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曹石之变:明英宗夺门之变后的历史后遗症
- 格式:docx
- 大小:7.10 KB
- 文档页数:4
夺门之变:明英宗出了南宫就复位“夺门之变”是发生在明中叶的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使得持续了八年的景泰时代结束了,而明英宗朱祁镇自此复位,由正统皇帝成了天顺皇帝。
这场政...变的发动者是一群在景泰朝觉得混起来没前途的野心家——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他们想要通过扶持英宗复辟来实现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目的。
政...变爆发的大背景是景泰帝患重病,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已经开始咳血,撑不了多久了,这才给了石、曹等人可乘之机。
而且“夺门之变”突发的时间很巧,即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深夜,那晚正是于谦、商辂等文臣经过很长时间讨论最终完成起草恳请复立沂王朱见深为东宫太子的奏疏后,正要各自散去的时候。
因为时间太晚,他们打算第二天一早再把奏疏上递。
但没想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如果复立朱见深的奏疏早一天上呈,或许于谦等人后来就不会被杀。
那么,他们为何要选择这个时候搞事情呢?首先那时政...变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给被关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打好了招呼,也得到了太后下发的密旨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那晚于谦等人所讨论的复储之事被泄露出去了。
明代文人王锜曾说:“诸臣中有一人泄其议,其贪功喜事若曹、石诸人知之,遂亟造谋。
”那么多大臣一起议定的事情,谁能保证没有一两个泄密的呢,而像石亨、曹吉祥等无耻小人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一旦听到风声,便会铤而走险,阴谋政...变。
对于这一切,于谦等一大批文臣官僚却毫无警觉。
那夜的三更时分,北京还很寒冷,除了值班外,人们都沉睡在梦乡里,这时夜幕中有几个人从徐有贞的府宅里闪出,一个脸上长着大胡子的将帅,领着几个也是军官打扮的人,疾步来到京城卫队,轻轻地发出“出发”的命令,随即便将部.队开往皇宫方向去。
他就是后来明史上有名的宫廷政...变的主角石亨,身边的几个军官就是张軏、孙继宗、罗通等人。
石亨大规模调..兵不免要有所惊动,不过好在他与其他政...变主角张軏等人事先已经找好了借口——当时北方刚好有急报传抵京城,说是有部分北虏在边.疆晃悠,大有入侵之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英宗夺门之变怎么回事?两帝并存又怎么回事
导语:夺门之变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
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
夺门之变
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
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浚,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
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
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
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
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
”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
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
”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
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
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两帝并存
生活常识分享。
石曹之乱的结局:“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一贬二死本文导读:得势后的徐有贞、石亨等人随即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谦于死地。
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加上他孤高自负,从不结交党羽,独往独来,朝中大臣竟没人站出来为于谦辩护。
当时英宗还是认可于谦的功劳的,对于判处他死刑有些于心不忍。
徐有贞说:“不杀于谦,复辟就无名!”最终,于谦和王文、舒良等大臣一同被杀。
据说,于谦被查抄家时,清贫得令人难以置信!行刑之日,天空阴霾四起。
石亨逐渐暴露了骄狂和欲壑难填的本性。
大肆冒领军功,为部下四千余人冒领功赏,各地的守将都愤愤不平。
此外,石亨和曹吉祥肆意夺取民田,有一位御史上书弹劾。
英宗看到奏书,对大学士李贤和徐有贞说:“御史敢这样直言,真是国家的福分!”站在一旁的曹吉祥恼怒要治御史之罪,被英宗制止。
