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4 KB
- 文档页数:4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熟读和分析讨论,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读出诗中使用比兴何引用典故的妙处。
——悟主旨、析形象——品艺术、赏技巧)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使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实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
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质量却上乘的诗篇。
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
其中〈〈短歌行〉〉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
〈〈短歌行〉〉集中体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
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诗意(解决词句疑难)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对酒当歌对()去日苦多去()苦青青子衿子()衿悠悠我心悠()但为君故但()为枉用相存枉()相()存()何时可辍辍()契阔谈宴契阔()谈宴()绕树三匝三()匝()山不厌高厌()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具体鉴赏:悟主旨、析形象悟情感、品艺术、赏技巧1、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不然。
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
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短歌行》教学设计【流程设计】(一)教师做完联系题,并分析学情。
(二)学生自学导学案。
(三)教师编制教案。
(四)教师制作课件。
(五)正式上课。
(六)检测拓展。
【具体实施】教师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深入分析,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
3、悟情析理,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心情和诗歌主旨,体会诗歌宏伟的气魄和慷慨悲壮的风格。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绪的变化;理解诗中引用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教学设想】古诗词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他们的审美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涵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即“读”“悟”“品”。
“读”,即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悟”,就是深刻体悟,领会诗情;“品”,则是用心品味,玩味深意。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作者深刻的表达了忧思和求贤心情,本设计主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隐藏在句中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三国演义》片头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好,今天我们就通过曹操的短歌行,来相对全面地了解曹操。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分析【教材分析】《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
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
全诗使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
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
【学生分析】三国纷争,群雄逐鹿,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和风云人物,学生多少有些了解。
从这点看,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很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他们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
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
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体现。
能够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目标分析】1.结果性目标:能准确概括诗人之“忧”,品析诗人“忧”思后的“壮”志。
2.体验性目标:在研读诗歌的过程中,领会诗人“忧”思与“壮”志之间的内在联系。
【媒体分析】1.自制PPT:用于表现教学各环节及各环节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及要求。
2.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的课堂习作,方便师生点评。
3.黑板:用于板书“核心任务”、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及思维脉络。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趣味导入,知人入诗【活动1】以前有首非常流行的京戏歌《说唱脸谱》,你们会唱吗?这是首歌的歌词里面涉及到三国时期的几个人物,你们谁来唱唱这几句?引导学生谈京剧脸谱颜色含义:红色,则表示刚正不阿,英勇善战;黄脸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勇猛善战,凶狠之人;白脸则表示奸诈,诡计多端;而黑脸则表示刚毅果断,铁面无私。
【活动2】知人入诗:看来戏台上的曹操就是一个白脸奸臣!那么,在你们阅读经历中所了解的曹操也是如此吗?(学生自由谈)相关曹操的评价,能够说是众说纷纭。
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他“内兴文学”,开创建安风骨,他有着他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其中最没争议的便是他文学家的身份。
他的标志性作品便是《短歌行》。
清代学者袁枚说过仅仅“有天下第一等真情,方有天下第一等好诗”,我们今日来反观《短歌行》,看曹操是怎样“以天下第一等好诗,抒天下第一等真情”的。
二、反复涵咏,入情入境【活动3】初读释意,感知情境课前已结合老师所做微课预习了课文1、预习检测:诗题《短歌行》何意?本诗诵读应采用何节拍?本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明确:“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
我们以前也学过《长歌行》,短歌、长歌,不是由字数区分的,而是由歌声的长短来区分的。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诗歌诵读节拍:二二节拍情感基调:忧愁3、学生齐读【活动4】熟读思考,入情入境1、抓“诗眼”通过诵读本诗,我们不难发现本诗诗眼——“忧”。
(提醒:阅读鉴赏古诗,我们一定要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味“诗眼”,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2、所忧为何作为一代霸主,作者所忧为何呢?下面同学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明确:人生之忧,贤才之忧,天下之忧。
(板书)具体分析:(1)“对酒当歌”八句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忧愁。
板书:忧人生短暂之情。
老师点拨:这几句诗,让我想起了庄子所说的话: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不过已。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水平,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二. 教学重点1.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 鉴赏诗歌中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三.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四. 教学方法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实行点拨3.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水平。
4. 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六. 教学过程(一) 导入PPT展示曹操的一幅图,播放视频:《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引入曹操本人,找同学阐述曹操,教师补充--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他内定文学,开创建安文学。
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今……他就是——曹操(PPT展示)(二)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PPT展示)(三)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补充时代背景(PPT展示)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1《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他是能臣,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汉相,有人说他是汉贼。
事实上曹操到底如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短歌行》会还给你一个真实的曹操。
二、新课讲授:(一)诵读诗歌并分析诗歌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诵读本诗。
(1)找两名学生分别朗读。
评价:①要注意到四言诗的整齐与短促;②节奏与轻重的变化;③感情充沛饱满。
(2)全班齐读。
2、如果要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字最恰当?同学们又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呢?(讨论)明确:“忧”字。
从以下诗句体现: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那么曹操究竟“忧”什么呢?他又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呢?(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忧:(1)人生短暂①人生几何?(几何:多少。
)②譬如朝露(扩充:“朝露”这个意向,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③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感叹人生短暂之意。
)(2)贤才难求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的融洽的温情。
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地叫,在那野外食青萍。
我有高贵的宾客,吹箫鼓瑟悦宾朋。
”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
表达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和招贤纳士的热情。
)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贤才还没有归来,才会“忧”。
从感情上照应第一节)⑤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贤才穿越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来访。
如久别故友今又重逢,欢饮畅谈,以表达旧日的情感没有忘怀。
1《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熟读、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喻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京剧脸谱(白脸)来引出对曹操人物形象的认识。
(《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阴险、残忍、奸诈、狠毒了。
)阴险、残忍、奸诈、狠毒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知人论世 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赏析全诗,领悟全诗主旨。
