阶段的桥梁施工。
1.3桥梁转体法可以对现阶段道桥建设过程中的交通繁忙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在铁路跨线桥以及立交桥上进行施工,不会对交通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时,桥梁转体法也适用于水深流急或者是通航的河道上的大跨度桥梁建设,这在现阶段的桥梁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并且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转体法与传统的桥梁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例如通过桥梁转体法和传统的悬吊拼接法或者是搭架法进行比较,桥梁转体法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11.5-17.4%,这也就保障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与施工目的,从根本上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2.转体施工工作原理竖转施工原理是: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轴方向的河床上(组合结构在梁上)设支架、驳船等预制梁部(拱),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在桥台或台后临时架设支撑提升系统,通过卷扬机回收提升牵引绳,将桥体竖转至合拢位置连接合龙,封固转铰,完成竖转施工。
平转转体施工的原理是:将桥体(主要是上部构造)整孔或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位外(横向)利用两岸(侧)地形搭设支架(或设胎)预制。
在桥墩(或台)底部设置转动体系,将待转桥体,通过张拉锚扣体系实现脱架和对于转轴的重力平衡,再以适当动力(卷扬机、千斤顶等)牵引转盘,将桥体平转至合拢位置,浇筑合拢段接头混凝土,封固转盘,完成平转施工。
桥梁转体施工工法一、引言桥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桥梁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跨越繁忙道路、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的情况。
该工法通过将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预制,然后利用机械设备将其整体旋转到预定位置,从而实现桥梁的合龙。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及实施过程。
二、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原理桥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预制,然后利用机械设备将其整体旋转到预定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桥墩底部设置旋转支座,将预制好的桥梁结构通过旋转支座进行连接。
然后,通过机械设备(如千斤顶、卷扬机等)提供动力,使桥梁结构在桥墩底部进行旋转。
当桥梁结构旋转到预定位置后,进行合龙施工,完成桥梁的主体结构。
三、桥梁转体施工工法特点1. 适用范围广:桥梁转体施工工法适用于跨越繁忙道路、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的情况,可以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施工效率高:通过预制桥梁结构,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质量好:由于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预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误差。
4. 安全性高: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旋转,可以避免传统吊装施工方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应用范围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桥梁建设中,包括公路桥、铁路桥、市政桥等。
特别是在跨越繁忙道路、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的情况下,该工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实施过程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确定合适的旋转支座位置和旋转角度。
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2. 预制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桥梁结构的预制,确保其尺寸和重量符合设计要求。
3. 设置旋转支座:在桥墩底部设置旋转支座,将预制好的桥梁结构通过旋转支座进行连接。
4. 旋转桥梁结构:利用机械设备提供动力,使桥梁结构在桥墩底部进行旋转。
在旋转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各项参数,确保旋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桥梁上部结构转体施工方法(1)概述①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各类单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者预制装配半拱,然后利用动力装置将其两半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合拢成拱。
分为平面转体、竖向转体和平竖结合转体三种。
②平面转体:按照拱桥设计标高先在两边预制半拱,当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借助设置于桥台底部的转动设备和动力装置在水平面内将其转动至桥位中线处合拢成拱。
③竖向转体:在桥台处先竖向或者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垂直平面内绕拱脚将其合拢成拱。