石亨更是怒气冲天,斥御史言语不实,还认为李贤和徐有贞是幕后主使。
石亨对曹吉祥说:“如今在内廷是你的天下,在外朝由我统领,李贤之流这样诬陷,其用意很明显啊!”徐有贞升任内阁首辅,与石亨、曹吉祥发生了矛盾。
三人相互争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开始信任锦衣卫统帅门达、逯杲。
此时锦衣卫指挥门达正依附于曹吉祥和石亨。
门达和给事中王铉分别上书皇帝,称都御史耿九畴党附首辅徐有贞和大学士李贤,唆使御史诬陷石亨。
曹吉祥趁机在英宗跟前痛哭:“臣等万死一生,舍命迎皇上复位,内阁大臣一定要杀了我等而后快!”说时声泪俱下,伏在地上痛哭不起。
英宗又信任石亨和曹吉祥,将徐有贞和李贤降职,那位御史被充军。
石亨恃宠骄狂,无所顾忌。
一天,石亨率千户卢旺、彦敬进入皇宫禁地,直入文华殿。
皇帝惊问:“他们是何人?”石亨满不在乎地说:“这是微臣的两个心腹,迎复皇上之功,这两人功劳最大。
”石亨当即请皇帝下旨,擢迁二人为锦衣卫指挥使。
1458年(天顺二年)三月,石亨的心腹、兵部尚书陈汝言的贪污罪被揭发。
其家中财物之多令皇帝吃惊。
英宗想起于谦的清贫,痛心地说:“于谦在景帝一朝始终受宠,死时家无余赀;而今陈汝言当了不到一年的兵部尚书,竟然得了这么多贿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夺门之变”为何会轻易成功?疑点重重导语:夺门之变表面上虽没有武门之变来的那样凶残,但其争斗激烈程度也不逊于午门之变。
明代宗在极短时间内登上皇位,逼得英宗妻儿退居冷宫并废英夺门之变表面上虽没有武门之变来的那样凶残,但其争斗激烈程度也不逊于午门之变。
明代宗在极短时间内登上皇位,逼得英宗妻儿退居冷宫并废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位。
明朝景泰三年,明代宗朱祁钰在接回因“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之后,将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深贬为沂王,以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代为东宫皇储,引起朝中大臣纷议。
不料不足一年,朱见济病逝,大臣们因此多番要求重立朱见深为皇储,但屡次遭到代宗拒绝。
景泰八年正月,代宗突然病重,皇储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
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这年正月十六日,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会同群臣商议,决定联名上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定议之后众臣见天色已晚,决议次日清晨代宗临朝之时,再递交奏疏。
不料这一夜风云突变,形势的发展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暮色降临后,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贞会合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御史杨善以及老将王骥等趁夜色率领大队京营兵向皇城进发。
四更时分,石亨因职取到钥匙打开长安门,张軏借口抵御瓦剌保护皇城骗过城门守军,顺利率领部众进入皇城。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
朱祁钰在位八年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英明之主。
此时乌云密布,夜色骤浓,伸手不见五指,众人惊慌,徐有贞以精通天象之名安抚众人大事必济。
石亨等人安下心来,趁夜黑顺利抵达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夺门之变的意义明英宗夺门之变有何历史影响?
导语:朱祁镇复辟後,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镇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
朱祁镇复辟後,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镇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中,都在朝中横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宠的后期,更发生了曹吉祥企图弑位的曹石之变。
政权逐渐陷入混乱,各个派别文官相互争斗,一些官吏在激烈的派别斗争中遭到贬斥,武官的地位逐步低下,政治也继续腐败和混乱下去。
从此,明朝的统治危机便一天天加重起来。
朱祁钰继位,本出於一时权宜,只以眷位故,演成朱祁钰惟恐其兄之入,朱祁镇惟恐其弟之生。
兄弟失和,授野心分子以机会。
当朱祁钰病重之际,前立太子已故,已无子嗣,皇位理当归还朱祁镇一系,原可和缓而自然的转移,其理甚明,其事至易,直以朱祁镇庸愔,而小人从中滋生事端。
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竟以暴薨,甚至朱祁镇也在有意无意间,任令迎复诸辈冒功滥赏,大肆报复,于谦等冤死。
当时人已甚不以为然,如阁臣李贤;而时久事平,朱祁镇后也懊悔昔日之妄杀。
所以《明史》评论说: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谈迁评论道:“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或闻之仓卒,不及发耳!”
