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炉膛传热计算02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7
炉膛热力计算炉内换热的计算方法是用来计算单炉膛和半开式炉膛的换热。
其本质是以能量方程和辐射能传递方程导出的准则为基础,用相似理论方法整理实验数据,建立出炉膛出口烟温的直接计算式。
1.1 计算流程控制1.2 相关的公式炉膛计算的重点就是炉膛出口烟温的准则方程:6.003.06.00~B B M B T T u a T T+=''=''θ 300)(aCT CP CP P T F VC B B ψσϕ=根据准则方程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温计算式是:0.630.30273 1()aTCP CT a up CP T F T MBB Vc ϑσψϕ''=-⎡⎤+⎢⎥⎢⎥⎣⎦℃ 炉膛计算的进行都是基于这个计算式进行。
其中110 5.6710σ-=⨯ 1.2.1 Ta --是绝热燃烧温度,℃根据1kg 燃料送入炉内的热量T Q 来决定,计算出T Q 后由烟气性质计算(即手工计算的温焓表)计算出响应的烟气温度。
3464100100T q q q Q QrQ q B ---=+-,如果有再循环烟气,要考虑再循环烟气带入炉膛的热量。
r Q 是固体(液体)燃料工作基低位发热量,/kJ kg ,气体燃料的干燥基低位发热量,3/kJ m 。
3q -- 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来自热平衡计算; 4q -- 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来自热平衡计算; 6q -- 排渣和冷却水热损失,来自热平衡计算Q B -- 空气带入炉内的热量,/kJ kg ,''((1))()T T zhf rec T ky T zhf l Q r I I ααααααB =-∆-∆--+∆+∆其中,T α-- 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T α∆-- 炉膛漏风系数;zhf α∆-- 制粉系统漏风系数;rec α -- 再循环烟气抽取点处过量空气系数;T r -- 再循环系数。
一般情况下没有烟气再循环的时候不考虑最后一项。
锅炉炉膛换热计算(锅炉原理)锅炉热力计算的目的是确定锅炉受热面与燃烧产物和工质参数间的关系,计算的基础是燃料的燃烧计算和锅炉的热平衡计算。
根据锅炉各种受热面的不同性质,将锅炉热力计算分为炉膛换热计算和炉膛出口后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两大部分。
从热力计算方法上分为受热面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在工程实际中,校核计算应用的更多,譬如,当燃料发生较大的变更、锅炉受热面改造、改变运行方式等情况下均需要进行校核计算。
第一节锅炉炉膛内传热的特点一、炉膛换热的主要特点在锅炉炉膛中进行着燃料的燃烧过程,送入炉膛的燃料放出近乎全部的热量,将燃烧产物(主要为燃烧而生成的烟气)迅速加热升高至很高的温度(常规煤粉炉的炉膛火焰最高温度约为1500~1600℃);同时,燃烧产物又以辐射为主、对流为辅的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炉膛受热面中的工质,燃烧产物的温度沿流程逐渐降低。
二、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任务从传热的角度,炉膛内必须布置足够的受热面,以在炉膛的出口处将高温烟气冷却到合适的温度,使烟气进入炉膛后的密集对流管束时温度已经低于灰的熔融温度,避免受热面结渣。
炉膛换热计算均以计算炉膛出口截面上的平均烟气温度为核心。
设计计算是在已知炉膛出口温度的条件下,计算所需受热面的数量,校核计算是在已知炉膛内布置的受热面的条件下,计算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
三、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困难炉膛换热计算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课题,炉膛的换热过程是伴随燃料的燃烧过程同时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炉膛的结构型式、几何尺寸,而且与燃料的种类、燃料性质、燃烧器的布置和型式以及运行方式等都有紧密且复杂的关系。
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困难来自炉内过程的复杂性。
炉膛本身结构复杂,火焰温度分布不均匀,火焰的辐射特性不易确定,尤其是燃料燃烧后对受热面产生的积灰或结渣程度难以准确计算,其对传热的影响程度也极难定量估计。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过于复杂,基于纯数学方法描述物理化学过程的炉膛换热计算方法尚未进入工程实用阶段,因此,依赖大量经验数据的计算方法在工程实际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讲解燃气锅炉传热计算方式
