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繁殖和配种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8.02 KB
- 文档页数:3
特养繁育系列(4)水貂的繁育(2009.7.16)(主持人)要说在水貂的养殖过程中啊,仔貂的产子保活技术是可以说那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了,许多散养户总是掌握不好,有的仔貂成窝的死尤其是前五天死亡率非常非常高。
据资料统计,子貂哺乳期一般死亡率达10%~15%,其中产后5日内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率的70%~80%。
可是黑龙江的徐家宝,他养殖的子貂成活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几,那么他们有什么绝招吗?每年的五月初是水貂产仔的高峰期,许多养殖户都会忙的不可开交,可这个养殖场里却非常的安静。
一大早的,这些人拿个喇叭筒在听什么呢?(采访)记者:您好,您这是在干什么呢?饲养员:我在听母貂在下小仔。
它特别怕惊吓,有一点动静它就害怕。
在水貂养殖过程中,母貂产仔时是在一个四周封闭的小产房里,不打开笼盖是看不见产仔情况的。
可水貂的胆子特别小,一打开笼盖就会惊吓到它,于是饲养员就用听桶来检查母貂产子的情况。
(采访)记者:为什么不打开看看?饲养员:打开不行,因为母貂野性比较强,打开看,因为很容易伤到小仔,而且这个听力比较清楚,因为旁边有下的听不见,在这个听就有点像扩音器的听筒。
听的特别清亮。
必须得搁这个听筒听,三天之内不可以搁手去看,或者是扒开草。
原来这就是他们的绝招之一,这样能确保安全产仔。
水貂是特别怕惊吓的动物,在野生状态下。
母貂产子时是它们最敏感的时期,一但受到其它动物的干扰,它们就会认为危险来临,烦躁不安的水貂就会咬伤并且抛弃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还会吃掉小崽,造成死亡率升高,所以在水貂生产季节,养殖场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
(采访)郑先生:它是因为小仔产出来以后,我们人是没有办法照顾这个小仔,可以照顾好这个小仔是它本身母貂,它一受惊,如果你动了胎,它受了惊会把小仔吃掉的。
如果小貂一生下来就被吃掉或者咬死,那就白忙活了。
许多养殖户的小貂成活率低的一大误区就在这里。
他们在母貂产仔时,怕小貂生下被母貂压死,总是习惯性的掀开盖草看看。
水貂的繁殖技术一、水貂配种技术1 、配种期通常水貂配种随貂场所处的纬度的降低有逐渐提早的趋势,但一般都在2 月末至3 月下旬,历时20 ——25 天,配种旺期大多集中在3 月下旬。
2 、配种方式根据母貂周期性发情特点,水貂配种方式分为周期复配和异期复配两种。
[周期复配]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母貂连续两天或隔一天交配两次(1 + l 或1 + 2 )称为周期复配。
I 异期复配]在两个以上的发情周期里进行两次以上的交配,称为异期复配。
异期复配又分为两个发情周期两次复配(1 + 7 ——9 )和两个周期3 次复配(l + 7 ——9 + 1 或l + 7 ——9 + 2 )。
实验证明,在3月12 日以前已初配的母貂(多为经产母貂)采用1 + 7 + l ——2 的配种方式,3月12 日以后初配的母貂(多为初产母貂)采用· 1 + l 或1 + 2 的配种方式时,母貂繁殖效果较好。
个别母貂(占3 ——5 % )初配后不再接受复配,因而自然形成一次交配。
水貂配种期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初配阶段:从初配开始到配种旺期来临前的1周左右的时间叫初配阶段。
东北地区为3 月5 ——12 日。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大部分母貂达成一次交配,重点培训当年小公貂学会配种。
每头公貂一天只配一次,连续3 ——4 次,可视情况休息一天。
经产母貂发情比初产母貂早,所以初配阶段要注重老母貂的交配。