生活常识分享。
曹石之变,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之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
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
最后,石亨坐狱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
太后命郕王朱祁钰权总国事。
掌管大同军事的石亨在土木堡事变中负有兵败之责,被锦衣卫逮捕,关进镇抚司狱。
朱祁钰正式即位后,释放了石亨等人。
当时朝中军事人才奇缺,主持朝廷军政事务的于谦惜才,推荐石亨总领京营禁卫军。
曹吉祥早年入宫为宦官,投身于权倾朝野的王振门下。
景泰八年宦官曹吉祥与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勾结,趁明景帝病重时,迎明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英宗即位后,立即封赏有功之臣,参与夺门之变的所有人员都进职封爵。
得势后的徐有贞、石亨等人随即编织罪名,置于谦于死地。
罪名是于谦和另一位大臣王文要迎立藩王继承皇位。
朝中大臣没有人站出来为于谦辩护,因为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
加上他孤高自负,从不结交党羽,独往独来,在危难时刻,朝臣们想的是怎样投合得势者以获得恩宠。
于谦的"谋逆罪"很快获得部议通过。
在做最后的勾决时,英宗有些迟疑,他承认于谦有功于社稷,对于处死于谦有些犹豫不忍。
徐有贞急切地说:"不杀于谦,复辟就无名!"英宗终于痛下决定。
石亨倚仗英宗的宠信,屡次擅权行事,一心想干预朝政,每天都入宫进见英宗,即使英宗不召见,他也设法借故入宫。
遇事必定要英宗采纳他的意见,十分骄恣专横。
久而久之,英宗感到难以忍受了,于是下令左顺门,没有皇帝宣召,不得让石亨进见。
自此石亨进见的机会少了。
徐有贞因夺门之功升任内阁首辅,想再立功名自固,因而与石亨发生了矛盾。
石亨与曹吉祥在皇帝面前猛烈攻击徐有贞,御史又多次上书揭露石亨和曹吉祥的违法事端,于是英宗对这三人都有了看法。
此时锦衣卫指挥门达正依附于曹吉祥和石亨。
上书皇帝称都御史党附首辅徐有贞和大学士李贤,唆使御史诬陷石亨。
皇帝的立场又回转过来,依旧信用石亨和曹吉祥,将徐有贞和李贤降职,弹劾他们的御史夺职戍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为什么要处死功臣于谦
导语: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
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
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
失去过,才会懂得去珍惜和拥有,明英宗从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变成一个身陷囹圄的阶下囚,继而成为一个被景泰帝幽禁长达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最后梦一般的再次坐上皇帝宝座,期间的辛酸、悔恨、羞辱、磨难,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所以,他对失而复得的皇位愈发珍爱。
最早参预夺门密谋的分别是都督张靰、武清侯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然后在太常卿许彬的指点下,找到徐有贞。
夜里四鼓时分,石亨一伙打开宫门,放进去一千多名士兵,然后从里面锁上宫门,此前,徐有贞已经掌握了各个宫门的钥匙,一切妥当之后,徐有贞把全部的钥匙悄悄丢进一个水沟里。
现在整个宫苑与外面完全隔绝开来,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保证不会受到内外的夹攻,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徐有贞他们拥有的一千多名士兵是一股绝对强大的力量。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掳走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语:随着女医明妃传的宣传力度的增大,这一段明朝的历史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明英宗这个明朝的皇帝,他的生平也开始被人们挖掘出来。
