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 格式:ppt
- 大小:279.05 KB
- 文档页数:22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1)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2)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拓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具有决定性作用。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世界观。
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1)符合客观规律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们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4.12实现人生的价值(必修4)一、选择题1.2013年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活动11周年。
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
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2.“作为一名工人,我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个公民,我只是践行了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履行了在党旗下的誓言。
是雷锋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名字,赋予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因奉献而快乐的“幸福观”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人们社会实践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④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景区创收不能仅依靠门票,而应该通过拉长产业链实现。
同时,国家应该对景区实行分层管理,在放开部分景点经营的同时,补贴部分等级较高的公共资源型景区,从而使人们的基本旅游权益得到保障。
这体现了( )①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经济体制改革②坚持集体主义,协调好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③坚持正确价值观,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④坚持解放思想,首先考虑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4.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
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5.“对于一个手中只有榔头的人,他所看到的问题都是钉子”,这是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名言。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知识一人生价值1.价值和价值观(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踊跃意义,即一事物所拥有的能够知足主体需要的踊跃功能和属性。
它涵盖了各个不一样领域事物的价值,拥有高度的归纳性和广泛性( 2)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样详细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
【特别提示】理解价值看法应掌握以下四点:⑴价值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己属性知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知足的效益关系。
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主要看他能不可以知足主体的某种需要。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假如组成价值的不行缺乏的两个方面。
⑵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踊跃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含物质现象,也包含精神现象。
⑶哲学上的价值与详细领域事物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其他关系。
⑷事物的价值相当于《经济生活》中的物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论;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游。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必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价值观不一样,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矛盾时作出的选择也不一样。
【注意】(1)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心识, 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它又对社会存在拥有重要的反作用, 对人们的行为拥有重要的驱动、限制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从领域来看 , 表此刻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 ; 从性质来看 , 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踊跃的导向作用 , 错误的价值观拥有悲观的导向作用。
【哲学原理总结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心识,对社会存在拥有重要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限制和导向作用--- 不是决定作用。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上一课关于社会历史观知识的深化,围绕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学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生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劳动与奉献中才能实现自我;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我们要敢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难点: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过程设计:考点明确:1.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考点分析:一、价值与价值观1、价值1)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社会价值(德)②人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一轮复习练习卷答案1-5.CBCAA 6-10. BBACB 11-15.BDBAC 16.B17.参考答案: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玉麦乡民返回家园,辛勤劳动,依靠自己双手建设幸福家园,帮助来自其他乡镇贫困户脱贫,为巩固边防、稳定边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建设家园与守护边防中得以实现。
18.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了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4分)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可以端正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分)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分)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一轮复习练习卷答案1-5.CBCAA 6-10. BBACB 11-15.BDBAC 16.B17.参考答案: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玉麦乡民返回家园,辛勤劳动,依靠自己双手建设幸福家园,帮助来自其他乡镇贫困户脱贫,为巩固边防、稳定边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建设家园与守护边防中得以实现。
18.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了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4分)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可以端正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分)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1、哲学上的价值的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价值观的含义: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
)4、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它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辨证统一。
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
5、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
6、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理想: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10、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二、基本关系1、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理解即可):(1)区别: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实现自我价值打下了基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可以激发个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 识记:(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含义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理解:(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3)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4)人生价值实现的门路◇ 剖析:(1)联系实质,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联合史实,剖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联系实质,剖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4)剖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一致中实现人生价值2、能力目标(1)在据有大批感性资料的基础上,培育抽象思想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掌握实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质,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质问题(3)培育辩证思想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看法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剖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建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建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二、【要点、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建价值2、在创建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三、【整体感知】:经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人生的真实价值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从而明确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建的,在个人与社会的一致中实现的,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一、价值与价值观——即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及价值观的作用(一)、人的价值◇讲堂研究: 1◇ 研究提示:不是一回事。
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拥有的踊跃意义,而事物自己是没有需求的。
但人的价值不一样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记在于,人以自己的创建来知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有需要。
可见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敬和知足。
1.价值的基本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