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纲版第4册 课后巩固:项链)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5
项链课文原文项链课文原文《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
《项链》采用了以物写人的手法,将项链作为一条主线,从它与人物的多重关系出发,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使读者透过项链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项链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世上的漂亮动人的女子,都像是由于命运有差错似的,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位正是这样。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能让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
不能够讲求装扮,她是朴素的,不幸得像是一个降等的女人,因为妇女们本没有阶级,没有门第之分,她们的美,她们的丰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用的。
她们的天生的机警、出众的本能、柔顺的心灵,构成了她们唯一的等级,而且可以把民间的女子提得和贵妇人一样。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往往感到痛苦。
由于自己房屋寒伧、墙壁粗糙、家具陈旧、衣料庸俗,她非常难过。
这一切,在另一个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上,也许是不会注意的,然而她却因此伤心,又因此懊恼,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
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派着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候指使,而热烘烘的空气暖炉使两个侍应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
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梦想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自己到了午后五点光景,就可以和亲切的男朋友在那儿闲谈,和那些被妇女界羡慕的并且渴望一顾的知名男子闲谈。
然而事实上,她每天吃晚饭的时候,就在那张小圆桌跟前和她的丈夫对面坐下了,桌上盖的白布要三天才换一回,丈夫把那只汤池的盖子一揭开,就用一种高兴的神气说道:“啊!好香的肉汤!世上没有比它更好的……”因此她又梦想那些丰盛精美的筵席了,梦想那些光辉灿烂的银器皿了,梦想那些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了;她梦想那些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了,梦想吃着一份肉色粉红的鲈鱼或松鸡翅膀的时候,带着朗爽的微笑去细听情话。
高四册第6课项链项链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本文精巧的构思——项链式的结构教学步骤:一、导语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
一八八○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
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
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
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学习课文的结构1、学生划分层次、写出段意2、出示项链图:提示:图上圈中的序号表示情节内容,请同学们将序号和情节内容对号入座填定。
A、贫穷(现实)与富有(梦想)…………序幕B、请柬——机会到来………………………开端(契机之一)C、做衣服,借项链…………………………发展D、兴奋、沉迷E、舞会陶醉……………小高潮F、披衣逃走G、失项链……………继续(契机之二)H、赔项链I、还债务……………发展J、项链是假的……………………………大高潮以穷开始,以穷结束——环形结构—项链式结构挂在玛蒂尔德脖子上德一幅沉甸甸德十字架——虚荣心3、研究结构特点: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异向思维:图示之二比较——图略归纳: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突兀而起4、继续讨论结构特点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
人教高中语文第四册项链人教高中语文第四册项链莫泊桑教学重点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结局。
3、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的分析教学方法讨论法〔因为本文学生已在英语课上学过,所以决定本文用一课时完成〕.学法指导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题解《项链》原题《首饰》,发表于1884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精品。
它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风尚日趋败坏,“上流社会〞的骄奢浮华的生活也成为小资产阶级中的不少人憧憬的理想,主人公玛尔德就是这样一个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为此而追求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二、课文简析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作者先以“层递法〞写路瓦栽夫人为参加舞会准备衣着、首饰的“奋斗〞过程,然后在她出足风头的虚荣顶点上笔锋突转,写她乐极生悲丢失项链,从此厄运临头。
她不但没能爬进上流社会,反而跌落到社会的更底层。
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
待到熬过十年艰辛,她刚要为自己总算还清债务而“得意地笑〞的时候,即意外地得知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远远不值这十年所付的代价。
故事至此嘎然收尾,既令人反思其过去,又让人揣测其将来,余味无穷。
小说正是以这样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地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对人们的毒害,从一个侧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教案2.你对本段结尾一句“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怎么理解。
你觉得到底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明确:言之成理即可〔七〕阅读第七段,思考讨论:1.对比第一段中玛蒂尔德见佛来思节夫人和第三段中借项链时的心态,她十年后又见到佛来思节夫人时心理有什么变化并找出依据。
明确:〔1〕心安理得依据:“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2〕内心坦然依据:“不过事情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3〕充满自豪依据:“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2.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特点?明确: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人无限想像的空间,使全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八〕请画出玛蒂尔德命运及心态变化的曲线图:明确:〔九〕回顾全文,找出暗示项链是假的情节,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1〕借项链时,女友表现得相当大方。
〔2〕还项链时,女友竟未打开盒子看。
〔3〕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出那个盒子。
这样写既使得结尾收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同时也暗点了佛来思节夫人也是一个慕虚荣、很虚伪的人。
〔十〕回顾全文,归纳玛蒂尔德的形象。
明确:〔1〕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
〔2〕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十一〕思考讨论1、你认为十年的艰苦生活对路瓦栽夫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2、你更喜欢十年前的路瓦栽夫人还是十年后的路瓦栽夫人?3、对于这十年的艰辛路瓦栽夫人后悔吗?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十二〕玛蒂尔德的悲剧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明确:是社会悲剧。
因为从文中看:不只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虚伪、想往上爬,她丈夫、佛来思节夫人以及其他很多人都是如此(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这是社会风气使然。