复配阶段:即整个配种旺期的l 周左右时间,东北地区为3 月12 ——18 日。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发情的母貂(包括初配阶段已交配1 次的母貂)完成两次复配。
3 月13 日以后达成初配的母貂,要接着连续复配。
在此阶段,公貂一天可以交配2 次,先配复配母貂,然后再放初配母貂。
查空补配阶段:3 月18 日以后,主要对尚未初配的母貂和配种结束日期早、交配时间短、公貂的精液品质差的母貂,选择配种能力强的公貂适时补配,要连续配2 次。
3 、配种技术[发情鉴定)以检查外生殖器为主,放对试情为辅,并结合活动表现综合判断,多以“看、检、放”的形式进行。
1.配种前的准备从12月开始注意种貂的体况。
以新鲜海鱼和瘦肉作为主料,并补充维生素A、D、E、B等,使种貂达到腹部平展、体驱匀称、肌肉丰满健壮、行动灵活、性欲旺盛的要求。
2、加强异性刺激,提高公貂性欲从2月下旬开始把公母貂笼箱空插排列或将母貂装入串笼置于公貂笼上逗引,以增强公貂性欲。
3、认真进行发情鉴定以检查外生殖器为主,结合活动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公貂发情急躁不安,食欲不振,常在笼中徘徊走动并发出“吱咕”叫声。
母貂发情时精神兴奋,趋向异性,排尿次数增多或伏卧笼底。
观察外生殖器可见外生殖器挡尿毛略分开,阴唇充血、肿胀和微外翻,粘膜湿润呈白色或粉红色,并有白色或黄色粘液流出为适宜配种期。
4、采用合理的配种方式根据母貂周期发情的特点,采用周期复配和并期复配两种方式结合的办法,即在一个情期内头两天,每天配两次,随后隔7~8天再复配。
每次配种都要将公母貂同放一个笼内,并在母貂尾部1/3处缚一条80厘米左右的细绳,将其固定在笼壁,使阴户外露便于公貂交配,这种办法效果甚佳。
5、怀孕母貂的饲料搭配及防疫母貂配种后饲料质量直接关系繁殖仔貂的体质。
由于貂的个体小,要选择营养全价、适口性强、易消化的饲料。
要以新鲜的海鱼为主适当搭配瘦肉和植物性饲料,同时要添加复合维生素B、A、D、E等以提高繁殖成活率。
为了防止发生犬瘟热,在幼貂60日龄时注射犬瘟疫疫苗一次,使貂在夏季到来健康成长。
水貂配种注意事项1.配种期水貂的性器官从秋分开始发育。
从冬至后70天左右,当日照为11.5-12小时期间(3月10-20)则进入配种旺期。
开始配种日期不宜过早,由于各地唯独不同,水貂配种十件稍有不同,有的从3月1日为初配阶段,3月8日为初配、复配并举阶段。
但大多数地区在3月5日-6日至23日左右进行配种,在3月12日以前初配基本结束。
3月13-20日为复配期,3月20日后为不配期,争取在25日之前结束配种工作。
经常母貂比初产母貂发情早,因此,配种初期尽量先配经产母貂,尤其是较瘦的母貂。
2.配种方式水貂的配种方式可分为同期复配和一起复配两种。
在一个发情周期里连续1天或间隔两天交配两次(1+1或1+2),称为同期复配。
在两个以上的发情周期里进行两次以上的交配,称为异期复配。
异期复配可分为:两个发情周期两次配种,即在前一个周期初配,间隔7-9天后再复配一次(1+7或1+9),两个周几三次交配(1+7+1或1+8+1)。
采用1+7+1或1+8、1+1的配种方式效果较好。
3月1日开始配种,在3月7日以前已发情的母貂只初配1次,待下次发情时再配1次或配2次,称为1+7+1或1+8的配种方式;而到3月8日后才发情的母貂,则采用连日或隔日连续复配称为1+1或1+2的配种方式。
由于母貂交配后出现5-6天的排卵不应期,因此,应在初配后的1-2天或7-10天进行复配,不应该在初配后的3-6天内复配。
凡是被公貂爬跨而未达成交配的母貂,应尽量在两天内达成交配,在2天内仍为达成交配,可等下一次发情周期到来时再放对交配。
3.发情鉴定以水貂的外生殖器官变化为主,还结合放对试情、阴道黏液图片镜检细胞学检查、观察动物活动表现等。
(1)外生殖器官的变化:公貂睾丸发育成熟者,睾丸明显增大,且睾丸囊疏松下垂。
发情母貂依其阴门肿胀程度、色泽、阴门的形状以及黏液变化情况分为三期。
1)发情前期:母貂的阴毛略微分开,阴唇稍开,轻度充血肿胀,呈淡粉红色。
