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练(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训练第二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鸟臀()②褶皱()③潮汐()④劫难()⑤追溯()⑥遗骸()⑦地壳()⑧喷发()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许多尘挨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B.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错施。
C.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D.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塑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C.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D.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
4.选词填空。
(从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_________(丰满丰盛丰富)。
⑵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_________(希望期望盼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⑶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__________(扩张扩散扩充)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⑷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 光衍射,他们确实_________(检查检测检验)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5.下列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的。
B.在高温状态下斯石英会变成普通沙子。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鸟臀.目(tún) 褶.皱(zhě) 两栖.(qī) 携.带(xié)陨.石(yǔn) 劫.难(jié) piāo(漂)移骨gé(骼)追sù(溯) péng(膨)胀尘āi(埃) 潮xī(汐)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B.此次“爱心书包公益活动”首批捐赠共复盖偏远山区少数民族14所小学,4 754名学生。
C.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如果美苏双方没有在最后关头收手,很可能会暴发大规模的冲突,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D.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解析:A.“联”应写作“连”;B.“复”应写作“覆”;C.“暴”应写作“爆”。
)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B.“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C.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成绩的原因,在于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
D.李克强总理围绕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
(解析:A.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与“以……为原则”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C.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D.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中心”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
)4.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①它们把很多生物并不喜欢的木材、真菌和半腐烂的枝叶当美食,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
②白蚁只需嚼碎树枝草茎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并吞入腹中,消化工作则由披发虫负责。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考卷一、基础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 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携)带碰撞.(zhuànɡ) 褶.皱(zhě)(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流誓”,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流逝”。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分割分裂 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严密周密 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示例】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2):随身带着。
(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现在,我要请你从完全相反的一面去想象沃兹先生:一个每天都是衬衣领带、yīguān chǔchǔ的老师;一个穿着没有一丝zhězhòu 、领口总是熨烫得平平整整的衬衣的绅士;一个总是把胡子修剪得一丝不乱的先生。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草木枯荣,大雁来去,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B.冬奥会的黑科技一届比一届先进,追溯创新的源头,会发现它们往往来自人们的发现与探索。
C.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D.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不必三更灯火五更鸡,但还是应该发扬勤奋好学、一丝不苟的好品质。
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_ 。
_ ,_ ;。
西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①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又称“量天尺”,圭面上刻有水槽和刻度②它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③由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组成④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向中心内倾⑤台体呈方形覆斗状A.②③①⑤④B. ②③⑤①④C. ③⑤④①②D. ③④①⑤②二、课内阅读(一)阅读《恐龙无处不有》,回答问题。
4.(考点:标题的作用)用“恐龙无处不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答:5.(考点: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二)阅读《被压扁的沙子》中“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选段,回答问题。
6.(考点:内容理解)大自然出现斯石英的条件是什么?答:7.(考点:段落作用)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三、拓展阅读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分层作业(基础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致.密(zhì)两栖.(qī)骨骼.(gé)臀.部(diàn)B.岛屿.(yú)褶.皱(zhě)彗.星(huì)地壳.(qiào)C.劫.难(jié)撞.击(tóng)携.带(xié)潮汐.(xī)D.衍.射(yǎn)二氧化硅.(guī)追溯.(sù)陨.石(yǔ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检测衍射泛大陆B.膨胀缓慢岛屿链C.漂移流逝不解之迷D.地震构造天衣无缝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
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中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B.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C.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恐龙的灭绝呢?是星体撞击呢?还是火山爆发?D.“毫无疑问,”教授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5.《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对其修改不正确的—项是()(1)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溶化。
(2)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贱到了平流层中。