他...随着女医明妃传的宣传力度的增大,这一段明朝的历史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明英宗这个明朝的皇帝,他的生平也开始被人们挖掘出来。
他的生涯中最奇特的一段,莫过于他御驾亲征,被瓦剌掳走之后又被放回的经历。
那么明英宗被俘后遭遇了什么呢?在电视剧中,明英宗是和谈允贤一起被瓦剌的首领也先抓走的。
也先是剧中第三个对谈允贤倾心的人。
但是谈允贤明显对朱祁镇更好,这让也先十分不爽,再加上政治上的原因。
明英宗被俘后在瓦剌吃了很多苦。
他曾一度当着谈允贤的面被差一点五马分尸。
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他深爱着的谈允贤也差一点被也先侵犯强暴。
当他得知是后宫的太医背叛国家时,他愤恨不已,后来更是当着也先的面杀了这个人,主动向明朝的将士们承认自己不再是明朝的皇帝,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攻打瓦剌。
那么在历史上,明英宗被俘后遭遇了什么呢?历史上明英宗的身边根本就没有谈允贤这个人。
他想要活下去就只能靠着自己的本事。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口才成功地与瓦剌的高官们成为朋友,也靠着这些高官们,他没有受特别大的屈辱和伤害。
但是蒙古人想要南下,得到明朝的土地。
就将明英宗拉出来当成挡箭牌,要挟明朝的将士们主动投降放他们进城。
而明英宗最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明朝已经另立皇帝,他这个曾经的皇帝进不得退不得,处在一个鸡肋的位置。
瓦剌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就将他释放回去。
果然,他遭到了来自祖生活常识分享。
夺门之变(二)(明英宗天顺年间的政局转变)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英宗复辟后明朝高层官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内阁成员五人(时内阁共有陈循、高谷、王文、萧磁、商辂五人)全部被清理出去,六部及都察院的九个一号人物(时吏部王直和王翱并任尚书,都察院萧惟祯和李实分别任左、右都御史,加上其余五部尚书,故为九人)也都得到了不同的处理,其他诸如侍郎、副都御史等被替换的更是不计其数。
总之,朝堂之上上至阁老、七卿,下至御史、给事中都“为之一新”。
这场因夺门而引起的中央高层官员“大地震”其变动幅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在整个明朝历史上都极其罕见其变动的原因不外乎都出于当权者的主观意识,其中有明英宗对个别大臣的反攻倒算或平反,当然更多的是夺门新贵及其攀附之人对景泰旧臣的清洗和对新生权力的瓜分。
明英宗的反攻倒算和平反,是构成夺门复辟后人事变动的一个方面。
明英宗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反攻倒算的对象主要是景泰年间进谗言迫害他或太子朱见深的那些官员。
这类人主要有黄X、卢忠、高平、徐正等。
黄X是景泰三年(1452)易储事件的始作俑者,他本是广西的一个土司头目,因私怨杀了自己的弟弟思明土知府黄X,为脱罪遂迎合景帝的心思上书倡议易储,此举最终导致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出宫就邸。
锦衣卫指挥卢忠在景泰三年曾诬告服侍上皇的御用少监阮浪及内监王瑶,“言浪传上皇命,以袋、刀结瑶,谋复位”((清)夏燮:《明通鉴》卷26《恭仁康定景皇帝》,景泰三年),此事不仅使王瑶和阮浪丢掉性命,同时也吓得朱祁镇魂飞魄散。
幸好景帝听从了内阁商辂和中官王诚的劝告,认为此事不足信“不宜听妄言而伤大伦”((清)夏燮:《明通鉴》卷26《恭仁康定景皇帝》,方就此作罢,但随后更加强了对朱祁镇的禁锢与防备。
此事本属卢忠诬陷所致,但据《明史·宦官传》记载,“上皇赐阮浪袋、刀,浪以赠门下王瑶,指挥卢忠醉瑶而窃之,以告尚衣监高平,平令校尉李善上变。
”(《明史》卷304《宦官一》)可见此事主谋乃是尚衣监太监高平,卢忠只是同谋者。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夺门之变,因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俘虏,其弟朱祁钰接掌皇位,后朱祁镇被赎回,朱祁钰不愿交出皇位,将其囚禁于南宫,经过八年,朱祁钰病重。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合力发动政变,拥护朱祁镇复位。