目录一、水貂的生物学特性和引种方法(一)水貂的形态与习性(二)水貂的引种二、水貂场舍的建设(一)场址的选择(二)貂场的建筑(三)贮藏加工设施三、水貂的营养特点和饲养标准(一)水貂的消化特性(二)水貂的饲养标准四、水貂饲料的贮藏加工方法(一)动物性饲料(二)植物性饲料(三)添加性饲料(四)饲料的贮藏(五)饲料的加工(六)饲料的调制(七)典型日粮配方五、水貂的配种技术(一)水貂的个体选配(二)水貂的配种时间(三)水貂的发情鉴定(四)水貂的放对方法(五)水貂的配种方式(六)水貂的配种阶段(七)种公貂繁殖力的提高六、提高母貂繁殖率的配套措施(一)母貂生殖生理特点(二)影响繁殖率的因素(三)提高繁殖率的途径和措施(四)提高母貂繁殖力的措施七、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一)准备配种期的饲养(二)体况鉴定与调整(三)准备配种期的准备工作八、配种期的饲养管理(一)配种期的饲养(二)配种期的管理九、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一)水貂的妊娠(二)妊娠期的饲养(三)妊娠期的管理十、产仔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一)水貂的产仔(二)产仔哺乳貂的饲养技术(三)产仔哺乳期的管理(四)仔貂生长发育特点(五)提高仔貂成活率十一、幼貂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一)生育特点(二)育成期的饲养(三)育成期的管理(四)水貂的选种十二、冬毛生长期的饲养管理(一)水貂生理特点(二)取皮貂的饲养十三、控光养貂技术(一)光周期与水貂生殖换毛(二)控光养貂技木(二)取皮前准备(三)毛皮成熟与否的鉴定方法(四)水貂的屠宰方法(五)水貂的剥皮方法十五、水貂皮的初步加工(一)皮张干燥设备(二)刮油和修剪(三)洗皮(四)上楦(五)皮张干燥(六)验质分级和包装十六、水貂疾病与防治(七)卫生防疫原则(二)水貂犬瘟病(三)水貂病毒性肠炎(四)水貂阿留申病(五)水貂狂犬病(六)水貂伪狂犬病(七)水貂自咬病(八)水貂钩端螺旋体病(九)水貂出血性肺炎(十)水貂巴氏杆菌病(十一)水貂大肠杆菌病(十二)水貂沙门氏杆菌病(十三)水貂魏氏梭菌病(十四)水貂旋毛虫病(十五)水貂弓形体病(十六)水貂焦虫病(十七)水貂蛔虫病(十八)水貂螨病(十九)水貂感冒(二十)水貂卡他性胃肠炎(二十一)水貂出血性胃肠炎(二十二)水貂肉毒梭菌中毒(二十三)水貂食盐中毒(二十四)水貂霉玉米中毒(二十五)水貂亚硝酸盐中毒(二十六)水貂佝偻病(二十七)水貂尿湿症(二十八)水貂维生素缺乏症(二十九)水貂黄脂病(三十)水貂脱肛(三十一)水貂中暑一、水貂的生物学特性和引种方法(一)水貂的形态与习性水貂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一种小型珍贵毛皮动物。
配种母貂配种前,先要进行发请鉴定,然后再让公母貂交配。
母貂发情鉴定的方法,有外部观察法和试情法两种比较实用。
外部观察法主要是根据发情表现观察母貂外阴部的变化。
试情比外部观察法更加准确。
具体方法是把母貂放入公貂笼内,发情母貂,性情温顺,并兴奋地发出“咕咕”叫声,当公貂爬跨时,母貂顺从地抬起后臂,尾巴翘向一侧,愿意接受交配。
有的还主动去接近戏弄对方,这样的母貂正处于发情狂期。
若母貂见到公貂后,高声嘶叫,瞪眼怒视,摆出一副敌意的姿态,这样的母貂一般没有发情,不可进行交配。
抓貂时只能抓水貂的头、尾,不能伤及胸、腹部。
此外还有尿液检查,发情母貂的尿液呈深绿色,以后逐渐变谈。
配种最适时期是母貂发请外阴部表现为第2至第3期,或母貂尿液里淡绿色时最为适宜。
母貂第一个发情周期就可以开始配种。
每天的配种时间安排在早餐的前后,但要求做到时间固定,不它经常变动,保证公貂始终有旺盛的食欲,充分的休息,使其有持续的能力。
交配时公貂叼住母貂后颈皮肤,前肢紧抱母貂腰部,腹部紧贴母貂臂部,腰荐部与笼底成直角。
如果公貂两眼眯糊,臀部与笼底成直角,母貂两眼半闭,臂部向后支撑,后肢时而颤动,表现老实,说明是真正交配。
若公貂两眼发贼,后躯弯曲度小,腰管部与腰底成钝角,光射精动作,母貂臀部向下,轻微恫吓即分离,为假配。
受配过的母貂外阴部高度充血,外翻。
配种时间大约40~60分钟。
初配时也有的只5~10分钟。
从配种开始要先配老母貂,防止错过发情期,造成空怀。
交配后,公母貂很快会发生咬架现象,应立即将母貂放回原笼内。
水貂配种(欲称“做对”)前,最好人工逗引,以促进公母貂配种。
