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和原来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23.75 KB
- 文档页数:7
本来的近义词是什么本来的意思是指原来,向来。
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先天本有的唯一的不变的自然存在状态。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本来的近义词,一起来看看吧!本来的近义词原来其实原先正本历来向来素来原本本来的反义词无本来的造句他本来是乱说的,不想歪打正着,竟然被录取了。
事情办完后,他露出了鸟尽弓藏的本来面目。
北京的许多古迹还保留着本来的面貌。
这类小事本来就不应该麻烦别人。
他的学习本来很好,由于迷上了电子游戏,现在退步了。
本来计划今天开运动会,不料一早就下起雨来。
我们公司资金本来就很紧,如果再借钱给立康公司,我们可要捉襟见肘了。
看到老朋友来了,本来一脸沮丧的他马上眉开眼笑了,边笑边伸出手把老朋友往家里请。
五行的相生相克,本来都是从自然现象导引出来的,它的原始观点并非唯心的胡诌。
本来一场成功的演讲,就败在结尾那画蛇添足的笑话。
帝让我们用萍水相逢去遇见一些生命中本来很重要的,去挽留一些生命中本来错过了的。
他本来就很罗嗦,画蛇添足也非意外。
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我的作文写的本来已经很差了,可是加上刘老师画龙点睛的句子后,我的文章焕然一新。
自从郊外那片不毛之地忽然涌出石油之后,本来冷僻的小镇就匆匆繁华起来了。
他弟弟本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后来受到同儕的影响,明珠暗投,竟成为黑道中的小流氓。
本来今天要去爬山的,可是爬到半山腰,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妈妈措手不及。
他本来可以在南越战场上全力以赴。
他本来不喜欢喝药的,然而为了他的身体今天喝药了。
【最新推荐】原本的近义词-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原本的近义词
原本,是本来的意思,比如说一句话本来没什么其他意思,结果你理解成
其他意思,那这个本身的意思就可以说成原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拼音] [yuán běn]
[释义] 1、事物之所由起;根源;由来 2、最初的手稿(区别于印刷本的手写本或打字本) 3、底本;初刻本;翻译所根据的原书 4、起初;首先 5、往昔;先前,从前
原本近义词:
原先,原来,本来
近义词造句:
1、原来NBA就是牛逼啊的缩写。
2、大地上万物都烫了金似的,在原来各种颜色的表层,浓浓地染上了一
抹橙黄,并且反射出道道炫目的光辉。
3、一夜之间以为自己长大了,原来是我们的被子盖横了…
4、阳光下,那一个微笑在我的心灵上留下了震撼,原来微笑就是阳光的
温暖。
5、原来这石榴并不是像苹果、梨头那样有着厚厚的果肉。
它的外壳是一
个温暖的巢,里面一些粉红色的小家伙齐刷刷地探出了小脑袋,像是对世界充
满了好奇心。
又好像在对着我微笑呢。
妈妈说,这才是它的果实。
6、我一直以为只有春天的植物园是美丽的,原来冬天的植物园也不差。
当我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大玻璃房,顿时感到春天的气息,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多得数不清,有名叫仙客来的美丽花朵有头戴一顶红帽子的一品红有名贵的君
子兰有有趣而漂亮的拖鞋兰有高高大大的像酒瓶式的酒瓶椰子树……。
本来”和“原来”本来”和“原来”都可以作形容词,表示以前没有改变的情况。
“本来”或“原来”+“的”在句子中作定语。
例如:(1)几年不见了,你还是原来(本来)的样子,一点都没变。
(2)我们本来(原来)的计划是星期日出发,可是只有星期三的票,只能推迟一天出发。
(3)这件衣服已经洗得看不出本来(原来)的颜色了。
“本来”和“原来”还可以作副词,表示变化以前的情况。
可以放在主语前面,也可以放在主语后面。
用在能愿动词、否定副词和其他副词的前面。
例如:(4)我们本来(原来)住的地方,现在都改成了马路。
(5)本来(原来)我不住在这儿,半年前刚搬来。
(6)本来(原来)我想学理科,可是我非常喜欢外语,就改学文科了。
(7)我本来(原来)没有现在这么胖,现在比过去重了十公斤。
(8)我们一家人本来(原来)只住14平方米一间屋子,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本来”作副词时,还表示按道理就应该这样的意思,有两种用法:一“本来+就+(能愿动词)+动词”或者“本来+就+动词+得(不)……”。
