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学荣 第六章--公共政策工具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9
公共政策工具的名词解释导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立法、行政措施或其他手段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来解决或影响的过程。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使用各种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
本文将解释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一、概念解释:什么是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时所使用的手段、方式或方法。
这些工具的选择取决于政策目标、问题性质以及资源限制等多种因素。
公共政策工具可以是法律、规章制度,也可以是经济手段、信息传播工具等。
二、分类解析:公共政策工具的种类1.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公共政策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类。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来明确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行为和关系。
这些规定范围广泛,涵盖经济、环境保护、教育、健康等各个领域。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需要通过立法程序,确保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2. 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公共政策工具中常用的一种形式。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补贴、价格、市场监管等手段来激励或限制特定行为。
例如,政府可能对环境友好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以促进绿色发展;也可能通过提高烟草税来抑制吸烟行为。
3. 信息传播工具信息传播工具是公共政策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通过媒体、互联网、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政策信息,引导公众认识到某一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公众行为。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广告宣传安全饮食的重要性,以减少肥胖和疾病的发生。
4.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公共政策工具中由政府直接行使权力来实施政策的方式。
政府通过发布命令、执行检查、处罚违规行为等手段来影响和引导社会行为。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部门负责监督企业环境污染,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5. 社会合作机制社会合作机制是公共政策中一种辅助手段。
政府通过调动公众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来推动政策目标的实现。
例如,政府可以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学术界等各方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三、作用分析:公共政策工具的作用和影响1. 目标导向公共政策工具的最基本作用是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的读书
笔记
根据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工具是指用来实施公共政策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公共管理工具是指用于管理公共事务和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公共政策工具常常是公共管理工具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
对于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效果评估: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首先要考虑其效果,即采取该工具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例如,某种管理工具是否能够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等。
2. 公平性评估:公共管理工具还应考虑其公平性,即是否能够保证每个民众都能够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和资源。
例如,某种分配工具是否公平合理,能够满足贫富差距的调节和弱势群体的保护。
3. 可行性评估: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还要考虑其可行性,即是否能够在现实条件下有效实施。
例如,某种管理工具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获得广泛支持、具备足够的资源等。
4. 持续发展评估: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还要考虑其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即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应对新问题,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总之,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其效果、公平性、可行性和持续发展性等方面的因素,以全面评估其优劣和适用性。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和优化适合的公共管理工具,实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公共政策工具国内外研究进展摘要:追溯各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学者们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很多时候, 造成公共政策运行无效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不当。
因此, 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对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此做一论述性概括总结。
关键词: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伴随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兴起, 学术界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日益增加。
尽管在公共政策的研究初期, 国内外学者也涉及了部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但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 作为政策科学发源地的美国才开始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独立性研究。
而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这种情况下, 借助工具化视角以完善公共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概念界定(一) 国外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界定尼达姆 (1982) 最早对公共政策工具概念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公共政策工具是相对于公共主体的可用的具有合法性的治理。
胡德 (1983) 认为政策工具是一种“客体”, 它指的是形成法律和法规的一整套命令和规定。
林格林(1998) 认为政策工具可以被当作一种“活动”,致力于影响和支配社会进步的具有共同特性的政策活动的集合。
詹姆斯 (2004) 将公共政策工具定义为一种政策执行的技术, 政策工具通过命令和控制的途径及经济动力 (市场化) 途径达到目标的手段。
目前, 应用最广泛的概念是欧文·E·休斯 (2015) 在《导论》中提出的, 他将公共政策工具定义为政府的行为方式, 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
(二) 国内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界定张福成 (2001) 将其定义为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陈振明 (2003) 提出公共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者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在其另一部着作《政府工具导论》(2009) 中, 陈振明将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进行了延伸, 他认为除了从狭义字面意义理解, 公共政策本身就是一种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在有效执行政策方案、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的整个动态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也是一种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某一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它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公共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政策工具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这三类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包括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分权与权力下放、内部市场、产权交易等类型;
工商管理技术包括战略管理、绩效管理、顾客导向、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企业流程再造等类型;
扩展资料:
公共功能的特征:
1、价值相关性:与政策的价值相联系的是其利益相关性,多数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获得,这种法定程序可以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或者经过得到立法机关明确授权的有关部门的认可。
3、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与其合法性紧密相关,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分析摘要:短短的二十年间,政策执行的研究在经历了一起一伏之后,再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总结归纳了诸多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
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决策过程、信息沟通、执行主体、资源投入与外部环境等五种要素的研究对我国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公共管理;政策周期绪论政策问题经过确认进入到议事日程,再经过科学、严谨的构建程序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一经采纳则进入到政策周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政策执行。
根据陶学荣的观点,政策执行可以定义为:“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由于公共政策本身具有的很大的局限性,如:政府各部门间相互矛盾的目标以及多个竞争性部门之间决策权威的分配,所以有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公共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
政策执行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多种多样的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艾利森的观点得到了布里奇曼和戴维斯响应,他们也认为学术研究的确发现政策执行失败导致整个公共政策失败的情况占有很高的比率。
政策执行失败的原因中外学者们已经给出了许多,本文将对其中对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以及公共政策领域内有指导意义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共政策执行要素的研究背景作为政策科学的发源地,西方国家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政策的制定过程,而对于执行领域的研究却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
以20世纪70年代初普雷斯曼(Pressman)和瓦尔达夫斯基(Wildavsky)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一项经济性政策项目的经典研究为标志,随着学者们对在美国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改革中的种种失败政策进行的反省,执行领域内的研究迅速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