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学习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用自身体会劝勉后学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用自身体会劝勉后学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视频导入○1视频播放金华浦江青萝山秀丽的山景,然后逐次出现被明太祖朱无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以及相郑氏宗祠内相传为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亲手所栽的九株古柏;○2东明书院:宋濂继吴莱而在此主讲二十余年,授经著书,与其徒天台方孝儒,义门诸弟子讲学于此,有东明山精舍壁记。
○3宋文宪公饲:位于东明书院西端,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原址在青萝山。
清咸丰丙辰,祠移至东明书院西。
内存“宋文宪公祠” 石匾及《宋文宪祠堂碑记》。
○4青萝故居景象;○5宋濂画像。
(将上述四个方面的视频资料剪辑播放。
)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送东阳马生序》。
方式二:动画导入根据文中“冒雪求师”部分内容制作成动画,并以《命运》为背景音乐。
动画情景:宋濂背着书箱,拖着破旧的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艰难地行走,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地上的大雪足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走到旅舍,冻僵的四肢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宋濂)暖手暖脚,又拿被子裹在浑身瑟缩的宋濂身上……教师导言: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动画情景,就来自课文中相关内容,今天,请大家一起走入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去看个究竟。
方式三:幻灯片引入:○1出示宋濂的书法作品;请学生进行评价;○2出示宋濂的像片;○3显示宋濂的简介:明代文学家。
字景濂,号潜溪。
祖上是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人,后徙居浦江(今属浙江) 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明初三大家之一。
幼年家境贫寒,刻苦求学,靠借别人家的藏书来学习,有时外出百里去请教学问。
元末社会动乱,隐居为道士。
后来受征聘出来辅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参加过《元史》的修撰,明初的许多重要文诰诏令都出自他的手笔。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如今更提倡终生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然而同样是读书,其结果却迥然不同。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之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叩.(kòu)问俟(sì) 叱咄..(chì duō)负箧.(qiè) 屣.(xǐ) 媵.(yìnɡ)人皲.(jūn)裂曳.(yè) 以衾.(qīn)拥覆容臭.(xiù) 烨.(yè)然皆被.(pī)绮绣缊.(yùn)袍敝.(bì)衣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八下2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背诵)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无从致书以观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先人还家从口入从流飘荡从乡之先• • • • ・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俯身倾耳以请以衾拥覆以中有• • • • ・足乐者可以为师矣此独以跛之故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 • • ・有所益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不以疾也• • •传一乡秀才观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窗而观天下之伟观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幼时即嗜学寻十余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拉余同饮•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求石兽于水中日扳仲永环谒于• • • ・邑人于舅家见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相与步于中庭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至舍太丘舍去不舍昼夜便舍船屋舍俨然• •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其此之谓乎?大兄• • • ・何见事之晚乎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无案牍之劳形莲• • • ・之出淤泥而不染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俄而雪骤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 • • • ・思则罔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得为众人而已耶而两狼之• • • ・并驱如故濯清涟而不妖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久而乃和去后乃至乃石性坚重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或遇其叱咄其此之谓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礼愈至至舍虽有至道至石之半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续写文言文:
余言至此,犹有未尽之意。
夫马生之聪慧,固已见于群贤之间,然学海无涯,非勤奋无以至远。
今余告以吾昔年之勤苦,非欲马生畏难而退,实欲其知学问之道,贵在恒久,非一日之功也。
昔吾求学,尝有饥寒之虞,然未尝因此而辍学。
盖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故能忍饥耐寒,以求学问之成。
今马生身处盛世,衣食无忧,更当以此为契机,倍加努力,以求学问之精进。
马生宜知,学问之道,不在外物之丰俭,而在内心之坚定。
若心有所向,则无论环境如何,皆能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故马生当以吾言为鉴,勿因外物之诱惑而忘本心,勿因环境之变迁而丧志向。
且夫学问之道,非独求知识之广博,更在求德行之高尚。
马生当以圣贤为榜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问之成,非但为一己之荣耀,实为家国天下之福祉。
故马生宜以宏伟之志,求学问之精深,以报家国之恩,以造福百姓。
吾言至此,已尽吾意。
愿马生闻吾言而有所悟,勉力前行,以求学问之极致。
他日功成名就,定能光耀门楣,不负此生之所学也。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
选)》教案2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以学为乐、以苦为乐的嗜学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激励学生有正确的追求(积极进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李天一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
生齐答: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富二代,星二代。
有两件事引起人们李天一的广泛关注?大家知道是哪两件事吗?
