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机知识点总结做功
- 格式:docx
- 大小:24.43 KB
- 文档页数:2
九上物理能量与做功知识点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1)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2)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1)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4)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6、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2)公式:(3)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4)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5)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6)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热机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1、热机的定义:凡是能够利用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来做机械功的机器就叫做热机。
2、热机的分类:内燃机和外燃机;3、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4、内燃机: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组成,由火花塞点火;6、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构造: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组成,压燃式点火;7、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利用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8、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W有用/qm。
常见考法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热机的四个冲程,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热机的效率。
误区提醒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典型例题】一辆汽车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66.15kw,每小时耗(柴)油14kg,请计算发动机的效率(柴油的燃烧值为4.3×107J/kg)。
解析:计算发动机的热效率可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先求出发动机做的有用功和消耗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然后再求效率。
答案:发动机每小时做的功W=Pt=66150W×3600s=2.38×108J完全燃烧14kg柴油放出的能量Q总=4.3×107J/kg×14kg=6.02×108J 做有用功的能量Q有=W=2.38×108J发动机的效率是39.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讲热力学第一定律§2.1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2. 1. 1、作功和传热作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如果外界对系统作功W。
作功前后系统的内能分别为、,则有没有作功而使系统内能改变的过程称为热传递或称传热。
它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的转移内能的过程。
在热传递中被转移的内能数量称为热量,用Q 表示。
传递的热量与内能变化的关系是做功和传热都能改变系统的内能,但两者存在实质的差别。
作功总是和一定宏观位移或定向运动相联系。
是分子有规则运动能量向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传热则是基于温度差而引起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传递过程。
2. 1. 2、气体体积功的计算1、准静态过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要经历一个过程,当系统由某一平衡态开始变化,状态的变化必然要破坏平衡,在过程进行中的任一间状态,系统一定不处于平衡态。
如当推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时,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均要发生变化。
在压缩气体过程中的任一时刻,气缸中的气体各部分的压强和温度并不相同,在靠近活塞的气体压强要大一些,温度要高一些。
在热力学中,为了能利用系统处于平衡态的性质来研究过程的规律,我们引进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如果在过程进行中的任一时刻系统的状态发生的实际过程非常缓慢地进行时,各时刻的状态也就非常接近平衡态,过程就成了准静态过程。
因此,准静态过程就是实际过程非常缓慢进行时的极限情况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其准静态过程可用图、图、图上的一条曲线来表示。
注意,只有准静态过程才能这样表示。
2、功在热力学中,一般不考虑整体的机械运动。
热力学系统状态的变化,总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或两者兼施并用而完成的。
在力学中,功定义为力与位移这两个矢量的标积。
在热力学中,功的概念要广泛得多,除机械功外,主要的有:流体体积变化所作的功;表面张力的功;电流的功。
(1)机械功有些热力学问题中,应考虑流体的重力做功。
一、内能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是J/(kg·℃)。
水的比热容为 4.2×10³ J/(kg·℃),表示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³ J。
2. 比热容的应用:解释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现象。
计算热量:Q = cmΔt (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三、热机1. 热机的原理:利用内能做功。
2. 内燃机:汽油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在于压缩冲程中,柴油机压缩程度更大。
3. 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量损失、减少摩擦等。
四、电流和电路1. 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短路(不允许)和用电器短路。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九年级上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 物质的构成。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其直径约为10^-10m。
2. 分子热运动。
- 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如,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把盐放入水中,水会变咸等。
- 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 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因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总是存在相互作用。
2. 影响内能的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一块铁,加热后内能增大。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不同,内能不同。
例如,0^∘C的水的内能比0^∘C 的冰的内能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结果: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大一物理热学总结知识点热学是大一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研究热能的传递、转化和计量。
下面将对大一物理热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温度和热平衡1. 温度: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
2.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异,热量不再流动。
二、热量与热容量1. 热量:热量是物体间能量的传递方式,沿着温度梯度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2. 热容量:热容量是物体温度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热容量可用公式Q=mCΔT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的热量,m表示物体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三、传热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传递,取决于物质的导热性能和温度梯度。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取决于流体的流动性质。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不需要物质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用来描述热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界做功。
五、热机和热效率1. 热机:热机是将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和内燃机等。
2.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热机的输出功与输入热量之比,可用公式η = W/QH计算,其中W表示输出功,QH表示输入热量。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热能的自发转化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如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七、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热能从高温物体转化为功并完全或部分返还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和斯特林循环等。
