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颈椎病50例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2.43 KB
- 文档页数:1
芍药甘草汤,止痛解痉有奇效,腰疼、腿疼、胳膊疼、颈椎疼、肩膀疼必备!有句广告词这么说:“腰酸背痛腿抽筋,身体提醒你,缺钙了!”同时,各种补钙的产品纷纷上市,数不胜数。
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腰酸了,背痛了,腿抽筋了,就开始吃钙片。
但是吃钙片真那么有效吗?我且不评判。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没有缺钙这种概念。
中医认为,不少急性疼痛症(非器质性)、抽搐痉挛常与肝阴不足、津伤血虚有关。
这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以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为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往往把人痛醒,很长时间不能止痛,且影响睡眠。
这么看来,腿抽筋和缺钙是完全不相干的。
至于抽筋补钙,这只是一种谬传,也是商家炒作。
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自然是筋脉痉挛。
脾主人一身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
曾经看过不少这样的病例,患者们反映有一个方子很有用。
这个止痛妙方很简单,叫作芍药甘草汤,方子也很简单,就2味:白芍12克、甘草12克,不要以为药少就看不起它,这不是一般的方子,也不是什么偏方,而是千年名方,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
白芍味酸,可养阴柔肝、调和营卫;甘草味甘,可缓急止痛且能补虚。
酸甘化阴以养肝,肝得柔养,气急则平,因此能解痉止痛,效果非常显著。
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这道汤非常容易做,取白芍12克、甘草12克,用开水冲泡,或者煮水喝,效果都很不错。
现代药理也研究表明,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经临床证明,此方对多种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不过要提醒大家注意,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生甘草,不要买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加味芍药甘草汤与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杨颖;牟欣【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加味芍药甘草汤与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1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前者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另一组患者接受羌活胜湿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发现,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但B组患者的疼痛好转程度较落后于A 组;另外在症状消失时间上,B组患者在恶寒、颈项僵直、颈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均不及A组患者,以上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羌活胜湿汤,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病具有更强的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功效,是缓急止痛的有效药方,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于治疗颈椎疾病.【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加味芍药甘草汤;羌活胜湿汤;颈椎病;疗效【作者】杨颖;牟欣【作者单位】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成都610200;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内因或外因的改变影响颈椎及周围神经、血管,从而产生头晕头痛、颈项强直以及上肢麻木的一系列病理改变[1],是一种颈椎慢性退行性疾病,在临床实属多见,以中老年为疾病高发阶段。
同时该病亦属祖国医学中“痹证”“颈项强痛”等范畴[2],我们以此为突破点,从中医角度寻找合适的颈椎病治疗方案。
本院特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受的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与羌活胜湿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颈椎病患者,经X线与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为颈椎病,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