之后,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下场也是各有不同,石亨死于狱中,徐有贞贬官,曹吉祥凌迟处死。
(石亨)首先是石亨,在英宗第一次在位期间,石亨是镇守大同防范瓦剌的将领,颇有将才,屡建功勋。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监国,打响抵抗瓦剌入侵的北京保卫战,石亨受于谦推荐入京率军抵抗瓦剌,立下大功,获封侯爵,朱祁钰即位后加官太子太师,手握兵权,颇受信任。
景泰八年,朱祁钰出巡途中病发,命石亨代为祭祀,石亨发现有机可乘,率军回京拥护朱祁镇复位,被推为首功,加封忠国公。
夺门之变后,石亨居功自傲,逐渐目中无人,把持朝政。
将数百亲信仆从都授予高官,收受贿赂卖官鬻爵。
陷害杀死与自己不和的于谦等忠良。
将京中和各地文武要职全部换上自己的亲信武将,府邸规模超过王府,连英宗朱祁镇也不放在眼里,引发英宗不满。
(于谦)最终,石亨作茧自缚。
由于其侄,获封定远侯的石彪贪心不足,意图镇守大同,引发英宗对其谋反的怀疑,将石彪逮捕,发现私有绣蟒龙衣、拥有违反礼法的寝床等违反国法之事,坐实谋反之罪。
英宗将石亨贬为庶人,一干党羽尽数罢黜。
失去了官位的石亨很快遭到报复,次年,锦衣卫指挥使逯杲弹劾石亨与其侄孙石后心怀叵测,肆行无忌。
朝中屡受石亨欺压的大臣纷纷要求严惩,最终石亨以谋反罪背叛处斩,死于狱中,石彪、石后等人全部处斩。
(徐有贞)然后是徐有贞。
徐有贞原名徐珵,在朱祁镇第一次在位时不过是一个五品翰林院侍讲。
土木堡之变后,徐珵进言请求迁都南京以避瓦剌锋芒,受到于谦等人的痛斥。
朱祁钰即位后,于谦掌权,徐珵因曾建议南迁而被朱祁钰不齿,不能晋升,而徐有贞以为于谦从中作梗,心中深恨。
此后徐珵改名徐有贞,因而终于获得外放资格,由于治河有功晋升左副都御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石之变:明英宗夺门之变后的历史后遗症
导语:曹石之变是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有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
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
最后,石亨坐狱瘐死,
曹石之变是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有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
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
最后,石亨坐狱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
明英宗复辟后,非常倚重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三个人。
特别是徐有贞,很快又被升为兵部尚书,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并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食禄一千一百石,世袭锦衣指挥使。
大权在手,徐有贞肆无忌惮,中外倾目,但有皇帝信任,谁也奈何不了他。
得志之后,徐有贞有意与武将石和太监曹吉祥拉开距离。
他还常在明英宗面前诉说二人在外的贪横之事,石亨、曹吉祥知道风声,大加怨恨,日夜聚议,密谋构陷徐有贞。
明英宗常与徐友贞二人君臣密议政事,屏除旁人。
但身为司礼太监的曹吉祥有眼线,偷听了不少这君臣二人的“悄悄话”。
一日,曹吉祥问明英宗某事因由,英宗大惊,急问你从何得知,曹公公答言,乃徐尚书讲给我听。
自此,英宗皇帝开始疏远徐有贞。
不久,石亨、曹吉祥二人向明英宗泣诉,说徐有贞以内阁的力量想倾陷他们两个“忠臣”。
英宗皇帝很讨厌徐有贞“泄密”,把他外放为广东参政。
石亨等人恨极徐有贞,派人投匿名信,诬称徐“指斥乘舆”,流放途中说皇帝坏话。
明英宗恼怒,下诏把徐有贞发配到云南一带为民。
一直到石亨等人事败,徐才获召还,但未获重新使用,释归老家无锡。
他天天手持铁鞭起舞,想效廉颇复用,终不能重新被召入朝。
灰心之余,放浪山水之间,又活了十几年才病死,算是善终。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