例如:(9)我说,你病没好,本来就不可以出去。
你看,又发烧了。
(10)食堂的菜本来就应该卖得便宜些。
(11)在这么窄的路上开车本来就开不快。
二本来+嘛(么)+主语,主语前有停顿。
(12)本来嘛,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背得动那么大的书包。
(13)本来么,要做成一件事情,可不是容易的。
“原来”作副词时,还表示发现了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意思。
例如:(14)我以为电视机坏了,原来是没接上电源。
(15)原来你是刚来的老师,看上去跟学生一样。
“本来”和“原来”的区别本来"和"原来"是现代汉语中很容易发生混淆的两个词。
它们在语义、语法结构和语用上有很多异同和交叉之处。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在古代汉语中,"本"的基本意义是草木的根或茎干;"原"的基本意义是水源、源泉。
而它们的引申义分别为根源、来源和事物的开始、起源。
这两个词在古文中又经常作为一个义项被同时使用,如"木水之有本原"、"地者,万物之本原"等等。
在这些句子中,"本"和"原"都表示起初、根源之意。
由于"本来"是副词和区别词,"原来"是副词和名词的兼类词: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副词的"本来"和"原来"分别称为本来1、原来1,把实词的"本来"和"原来"称为本来2和原来2。
一、"本来"和"原来"的语义范畴1、相同的语义范畴^本来1和原来2 一般地,我们认为"本来1"和"原来2^都表示起先和先前。
A1,这里本来是空地,后来成了游乐场。
A2,这里原来是空地,后来成了游乐场。
B1,我本来不想去,可经不住劝,就动心了。
B2,我原来不想去,可经不住劝,就动心了。
以上各句中的"本来"和"原来"都表示起初、先前,隐含现在己经发生改变。
因为”本来”还有其他语义,我们把这个意义的本来定为"本来并暂定本来=原来2、不同的语义范畴下面我们继续比较。
试看下列句子:C1,他们本来没偷东西,是我们弄错了。
C2,他们原来没偷东西,是我们弄错了。
从以上句中可看出,其中的"本来"和"原来"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与后续句义不甚吻合。
文苑雅香 >> 14在这些先验对象面前无法逃脱的怪圈。
四、“二律背反”的深远影响“二律背反”对哲学变革的深远影响康德的“二律背反”客观上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使理性心理学、理性神学和理性宇宙学暴露出种种问题,摧毁了上帝存在的神学,在悖论的基础上,上帝、灵魂、统一宇宙和经验现象世界应该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因此,上帝的存在不能被证实,它纯粹是一个主观信仰的问题。
对于这种形而上学的存在,无论是相信它的人还是不相信它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没有人能够驳斥它。
康德则把上帝赶出了认识论的领域。
事实上,康德并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宣扬无神论,让人们怀疑上帝的存在。
他的哲学告诉人们上帝是否存在只是信仰的问题,不能用经验来证明。
康德认为,信仰上帝的先验观念的存在对人类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们的世俗生活尤其有益。
(二) “二律背反”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无论人类走向何方,物质满足和灵魂转化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物质享乐主义和精神禁欲主义在成熟的人类文明中都是昙花一现的。
只有世俗生活在良好的法律法规指导下才最符合人性。
后现代主义的反批判,拒绝形而上学的激进主义,避免崇高的喧嚣,恰恰说明崇高是存在的,形而上学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灵魂的家园是不可取消的。
因为万物都离不开物质欲望,所以人类需要科学的存在和发展。
然而,人超越一切,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5]。
人作为一种先验存在,需要康德的价值取向等道德信条。
因为人是有远见的,人不仅关心自己的现在,而且关心未来,关心子孙后代。