根据河道情况可以:竖直向上预制半拱,然后向下转动成拱,其特点是施工占地少,预制可采用滑模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在桥面以下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向上转动成拱,适于河内无水条件下使用。
④平竖结合转体:由于受河岸地形条件限制,采用转体施工时,前述两种方法均难以实施,只能在适当位置预制后,平转与竖转相结合,实现两个半拱桥位合拢。
(2)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施工1)转动体系构造①转动体系主要由底盘、上转盘、锚扣系统、背墙、拱体构造、拉杆等组成。
②底盘与上转盘:是桥台基础的一部分,地盘固定,上转盘与转体形成整体并可在底盘上旋转,从而实现拱体转动。
③锚扣系统:目的是把支承在支架、环道或滚轮上的拱体与上转盘、背墙全部连接成一个转动体系并脱离周边支承,形成一个支承在转动轴心或铰上的悬空平衡体。
④背墙:桥台的一部分,作为转体阶段的拱体扣索或拉杆的锚碇反力墙。
⑤拱体:预制完成的半拱。
⑥拉杆(拉索):连接半拱与台背的螺杆或者缆索。
2)有平衡重转体施3232序制作底盘一制作上转盘一布置牵引系统的锚碇及滑轮,试转上盘一浇筑背墙一施工支架,浇筑主拱圈上部结构(用预制构件组拼)+张拉脱架+转体合拢+封上下盘、封拱顶一松拉杆。
(3)无平衡重转体施工1)无平衡重转体一般构造①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具有锚固、转动、位控三大体系。
②锚固体系:由锚碇、尾索、平撑、锚梁(或锚块)及立柱组成。
1.0 概述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
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2)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3)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
在相同条件下,拱桥采用转体法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桁架伸臂法、搭架法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如用转体法修建的湖南资兴市游垄桥,与用悬吊拼装法和搭架法相比,造价降低了11.5~17.4%2.0 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合拢与体系的转换。
2.1 竖转法竖转法主要用于肋拱桥,拱肋通常在低位浇筑或拼装,然后向上拉升达到设计位置,再合拢。
竖转体系一般由牵引系统、索塔、拉索组成。
竖转的拉索索力在脱架时最大,因为此时拉索的水平角最小,产生的竖向分力也最小,而且拱肋要实现从多跨支承到铰支承和扣点处索支承的过渡,脱架时要完成结构自身的变形与受力的转化。
为使竖转脱架顺利,有时需在提升索点安置助升千斤顶。
竖转施工方案设计时,要合理安排竖转体系。
索塔高、支架高(拼装位置高),则水平交角也大,脱架提升力也相对小,但索塔、拼装支架受力(特别是受压稳定问题)也大,材料用量也多;反之亦然。
在竖转过程中,主要要考虑索塔的受力和拱肋的受力,尤其是风力的作用。
在施工工艺上,竖转铰的构造与安装精度,索鞍与牵转动力装置,索塔和锚固系统是保证竖转质量、转动顺利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桥梁转体施工
了应用,本文讲述了什么是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及其主要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讲述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转体施工竖转法平转法磨心磨盖
1 桥梁转体法施工的概念
转体施工是指在非设计的轴线桥位处预先组装或浇筑好构件,然后通过转体系统,将此部分构件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这种方法不影响交通,也不受障碍的影响,可以将复杂的施工转化为近地面或岸上的施工作业,转体施工方法可以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以及平竖结合法,平转法是应用最广的方法。
2 桥梁转体法施工的优点
2.1 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机械设备少,工艺很简单,操作起来易保证安全。
2.2 此法的受力明确,结构合理并且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
2.3 能够免除在地势险峻、水流深急的地方架设结构物所带来的麻烦,易于保证工期。
在繁忙的城市交通立交桥和铁路立交桥的建设过程中,它的优点更为明显。
2.4 施工速度快,成本低,节省投资。
3 转体施工主要施工方法
3.1 竖转法此种方法主要用于肋拱桥,拱肋通常是在较低的位置浇筑或组装,然后拉起,以满足设计的位置,然后合扰施工。
一般竖转体。
转体施工法名词解释
转体施工法就是利用桥位地形,在岸墩或桥台陆地上预桥跨结构,并旋转就位的施工方法。
可分成三个阶段,即陆地构件的预测、预构件的转体和桥跨结构的就位。
具有设备少,工艺简便,用材节约,安全(变高空作业为陆地作业),速度快,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目前转体施工法仅限于单跨桥梁的施工,转体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转体技术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便使转体施工法在各种桥型中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深入。
桥梁转体施工是在建高铁遇到障碍时,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
例如,高速铁路在跨越既有铁路、公路等障碍时,如果采用常规方法施工如有物体掉落会危及通行的火车、汽车、行人的安全,也可能对电气化铁路的高空线路形成威胁,电气化铁路的高压线还会对上方进行连续梁施工作业人员
形成危险等。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工程师们创造性地发明了转体施工法。
所谓的转体施工,就是连续梁在与障碍物平行的方向上施工,这样桥梁施工对运营线路没有任何影响,但是需要在连续梁的桥墩下部设置一个转轴,当桥墩以及上方的两侧待悬臂梁体施工完成后,可以用转轴转动,实现跨越障碍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转体。
转体过程一般需要1~2小时。
为