〔十三〕请概括全文主题明确:《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
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项链》教案1活动目标:1、在穿项链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爱意。
活动准备:1、前期经验:知道3月8日是妇女节。
2、穿好的项链一条、挖好孔的花片若干、线、大小吸管若干、背景音乐《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一、结合节日,引出主题——说说妈妈的节日1、结合节日,引出主题。
*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是谁的节日吗?2、夸夸好妈妈,感受妈妈的爱*小朋友,谁来说说妈妈平时是怎样照顾你的?*我们的妈妈,她们爱我们,爱工作、爱劳动、尊敬老人,她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人。
小结:今天是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也是奶奶、姥姥、姑姑、阿姨、老师的节日……二、欣赏探究——为妈妈穿项链1、欣赏(教师出示项链范例)*小朋友猜一猜,项链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如何串成条,打结成环,如何将吸管与花片结合,怎么穿更漂亮等等。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今天是妈妈的节日,我们也来穿条漂亮的项链送给妈妈好吗?3、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穿项链。
*幼儿分小组围坐在桌前,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实践。
*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好妈妈》,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亲情。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在串的过程中注意花片与吸管的间隔排列。
四、引导评价1、评价*小朋友的小手真灵巧,你们都穿出了漂亮的项链。
妈妈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特别高兴。
2、表达对妈妈的爱*我们的妈妈那么爱我们,那么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呢?你能为妈妈做什么呢?*你把项链送给妈妈戴的时候,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呢?*幼儿给妈妈送项链。
2 项链名师说课教材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了正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法国第三共和国的黑幕,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有很深的了解。
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
《项链》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故事。
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幸福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
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
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揭露。
教法1.预习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讨论法:①如何看待玛蒂尔德?②作者的态度是什么?③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把于连、爱玛、安娜同玛蒂尔德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基础整理1.字音认读(1)重点字音寒伧.(chen)佳肴.(yáo)自惭形秽.(huì)债券.(quàn)誊.写(ténɡ)惆怅.(chóuchànɡ)鲈.鱼(lú)赝.品(yàn)衣褶(zhě)(2)多音字2.字形辨识3.词语积累惆怅:伤感;失意。
艳羡:十分羡慕。
寒伧:同“寒碜”,丑陋,难看;丢脸,不体面;讥笑,揭人短处,使人失去体面。
丰韵:同“风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
资质:人的素质。
招致:招徕,引起。
多指不良后果而言。
怨天尤人:指遇到不顺心事时责怪别人。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
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一、导入
(深情感慨地):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
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让我们一同走进承载着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
——板书:项链
二、初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
这挂熠熠生辉的钻石相连,这个容貌娇俏的美丽女子,我们已经在英语课文中与她相识。
现在就请大家在预习的.根底上重读小说,快速概括小说情节。
思考一下:
a.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b.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几件事?
(学生读课文)
这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哪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一下所概括的小说情节呢?
(学生答复以下问题)总结四字“借”“失”“赔”“识”。
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自惭形秽.(huì)惆.怅(chóu)奢.华(sh寒伧.(chen)帷.幕(wéiB.跌宕.多姿(dàng)佳肴.(yáo)模.样(m玫瑰.(guī)瘦削.(xiāoC.兴高采.烈(cǎi)衣褶.(zhě)债券.(quàn偿.还(cháng)誊.写(téng)D.面面相觑.(qù)亲昵.(nì)请柬.(jiǎn涨.幅(zhǎng)惊骇.(hài解析:B项,“模样”的“模”应读“mú”,“玫瑰”的“瑰”应读“gui”,“瘦削”的“削”应读“xuē”。
答案:B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站在千禧之(2)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制开发中。
(3)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A.流逝贯注时效B.流泻灌注实效C.流逝灌注实效D.流泻贯注时效解析:(1)流逝:(时间等)悄悄逝去;流泻:指光线、液体迅速流出、射出。
(2)贯注:(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浇进,注入。
(3)时效:时间短,效率高;实效:实际效果。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虽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为和破夹袄的阿Q有些两样了,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对阿Q拭目以待....。
B.听到这个消息,一向不温不火....的张校长也显得非常兴奋,在操场上同教师们谈着、笑着。
C.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D.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该改弦更张....了。
解析:A项,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
B项,不温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
火,比喻紧急,急促。
C项,司空见惯:比喻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D项,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答案:C4. )A.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她的性格造成的,如果她不那么爱慕虚荣,如果她不那么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B.玛蒂尔德的悲剧在于丢失项链这一偶然事件,要是她不丢失项链,也就不会有以后的苦难。
C.玛蒂尔德丢项链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与她日夜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极端地爱慕虚荣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因此,悲剧是由她爱慕虚荣的人生态度造成的。
D.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因为是当时资产阶级腐朽享乐的罪恶风尚酿成了小说主人公由于虚荣心所导致的悲剧。
解析:B项,丢失项链只是偶然事件。