燃气锅炉传热计算是指燃料燃烧计算及热平衡计算之后进行的结果,即锅炉热力计算的核心部分。
按照锅炉传热的特点,可分为炉膛传热计算、半辐射和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
按传热计算任务的不同,又可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而设计计算的概念:设计锅炉时,根据给定活选定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Ø,确定炉膛内所需布置的辐射受热面积H。
校核计算的概念:由于许多计算与炉膛结构有关,所以设计新锅炉也通常采用校核计算方式,即预先布置好炉膛结构和辐射受热面,校核炉膛出口烟气温度Ø,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
如布置不适合,则修改后进行计算。
现有锅炉在非设计工作条件下(如燃料、负荷、运行工况活某些部件机构改变情况下)的校核计算,是根据已知的炉膛结构,校核炉膛出口烟气温度Ø,看其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若Ø值过高,则应增加辐射受热面.相反,则应减少辐射受热面。
燃气锅炉炉膛传热过程是炉内燃烧过程和燃气流动过程同时进行的,炉内既有燃烧反应的化学过程,
又有物质交换和热量传递的物理过程。
烟气的温度和成分在其行程上变化很大,呈不均匀状态,炉膛内流场、温度场、成分场(燃尽率分布)和炉壁热流分布比较复杂。
由于影响炉膛传热过程因素很多,所以到目前为止,直接用理论分析来进行炉燃气锅炉膛传热计算是不可能的,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提出简化的传热模型。
CFB锅炉炉内传热计算目录⒈ 100%负荷全炉膛传热计算 (2)⒉ 100%负荷全炉膛传热计算结果的校核 (6)⒊低负荷传热计算 (7)CFB 锅炉与煤粉锅炉的显著不同是CFB 锅炉中的物料(包括煤灰、脱硫添加剂等)浓度C p ,大大高于煤粉炉,而且炉内各处的浓度也不一样,它对炉内传热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首先需要计算出炉膛出口处的物料浓度C p ,此处浓度可由外循环倍率求出。
而炉膛不同高度的物料浓度则由内循环流率决定,它沿炉膛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底部高、上部低。
在计算水冷壁、双面水冷壁、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时需采用不同的计算式。
物料浓度C p 对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都有显著影响。
炉内受热面的结构尺寸,如鳍片的净宽度、厚度等,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鳍片宽度对物料颗粒的团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宽度与扩展受热面的利用系数有关。
至于炉内的温度水平与煤粉炉一样,对辐射传热有着重要的影响。
清华大学对CFB 锅炉炉膛传热作了深入的研究,长江动力公司、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也对CFB 锅炉炉膛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报导,考虑工程上的方便和可行,本节根椐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整理,对某台440 t/h CFB 锅炉进行了计算,其结果见表1~表4。
⒈ 100%负荷全炉膛传热计算CFB 锅炉炉膛受热面的吸热量按下式计算:T H K Q ∆⋅⋅= (1)式中 Q ——传热量,W ;K ——基于烟气侧总面积的传热系数,W/m 2·K ; △T ——温差,K ; H ——烟气侧总面积,m 2。
(1) 受热面结构尺寸对传热的影响传热系数K 按式(3-40)计算,其中分母包括四部分热阻:烟气侧热阻b1α'';工质侧热阻和受热面本身热阻ft f1H H ⋅α;λδ1;以及附加热阻as ε。
λδεαα1a f tf b 111+++''=s H H K (2)式中bα''——烟气侧向壁面总表面的名义换热系数,W/m 2·K ; f α——工质侧换热系数,W/m 2·K ,可按苏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求取;t H ——烟气侧总面积,m 2;f H ——工质侧总面积,m 2;as ε——附加热阻; 1δ——管子厚度,m ;λ——受热面金属导热系数,W/m 2·K ;bs bb1]1)1([αεαηα⋅++-=''P (3)式中 P ——鳍片面积系数,tfmH H P =;fmH——鳍片面积,m2;tH——受热面外部面积,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