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分类及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610.00 KB
- 文档页数:13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和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具有固定的形态和分类方式。
本文将从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种子的形态构造种子是由胚珠经过受精后发育而成的,它包含了胚芽、种皮和营养组织三部分。
1. 胚芽:胚芽是种子的发育中心,包括胚根、胚轴和种子叶。
胚根是从种子内部伸出的第一根根,胚轴是胚根与种子叶之间的部分,种子叶则是胚轴的顶端部分。
胚芽在种子发芽时会生长出来,形成新的植物。
2. 种皮:种皮是保护胚芽的外层,它由两层组成,外层称为种皮外壳,内层称为种皮膜。
种皮外壳通常较硬,可以保护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同时还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流失。
3. 营养组织:种子中还含有一些为胚芽提供养分的组织,如胚乳和胚乳膜。
胚乳是由胚珠的某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它富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胚芽提供能量和养分。
胚乳膜是胚乳的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二、种子的分类种子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种子分类方式。
1. 根据种子的大小:种子的大小可以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
大种子一般体积较大,如豆类、玉米等。
小种子则体积较小,如小麦、水稻等。
2. 根据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扁平形、长条形等。
以圆形为例,如豌豆、葵花等;扁平形的有向日葵、蒲公英等;长条形的有杨树、松树等。
3. 根据种子的颜色:种子的颜色也是分类的一种方式。
有些种子颜色鲜艳,如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等;有些种子则颜色较暗淡,如黑豆、白花菜等。
4. 根据种子的壳硬度:种子的壳硬度也是分类的一种依据。
有些种子的壳较硬,如栗子、核桃等;有些种子则壳较软,如橙子、苹果等。
5. 根据种子的特殊结构:有些种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如风果、翅果、坚果等。
风果一般有翅膜或绒毛,可以利用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柳絮等;翅果则具有狭长的翅膜,如槭树、白蜡等;坚果则具有坚硬的果壳,如榛子、杏仁等。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2.胚:是种子最主要的部分,通常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小植物体,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3.多胚现象:通常每颗种子只有一个胚,但有时可发现同一颗种子里包含着2个或2个以上的胚,这称为多胚现象。
4.无胚现象:有时能看到水稻、小麦、玉米、蓖麻及某些伞形科植物的种子,外形正常,而内部却缺少胚。
由于卵细胞未能受精或受精以后在胚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而中途停止发育或发育得很小。
5.胚乳:内胚乳(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成;外胚乳( 2n),由珠心细胞发育成;裸子植物的胚乳(1n), 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6.二、填空1.种子外表性状的差异主要可以从性状、色泽、大小三方面进行区分。
2.种子的大小往往用其重量(千粒重或百粒重)作为衡量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3.种子的性状和色泽在遗传上是相当稳定的性状,长度和宽度一般较稳定,厚度受环境影响大。
4.一般认为胚乳细胞是死的,但外层的糊粉层细胞是活的,发现有细胞核,含有线粒体,还有酶产生。
5.三、简述1.种被上有哪些构造呢?真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果实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上也多留有子房的遗迹,而假果的果皮外还常附有宿存的花被。
2.种子的基本构造:(1)果皮和种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而成,一般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皮由一层或二层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种皮外部胚珠遗迹:①发芽口:受精前胚珠时期的珠孔,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经此空进入胚囊。
当胚珠受精后发育成为种子,就称为种孔或发芽口。
②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③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它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④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植物学自学指导形态解剖部分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种子结构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经过受精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其基本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其中胚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
种皮:一般坚韧,为种子的保护层;其上常可见到种脐和种孔。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愈合,不易分开。
—胚芽:一般为生长点与幼叶构成,(有些植物无幼叶)。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I有胚芽鞘包围着。
胚一胚轴:是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
—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有胚根鞘。
I—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子叶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只有一片子叶。
<胚乳:是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禾本科植物的胚乳分为糊粉层和淀粉储藏组织。
(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发育早期为胚所吸收,形成无胚乳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依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和种子中的子叶数目,将种子分为四类:'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番茄。
厂有胚乳种子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水稻、小麦。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菜豆。
I无胚乳种子一L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较少见,如慈姑。
(三)种子的萌发:i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具有成熟健全的胚;外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氧气。