具体方法是饲养员戴上棉手套,用一只手捏住发情母貂的劲部,另一只手抓住尾巴(不能捉胸腹部,以免损伤内脏造成死亡),放到公貂笼门旁逗引,待公貂有求偶表现发出“咕咕”叫声时,再把母貂放入笼内进行交配。
先把母貂的颈部背侧交给公貂,持公貂咬住母貂再撒手。
放对后如发现咬架时应及时抓开。
水貂优良品种的育种措施
为了达到预期的育种目的,种貂场应有明确的育种计划,首先对现有貂群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优缺点。
然后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育种指标,制定具体育种方案。
育种要与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给种貂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水貂育种目前多采用近交和杂交两种方法。
(1)近交育种。
由同一祖先且亲缘关系较近的水貂进行交配为近亲交配,如子亲回交,垒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表亲兄妹交配等。
近亲交配会造成后代明显分离,在分离后的后代中,经若干代有目的地近亲交配选育,就能形成几个不同的品系(纯系)。
这种育种方法称近交育种,是育种工作中用来改良动物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虽然近交后代常伴有缺陷出现,但并不都是有害的。
现在的许多优良家畜品种都是用近亲繁殖的方法,通过大量淘汰不良个体培育而成的。
常用的近交育种方法是品系育种,具体做法是:选择1只或几只近亲的,具有优良性状的雄貂作为品系繁殖的基础貂,用几只在貂群中选择出来的优良雌貂与之交配,然后再在后代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近亲交配(以半同胞近交为最佳,可避免因近交程度增加太快而造成近亲衰退)。
在子二代中再选择优良种貂进行同质选配。
经过3~4代近交选育,即可获得与祖系(指各组品系基础雄貂)同样优良的,甚至超过祖系性状的种貂群。
由于近交繁殖的后代常伴有缺陷出现,甚至造成生活能力和生产性能
1。
水貂繁殖和配种技术
养殖水貂的过程中,水貂的繁殖技术也是很关键的,关于水貂的繁殖技术有哪些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貂繁殖和配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水貂的繁殖特点
1、水貂9~10月龄性成熟,性成熟的公母貂,睾丸和卵巢随时节、光照发育消长。
春分以后,光照增强,睾丸逐渐萎缩;秋分以后,光照缩短,睾丸发育,到次年2月睾丸重量达2~2.5克,开始形成精子。
母貂的卵巢也从秋分开始发育,至次年的4月上旬,卵巢开始缩小,性周期完成。
2、水貂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母貂在配种季节有2~4个发情周期,一周期7~10天,其中发情持续期1~3天,在此期母貂容易接收交配,间情期4~6天。
3、水貂是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在交配后36~72小时排卵。
母貂第一次排卵后,有5~6天的排卵不应期,异期复配的母貂,如第二次排卵没受精,前次受精卵依然存在,若第二次排卵受精,前次受精卵多不能附植。
4、母貂怀孕期内,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胚泡滞育期和胚胎期。
5、水貂的预产期从最后一次配种日期算起,母貂怀孕期平均为47±2天,变动范围为37~57天。
养殖水貂繁殖高产的技巧
种貂的选留:每年11月份按计划选留种貂,把品种好、体形大2000克以上、毛稍好的貂按公母1:3比例选中分开饲养。
为保证产仔的质量,每年12月份进行防疫接种一次。
配种前的防疫:一是防犬瘟热病,用水貂犬瘟热弱毒苗皮下注射,每只1毫升,免疫期6个月。