答案:B5.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句子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②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③陶醉于成功的光荣④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解析:C答案:C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如此一批来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人,在战乱之后来到弹丸之地香港,开始了他们的白手起家的创业生涯。
C.凡是具有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的个体,都最有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D.张老先生家中藏书丰富,为了查找写论文的资料,我把他家中珍藏的古书几次借回去详细翻阅。
解析:A项,搭配不当,“沿着”与“方向”不能搭配;B项,搭配不当,“有东方巴黎之称”与“上海人”不能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几次把他家中珍藏的古书借回去详细翻阅”。
答案:C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
这时候,她忽然看见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散步。
①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
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
而且现在她她走上前去。
“你好,珍妮。
”那一个竟一点也不认识她了。
②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她非常惊讶。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没有错。
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
”她的朋友叫了一声:“啊!……③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是的,多年不见面了,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你一定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我戴了去参加教育部夜会的那挂。
”“记得。
怎么样呢?”“怎么样?我把它丢了。
”“哪儿的话!你已经还给我了。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
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
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对呀。
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④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⑤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7. 画线句①中的“依旧”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反衬玛蒂尔德的风采不再,容颜早衰。
8.参考答案:从侧面表现路瓦栽夫人的变化之大,连老朋友都认不出来了。
还点明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交代了路瓦栽夫人悲剧产生的土壤。
(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 画线句③⑤中的两个“可怜”各指什么?参考答案:第一次主要是“可怜”玛蒂尔德的憔悴、早衰,第二次主要是“可怜”玛蒂尔德为了一条假项链居然付出了那么巨大的代价。
10. 对画线句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天真淳朴是她的本质特征。
B.她只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C.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彻底变了。
D.作者在对她嘲讽的同时,也寄寓了一定的同情。
解析:B、D两项是从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角度去理解的,正确。
答案:AC11. 玛蒂尔德为何十年后才说明真相?参考答案:主要是她的虚荣心在作怪。
12. 对结尾的妙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佛来思节夫人了解事情原委后“感动极了”,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温B.结尾奇峰突起,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也使玛蒂尔德已遭惩罚的虚荣心再次受到打C.D.佛来思节夫人十年后才向朋友说明那挂项链是假的,从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解析:B答案:B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一块怀表很老很老了。
它镀铬的壳子已经斑驳,针盘也有好几个地方锈蚀。
是带着日月盈亏的刻度么?……某天,我把它拿去找修钟表的师傅。
他一看,笑了:“古董啦,不过一般机械表还是106个零件啦……上点油?”我说:“你看哩!”他拧了拧发条说:“只要动个小手术。
等着好了。
”他打开表,拆了零件。
我点起烟吸着。
给他一支,他急忙阻拦:不是吸烟时候,烟灰掸不得的。
于是,他把零件挨个吹一吹,放在玻璃盘子120号汽油中。
然后,以极细软的纸吸干,装配。
一根微丝就着瘦长的小瓶口滴下点点油滴,上在轴上,上在钻石上,“行喽。
”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我把它收进口袋,回到家里。
母亲说,这是爸爸留下的一块表。
吃粉笔灰的人嘛,攒钱攒了半年,才买上这块表。
跟着他一起走了四十年。
他说,他一辈子别的什么都不要,只要知道时辰;只要知道秋冬春夏;只要几件打发寒暖季节的衣裳。
就是这样,他起五更睡半夜,改课本,改答卷。
还写了两本数学书。
他从不讲究吃的,锅塘里埋几个山芋,拿出,拍拍灰放到袋里,往往可以度过一天。
虽说他瘦棱棱成了皮包骨头,却像纬梭穿行于岁月的经线。
他学生的鬓角发灰了,他自己的头发也更加银白了。
前两年,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过去了。
灯油熬干,捻子熄掉了……变成一堆灰。
他就留下了这块表。
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几十年。
怀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热,我时常摸出看看它。
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
我不可能是敲木鱼的和尚。
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还有点晚晴中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
四周的木落,有些蕴藉深沉,然其飒飒之声不是唏嘘叹息,而是和我们蓝色星球搏斗的一种动力。
这块薄薄的圆圆的金属,我揣着好久了。
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
在一串串凌宵花下记着的是秋天。
水红菱绽开了,春之桃也打朵了,我都亲切地感受到。
还会有什么抱憾的事么?除非你让秒针、分针在罗马字上寂寞地流转。
在人生旅途上,除非你老在惦记:多几个安适的驿站好让我打尖……“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我不知道正在泉路上的父亲,像踏着骤起旋风似的马蹄,会不会这样惊醒我,促使我时常警觉。
——(原载1990年313. 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
(限20参考答案:①惜时;②敬业;③勤奋;④俭朴。
14. 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参考答案: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1)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
(此为“追赶”之意)(2)永葆青春,像父亲那样积极进取。
(此为“晨曦”之意)15.参考答案:(1)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
(2)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16. 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2)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参考答案:(1)这句话含有人到老年,只要有一种精神动力,仍能充满活力的寓意。
(2)作者通过拟设的泉路上父亲的这句发问,引出“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的自勉之语。
17. (2006浙江高考) 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答案示例: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18. 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
300答案:略(开放性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