八、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其熵要么增加,要么保持不变,不会减小。
热机(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常见的热机——内燃机工作过程及其在历史、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进一步认识热机效率的概念。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内能的利用两种方式:加热、做功。
要点诠释:1、利用内能来加热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直接用它来加热物体。
如:生火煮饭、生火取暖。
利用内能加热的过程,内能并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只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利用内能来做功内能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它来做功。
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热机就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它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知识点二、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统称为热机。
热机常见种类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等等。
要点诠释: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1)内燃机: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内燃机在气缸里燃烧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燃料在气缸里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用来推动活塞做功。
活塞通过连杆使内燃机的飞轮转动,从而带动其他机械转动。
(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汽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
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
一个工作循环有两次能量转化,在压缩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轮发动机:包括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两种,通过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或燃烧燃料产生的燃气推动一系列涡轮叶片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或其他大型机械工作。
4、喷气发动机:空气从喷气发动机的前部进入,并被涡轮机压缩。
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后燃烧,高温高压燃气向后部喷射产生推动力。
它们的工作过程可归纳为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改变世界的热机(基础)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知道热机的概念及热机的能量转化,了解热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3.通过分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了解活塞发动机的工作过程;4.知道热机的效率,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5.了解热机的使用对社会的贡献和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要点梳理】要点一、热机1.热机: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蒸汽机:(1)蒸汽机是最早的热机。
利用蒸汽做功。
(2)瓦特改进、完善了蒸汽机,发明了冷凝器、蒸汽汽缸等部件,设计了通过活塞直线运动带动飞轮圆周运动的连接装置,解决了动力的传输问题,才使蒸汽机成为带动其他机器转动的动力机器。
(3)蒸汽机的原理图,汽缸内活塞的左右移动由滑块阀门来控制。
要点诠释:1.内能的两个用途:(1)加热;(2)做功。
2.形形色色的热机:(1)水蒸气可以驱动叶轮转动,那是最简单的轮机,应用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大型舰船上。
(2)在机车、汽车、农用机械中,使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等内燃机。
(3)在航空航天中已经使用更高效的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
要点二、内燃机1.活塞式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或柴油在气缸里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用来推动活塞做功。
活塞通过连杆使内燃机的飞轮转动,从而带动其他机械转动。
3.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多数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燃烧——膨胀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要点诠释: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2.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项目 汽油机柴油机(1)构造基本相同都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都是内燃机。
九年级物理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燃机: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值.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
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第三节:热机效率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
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
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
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
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1)像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因此,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也就是说,内能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能量。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
④物体的内能可以发生改变,当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表现方式有温度改变和状态改变两种。
(4)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①一个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②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尽管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会改变。
如晶体在熔化时,分子动能不变,但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变大,物体内能增大;晶体在凝固时,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变小,物体内能减小。
(5)影响内能的因素①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
②物体的内能跟质量有关。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第1节 热机一、内能的获得: 通过燃料的燃烧,将燃料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内能的利用:1、直接加热物体(如煮饭烧菜);2、利用内能做功(如各种热机)三、热机的种类: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热机的工作原理: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内燃机的含义: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的分类:汽油机、柴油机五、汽油机1、一个冲程:活塞由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多数内燃机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2、汽油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构造:(2)工作原理:(3)能量的转化:压缩冲程:活塞对混合物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4)动力的获得:只在做功冲程获得动力,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燃方式的区别:汽油机(点燃式):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柴油机(压燃式):在压缩冲程末,从喷油嘴喷出的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即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1).基本构造和主要部件的作用相似。
(2).每个工件循环都经历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3).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
(4).一个工作冲程中,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做功一次。
