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9
公司治理框架公司治理框架是指建立和运作在公司内部的一系列结构、机制和原则,旨在促进公司的透明度、责任和持续性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种完善的公司治理框架,以确保公司的有效管理和高质量决策。
公司治理框架的核心是由公司董事会领导的决策机构。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审查公司的战略目标,并监督公司的管理层执行情况。
为了确保董事会能够独立、有效地履行职责,公司应建立一个独立的董事会组成,其中包括独立董事、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
这种组成结构可以保证董事会有足够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来为公司提供战略指导,并避免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
在公司治理框架中,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起着关键作用。
公司应制定适当的信息披露政策,并公开披露与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重要决策相关的信息。
这样可以增加公司的公信力,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公司运营情况的报告,以便他们对公司的管理进行评估和监督。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指定特定部门负责风险管理来实现。
该体系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关键环节,以确保公司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公司治理框架还应包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的监督。
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确保公司的资源和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审计是指对公司财务报表和业务运营情况的独立审查,以提供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
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和雇佣独立审计师,进行定期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以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
公司治理框架还应体现公司的社会责任。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并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合作。
公司应致力于保护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依法纳税和对社区贡献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程日奇【摘要】本文在分析“股东至上”与“共同治理”两种思想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性质及特征提出“双元治理模式”,即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体现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与经理阶层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在合作性竞争博弈的基础上构建的内部治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厘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脉络提出内部控制机制的组织框架、控制要素及当前内部控制亟待加强的三个方面工作:强化内部审计、强化预算控制、强化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
【关键词】双元治理模式;内部控制理论;组织框架;控制要素【作者单位】程日奇,河北华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如果狭义地理解,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董事长或经理权利及监督方面制度安排。
广义理解,还应包括公司的各项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经理聘选与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公司管理结构、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
布莱尔认为是“一种法律、文化和制度性的有机整合,这一整合决定上市公司可以做什么,谁来控制它们,这种控制是如何进行的,他们从事的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回报是如何分配的。
”一、当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近些年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我国公司制企业大量涌现,并出现了一大批像海尔集团那样经营卓越的公司。
但治理不良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主要问题体现在:(一)内部人控制,管理权=控制权。
该种控制形式表现为企业内部人员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
该内部人员或以经理人为主,或以企业职工为主,或是经理人员与职工合谋。
其实,“内部人控制”有其合理性一面,因为他们实际上掌握企业实际情况,能够作出科学管理决策;另一方面,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营者可能会作出有损所有者权益的行为,经济学家是从委托代理角度来提出“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解决思路的,结果是收效甚微,问题的实际在于没有承认人力资本对剩余的要求权,而能体现人力资本产权与非人力资本产权平等的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公司治理课程英文名称:Corporate Governance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2 学分课程学时数:32 学时授课对象:会计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西方经济学》、《公司法》一、课程简介公司治理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根基。
本课程介绍公司治理的概念、内容与主要模式,分析公司股权的安排、董事会的构成和运作、监事会的组成与运作、经理层的责权利等内容,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公司治理现状,介绍具体公司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梳理公司治理的思路,避免公司治理的风险。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一)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1.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3.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二)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1.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2.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3.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
(三)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1.股东权益及其特征。
2.股东大会及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3.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
(四)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与运作1.董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2.监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五)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1.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独立董事作用及其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
(六)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2.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3.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七)证劵市场与控制权配置:走向成熟1.股票市场、资本结构域控制权配置。
2.公司并购与公司剥离。
3.证劵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
(八)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1.商业银行与公司治理。
2.商业银行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及其改进。
(九)机构投资者治理:从幕后到台前1.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和特点。
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理分析。
第一章公司治理学一、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与公司制企业的特征古典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企业归业主所有,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独立于出资人的自然人形式的经济、法律实体即永续生命体,股份自由转让,出资人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二、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司治理学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研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科学。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第二章公司治理:框架理论与基本问题一、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的关系公司内部的科层为委托——代理关系,公司外部与公司之间为契约关系二、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当事人1.股东需要一种机制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经营者。
2.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或股东团伙的权利也必须受到制约。
3.“有限责任” 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4.公司当事人博弈行为和他们的专用性资产之间的关系。
5.投资者在投资中拥有流动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6. 设计一套机制来保证投资者能够得到充分信息。
7. 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之间的双向关系对公司治理的调节问题。
当事人:1.债权人、经营者、雇员2.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三、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司边界、公司治理边界的类型和主要内容1.资产专用性是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入。
公司治理边界是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
2.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内容(1)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他们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2)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达标在相互博弈以及与其他人的博弈均衡中实现公司治理;(3)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也成为公司治理的内容。
3.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类型(1)有限责任与公司治理边界(2)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治理边界(3)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4.公司边界财产边界、组织边界,法人边界。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摘要: 现代公司是现代文明在社会经济微观层次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细胞,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文化在治权方面的客观要求,而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通过一定的归纳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学习、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办法和途径。
本文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给各公司的参与者提供利益(或减少交易费用,提高效率)的;公司治理是在维持公司所有参与者利益基本平衡或不失衡的前提下,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为公司的参与者获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财务和制度安排,并为保障利益的平衡,而进行权力制衡的安排;公司主要依靠两种基本关系维持运转,即股东与董事会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委托代理关系。
信任托管关系容易产生公司治理顽症之一——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产生公司治理另一顽症——部人控制现象。
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十大问题,设计了为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权的制衡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及公司治理的考评体系;提出了发挥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建议。
一、现代公司及公司治理概述(一)现代公司的精神实质一般地,公司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典型的企业财产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依法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负有民事责任、独立经营的法人。
但要把握现代公司的精神,还需进一步分析其实质。
1、公司是由市场经济关系链条构成的多角化经济组织。
这样的链条大体包括股东与董事会的信任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与员工的聘用关系、债权人与公司的信用关系、公司与监管者(证券、工商、税务等)的依法诚信关系。
任何关系链条的严重断裂都可能影响公司这样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