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各58例,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37:21,年龄35~76岁,中位年龄55.5岁,病程均在5~30d,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9例;B组患者中男女比例36:22,年龄34~77岁,中位年龄56.5岁,病程均在3~28d,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8例,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 > 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分组研究意义。
【中医经方】芍药甘草汤——小方治大病我母亲今年70岁。
今年4月30日晚上,她电话告诉我,她午睡起来后,走了几步之后,突然就感觉右脚触地疼痛,行走不便。
后来仔细感觉,是右脚膝盖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别住了脚。
右脚膝盖要弯曲的时候特别疼痛。
人要坐下来右脚都不好打弯。
当时我哥认为她是不是扭到了,嘱咐她少活动,先观察看看。
5月1日早上,我看到我母亲的时候,她的右脚仍没有改善,仔细观察,发现右腿膝盖下方的毛细静脉曲张比原来更严重了些,局部毛细静脉有点发紫。
左腿小腿略有点紧胀。
自诉最疼痛的地方在右腿膝盖里面。
人其他方面都正常。
我初步判断,是筋脉不畅。
她原来从事的是纺织厂布机车间的工作,加上以前还经常上山种菜,加上体重略重,所以腿脚一直就不大好。
这几年她经常在小区运动器材进行锻炼,所以行走倒是便利。
上周我的母校校庆,她还和我一起骑车在校园里逛。
这两天也比较正常,买菜逛公园都正常,也没有行走很多距离,应该也不是累到。
天气也比较好,没有潮湿阴冷。
所以突然之间脚就这样,还是比较奇怪。
我爱人考虑是不是有血栓,说最好去拍个片子。
我母亲觉得脚以前也痛过,多活动活动应该就会好转;虽然这次比较严重,她还是想先观察。
同时五一假期,她也当心医院看病不是很方便。
所以当时我们也就没有去。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方子,芍药甘草汤,专门治脚挛急行走不便的,被称为“去杖汤”。
赶快查了几个医案,特别是郝万山老师的医案和黄煌老师的医案(都附在文后),就参照开了个方子。
当时还查了养筋汤、四味健步汤、归芍地黄丸等,最后决定还是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或者叫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味。
白芍50克、生甘草10克、木瓜10克、桔梗6克、炮附子10克(先煎)。
五碗水煮成三碗,每餐饭后半小时一碗。
由于本次是急性发作,所以我白芍用量较大。
我母亲平时血糖略高,所以甘草没有多用。
她平时体质偏寒,加了炮附子。
木瓜和桔梗是参照郝万山老师的医案用的。
5月1日我药买回来煮药前她用生姜擦了擦右腿,感觉膝盖稍能打弯了。
从芍药甘草汤治左手臂疼痛不安案有感
陈某某,女,70岁,于2011-3-10首诊,患者素有高血压病,脑中风致左半身瘫痪十余年,一致服用降压类药。
两天前突然出现左手臂疼痛不安,需右手不断捶打左手前臂,呻吟不断,其状异常痛苦,其痛自己难以名状。
查脉弦涩无力,舌质淡红稍黯。
考虑肝脉拘急,当食酸甘以缓之,超微中药: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姜黄10克。
2剂。
2011-4-23再诊,于昨日再现上症,来势比前次更快,闻及患者口中秽气较重,脉弦涩偏数,舌如前。
问及上次病症,告之服1剂而减,2剂病失,宗前方再进,超微中药: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桑枝20克。
3剂。
自按:患者两次诊治仅隔月余,但症状相同,故皆以芍药甘草汤为治取缓急止痛之法,首诊加姜黄,因姜黄走上肢,又可活血止痛;再诊而去姜黄,加桑枝,亦取走上肢之功,因口中秽气较重,故取桑枝甘、平之性,效亦佳。
芍药甘草汤为止痛之祖方,平常多用2:1剂量,可用于大部分的疼痛疾病,但引经药也是必佐之味,如腰痛加牛膝、杜仲;上肢加姜黄、桂枝;胁痛加郁金、柴胡;下肢加独活、牛膝;腹痛加枳壳、槟榔;只要运用得当,不逊其止痛之效。
仲景之众方,从芍药甘草汤加味变化者甚多,临床效果也都是有目共睹,故临床不可一日无芍药、甘草二味,习医者,必善用此二味
1.芍药甘草汤不仅对平滑肌、骨骼肌的疼痛效果较好,对神经性的疼痛效果也较明显,对于骨性疼痛,芍药量要大,亦可赤白芍同用,本人用芍药甘草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腰颈椎盘突出,临床效果相当好。
在拙著《杏林阐微》中也有详细的介绍。
过几天整理再发上来。
【芍药甘草汤加减】1、脚气肿痛二药: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
2、三叉神经痛四药:白芍60克,甘草10克,川芎20克,白芷10克。
3、脚软无力,行走困难三药: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当归30克。
4、乳痈,急性乳腺炎四药:白芍30克,赤芍30克,生甘草10克,陈皮30克。
5、眼颤,眼跳三药: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防风10克。
6、颈椎病三药:白芍60克,炙甘草30克,葛根60克。
头部用川芎为引。
肩部用姜黄为引。
腰部用杜仲为引。
膝部用牛膝为引。
手臂用桂枝为引。
颈椎用葛根为引。
7、面瘫,面肌痉挛三药:白芍60克,炙甘草20克,川芎15克。
8、手臂挛急三药:白芍60克,炙甘草30克,桂枝10克。
9、肩周炎四药:芍药60克,炙甘草30克,威灵仙15克,羌活5克。
芍药以酸泄肝急。