(3)它的原子相据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邹变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测试题(含答案)一、字词书写(本大题共2小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 ) 尘埃.( ) 鸟臀.目( ) 携.带( ) 追溯.( ) 陨.石( ) 劫.难( ) 褶.皱( )2. 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其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尘埃 至密 繁盛 熔化( )(2)膨胀 陨石 流逝 砥达(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似乎 常常 可 肯定B .似乎 一直 可 应该C .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D .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4. 文学常识填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作者阿西莫夫是__国著名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6. 指出下面两个名使用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课内精读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D.蟾蜍(yú)驮着(tuó)地壳(qiào)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烦躁瑰宝松懈含辛如苦痛心疾首改为②凋零谛听暇想别出心裁物竞天择改为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这一地区的战争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检测题一、字词书写1.根据拼音写由相应的汉字。
jié(______)难yǔn(______)石yǎn(______)射huì(______)星二、选择题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各项说法未正确的一项是()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基础演练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水的潮汐(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dǐ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tuó)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zhězhòu)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
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
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劼难”应改为“劫难”(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天衣无缝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依次沿运河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D项中“高山青”为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今年“两会”欺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A项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 项成分残缺,应在“将成为”之前加上“引力波天文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和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
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
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
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
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①④② D.④⑤②③①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
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彩蝶纷飞,是大自然展出的最缤纷的画卷;【示例】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
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7.“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
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
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3)阅读材料三,概括出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
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的碳排放量。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 000克的碳排放量。
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 700克的碳排放量。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 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低碳生活”的关键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量。
二、同步解读阅读《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回答问题。
8.根据要求填空。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中的“那时”是指泛大陆时期。
9.“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
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
所以不能互换。
10.“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11.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
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象。
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三、课外拓展给云播种①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多地干旱肆虐。
近日,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被联合国划为“极端缺水”的地区,阿联酋就位列其中。
阿联酋是石油大国,但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
该国希望通过人工降雨这项有争议的技术来提高年降雨量。
阿联酋正在试图从飞机上发射盐炮弹来进行人工降雨。
该技术被称作云种散播技术,其目的是增加云层凝结从而提高降雨的可能性。
②1946年,伯纳德·冯内古特率先提出这一技术——在云层中播撒碘化银能够人工降雨。
他的弟弟库尔特·冯内古特后来将这一发明写进了自己的科幻小说,将碘化银命名为“冰-9”——即一种能够立即冻结地球上所有水的物质。
③碘化银与其他物质如盐或丙烷反应,可促进降雨,增加降雨量。
相比海水淡化技术而言,云种散播技术被认为是成本更低的获取淡水的方式,且无须使用昂贵的灌溉系统。
它的缺点在于,人工降雨不是想降就能降的。
人工降雨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云层厚度和云顶温度要达标,而且在大旱期间具备人工降雨条件的天气往往比较少。
④其实,云种散播技术是否对降雨量有提高仍然是一个正在探讨的问题。
一些科学家怀疑该项技术是否真的对降雨量有显著的作用。
尽管如此,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指出,全球37个国家目前仍在进行150多项人工影响天气的项目研究。
科学家们希望广泛的统计分析能够证明云种散播技术是否可行。
⑤另外,这一技术或可防止战争爆发。
2004年至2006年期间,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因水井和牧区发生多起冲突,造成250多人死亡。
⑥太平洋研究所记录表明,仅2016年,中东和北非部分地区因缺水问题就发生了百起冲突事件。
(选自《大自然探索》2017年1期) 12.下列关于“云种散播技术”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B)A.云种散播技术,其目的是增加云层凝结从而提高降雨量。
B.是从飞机上发射盐炮弹来进行人工降雨的一种技术。
C.云种散播技术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获取淡水的方式,且无须使用昂贵的灌溉系统。
D.云种散播技术可以防止战争爆发。
13.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文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内容,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⑤段画线句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文章语言平实准确,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文章开头从全球多地干旱肆虐,阿联酋这个干旱之国希望通过人工降雨来提高年降雨量谈起,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A)A.云种散播技术是否对降雨量有提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150多项人工影响天气的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想证明云种散播技术并不可行。
C.人工降雨只要具备云层厚度达标这个条件,就可以想降就降。
D.1946年,库尔特·冯内古特率先提出这一技术——在云层中播撒碘化银能够人工降雨。
他的弟弟伯纳德·冯内古特后来将这一发明写进了自己的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