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6.75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
1分子和原子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
可构成分子2。
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A.②③④ B。
①④⑤ C.③⑤⑥ D。
①③④3.水结成冰是( )A。
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D.物质种类变了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
氧化镁 D.液氧5。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新物质生成 B。
有发光放热现象C。
有气体放出 D。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B。
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C。
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D。
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7.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9。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分子和原子预习新知1.我们在绪言中曾经学过,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是一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一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氧气的化学符号是 O2,氢气的化学符号是 H2;汞的化学符号是 Hg ;水的化学符号是H2O .课程导学【例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答案:C总结: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非金属气体单质(如氧气)、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部分化合物(如氯化氢)等。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金属单质(如铁)、稀有气体(氦气)、金刚石、石墨等。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也是红棕色的B。
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是呈固态.C。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
碳分子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解析:二氧化氮分子是保持二氧化氮气体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颜色属于物理属性.且二氧化氮气体呈红棕色不是单个分子起的作用,故A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间距变小到一定程度则成为干冰,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形态无关,故B错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知识点 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B.糖溶于水是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C.经过苗圃闻到花香是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鼻子中D.现代科技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图3-1-1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3.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空气中氮气分子、氧气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C.液态空气和空气的分子组成不同D.空气是混合物,不含有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2 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基本性质4.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B.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 D.水分子质量变大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1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10-26 kg—-分子质量很小C.湿衣服晴天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 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7。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3.1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2. 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
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水分子可以再分B.水分子很小C.水分子间有间隔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3.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 B.反应物为双氧水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4. 如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之间有间隔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5.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下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6. 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7. 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最右侧“”表示(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8. 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9. 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10.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11. “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理解分子、原子看法,知道分子和原子关系。
2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看法来解说平时一些现象。
学习要点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理解分子、原子看法,知道分子和原子关系。
2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看法来解说平时一些现象。
课前预习: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的事实是()A .水结成冰B .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减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游一趟,并报告了见闻。
他的报告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开来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差别是()A .大小不一样B.可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响中可否再分4.小李同学测得50 毫升酒精和50 毫升水混淆在一同后的体积小于100 毫升,这个事实说明()A .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缝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响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为了原子5.右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表示图对于该图理解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6.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速B.分子间隔变小C.分子改变,变为了其余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情境导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纳米车也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自主研究:1、分子【阅读与思虑】阅读教材并思虑以下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看法解说:(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水通电氢气 +氧气;( 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参考答案课题一分子和原子(1)【达标训练】1.D 2. C 3. D 4.C 5.D 6.D7.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等不同分子;冰、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分子。
【拓展探究】8.C 9.C 10.B 11.B12.(1)分子之间有间隙,温度升高,间隙增大,温度降低,间隙减小。
(2)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13. 当糖块溶解后,液面降低;因为糖的分子扩散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分子间有间隔。
14. 吸入空气的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因而气体容易被压缩。
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后体积缩小;或工业上把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贮存在钢瓶中。
15.(1)溶液不变色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2)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氨分子不断地运动扩散到B烧杯中去的缘故(3)没有必要实验1已经做过对比实验了课题1 分子和原子(2)【达标训练】1.C2.B3.A4.A5.B6.C7.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拓展探究】8.A 9.B 10.B 11.D 12.D 13.C14.(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该物质的分子。
15. 这种说法不对。
前者制氧气是利用各气体的沸点不同,将空气中的氧气与其它气体分离,这一过程中氧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而后者制氧气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和氧气,这一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变化,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它不含氧气。
所以这两种方法制氧气其原理是不同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达标训练】1.B2.B3.A4.B5.B6.C7.D【拓展探究】8.B 9.B 10.A 11.D 12.A13. 1314. 2 8 1215.(1)同一横行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2)同一列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3)每一横行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依次递增。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分子的基本性质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气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滴水里的分子数约为1。
67×102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A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能振荡)。
3.1“分子和原子”竞赛辅导题一、选择题1.用你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变化C. 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等于(a+b)LD.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2.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C.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D.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3.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氨(NH3+HCl=NH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4.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能用下图示意的化学反应是A. 2H2O22H2O+O2↑ B. 2HgO 2Hg+O2↑C. 2CO+O22CO2D. 2C2H2+5O24CO2+2H2O5.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成立的是()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 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柠檬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D.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6.如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丙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C.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 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甲物质是化合物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B.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C.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10.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D属于氧化物B. 物质C的水溶液pH大于7C. 甲是复分懈反应D. 实验室可用H2O2和MnO2制取E11.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C. 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保持不变D. 丁物质中氢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112.图中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和生成的丙分子的个数比为()A. 5:1:2B. 2:1:2 C. 3:1:2 D. 1:1:213.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 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LB. 1g 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gC. 1g镁在1g氧气中燃烧会得到2g氧化镁D. 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14.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A. 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 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 汞原子的数目增多D. 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1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小华同学对该微观模拟示意图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 C 高温 CO2+H2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D.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16.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保持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汞原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 .(2)某金属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第四层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则该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若该原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该金属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若老年人体内缺少该金属元素则可能发生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Al加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但金属铝却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飞机外壳用的主要材料是硬铝,硬铝属于________ 填序号.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②合金;③复合材料.(4)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而老式硫酸厂污染环境十分严重,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其废液中的硫酸会造成水体污染,我们可用烧碱溶液处理硫酸厂的尾气,烧碱与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我们常用消石灰中和硫酸厂废液中的硫酸,请说出处理硫酸厂废液中的硫酸为什么用消石灰而不用烧碱的原因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三、实验探究题17.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________ ,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________性.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___ ,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 .(2)图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________ (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 ;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________(选填“>”、“=”或者“<”)7.四、综合题18.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走近臭水沟就闻到臭味,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 。
为了除去水的臭味和颜色,可以用________ 进行吸附。
(2)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 。
硬水中含有较多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使用久的水壶内壁会形成水垢,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 浸泡除去。
(3)我们常在水中加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作用。
(4)水可以用于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
(5)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冬季常在积雪上撒盐,目的是________。
(7)高温下,铁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可燃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下图1是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图2中往烧杯里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两只试管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图1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图2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
19.X、M、N、Y、Z、W 6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氯、钙5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X俗称烧碱,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M和N,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3)M在高温下与某红色固体反应,生成与其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化学晚会上,小明同学选用X、Y、Z、W 4种物质为同学们做了变色小魔术,其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X、Z属于同类物质)。
① Y溶液为________。
② 加入W溶液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
20. (1)下图是一种家用电热水壶,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A.不锈钢外壳B.粉醛塑料手柄(2)学习化学需要在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
1个CO2分子由________构成。
在氢氧化钠、氧化钠、硫酸三种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中pH<7的是________。
(3)A~G七种物质之间具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已知:A是一种含铁的矿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B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C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F可溶于G的稀溶液并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理想燃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已知A转化为B时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②B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④B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