了安全,在转体过程中,运营的线路临时中断,转体完成后就可以恢复通车了。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38·2019年第7期水平转体桥梁球铰安装施工技术文庭亚(中铁五局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衡阳 421002)摘 要: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是指在偏离设计桥位的位置预先浇注或拼装成桥体,借助于转动支座平转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文章结合哈牡客专蚂蚁河2号特大桥58#墩转体施工工程实例,对水平转体桥梁下部结构中转体球铰安装、转体墩承台分步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球铰;临时支撑;转体承台;混凝土浇筑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7-0038-03作者简介:文庭亚(1967—),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桥梁工程。
1 概述哈尔滨至牡丹江客运专线地处我国东北高纬度高寒地区,是国家高铁网络的重要干线之一,对改善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边境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哈牡客专蚂蚁河2号特大桥主跨为1联48+80+80+48m 悬浇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梁,其58号主墩采用平转法上跨既有滨绥铁路,转体结构总重量6300t ,转体角度为顺时针方向旋转52°09′00″,转体墩下部结构中墩基础为钻孔桩群桩基础,承台结构为多边形二级承台,总高度6.7m 。
58号转体主墩在承台中部设置球铰、滑道、反力座等转动体系,将承台分解为下承台、球铰、上承台、转体牵引系统(包含牵引反力座、助推反力座及牵引索),组成连续梁水平转体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转体体系结构图图2 承台混凝土浇筑步骤图2 转体球铰安装施工难点和技术思路2.1 施工难点(1)基于球铰结构特点下的转体承台施工工序的组织。
(2)悬浇连续梁及转体施工期间确保结构安全稳定的施工措施的确定。
(3)转体球铰及滑道安装的平面位置及精度控制。
2.2 技术思路(1)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球铰的结构组成和安装工艺等施工要求,经分析转体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按5次分步浇筑,浇筑次序及部位如图2所示。
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 工艺工法概况随着国家的交通道路网的迅速发展,转体法施工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横跨主要陆地交通道路和水上交通道路的桥梁施工。
转体法施工在整个桥梁施工过程中几乎不会对其跨的交通道路或水路造成任何影响。
其技术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程造价等因素。
转体施工中由于转体T构重量大,转体对磨心、滑道、环道的制作精度和转体过程中对转体角度和转体后合龙精度要求较高,所以磨心、滑道、环道的施工以及箱梁施工中标高及线形的控制是桥梁是否能够顺利转体并精确就位的关键。
1.2 工艺原理本工法工艺原理即在以往跨线桥梁施工基础上,在承台上增加一个转动中心球面铰—磨心和转体滑动轨道—滑道。
将原横跨铁路、公路、水路的桥梁平行于原有道路施工,转体段施工完毕后用机械将转体段精确水平转动一定角度后将桥梁箱梁转体段合龙,这样在不对原有道路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实现桥梁的横跨。
2 工艺工法特点2.1本工法采用千斤顶直接顶推比传统牵引系统转体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地锚工程,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2.2本工法整体施工过程中仅在中跨合拢安装和拆除吊架时临时封锁了高速公路的一个车道,整个主桥施工没有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车。
2.3 本工法施工机具简单,便于操作,转体所用机具采用箱梁施工中的张拉机具就可以,无需投入专项机械;在箱梁施工中采用更为成熟、安全的满堂支架法进行施工,同以往的跨线桥的挂篮施工相比更为安全可靠。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所有跨铁路、公路、水路的跨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其中本工法的磨心、滑道、环道还适用于跨线的转体斜拉桥以及拱桥的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J027-9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B80-1)《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 10203)5 施工方法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是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通过转体就位,最后边跨合拢、中跨合拢的一种施工方法。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发展应用引言桥梁是连接两个岸边的重要交通设施,而在桥梁建设过程中,转体施工是桥梁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可以实现桥梁的转体安装,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桥梁转体施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探讨其发展应用。
一、桥梁转体施工的基本步骤1. 设计规划:在进行桥梁转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准备,施工方案的制定等。
2. 场地准备:在开始桥梁转体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平整地面,打造支撑平台等。
