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治理是人类管理、运转、处置自身集体事务的一种有组织活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治理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新视角思考和探索国家治理问题。经过近40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积累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描绘出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创造性地推进治国理政事业,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了既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为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积累了新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有效解决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应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挑战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强烈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和优势。

形成现代治理理念

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治理理念。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也很早就知道治国理政需体恤民情、礼贤下士以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在现代治理理论方面,西方学者认为,治理的主体既有国家公共权力机构,还有市场和社会其他诸多组

织;治理的方式可以有沟通、协同、合作等。不难看出,西方治理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中国国家治理,是对古今中外治理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他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已从传统型治理走向现代治理。这种现代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治理科学化。建立健全体现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又具有科学规划、科学规则的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治理。二是治理民主化。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治理或进行自治,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证治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三是治理制度化。共同遵守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使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四是治理法治化。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中国的国家治理和西方治理明显区别在于,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实现治理的有序性、有效性方面,中国更为重视党和政府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担负着治理的重大责任,发挥着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