康德的二律背反给人类找到了一种超越自身的价值依托,因此,他不仅完成了哥白尼哲学革命,也是人文精神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五、结 论重读康德哲学,我们体会到“绝对律令”的无与伦比的尊严,它使社会个体承担起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
真正理解康德的人,向这位哲学家学习的人,将不再把理性置于价值之上,也不再出于功利的欲望而把人异化为事物。
人类精神的压抑与孤独,道德的沦丧,对未来的深切忧虑,都将迎刃而解。
“原来”与“本来”的多角度辨析的开题报告
“原来”与“本来”是两个常见的词语,它们有时在使用中会产生
混淆,但实际上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本篇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
“原来”与“本来”进行辨析。
1. 语义区别
“原来”指的是事物本来的状态或发展情况,常常用于描述某种变
化前的状态。
例如,“原来他很胖,后来变得瘦了。
”
“本来”则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固有属性或实际情况。
例如,“我
本来想去游泳,但天气不好。
”它与“原来”相比更加强调一种必然性
和不变性。
2. 时间范围
“原来”常指的是过去的某一时刻或一段时期,而“本来”则不限
于时间范围,可以指的是任何时期的本质或内在属性。
3. 语法用法
“原来”通常作为状语或补语使用,用于修饰一个动作或状态。
例如,“原来你是个好人。
”
“本来”更常用在复句中作为主语或宾语。
例如,“他的本来面目
已经被揭露出来了。
”
4. 语气感情
“原来”有时也带有一种惊讶、猝然恍然或感叹的语气,强调改变
前后的反差。
例如,“原来他就是那位著名作家!”
“本来”则比较常用于客观阐述某种情况,没有那么强的感性色彩。
总之,“原来”和“本来”都是经常使用的词语,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通过多角度分析和辨析,可以更准确地使用它们,避免产生语义上的混淆。
正本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近义词】:本来原来原本
【反义词】:复本副本原本
【解释】:
原本: yuán běn
1.事物之所由起;根源。
2.追溯事物的由来。
3.本来;原来。
4.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
5.翻译所根据的原书。
原来: yuán lái
1.当初;未经改变的。
2.时间副词。
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本来: běn lái
①原有的:~面貌ㄧ~的颜色。
②原先;先前:他~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ㄧ我~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③表示理所当然:~就该这样办。
复本: fù běn
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以外的称为复本。
正本: zhèng běn
1.端正其本源﹑根本。
2.谓书籍的正本。
别于副本而言。
3.作为正式依据的文书或文件。
4.犹言偿本,够本。
本,谓本钱。
5.谓正题。
副本: fù/pì běn
①著作原稿以外的誊录本:《永乐大典》~。
②文件正本以外的其他本:照会的~。
返回查字典首页。
“本来”和“原来”的区别本来"和"原来"是现代汉语中很容易发生混淆的两个词。
它们在语义、语法结构和语用上有很多异同和交叉之处。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在古代汉语中,"本"的基本意义是草木的根或茎干;"原"的基本意义是水源、源泉。
而它们的引申义分别为根源、来源和事物的开始、起源。
这两个词在古文中又经常作为一个义项被同时使用,如"木水之有本原"、"地者,万物之本原"等等。
在这些句子中,"本"和"原"都表示起初、根源之意。
由于"本来"是副词和区别词,"原来"是副词和名词的兼类词: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副词的"本来"和"原来"分别称为本来1、原来1,把实词的"本来"和"原来"称为本来2和原来2。
一、"本来"和"原来"的语义范畴1、相同的语义范畴^本来1和原来2 一般地,我们认为"本来1"和"原来2^都表示起先和先前。
A1,这里本来是空地,后来成了游乐场。
A2,这里原来是空地,后来成了游乐场。
B1,我本来不想去,可经不住劝,就动心了。
B2,我原来不想去,可经不住劝,就动心了。
以上各句中的"本来"和"原来"都表示起初、先前,隐含现在己经发生改变。