炙甘草以甘缓肝急。
威灵仙宣风通气,通开十二经脉。
腰以上痛用羌活,腰以下痛用独活。
10、肾结石五药:白芍60克,生甘草10克,木通10克,延胡索10克,桃仁10克。
尿路结石加桃仁、红花。
11、痛经三药:赤芍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
吃冷凉的,肚子痛加小茴香15克。
经痛严重的加蒲黄、五灵脂(名失笑散)12、阴囊收缩四药: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橘核10克,小茴香10克。
芍药甘草能缓急,让紧张感解除。
橘核小茴香能引药入阴茎睾丸,小茴香能暖小肚子。
13、胃脘肚子痛三药:白芍40克,炙甘草20克,元胡索10克。
元胡索行气止痛,专治心胃痛。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使紧张拘紧处得到松弛。
14、胸痹,冠心病四药:白芍30克,赤芍30克,炙甘草10克,丹参20克。
多做扩胸运动。
15、脚后跟痛,骨质增生五药:赤芍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6克,骨碎补30克,威灵仙10克。
忍痛多踢腿蹬腿。
16、痉挛性咳嗽二药:白芍30克,甘草10克。
舌头鲜红加桑白皮9克、黄芩9克。
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芍药甘草汤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活络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等症。
经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接受芍药甘草汤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行走能力明显改善。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对芍药甘草汤治疗效果满意,认为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副作用及安全性分析显示芍药甘草汤在治疗过程中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综合分析得出,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颈肩腰腿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研究结果为该方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芍药甘草汤、颈肩腰腿痛、疗效、患者满意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副作用、安全性、加减治疗、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颈肩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中,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一些患者可能会对传统治疗方法产生耐药性或者不良反应。
尽管有相关研究的支持,对于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芍药甘草汤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深入了解患者对治疗的反馈和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对芍药甘草汤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的安全提供依据。
最终旨在为提高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白芍甘草汤加减治椎间盘穾出文章目录*一、白芍甘草汤加减治椎间盘穾出*二、如何预防椎间盘穾出*三、椎间盘穾出的危害白芍甘草汤加减治椎间盘穾出1、白芍甘草汤加减治椎间盘穾出芍药甘草汤由白芍60克,赤芍30克,甘草30克组成。
此方用白芍大剂量养血益阴以治本,甘草缓和其中,合白芍酸甘化阴以解痉,赤芍化瘀镇痛。
故临床用于治疗头项、肢体、胸腹疼痛均有良效。
使用时应据病位及病状而随证变化。
头痛加川芎、当归;偏头痛加地龙、代赭石;肩臂痛加威灵仙、葛根;关节痛加全蝎、炮山甲、娱蚣;上肢痛加桂枝、姜黄;小腿抽筋痛加桂枝、木瓜;胸胁痛加香附、旋覆花、佛手;腰背痛加续断、寄生、狗脊;下肢痛加防己、牛膝、木瓜;红肿热痛加银花藤、赤小豆;心胸痛加瓜蒌、竹茹、薤白、郁金;腹痛加鸡屎藤、玄胡;久痛加鸡屎藤、秦艽,甚则加全蝎、蜈蚣、穿山甲。
2、白芍甘草汤怎么治溃疡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因郁怒或饮食过急后易发作,表现为胃脘痛、呃血。
白芍15克,甘草9克,白及30克,浓煎,频频缓服。
一般连续服1~3剂,对中轻度吐血有效,但不宜危重吐血者选用。
3、白芍甘草汤怎么治胃痉挛胃脘痛(急性胃痉挛):表现为胃脘阵发性疼痛,夜间尤甚,喜按,饮食无碍。
白芍30克,甘草9克。
水煎取药汁150毫升,分两次服。
第一次服后,3小时再服,一般1~2剂可止痛。
如何预防椎间盘穾出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
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
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
