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止痛带”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8.48 KB
- 文档页数:2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中医疗法临床分析摘要:选取妇科门诊经确诊的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60例,探讨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中医治疗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0-02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指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或器质性因素导致的以非月经期、持续6个月以上的盆腔疼痛为主的症候群。
该病为妇科最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1]。
笔者在2008年7月~2012年10月期间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6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经确诊的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60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41.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3a,平均病程(4.62±3.0)a。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征、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性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0.2g,po,bid,及替硝唑0.5g,po,bid进行口服药物治疗,10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组方按中医辩证分五型:①气虚血瘀证:证见小腹隐痛空坠,伴经行量多如涌。
色淡质稀薄,或量少淋漓日久,或有少许血块,神疲气短。
心悸乏力,面色少华,四肢欠温。
舌质淡而胖,苔薄,脉细缓。
治以补气化瘀止痛;内服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5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蒲黄10只,饴糖15g;每日1剂,水煎服。
外治:艾灸舣侧三阴交、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30min。
②中气下陷证:证见小腹坠痛,劳累及站立后加剧。
卧则舒,精神疲乏,大便努责,小便清长,频数,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
治拟补中益气,举陷止痛;内服举元煎加减:党参15g,黄芪15g,升麻6g,白术10g,菟丝子10g,续断10g,仙茅10g,淫羊藿10g,益母草15g,陈皮5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