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817.00 KB
- 文档页数:21
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他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通过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新的层次把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原有的两个层次紧密地联接了起来。
对众多的竞技项目予以科学的分类,是构筑项群体系,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
田麦久等于1983年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畴和应用价值,选择了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以及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这样三个主要分类标准,建立了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而且在各个体系中所划分的项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技术动作都属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又都是通过裁判员给分的方式而评定其运动成绩的高低的。
椐此又选定了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首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众多竞技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于1998年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快速力量想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
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及铁人三项等项目。
项群训练理论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而我们也不能总拘泥在过去的认知中,知识也需要更新,知识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而我们也不能总拿过去不全面的定律、框架去认识未来的某些东西,我们也需要去不断学习。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田麦久等人提出并创建,这个理论的确填补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中一块很大的空白。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被国家所承认。
而项群训练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时,不能很好的、准确的分属到它所在的类别中。
例如,电子竞技。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入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表演项目首次登场。
无可厚非,电子竞技已经是一种体育项目。
可是面对它时,我们用现有的项群训练理论进行分类却又无可奈何。
按项群训练理论中第一类分类法,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进行分类,分别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以及九亚类。
可是,电子竞技这个运动项目并不是以这四大类为主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个大类,才能对这些项目进行更好的分类,像电子竞技这样模糊定位的运动项目不在少数,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牌类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增加智能主导类或者智体能主导类更为合适,这些运动项目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脑力高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体力为基础。
电子竞技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确定不了未来会不会再增加许多未知的体育项目,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知识,完善理论体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有猜想,才会去行动,才会进步,我们要多想、多问、多求知。
希望我的想法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项群理论:项群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田麦久先生以及他的同事在竞技体育领域所建立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是竞技体育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一个层次,它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项群理论认为由于训练活动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在体能类中又有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三个项群;在技能类中有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项群。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
在专项运动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了各个专项的训练理论,继而以其为基本,又发展和建立了一般训练理论。
一般和专项这两个层次的训练理论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适用范畴。
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专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但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已日益表现出其明显的不足,即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巨大的困难;同时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以及这两个层次中间所出现的明显断裂。
人们在探讨研究众多竞技运动项目共同规律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许多方面常常难以甚至不可能将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作出单一的概括和归纳。
而如果将某几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特点便会立即清晰在显现出来。
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战术;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肌肉耐力的高度要求;艺术体操、技巧和花样游泳的动作创新与编排技巧;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等等。
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
一、名词解释1.项群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2.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3.快速力量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JJ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土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4.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土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5.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白行车、划船及铁人二顶等项目。
6.技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B2rJ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7.陨网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隔网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人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业类,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排球等项目。
8.同场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同场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出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和篮球等项目。
9.格斗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格斗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抗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摔跃、柔道、跃拳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