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概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中西医治疗方法繁多,近年来采用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方验方广泛地得到了临床验证,其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但主要以疼痛、麻木、眩晕为主。
笔者据近二三年有关文献资料,就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此病作一综述。
1 内服法治疗颈椎病1.1汤方类1.1.1运用成方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并留下很多行之有效的方药。
阎氏以葛根汤加味治疗颈椎病50例,药用:葛根30~60g,桂枝12g,白芍30~60g,木瓜30g,甘草、川芎各12g,全蝎6g,水蛭15g。
每日1剂,连服8周。
临床痊愈11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
吴氏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药用:芍药60g,炙甘草、木瓜各10g)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2例,结果治愈85例,好转43例,未愈4例。
总有效率96%。
姜氏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药用:姜半夏10g,白术12g,天麻10g,茯苓20g,陈皮6g,川芎、姜黄各10g,全当归15g,葛根10g,甘草6g。
每日1剂,早晚温服,2周为1疗程。
结果全部症状消失,头颈活动自如23例;眩晕停止,其它症状减轻或消失9例,仅3例经连续2周治疗后症状未改善,优良率达91.4%。
1.1.2自拟方治疗颈椎病。
胡氏自拟颈康灵治疗颈椎病267例,药用:白芍60g,甘草、威灵仙、葛根、穿山甲、伸筋草、苍术、红花各10g,木瓜15g,桑寄生、续断各30g,蜈蚣2g。
每日1剂,2周1疗程。
结果达优(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病前工作能力,随访1年无复发)140例;达良(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或受凉后偶有不适,随访1年未有大发作)72例;有效(主要症状减轻或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1年内又复发)41例;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14例。
总有效率94.8%。
邵氏以自拟消刺解痛汤治疗颈椎病128例,药用:葛根、威灵仙各30g,桂枝、白芍、茯苓、制半夏各10g,天仙藤、当归各15g陈皮8g,炙甘草5g,生姜3片,红枣7枚。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杂病的医案举例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治疗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
临床中常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杂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便秘王某,女,37岁,便秘9年,大便每3-6日一解,干结如羊屎,每临厕则虚坐努责,常外用开塞露,或生大黄、番泻叶泡水饮,停药后则诸症如故,痛苦异常。
证属便秘,予:芍药50g 甘草10g,5剂水煎服,诸症若失。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龙某,男,32岁,住院号:2015000055,因“右下肢胀痛,活动受限3天”入院。
3年前,患者左下肢肿胀疼痛,肢端苍白,左下肢第三趾指关节坏疽,诊断为“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予“下肢血栓滤网置入、溶栓及左下肢第三趾指坏疽切除术”。
术后3年以来,一直坚持服用“华法令、贝前列素钠、沙格雷酯”,病情稳定。
患者父亲、爷爷、叔叔三人均患此病,其父已作“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术”,一直服用抗凝药;其叔死于肺梗死。
3天以来右大隐静脉走行至膝关节下15cm处静脉僵硬条索状并压痛,该静脉周围皮肤轻度发红,皮温升高,膝关节处更加明显。
右下肢活动受限,伸直不能,行走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肾功、血糖等正常,拒绝作CT等相关检查。
中医诊断:脱疽(瘀热阻络),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西药继抗凝治疗,中药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芍药甘草汤加减:水煎服,日一剂,药渣水煎外洗双下肢。
七剂后胀痛、静脉僵硬条索、压痛、皮温明显减轻,膝关节处仍明显,皮温稍高。
调整方药:内服外用十剂后,大腿内侧及膝关节下5CM静脉条索感明显变软,疼痛消失,仅膝关节处静脉条索轻度压痛。
局部皮温正常,右下肢伸直较前改善,右踝关节轻度水肿,舌红,苔薄黄,脉滑。
十三剂后病情平稳,右大隐静脉走行除膝关节局部静脉僵硬明显、轻度压痛外,静脉条索感明显变软,下肢不能完全伸直,活动稍受限,能正常生活。
3.坐骨神经痛杨某,男,47岁,司机,反复左侧腰腿胀痛7年加重1周,疼痛牵扯至左侧臀部及下肢,活动受限,动则痛甚,卧床休息,不能下床,左腿不能伸直,夜间痛甚,曾在针灸科予封闭及针灸治疗,疗效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