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怎样提高睡眠质量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为什么老人在中风后容易失眠?怎么办?关于失眠的说法早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就列有“不眠”、“夜不安”、“夜寐梦多”等证,指出“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逐瘀”。
中风患者多见于老年,气血渐亏,气虚则血运行无力,血虚则脑失所养.易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失眠.尚可见头痛胸痛.或胁部刺痛。
目眶黧黑。
面部褐斑,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延长、怒张,脉涩或细方。
当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治之。
方选阿胶黄精丸相加减,一日三次,每次30或40粒之间。
案例:患者袁某,男性,69岁,于2010年6月18日因右侧肢体乏力半年,加重3天入院。
此次发病后出现失眠,每日睡1~2时。
入院时右侧肢体乏力,可缓慢行走,语言不利。
反复叹息,面部褐斑,舌质暗红,或舌下脉络迂曲,脉涩,睡眠差。
入院西医诊断:脑栓死;冠心病。
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不寐瘀血内阻证。
当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治之。
处阿胶黄精丸内调,一日三次,每次30或40粒,饭后服用,一个月为一个周期,服用一个月后,患者自述,睡眠1日约4~5时.肢体功能无改善,叹息改善,守方又继服一个月后。
患者睡眠1日约6—7时,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三个月后患者可生活自理。
小结,中医药在调理中风后失眠时,以调理气血、平顺阴阳为原则。
按照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风临床路径为基础。
结合失眠的病因、病机。
合理遣方用阿胶黄精丸。
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调理作用。
由于中风患者思虑过多,易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久病耗伤气血,导致气虚血瘀。
中风康复中的睡眠管理和心理调节技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是中风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步骤,其中睡眠管理和心理调节技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风康复中的睡眠管理和心理调节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中风后的挑战。
睡眠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风患者往往面临睡眠障碍的问题,如失眠、多梦、睡眠中断等。
这些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疼痛、药物副作用、焦虑和抑郁等。
因此,合理的睡眠管理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是睡眠管理的基础。
中风患者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并在早晨固定时间起床。
此外,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以免干扰睡眠。
其次,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也是重要的。
中风患者应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暖,并保持适宜的光线和温度。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可以帮助减少身体不适和疼痛,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中风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来帮助入睡。
例如,深呼吸、温水泡脚、听轻音乐等都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入睡。
除了睡眠管理,心理调节技巧也是中风康复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风后,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功能的丧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积极应对心理问题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中风患者应接受心理咨询和支持。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提供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
同时,与其他中风患者或康复者建立联系,分享经验和感受,也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其次,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和日常生活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手段。
中风患者可以参加康复训练和活动,通过恢复自己的身体功能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参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动,也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中风康复至关重要。
中风是一个长期的康复过程,患者需要耐心和毅力。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并坚持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风(脑卒中)
中风是以实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嗝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
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补、半身不道等症状。
一、生活调护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如为闭证,头部应枕高,并偏向一侧。
2、卧床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整洁平整,沾污的床单及时更换。
清洁
臀部,定时翻身,防压疮。
3、康复期患者应加强康复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注意保暖。
4、消除不良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
5、高血压、糖原病患者定期测血压、血糖的变化,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如有血压、血糖的突然升高或降级,应随时就医。
二、饮食调护
1、宜食清淡之品,禁忌肥甘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与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高盐饮食,戒除烟酒。
2,饮食不宜过冷、过热,进食不宜过急,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甚则引起室息。
3、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饮食以免发生呛咳。
4、中药汤剂应温服。
三、出院宣教
1、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风品性心脏病、亚急性细面性心内膜
炎等原发疾病。
2、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过度疲劳。
3、发现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中风先兆时,应当及时治疗。
