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
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
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2、能力目标:能联系联系生活知道农业与我们的关系;运用地图能知道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的分布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农业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农业的分布,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激发学生对我国农业的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粮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三、教学难点中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授课时间1课时六、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七、学情分析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我国自然方面的知识,今天开始学习经济方面。
课本开篇为我们展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你能从这首歌里找到哪些农业生产方式?(二)讲授新课一、农业与我们1.农业的概念提问:你认为农业生产包括哪些方面?教师总结: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狭义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五个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2.农业的作用问题1: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吃的、穿的、用的来自于农业生产?学生活动:教师可提示学生结合教材P75活动1回答问题,找出各种例证。
【承转】生活中衣食住行很多物品来自农业,那生活中是不是可以直接把棉花穿在身上、水稻吞进肚里?教师讲解:农业不仅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关,而且为工业提供各种原材料。
因此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
教师总结: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二、农业的分布【承转】农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我国国土辽阔,那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一样吗?问题1:举例市场上的水果来自什么地方呢?这就体现了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种植业(学生活动)现在大家来看看根据76页的读图题,来认识找到我国种植业的分布上有什么区别?总结: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星球版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工业消费的普经进程以及工业消费各部门之间的联络,看法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经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停止笼统概括,构成工业的天文概念。
3、使先生看法到要完成国富民强,必需鼎力开展工业消费,充沛看法到开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工业消费的进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
【教具预备】教员:多媒体课件制造。
先生:互联上搜集我国工业开展的成就。
【教学进程】[引入新课]同窗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先生相互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消费出来的?〔采用竞答〔抢答〕的方式调动先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亲密联络先生的生活实践,使先生感遭到天文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先生看法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关,激起先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味。
〕[教员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消费的进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同要来了解的内容。
〔经过提问惹起悬念,激起先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二节继续协调开展工业一、工业与我们[提问]对照课本查图,你能说收工业的定义〔培育先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处置效果的才干。
〕[先生抢答]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资料停止加工阶段、对原资料停止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1.工业: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或对原资料〔矿产品、农产品〕停止加工、再加工的消费部门。
[小组活动]汽车轮胎〝追根寻源〞:分解橡胶工业──石油工业[教员指点]引导先生剖析汽车工业与轮胎制造业相互按比例开展的关系。
归结消费进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络性和方案性的特点。
[教员承转]从工业消费的进程看,工业可分红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先生讨论、交流、回答]〝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对原资料停止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对原资料停止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教员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教员指点]协助先生剖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消费主要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局部满足消费需求;轻工业主要消费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局部满足生活需求的生活消费品,局部用于消费。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连续协调发展工业》教课设计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我国公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经过各样门路感知身边的各种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归纳,形成工业的地理观点。
3、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一定鼎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认识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种类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公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互联上采集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教课过程】[引入新课 ]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相互察看相互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弟子产出来的?(采纳竞答(抢答)的形式调换学生的踊跃性;教课内容的引入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有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
)[教师承转 ] 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动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公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如何的?这就是我们一同要来认识的内容。
(经过发问惹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 ] 第二节连续协调发展工业一、工业与我们[发问 ] 比较课本查图,你能说出工业的定义(培育学生从资猜中获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抢答 ] 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源阶段、对原资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资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 ]1 . 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源或对原资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内涵和意义。
工业发展中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工业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展示实际的工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工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现代工业发展的视频,展示工业的繁荣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知识讲解解释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概念,强调其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析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
3、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实现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业企业案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
引导学生从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分析这些案例的优点和可借鉴之处。
4、小组讨论提出一些工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地区工业发展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5、知识拓展介绍当前国内外工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创新,如智能制造、绿色工业等。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了一些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
2.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用于分析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3.准备一些讨论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我国工业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如何实现该案例的持续协调发展。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工业布局的原则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提高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环境和经济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发展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工业发展的规律和原则,提高他们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工业布局的原则,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
2.教学难点:工业布局的原则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引发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教学新课:介绍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工业布局的原则,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业布局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则和规律,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工业布局,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主要介绍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认识到工业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发展的认识较片面,容易忽视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全面的工业发展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特点,掌握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特点。
2.难点:如何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2.课件:工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相关图片和资料3.案例:我国某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及环境问题4.小组讨论题:关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发展是否与环境相协调。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强调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对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特点和布局规律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分析工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认识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引发学生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讲授新课:讲解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什么是工业生产,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及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影响。
3.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的分布图、工业产值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重点)【教学重点】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开采铁矿制造轮船下面我们以食品加工厂为例来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我的解读思考影响钢铁厂选址的因素有哪些?《钢铁厂的变迁》钢铁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和铁矿石。
我国的钢铁企业大角色扮演假如你们小组准备投资开办蔗糖外销加工厂,你们团队认为把工厂放在中国的哪个城市最能赚钱?并说出理由。
[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总结,统一观点,寻找获取利润最高的厂址。
利: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不利:煤、铁资源缺乏。
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感知因科技水平不同导致墨脱县和北京中关村发展水平的不同;因资源不同导致发展方向的不同,山西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了煤炭工业,新疆在当地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础上发展了油气工业。
A小组:我们小组认为选择在天津,因为天津临海,又靠近北京,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所以我们认为最好在天津。
B小组:我们小组认为选择在广州,我们的理由是:①广州靠近原料(甘蔗)产地,我国南方种植甘蔗。
②广州沿海,交通很便利,利于产品外销,③另外当地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最好选择在广州建厂。
因素的应用。
通过观察图片知道科技水平和资源条件影响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通过角色扮演准确理解和运用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承转工厂的选址就是在能够获取最大效益的地方。
一个城市要想有好的发展,要具备很多优势条件,下面我们来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二)工业的分布特点1、读课本P84“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