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格式:ppt
  • 大小:1023.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17世纪中期开始,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 西方列强为拓展商品市场, 加快对外殖民掠夺, 把 亚非拉地区很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伴 随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天津被迫 对外开埠通商。这一情况出现在(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 后 C. 《天津条约》签订后D. 《辛丑条约》签订 后
B
7、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 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 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 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 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 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 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1、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 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 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 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 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 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 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 异合理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 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 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 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 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A
3、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 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 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 主要反映了 B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 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 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 最初形式是( ) B A.占为殖民地 B.设立租界 C.建 立伪政府 D.划分势力范围
B
6、林增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中记载:列强对 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 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 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 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依据材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全部来源于国内的剩余资 本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源自文库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的 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
1、特征: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世界的主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2、表现: 西方: ①经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体系初步形成。 ②政治: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 ③文化: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资本 主义浪潮。(思想界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 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④对外: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B
8,、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 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 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的原因是( ) 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 ②领导集团 内部矛盾尖锐 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④洪仁玕与 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中国: ①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②政治: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洋务运动; 人民掀起太平天国等革命斗争。 ③文化: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 ④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被迫开 放。 ⑤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展现时代特征。
3、重大历史史实政治: 西方: ①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政治: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 近代体制的建立,德国王朝统一战争和政治制 度的建立,法国政治制度最终建立; ③文化: 亚当· 斯密《国富论》;《共产党宣言》;达尔 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浪漫主义与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拜、雪、巴、托); 古典 音乐(贝),印象派音乐与绘画; ④对外:英国海外殖民霸权的建立,世界霸主 地位的确立。
B
9、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 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 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 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 A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 的矛盾
10、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 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 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剧中多 次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 产生最可能始于 C A.两次鸦片战争中 B.土地 革命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解放 战争时期
中国 ①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 运动; ②经济: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 ③文化: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 ④社会习俗:新潮冲击下交通、通讯等社会生 活变化。
1、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 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 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 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 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 C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