4加强炼,平时常做保健体操太极拳等。
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发表时间:2017-09-19T14:52:08.2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作者:罗玲黄静[导读] 耳穴压豆治疗对中风后患者失眠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方法将中风后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干预组采用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地西泮口服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进行睡眠质量评价。
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7.8%(44/45),对照组总有效率71.1%(32/45)。
两组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对中风后患者失眠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耳穴压豆;中风患者;失眠;观察与护理失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以及睡眠质量下降。
失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失眠缺少明显病因,因为心理或者主观因素形成的。
继发性失眠是由于身体疾病、精神障碍、滥用药物引起的,通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
一般地,中风患者由于忧思过度引发长时间失眠,使患者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长时间失眠会使中风患者的肌体睡眠机制发生紊乱,加重中风的病情,导致食欲下降。
严重影响中风的康复。
因此,对于中风患者的失眠应当予以重视。
本次针对中风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及步骤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号至2016年5月10号的中风后失眠患者,依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选取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5-80岁,患病时间一月至一年;干预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4-79岁,患病时间一月至一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患病时间、失眠的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归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中风后失眠43例
曹洪涛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4)024
【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合中药足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归脾汤加减合中药足浴.连续干预10d后评价效果,并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摘取4个主要因子作为评估睡眠质量的标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10%,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合中药足浴能有效地提高中风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曹洪涛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归脾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失眠 [J], 刘耀东;王敬华;孙丽萍;段海平;姬广伟
2.中药足浴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J], 陈惠玲;林红霞;陈汝文;黄益军;徐燕;钟志国
3.中药足浴结合辨证施膳对中风后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J], 徐燕;陈惠玲;黄益
军;林红霞;陈汝文;钟志国
4.艾灸结合中药足浴治疗失眠与单纯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护理观察研究 [J], 张彩霞;杨秀娟;朱丽莉;田静华;孙玉琦
5.中药熏洗方足浴干预中风后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J], 杜婷;赵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风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分为2组,给予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明显,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QI与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中风患者失眠症中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症;疗效中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发生原因与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有关,发病后脑部供血出现异常,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失眠、易惊醒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内分泌水平与脑部神经重建。
针对中风失眠症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以便提高预后效果。
在中风失眠患者中给予针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神经功能,取得满意疗效[1-2]。
在本次研究中,对中风失眠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风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分为2组,给予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42-78岁为患者年龄范围,平均为(62.3±3.2)岁。
病程1-9个月,平均为(4.2±0.7)个月。
实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43-79岁为患者年龄范围,平均为(63.2±3.4)岁。
病程1-10个月,平均为(4.7±0.9)个月。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中风。
限酒,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中风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身体指标,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二、控制情绪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症状,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和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有助于缓解情绪问题。
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有助于解决情绪问题。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
三、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身体残疾和功能障碍,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和功能。
