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9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课件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绪论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长茂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是研究政府如何对国民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管理的必要补充市场的主要缺陷包括: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不能保证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
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加以弥补和纠正。
(二)从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看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作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来协调整个经济的运行过程。
市场经济:分工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企业、行业之间高度依赖,经济危机成为现实。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表现为“管理失效”,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信息不充分和失真,影响宏观决策的准确性。
(二)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的影响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的政策偏好,有可能导致政策偏差。
(三)不同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干扰利益要求各异的不同利益集团具有的不同的政策影响力,会左右决策过程和结果。
(四)政策“时滞”的存在任何宏观政策都存在“时滞”,而“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预期”,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宏观经济管理应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且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规约束下进行,避免权力滥用(三)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四)宏观政策的制定必须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五)政府系统内部各要素必须相互协调(六)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第二讲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一、政府:宏观管理主体(一)如何理解作为宏观管理主体的政府?1、狭义政府和广义政府狭义政府指国家行政系统;广义政府是既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的国家体系。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导论宏观经济管理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发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搞好宏观调控,引导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宏观经济管理概述(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界说1、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标志:(1)是否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2)是否是经济总体。
2、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概念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
微观经济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和特征1、宏观经济管理定义: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进行决策、计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的过程。
对这一概念要从多个角度把握。
2、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第一,管理主体的行政性。
第二,管理客体的总体性。
第三,管理方式的间接性。
第四,管理目的的全局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一)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作用的认识1、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国家干预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认识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由不重视到重视的发展变化过程。
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二)从市场缺陷看加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去婉总量平衡,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市场调节,是一种以价格为杠杆,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自发调节,这种调节有利于资源向那些经营好、利润高的企业流动,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