3. 支撑结构的搭建:根据设计方案,搭建合适的支撑结构,以确保桥梁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转体施工:在支撑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如转体机、吊车等,进行桥梁的转体施工。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细致的操作,确保桥梁转体过程平稳无误。
5. 收尾工作:桥梁转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收尾工作,如清理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等,以确保桥梁转体施工的顺利结束。
二、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分类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可以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的不同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桥梁转体施工方法。
1. 平面转体法:平面转体法是将桥梁整体沿水平轴进行转体的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桥梁,具有操作简便、施工周期短的优点。
2. 滑移施工法:滑移施工法是将桥梁整体通过滑动构筑装置,逐渐推移到预定位置的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跨度、大型桥梁的施工,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
3. 切割拼接法:切割拼接法是将桥梁按照一定的节点进行切割,然后通过拼接的方式完成桥梁的转体施工。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桥梁的转体施工,能够减小施工的影响范围和工程量。
三、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发展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桥梁转体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发展应用。
1. 模块化转体法:模块化转体法是将桥梁按照一定的模块进行划分,并采用吊装和装配的方式进行转体施工。
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水平转体施工工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水平转体施工工艺,听上去是不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别急,咱们慢慢聊,保证让你听懂。
其实啊,这种施工方式,就是在建设公路桥的时候,桥梁先按设计好好的建在一边,然后再“转身”搬到预定的桥位上去。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桥梁像转盘上的茶壶一样转过去,哗啦啦地调整好位置,这就是水平转体施工。
是不是有点像玩拼图游戏?不过,拼图不但得拼得对,还得拼得准。
不是随便拼的,它要在几十米高的地方拼。
好家伙,难度不小,技术含量可真高!这项技术的优势呢,简直是“神器”级别的,尤其是在城市交通繁忙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城市交通不可能停下来等施工,这一施工技术就来了,能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完成桥梁的施工。
你看,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得封路,得让那些车水马龙的道路停摆,这可不是小事儿,影响那可大了。
所以,水平转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施工方巧妙利用这项技术,就好像是玩“转盘游戏”,顺利把桥梁移到指定位置,省时省力,又不耽误大家的正常出行。
说到转体,这里得解释一下。
水平转体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精密的机械设备,将桥梁整体平稳地转动到新位置上。
这可不是随便转的,它可是经过了精确计算的,毕竟桥梁这种大物件,不能轻易瞎搞。
机械装置会把桥梁架在支撑架上,通过液压系统慢慢地转动,速度得控制得非常精准,差一点点都不行。
虽然操作起来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说,这项技术背后的工人们可都是“高精尖”级别的人物。
大家都觉得这桥转得挺轻松,但谁知道背后得多大的智慧和汗水。
这个施工过程不只是一台机器的问题,更是一个团队的合作。
桥梁的设计图纸很重要,但这些图纸上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可得在现场找到平衡。
桥梁转体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对现场的环境进行调整的,比如土壤的承载力、桥梁的重量等,都得考虑清楚。
还记得前些年有个新闻,说某地的桥梁转体施工一度被称为“高科技施工”,因为它真的是在几乎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把一座桥梁精准地转了过去,实实在在的“技术牛逼”!那咱们再说说这个技术的应用场景。
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其建造过程需要多种技术手段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其中,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桥梁建造方法,本文将对其技术规程进行介绍。
一、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概述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将横向转体作为板式结构预制件进行组装的方法。
其中,板式结构预制件是指在工厂内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工艺质量,可用于组装成较大的板式结构构件。
在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中,预制的板式结构构件会在桥梁上方的支架上进行组装,通过受力状态的不同,构件可以被转动和移动,以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
在组装完成后,通过测量和校核,确保板式结构构件精度和连接的强度。