与家人和朋友一起进行康复训练,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四、注意饮食调整中风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
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腌制品等。
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
五、预防再次中风中风患者再次中风的概率较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再次中风。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身体指标,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坚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善,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
与家人和朋友一起进行预防再次中风的措施,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5期投稿邮箱:zuixinyixue@141·中医中药·内外治结合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观察宋智慧(通讯作者),连玲霞(邯郸市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0 引言中风,即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脑中风可导致运动、语言、感觉等方面的各种功能障碍,同时中风后患者往往影响睡眠,出现睡眠紊乱,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缩短,或昼寐夜瞑,因中风后失眠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导致机体更多的紊乱,因此采用有效方法改善患者睡眠是临床常见的问题。
笔者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运用自拟清浊安神汤结合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3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76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
治疗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63-78岁;病程30-40天;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例,高中文化程度14例,初中文化4例。
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2-79岁;病程30-42天。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例,高中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2例。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在此基础上同时符合按照国际分类诊断标准(ICD-10F51.0)[2]中非器质失眠的诊断标准:①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②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③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④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清浊安神汤:茯神30 g ,柴胡15 g ,川芎9 g ,半夏10 g ,陈皮10 g ,枳实10 g ,黄连9 g ,黄芩9 g ,当归10 g ,泽泻9 g ,车前子10 g ,石菖蒲15 g ,远志10 g ,甘草9 g 。
中药足浴对中风后失眠的护理综述为了消除或减轻失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长期服用安眠药物易引起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等问题,为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安眠片的不良反应。
在此介绍中药足浴对中风后失眠的影响,中药足浴具有镇静作用,能使入睡快、睡眠总时间延长和睡眠效率提高,其方法简便,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1]。
在此分别对失眠概述、中药足浴对失眠的作用机制、护理及与其他中医操作联合使用的护理做以下综述。
标签:中风;中药足浴;失眠;护理前言中风后失眠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57.6%的患者伴失眠症状,37.5%的患者符合DSM-IV诊断标准[2]。
长期失眠会加速衰老;诱发抑郁、焦虑等情绪功能障碍;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精神分裂,如不及时予以干预,不但影响疾病康复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加重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3],使病情加重,而改善睡眠有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4]。
关于足部的养生研究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
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300 多处穴位,67 个反射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
通过对足部的浸洗和按摩可起到治疗相应脏器疾病的目的,失眠病位在心,涉及脾、胃、肝、胆、肾等脏腑。
睡眠由心神所主,神安则寐。
神安需阴血充养、卫气充和、肝气调达、心肾相济,以维持气血阴阳的调和,使阴阳相交,睡眠正常。
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运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皮质下、心、脾、肾、肝、神门、交感共用,可宁心安神、健脾益肾、疏肝理气,对失眠的治疗可达标本兼治之功。
1.失眠概述1.1失眠定义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
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5]。
协助病人入睡的方法协助病人入睡是一个重要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疾病、疼痛或精神压力而难以入睡的病人来说。
以下是一些协助病人入睡的方法:1. 确保安静舒适的环境: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有利于入睡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关闭嘈杂的电器设备,调暗灯光,提供柔和的背景音乐或自然声音,让病人感到宁静舒适。
2. 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时间表:制定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并且尽量保持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致。
这有助于病人建立一个正常的睡眠习惯,使他们更容易入睡。
3. 增加病人的活动量: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病人疲劳,增加入睡的机会。
但请确保活动负荷适当,避免过度疲劳。
4. 提供舒适的床上用品:确保床垫和枕头的质量符合病人的需求。
有些病人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撑或者更软的床垫才能入睡。
5. 限制咖啡因和饮食:在病人入睡前几个小时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等。
此外,避免过度饮食或过度饥饿,这可能会影响入睡。
6. 避免饮酒和吸烟:虽然一些人可能相信酒精和烟草可以帮助入睡,但事实上它们对睡眠质量和体内时钟的调节很不利。