因为”本来”还有其他语义,我们把这个意义的本来定为"本来并暂定本来=原来2、不同的语义范畴下面我们继续比较。
试看下列句子:C1,他们本来没偷东西,是我们弄错了。
C2,他们原来没偷东西,是我们弄错了。
从以上句中可看出,其中的"本来"和"原来"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与后续句义不甚吻合。
“本来”和“原来”的区别本来"和"原来"是现代汉语中很容易发生混淆的两个词。
它们在语义、语法结构和语用上有很多异同和交叉之处。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在古代汉语中,"本"的基本意义是草木的根或茎干;"原"的基本意义是水源、源泉。
而它们的引申义分别为根源、来源和事物的开始、起源。
这两个词在古文中又经常作为一个义项被同时使用,如"木水之有本原"、"地者,万物之本原"等等。
在这些句子中,"本"和"原"都表示起初、根源之意。
由于"本来"是副词和区别词,"原来"是副词和名词的兼类词: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副词的"本来"和"原来"分别称为本来1、原来1,把实词的"本来"和"原来"称为本来2和原来2。
一、"本来"和"原来"的语义xx1、相同的语义xx^本来1和原来2一般地,我们认为"本来1"和"原来2^都表示起先和先前。
A1,这里本来是空地,后来成了游乐场。
A2,这里原来是空地,后来成了游乐场。
B1,我本来不想去,可经不住劝,就动心了。
B2,我原来不想去,可经不住劝,就动心了。
以上各句中的"本来"和"原来"都表示起初、先前,隐含现在己经发生改变。
因为”本来”还有其他语义,我们把这个意义的本来定为"本来并暂定本来=原来2、不同的语义范畴下面我们继续比较。
试看下列句子:C1,他们本来没偷东西,是我们弄错了。
C2,他们原来没偷东西,是我们弄错了。
从以上句中可看出,其中的"本来"和"原来"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与后续句义不甚吻合。
如C1句中的"本来"不是"起先,先前"的意思,而是"事实上如此"的意思;而。
C2句中的"原来"应为副词的原来,即原来1表示先前不知道而现在了解了某事实,这样语义才通顺。
我们把这个"本来"称为本来12。
他本来可以成功,可惜错失良机。
他们本来可以不理他,但还是耐心做了解释。
在这两个句子中,"本来"的意思应为"按道理",后面多为转折,蕴涵了结果并非如此的意思。
这些句子是不能用"原来"替换的,即使勉强使用,意义也同时发生改变。
我们把这个本来称为本来13。
我们暂定本来12、本来13≠原来1。
可见,"本来"比"原来"多了"事实上"和"按道理应该如此"两个义项,而"原来"比"本来"多了表示"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事实"一个义项。
3、交叉语义的比较我们曾暂定本来11=原来2,我们进一步看看这个等式是否成立。
D1他本来坐在窗前,现在站了起来。
D2,他原来坐在窗前,现在站了起来。
E1,人家本来走得好好的,是你把人给撞了。
E2,人家原来走得好好的,是你把人给撞了。
两组句中的"本来"和"原来"意义大致相同,都表示先前,但也存在着细微差异。
如D1和D2同样描述前后动作的变化,但D1比D2多了一层意思,即这个动作的变化是不在预料中的;E1和E2同样描述后一种情况对原有情况的破坏,但E1的语气比E2强,甚至含有不满的语气。
这种表达功效上的差异根源还是在语义。
因为"原来"的核心意义强调的是时间,而"本来"的核心意义不是时间,是事实的真实性。
4、"原来2"和"本来1"到底表不表示"没有改变的,一直如此"F1: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F2:我原来就不相信他的那些话。
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中,对这些句子中的"原来"做如下解释:说明情况一直如此,并没有变化,相当于"本来"。
侯学超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本来"的第二个义项是"向来、一直"。
下面,我们把两个词分别放入一定的语境进行分析。
F1,a,&:母亲的病好了吧,看起来身体好多了。
b: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F2,a:你以后别相信他的话。
b:我原来就不相信他的那些话。
b否定了a的错误认知,"母亲以前有病",肯定了母亲以前"没有病"这个事实,同时否定了母亲有从"有病到没病"的变化而隐含了母亲的身体以前和现在都是很好的。
而不是现在才好起来的。