二、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流程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的施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支架: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定高度和强度的支架,以便在其上方进行板式结构构件的组装和调整。
2.组装板式结构构件:将预制好的板式结构构件在支架上进行组装和调整,确保其位置和角度的精度。
3.固定板式结构构件:在完成板式结构构件的组装和调整后,需要通过钢筋焊接或螺栓连接,将其固定。
4.进行强度校核:在板式结构构件固定后,需要进行强度校核,以确保其满足建造和使用的强度要求。
5.启动下一步施工:在强度校核通过后,将启动下一步施工工作,直到整个桥梁建造完成。
三、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的优点和适用情况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施工精度高:预制的板式结构构件可以保证其精度和工艺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桥梁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2.施工效率高:通过横向转体和板式结构构件的组装和调整,有效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工期。
3.安全性能好:通过进行强度校核和连接的固定,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能和使用的稳定性。
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适用于以下的情况:1.较大的桥梁建造:当建造的桥梁结构较为复杂或较大时,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2.高施工要求:在对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等要求较高的场合,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在现代桥梁建设中,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创新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对既有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干扰,还能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展现出高效和精准的特点。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将预先建好的桥梁结构在特定位置进行旋转,使其准确就位。
一般来说,这种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进行的。
在施工前,工程师们会精心设计和计算这个中心点的位置以及旋转所需的各种参数,以确保转体过程的安全和精准。
为了实现桥梁的顺利转体,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基础的施工,要确保转体结构的支撑稳固可靠。
然后,会在桥梁的特定位置设置转盘和滑道等装置。
这些装置就像是桥梁旋转的“轨道”,能够保证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平稳运行。
在桥梁转体施工中,牵引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它就像是推动桥梁旋转的“大力士”。
常见的牵引方式有千斤顶牵引和连续牵引千斤顶牵引等。
这些牵引设备通过钢绞线或者其他高强度的绳索与桥梁结构相连,在精确的控制下施加力量,使桥梁按照预定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旋转。
在转体过程中,精度的控制是关键。
现代的测量技术,如全站仪、GPS 等,被广泛应用于实时监测桥梁的转体状态。
工程师们可以通过这些测量数据,及时调整牵引力量和速度,确保桥梁能够准确无误地旋转到设计位置。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能够大大减少桥梁施工对下方交通的影响。
想象一下,如果在繁忙的铁路或公路上方建设桥梁,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封闭交通,这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采用转体施工技术,桥梁可以在旁边预先建好,然后在短时间内进行转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交通中断的时间。
此外,对于一些跨越峡谷、河流等特殊地形的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
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中,搭建传统的施工支架可能非常困难,而转体施工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当然,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也并非没有挑战。
首先,施工前的设计和计算必须非常精确,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转体失败。
转体桥梁的工作原理
转体桥又称跨越铁路、公路的桥梁。
在跨越铁路、公路时,在铁路或公路两侧兴建桥梁,是一种将桥墩或桥台置于两股道及以上的轨道上,使两股道及以上的轨道相交而形成的转动体上,通过千斤顶或其他机械装置转动而架设桥梁的方法。
转体桥不受施工条件限制,特别是在既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两侧修建桥梁时,既能避开既有铁路和公路的限高限制,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转体桥梁可以通过在地面或空中转体的方法架设桥梁。
在地面转体桥施工时,先将桥体按设计位置定位后,由承台或墩身向两侧对称地逐块向前滑动,直到与轨道面垂直;再用千斤顶将梁体从墩、台等位置顶起,使之在轨道上就位;接着用索塔吊挂系统将梁体吊装至设计位置;然后安装支座和系梁等附属设施。
空中转体桥施工时,先将钢绞线放在两个吊点上,在地面上通过千斤顶使钢绞线受力后移向梁体。
在梁体就位后,在梁体与桥墩、台的交界处将钢绞线拧紧。
最后安装支座和系梁等附属设施。
转体桥具有节省工期、节省投资、安全可靠的特点。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