二是防病毒性肠炎,用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培养灭活苗,每只貂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6个月,注射时最好1只貂用一个针头,防
止注射传染。
配种前的营养搭配:冬至季节就开始增加日照,水貂生殖器官才开始发育,公貂阴囊明显下垂,睾丸体积显著增大,精子开始发育。
母貂卵巢内原始卵泡数量增多,滤泡也显著增大,子宫体增大、肥厚。
因此营养搭配要跟上生理需要,除保证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外,还要增加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如VA、VE,可在饲料中加入VE片,胡萝卜或花生油和VC片,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抓住发情时机:(1)公貂发情期为1月--3月,正常公貂始终保持求偶状态,对母貂感兴趣。
过了春分日照超过12小时,睾丸开始萎缩退化。
(2)母貂发情周期可有2-4个,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即前期、发情期和休情期。
每个周期约为6天-10天,持续期为1天?3天,休情期为5天-6天。
休情期母貂卵巢内没有成熟的滤泡,且不接受交配,强制交配也不会受孕。
因此千万要抓住发情期观察,交配后在配种旺期进行复配或周期复配,保证受胎率高。
抓住配种日期:(1)2月底3月初是大多数水貂配种旺期,要根据公貂数量安排配种日期。
(2)大部分母貂要采用初配,即第一个发情期中配种。
从配种到配种旺期约为5天?7天,同时训练青年公貂参加配种,并进行精液品质鉴定,选出品质优良的种貂。
(3)在配种旺期大约10天~12天,对初配的母貂采取复配一次,并结束配种期。
(4)对初配未孕貂采取补配,补配阶段在配种旺期结束后大约5天。
对仍有发情表现和怀疑未孕、假配的母貂,可在此期进行补配,并采用连续补配方式,即第一次后隔一日再配一次。
使每只母貂都受孕并且产仔率高。
养貂增效有七招
一、选好种貂。
要选养皮毛光亮,背腹毛色一致,针毛较短,毛峰、绒毛齐平,密度大、分布匀、毛柔软、强性好、针毛略长于绒毛,紫貂无白针毛、白斑。
这样的貂皮毛质量好,商品价值高。
二、搞好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水貂每年繁殖一次,每年2月至3
月发情、配种。
因此,种公貂1月下旬就要进入配种预备期饲养。
配种期种公貂要保证供给优质精饲料,新鲜血、蛋、奶、肝、鱼等动物性饲料占80%以上,同时增加滋阴壮阳药物-六味地黄丸、淫羊藿和维生素e、b、c等。
要杜绝近亲交配,防止水貂退化。
种母貂在妊娠后期,要保证供给优质饲料,宰杀动物喂养时,要摘除肾上腺、脑垂体等含有性激素的器官,以免母貂食后造成死胎或流产。
三、注意保温,提高仔貂成活率。
仔貂出生后要在产仔箱上下和两侧放上热水袋保温,以提高仔貂成活率。
四、预防疾病。
一般在幼貂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7、8月份),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饲料易变质,水貂极易感染消化道疾病。
应采挖新鲜的马齿苋、败浆草、车前子、紫花地丁、蒲公英等中草药加入饲料中。
这样,既可降低饲料成本,又可防暑和预防肠炎、痢疾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
在6、7月份就要接种犬瘟热、副伤寒和巴氏杆菌等疫苗,防止发生传染。
接种疫苗注射部位在后大腿内侧。
五、采用代食品。
为了降低成本,可采用大豆粉、花生饼代替部分肉食,用地瓜秧代替部分蔬菜,搭配新鲜猪血、蛋、奶拌和,以增强适口性。
六、换毛期加强营养。
秋分时节,水貂进入换毛期,这时是提高毛皮质量的关键时期,除应喂优质精饲料外,还要在饲料中加入植物油(豆油或花生油等)和维生素b2,每只貂每日10毫克。
七、成熟取皮。
水貂换毛后即可宰杀取皮。
取皮时成熟一只取一只,决不可成批一次性取皮。
宰杀时要注意皮毛的完整,切不可把毛皮割破,否则就会降低毛皮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