因此,饮酒和吸烟应该在睡前尽量避免。
7. 放松技巧:帮助病人放松身心,减轻疼痛和精神压力,有助于入睡。
这可以通过呼吸练习、温馨的沐浴、按摩疗法、温热敷料和放松音乐等方式实现。
8. 提供亲切关怀:在病人入睡前提供亲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睡前仪式。
与病人交谈、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温暖的陪伴,有助于病人放松心情,更容易入睡。
9. 采用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可能是帮助病人入睡的必要手段。
然而,这应该是在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下进行的,并且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和成瘾问题。
10. 关注病人的特殊需求:不同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睡眠需求。
有些病人可能需要特殊的床位安排,如调整床的高度、翻动病人等。
注意病人的特殊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
总之,协助病人入睡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环境因素。
中风病人怎样提高睡眠质量有不少中风病人往往出现睡眠障碍。
有的表现为困倦多眠,总是睡觉;有的表现为失眠、辗转不安;有的表现为睡眠倒错,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睡不着。
中风病人怎样能去除这些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中风病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中风病人出现睡眠障碍,这是由于丘脑部管理睡眠的睡眠调节中枢受到损害所造成的。
长时间的睡眠障碍,既是生理功能的不协调,又是大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睡眠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疲劳、调节机体各种生理机能。
有规律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以及疾病康复。
所以,中风病人更应该做到合理睡眠。
中风病人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中风病人睡眠时间最好是晚上9-10点钟开始,至次晨5-6点钟止。
按时睡眠,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脑血管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易出现困乏欲睡的感觉。
此时应该进行自我按摩或肢体活动,做功能锻炼,可以消除困意;同时适当地饮用一些浓茶,以起到兴奋作用。
有些病人不易入睡,睡时易醒,再次入睡困难。
这样的病人在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要喝浓茶,睡前要排尿,居室温度要适宜。
也可适当服用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或食品,如年青宝茶、菊花茶、决明子茶、酸枣仁、大枣、莲子、百合、茯苓等。
严重失眠的,也可适当服安眠药以帮助睡眠,但不可长服,以免产生依赖性。
失眠的患者由于睡眠不足,易于心烦,白天可适当睡眠1-2小时。
对于睡眠倒错的病人,以“昼动夜静”为原则,可让其白天自我按摩,活动肢体,读书看报,与人谈话,参加文娱活动,达到调节睡眠的目的。
此外,中风病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助于睡眠:1. 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
一般病人可选择右侧卧位;床铺要平坦、柔软、整齐、舒适、清洁卫生;枕头的高低、软硬要适中;被子不要太厚,要盖柔软保暖的被子。
2. 安排良好的室内环境。
病人的居室最好是朝阳的,以保证充分的日照,柔和的阳光能使人心情舒畅和安逸,阳气通达。
最好室内有冷暖空调设备,调节好适宜的温度,但也要注意通风。
中风病人怎样提高睡眠质量
有不少中风病人往往出现睡眠障碍。
有的表现为困倦多眠,总是睡觉;有的表现为失眠、辗转不安;有的表现为睡眠倒错,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睡不着。
中风病人怎样能去除这些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中风病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
中风病人出现睡眠障碍,这是由于丘脑部管理睡眠的睡眠调节中枢受到损害所造成的。
长时间的睡眠障碍,既是生理功能的不协调,又是大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睡眠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疲劳、调节机体各种生理机能。
有规律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以及疾病康复。
所以,中风病人更应该做到合理睡眠。
中风病人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中风病人睡眠时间最好是晚上9-10点钟开始,至次晨5-6点钟止。
按时睡眠,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脑血管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易出现困乏欲睡的感觉。
此时应该进行自我按摩或肢体活动,做功能锻炼,可以消除困意;同时适当地饮用一些浓茶,以起到兴奋作用。
有些病人不易入睡,睡时易醒,再次入睡困难。
这样的病人在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要喝浓茶,睡前要排尿,居室温度要适宜。
也可适当服用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或食品,如年青宝茶、菊花茶、决明子茶、酸枣仁、大枣、莲子、百合、茯苓等。
严重失眠的,也可适当服安眠药以帮助睡眠,但不可长服,以免产生依赖性。
失眠的患者由于睡眠不足,易于心烦,白天可适当睡眠1-2小时。
对于睡眠倒错的病人,以“昼动夜静”为原则,可让其白天自我按摩,活动肢体,读书看报,与人谈话,参加文娱活动,达到调节睡眠的目的。
此外,中风病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助于睡眠:
1. 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
一般病人可选择右侧卧位;床铺要平坦、柔软、整齐、舒适、清洁卫生;枕头的高低、软硬要适中;被子不要太厚,要盖柔软保暖的被子。
2. 安排良好的室内环境。
病人的居室最好是朝阳的,以保证充分的日照,柔和的阳光能使人心情舒畅和安逸,阳气通达。
最好室内有冷暖空调设备,调节好适宜的温度,但也要注意通风。
要注意居室的清洁卫生,春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要进行空气消毒。
3. 保持良好的情绪。
一个健康人突然中风后,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更是如此。
如对生活失去信心、忧郁,甚至轻生的念头,影响睡眠。
因此,要多与人交往谈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参加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和社会活动。
也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4.安排合理饮食。
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等病史,合理安排饮食有助于控制原发病,使机体保持相对正常平衡的状态也是保证正常睡眠的重要条件。
每日食物分配,以早、中餐为主,晚餐量宜少。
可选择瘦肉、鱼、豆制品、蛋清以及禽肉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食用植物油,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牛油、猪油等动物脂肪。
多吃芹菜、油菜等纤维多的蔬菜,以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
禁烟及过量饮酒,吸烟已被证实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