熟读并背诵全诗。
2、通过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句中的标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明月”所指的商榷,培养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与批判性。
3、注重当代文化现象,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提升语文综合应用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明月”所指的商榷,培养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与批判性。
教学理念与方法:理念: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分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中导入,了解作家作品。
1、背诵学过的曹操的作品《观沧海》与《龟虽寿》,体会并概括两首诗歌所言之“志”,从中发现曹诗往往四句为一组,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2、学习文学作品讲究知人论世,也就是说,了解作者其人及其生活的时代特点,来协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其作品。
根据所给资料、注释及所学作品,一言以蔽之,你眼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说他为政治家,因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
说他为军事家,撰写两部兵书《孙子略解》、《兵书接要》,他先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说他为诗人,因他的诗歌作品较多,且大都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更重要的是其诗歌内容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3、了解了曹操其人,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代表作品《短歌行》。
二、整体把握全诗,思考领悟全诗主旨。
1、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朗读,比较两者在感情处理上有何不同。
2、针对学生翻译中的问题实行订正或请同学提出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情感,学习曹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诗中使用典故及比喻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和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音乐《曹操》,营造气氛)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首音乐,正如歌中所唱,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大乱,风起云涌,英雄辈出。
有人说,三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三顾茅庐”的刘备,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当然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一首诗——《短歌行》。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介绍作者曹操。
2、学生简介曹操的诗歌风格。
3、学生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从而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风格慷慨悲凉,史称“建安风骨”。
建安十三年冬天,53岁的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三、反复诵读,体悟情志1、创设情境,体会诗情: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鲍国安吟唱的《短歌行》片段,体会诗情。
2、诵读明意:要求:1、齐读:男女生配合朗读诗歌,男生两句、女生两句。
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疑难之处小组讨论或者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短歌行》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短歌行》的情感。
2、背诵全诗。
1、在诵读和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水平,品位诗歌的情感。
2、多媒体辅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诗歌“忧”而进取、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整体感知1、示范朗读2、学生朗读3、找出全诗的诗眼。
(提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能够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四、赏析诗歌,探究诗人“忧”之情感结合课后注解理解全诗诗意,思考并讨论:诗人为何而忧?并理清诗歌结构(全诗共两节,可分为四个层次。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1)、诗人想到人生“忧”于什么?明确:忧人生之短。
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人生短暂思考:曹操想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明确: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即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2)、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
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
思考: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能够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明确: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
《短歌行》教案北师大版
《短歌行》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短歌行》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曹操诗二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之思。
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从而思考生命价值的最佳体现。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多的学习,在诗歌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诗歌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探究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珍惜光阴、积极进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整首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吟唱的方式来感知曹操诗歌的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加深对作品情感变化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揽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大忧思、大气魄。
2.培养学生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所流露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诗人。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表达的“忧”,品味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吟唱法、合作探究法、点拨领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
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短歌行》来认识曹操。
二、解题
(生答,师补充。
)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
一般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
三、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生回答后,师展示幻灯片补充)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国家残破,群雄并起,战争连绵,生灵涂炭。
曹操胸怀大志,心忧天下,渴望广纳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四、初读诗歌,入诗知情
活动一:自主探究:(一生读――生评――齐读――师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探讨中体悟诗人在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
问题预设:
1.诗中反复出现的是哪一个字?
忧
2.找出诗中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试着绘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图,并加以分析。
(把情感曲线图画在纸上并做好变化标注,小组派代表上黑板画图并作分析)
五、再读诗歌,品诗论世:
活动二:组内赏读,代表发言
思考:诗人为何而忧?(教学设想:通过小组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小组讨论后交流,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讨论后明确:
人生短暂贤才难求功业未成
曹操在《蒿里行》中这样记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
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惜光阴,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来。
六、悟读诗歌,品诗论人
活动三:1.品味《短歌行》中最能打动你的诗句,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你还读过曹操的哪些诗歌,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1)宏大志向;霸气
2)谦恭之气;广博的胸襟
3)待人真诚、热情(爱才惜才);
4)对犹豫彷徨未找到明主的贤才给予关心和同情
5)对人才的尊重
各组学生发言后,师小结:
曹操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
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
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
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
七、“经典咏流传”
活动四:小组合作:设计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短歌行》思想情感的理解。
(或诵读或吟唱,方式自定)
(设计说明:带着敬意,唱响经典。
)
八、拓展(小组讨论、交流后总结,代表展示。
)
学《短歌行》,你会联想到哪些心怀天下、勇于担当、忧国忧民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阅读曹操的诗歌,加深对曹操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
九、我们的心声:那么生逢盛世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预期生成:珍惜光阴,积极进取;
对生命价值的彰显;
热爱生命的担当。
十、总结:
曹操一直都在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的追梦者:胸怀梦想,直面现实,勇于担当。
面对浩瀚的光阴,感慨人生短促,心忧天下;面对光耀的梦想,迸发生命能量,执着前行。
悟出了生命的厚重与苍
凉,留下光辉灿烂的痕迹。
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志存高远,牢记时代使命,勇于追梦圆梦,成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
十一、布置作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歌行》。
2、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