第2节热机的效率一、燃料的热值(1)表示:不同燃料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2)定义: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3)热值的符号:q(3)单位:焦/千克,符号为J / ㎏(4)意义: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其意义是1 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J (5)注意:燃料的热值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状况等无关。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内能知识点总结: ﻫ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内能的大小不影响机械能,而机械能的大小也不影响内能,但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机知识点总结
热机是一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原理。
以下是对热机知识点的一些总结:
1.热机原理:热机的原理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热机中,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2.热机效率: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机械能与输入的燃料内能之比。
由于不可避免的摩擦和热量损失,热机的效率总是小于1。
3.热力学第一定律:该定律描述了能量转换的方向和数量。
它指出,能量不能从无能量之处产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描述了热现象的方向性。
它指出,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导到高温物体,或者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5.蒸汽机:蒸汽机是最早的热机之一。
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来推动活塞做功。
蒸汽机的效率较低,但可用于大型设备和船舶等。
6.内燃机:内燃机是现代最常见的热机之一。
它通过点燃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来推动活塞做功。
内燃机的效率较高,适用于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
7.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是一种用于飞机和火箭的燃气轮机。
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速气流来推动涡轮旋转,进而驱动飞机或火箭前进。
8.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多方过程等。
9.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热力学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循环过程包括吸热、膨胀、做功、放热和压缩等阶段。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存在。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材料和存在状态。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和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扩散越快。
内能的改变表现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或物体存在状态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
但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改变内能的方法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会使物体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的大小来度量内能的改变(W=ΔE)。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C。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则会导致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其单位为焦耳。
热传递的本质是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虽然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但是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
前者将能的形式转化,而后者则是能的形式不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九班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归纳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
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Q/v)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7为次方)④关于热值的理解: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意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假如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说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 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事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1)热机的能量流图: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热机知识点总结做功
一、热机的基本原理
热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热量转化为机械能。
根据热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燃烧型热机和非燃烧型热机两大类。
燃烧型热机利用燃料的热能进行燃烧,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而非燃烧型热机则是利用外部热源直接输入热能,然后进行能量转换。
无论是燃烧型还是非燃烧型热机,其工作原理都遵循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热量流向高温到低温的方向。
热机的基本原理是热机循环过程。
在燃烧型热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进行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非燃烧型热机中,外部热源提供热能使工质膨胀从而推动活塞进行功。
这些都是通过循环过程完成的,即引入工质、吸收热量、做功、放出热量,再重新引入工质的循环过程。
二、热机的工作循环
热机的工作循环是指在热机中工质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学过程,常见的热机循环有卡诺循环、奥托循环和布雷顿循环等。
这些循环过程为热机的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提高热机的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卡诺循环是理想热机的工作循环,它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工质依次经历了吸收热量、做功、放出热量和吸收冷量,完成了能量转化的循环过程。
奥托循环是内燃机常见的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爆燃、做功和排气五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混合气经历了一次爆燃过程,产生了功,推动了活塞,最终完成了一次循环。
布雷顿循环是常见的蒸汽轮机循环,包括等压加热、等熵膨胀、等压冷凝和等熵压缩四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汽依次经历了吸热、膨胀、放热和压缩,完成了能量转化的循环过程。
三、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热力学中,热机的效率由能量转换率来定义,即功输出与热输入的比值。
在理想热机中,其效率是由卡诺循环效率来决定的,即1-(冷热源温度比)。
实际热机的效率总是小于理想热机的效率,因为在实际过程中总会有能量损失和热量漏散等现象。
因此,提高热机的效率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有:提高工质的过程效率、改进燃烧过程、提高机械部件的精度和减小摩擦损失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进热机的结构和工艺来实现。
例如,提高工质的过程效率可以通过改进压缩比和最高温度等来实现,改进燃烧过程可以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燃料使用量等来实现,提高机械部件的精度可以通过提高润滑油质量和减小摩擦面积等来实现。
四、热机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利用的关注,热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燃料电池是一种
新型热机技术,它利用燃料和氧化剂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低
污染和低噪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和航空等领域。
热泵是另一种新型热机技术,它可以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被广泛应用于供热和制冷领域。
除了燃料电池和热泵之外,新型热机技术还包括透平发电机、有机朗肯循环和热力蓄能等。
这些新型热机技术具有很高的效率和环保性能,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应用。
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工作循环和效率对于提高热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热机技
术的不断发展,热机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