明确: 2011年9月,他因无证驾驶宝马车并打人被教养1年,2012年9月获释。
2013年2月21日晚,李天一又被指涉及一起恶劣轮奸案,现被批捕。
难怪被网友评为最坑爹的代表人物。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人物宋濂和他截然相反,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但终于学有所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成功的秘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宋濂,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解读宋濂
1、了解作者题目(3分钟)
(1)解读作者(检查预习)
先来考考同学们对宋濂的了解程度,答对有奖哦。
宋濂,字,号,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
史》。
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明代“”,与、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解读题目(哪位同学能根据课下注释解读题目)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序”是“赠序”的意思,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
宋濂给一个东阳地方的马君则以什么样的忠告呢?让我们随着践离的经典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看白板,听读时注意订正字音、听准节奏。
2、听读课文
播放视频(音频)朗读,注意字音字形:(4分钟)
在经典诵读的引领下,初步把握了文章的节奏,听准了字音
3.自由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2分钟)
4、挑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声音很大,热情高涨,哪位同学能读给大家听听,你来读第一段,同学们在听课文时注意寻找作者成功的秘诀。
读得口齿比较清楚,停顿也不错,再找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很好,有一个字读错了,谁听出来了,不错,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5、作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谁能从原文中找到。
生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板书:勤且艰)
6、自读课文,理解作者读书求学的艰难(14分钟)
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再读课文,具体分析作者如何用勤奋和艰苦的秘诀成功的?作者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根据表格提示找到答案,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具体过程:
(1)、生自读课文,填写表格(5分钟)
(2)、小组交流,查漏补缺(2分钟),同学们都在从原文中找到了答案,很好,为了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一会我们集体交流时希望你用自己的话表述。
(2)、集体交流:
下面我们集体交流,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宋濂少年时在读书方面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师:无书借书抄书
(板书:幼年借书抄书之艰)
(3)、求师方面
师:作者在成年后有怎样的困难?
生: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成年叩问之难)
这个句子有难度,谁来帮帮他。
(4)、作者从师求学时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困难?
行:负箧(qiè)曳(yè)屣(xǐ),深山巨谷
生:住:寓逆旅
生: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生:衣:缊袍敝衣(板书:住读生活之苦):同舍生怎样穿戴打扮的?写同舍生的作用?
对比突出,作者生活的艰苦。
作者是怎样概括他的求学生活的:(板书:勤且艰)
师:作者羡慕同舍生吗?
不羡慕“略无慕艳意”哪位同学解释“略无”?
师:为什么不羡慕他们?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师: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穿比不上别人。
师:作者以什么为快乐?
生:以学习为快乐,对学习有浓烈的兴趣。
以学为乐,心中有追求
条件如此恶劣,作者有没有觉得苦?
师: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可见对学习的浓烈兴趣。
文章还有哪两处能看出作者热爱学习?
师:余幼时即嗜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略无慕艳意
面对艰难劳苦,作者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物质的贫乏,作者学有所成了吗?哪位学生说说宋濂的成就?
著名文学家、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宋濂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能看出来
专心求学,以苦为乐、热爱学习,不怕艰难、虚心求教。
不攀比。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思毁于随(诚、勤、俭)
小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面对种种磨难,宋濂没有退缩。
作者以学习为乐,刻苦勤奋、精神的充实战胜了物质的贫乏,心中有正确的追求,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
()
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
没有正确的爱好和追求,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去掉)
(5)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很深刻,我们再来读课文,感受宋濂的好学、乐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男女生pk,看谁读得最响亮。
(分男、女生各读一段)
三、走近“富二代”(5分钟)
俗话说,“逆境常出伟男,顺境多出逆子”。
我们再来看“富二代”李天一,他一定有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哪位同学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天一,交流查到的资料。
生:曾就读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人民大学附中、美国shattuck St.mary's冰球学校。
生:4岁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至
今,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先生。
生:小学花万元改装自行车,15岁驾宝马,16岁 132万元买豪车
师:有哪些成绩?
生:4岁申奥形象大使,13岁个人演唱会,钢琴书法比赛获奖无数
现在的情况:被教养一年,现被批捕
师小结:李天一上名校,从名师,开豪车,家庭条件优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的生活完全可以一帆风顺,大有作为,但为什么年仅17岁他的人生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走向犯罪的道路呢?对比宋濂,请同学们思考他身上有哪些不良品质?(骄、惰、奢)
明确:李天一缺少苦,缺少吃苦精神,宋濂以学习为乐,有正确的追求,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而李天一没有追求,也可以说李天一没有正确的目标,也可以说他追求物质的享乐,感官的刺激,奢侈豪华的生活,以致于人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是他走上歪路的原因之一。
四、反思自我(3分钟)
对比谈启示
自古有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宋濂李天一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思考,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的条件虽然没有李天一那么优越,但比比宋濂,我们有现代化的教室,有很多书籍,有专业的老师我们你答疑解惑,吃得饱穿得暖,你有什么启发呢?把你的感受大胆说出来
明确:1、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不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的是要勤奋、专心和坚韧。
2、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该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3、人应该有追求,有远大的目标。
五、课堂小结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发悔读书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六、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还有一篇劝学的文章,那就是袁枚《《黄生借书说》》,文章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书为什么不是借来的就不好好读书呢?推荐阅读袁枚《《黄生借书说》》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板书:
致书之艰
叩问之难勤且艰以中有足乐者
奔走之劳生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