2. 种子萌发:在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后,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开始生长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胚各结构的萌发顺序和形成的相应器官为:稍后突破种皮胚芽地上茎、叶「上胚轴伸长------ 茎的基部胚一胚轴-下胚轴伸长或不伸长---------- 根茎过渡区最先突破种皮胚根主根2子叶:出土或留土(四)幼苗类型依据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顶出土面,可将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和子叶半出(留)土幼苗等类型。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过程一、 种子的结构1. 双子叶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单子叶种子结构:种皮、胚和 。
其中子叶 片,营养物质贮存在 里。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 后,体积胀大, 涨破。
2. 或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3.胚根首先 ,突破种皮,发育成 。
4.子叶以下的 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 ,胚芽发育成 和 。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三、种子的主要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胚芽发育成茎和,所以胚是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
第二节种子萌发和条件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即、、和,三者缺一不可。
2..种子萌发必备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种子本身要、,已通过阶段,且在种子的之内。
3.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原因是水能够使种皮变软,这样才容易突破种皮:或中的营养物质也只有溶解在水中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
种子萌发需要氧气的原因是是种子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4.农作物在播种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若长期不下雨,需浇水,给种子提供。
二、种子的发芽率1.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公式:发芽率= 。
2.种子的发芽率在以上时,才能播种使用。
第三节芽的发育一、芽的分类1.植物的芽有不同的类型,按照芽的着生位置的不同可将芽分为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和着生在枝条侧面的。
2.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将芽分为将来发育成叶的、将来发育成花的和将来发育成枝条和花的。
二、叶芽的结构三、叶芽的发育————将来发育成顶芽;将来发育成叶;————将来发育成幼叶;将来发育成侧芽;————将来发育成茎。
四、顶端优势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发育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五、顶端优势应用:果树、花卉等植物的整枝、打杈,目的是促进或抑制植物的,调节植物的。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第一节 根的生长一、 根的概述1.根是种子萌发后首先出现的器官,主要依靠末端 生长,形成具有 作用的根系。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是植物的一种繁殖结构,它具有保护植物胚胎并提供营养的功能。
种子的形态和构造有很大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种子可以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和被子植物种子两大类。
裸子植物种子是指种子不被果实所包裹,裸露在外的种子。
这类种子通常较大,可以直接看到裸露的胚珠。
裸子植物种子的外层通常由硬壳或坚果包裹,起到保护胚珠的作用。
裸子植物种子的萌发方式较为简单,一般只需要水和温度的适宜条件即可。
被子植物种子是指种子被果实所包裹的种子。
这类种子通常较小,被果皮或果实组织包裹。
被子植物种子的外层通常由果皮、种皮和胚乳组成。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它可以提供保护和营养物质。
种皮是由胚珠壁发育而成的,它可以保护胚珠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胚乳是种子内部的储存组织,通常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胚胎的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
被子植物种子根据构造和形态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裂种子和胚珠种子两类。
裂种子是指种子外层的种皮在成熟时裂开,从裂缝处逐渐脱落。
这类种子的种皮通常有明显的开裂线,可以在成熟时自动裂开。
裂种子的种皮裂开后,种子内部的胚胎和胚乳就可以暴露在外,便于萌发和生长。
胚珠种子是指种子外层的种皮不裂开,种子整体保持完整。
这类种子的种皮通常没有明显的开裂线,种子在成熟时不会自动裂开。
胚珠种子的种皮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使种子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
种子的分类还可以根据种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进行。
有些种子很小,如毛茛科植物的种子;有些种子则很大,如椰子的种子。
有些种子呈圆形或球形,如柿子的种子;有些种子呈扁平形,如葵花的种子。
种子的颜色也千差万别,有黑色、白色、棕色等。
种子的形态和构造对植物的繁殖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种子的形态和构造差异使得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种子的形态和构造也决定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萌发条件。
因此,对种子的形态和构造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殖生态学和种子生物学。
同时,对种子的形态和构造进行分类和鉴定,也有助于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组成胚芽
胚根:单子叶植物的胚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通常只有一个,向下生长,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胚轴:胚根顶端的分生组织,是根和胚芽的分界点,负责初生根系的发育。
胚芽鞘:包裹着胚芽的保护性结构,在种子发芽时破裂,形成子叶。
胚乳
淀粉鞘:胚乳的主要成分,含有大量淀粉,为幼苗提供能量。
蛋白质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为幼苗提供必需的氨基酸。
子叶
胚芽鞘开口处形成:胚芽鞘破裂后,子叶从胚芽鞘中伸出,成为幼苗的第一片叶子。
一般只有一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通常只有一枚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双枚子叶形成鲜明对比。
形状多样:子叶的形状因物种而异,可以是线形、椭圆形或狭披针形。
功能:提供保护,吸收养分,进行光合作用,为幼苗提供早期生长所需的能量。
种皮
包围胚:种皮是覆盖种子的外层结构,保护胚免受环境伤害。
结构:通常由一或两层细胞组成,外部具有蜡质层以防止水分流失。
胚乳和子叶比较
起源:胚乳源自受精后的胚珠,子叶源自胚芽的分生组织。
位置:胚乳位于胚芽和种皮之间,而子叶位于胚芽上方。
营养作用:胚乳为幼苗提供能量储备,而子叶在发芽阶段为幼
苗提供养分。
在种子中的比例:单子叶植物的胚乳通常占种子体积的大部分,而子叶相对较小。
胚乳和种子的分类
有胚乳种子:具有胚乳的种子,例如玉米和小麦。
无胚乳种子:不具备胚乳的种子,例如洋葱和大蒜。
胚芽中的
子叶累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