F2则否认我以前相信过他的话,从而肯定自己一直不相信他的话。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在这里,"原来"和"本来"有"没有变化"的义项呢?我们试着去掉其他修饰成分,变原句为:a:母亲原来没有什么病。
b:我原来不相信他的那些话。
前者只能说明母亲以前是健康的,并隐含了现在生病了的变化。
可见,原句之所以具有以前和现在都没有病的意义,是因为句子中有表示"强调在很久以前就己经发生某事实"的"就",而不是因为有"原来"。
同样,后者也是因为有了"就"才表示"一直如此"的意义。
二、"本来"和"原来"的句法结构"本来"和"原来"既然在语义上有差别,在句法的运用中,当然也会有所不同。
1 ^我们首先分析在状语位置上的"本来"和"原来" ^》与时间词的共现I1,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本来是朋友。
I2,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原来是朋友。
J1,昨天他本来就没来嘛。
J2,昨天他原来没来呀。
K1,去年他本来可以上大学的,但是由于没有学费没去成。
在这几个例句中,I1,J1,K1的句法结构都是合理的,语义成立。
但I2是不合适的。
可见,在与时间词搭配时,"本来"是不受限制的;而"原来"不是这样,当"原来"在句中表示时间上的意义时,不能有确指的时间词做状语。
^3与"过"的共现L,我本来去过xx。
M,我原来去过xx。
N,他原来去过xx呀。
〈醒悟)我们看到,"本来"可以和"过"共现,表示澄清以前的某种事实。
但是显然表示时间意义的"原来"与"过"在一起时,显得语义不通。
2、能否做宾语。
作为名词的"原来"可以做定语和宾语,但"本来"只能做定语。
如:那是我原来的家。
那是原来现在可不同了。
这才是本来的颜色。
那是本来现在可不同了。
但有一点应该注意,"本来"和"原来"虽然都可以做定语,但他们能够修饰的中心词是不同的。
如我们常常用到:本来的颜色、本来面貌、本来的身份;原来的住处、原来的计划、原来的名字……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本来的修饰对象多是人或物的根本属性或容易被误解的情况,而"原来"的修饰对象则比较随意。
3、在复句中(1)由于语义的差别,也决定了含有"本来"和"原来"的句子有着不同类型的后句。
Q1,本来11他很单纯,现在复杂多了。
本来12他很单纯,却不得不参与这场斗争。
Q2,原来2他很单纯,现在复杂多了。
原来1他很单纯啊。
Q1的前句"他本来很单纯",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后句。
"现在复杂多了",表示事物的现在与过去有着本质的变化或结果;"却不得不参与这场复杂的斗争",则表示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显现出的有违事实的变化或结果。
而Q2的前句则只能有一种后句,"现在复杂多了",用来表示事物的本质变化。
如果使用"原来1'匸只要添加可以改变语调的语气助词"啊"和重音变化就可以了。
所以说,他们在复句中对不同意义类型的后句是有选择的。
(2)不过,如果在"本来"和"原来"的后面加上副词"就",它们就都只能有一种后句了。
如:心情本来就不好你又来气我真受不了。
心情原来就不好你又来气我真受不了。
"本来"和"原来"后加"就"再接其他成分的前句,后面必须是表示程度加深的、有递进意义的句子。
三、语用分析"本来"和"原来"在书面语、口语,郑重体、熟稔体中都是适用的但不同语义对不同语境还是有所选择的。
1、"原来1"由于"原来"是语气副词,有夸张的感情色彩,所以在口语中应用较多。
如:原来是他送的花。
原来是你。
原来1多在表达强烈的"恍然大悟"的语感时使用。
2,副词"本来11"、"本来12""本来1 "在口语中被使用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单句中使用如:a:他怎么瘦了。
b:他本来就瘦嘛。
a:我真不该去。
b:你本来就不该去嘛。
本来11和本来12用在肯定某种事实或道理是很早就存在或明显存在,而听话人却没有发现或没有在意,从而引起说话人的重新肯定。
这种肯定带有轻微的反驳或责备语气。
总之,"本来"和"原来"由于语义和词性的关联,带来句法结构和语用上的诸多异同,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对近义词。
國参考文献: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
[2]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00。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
[4]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